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臧克家在安徽蒙城
2017-11-26 14:49:04  来源:安徽政协新闻网 刘勇  点击:  复制链接

  “ 告别小涧,县城渐近。蒙城,闪在我心头的血的影子,反复在我脑中的血的故事,终于来到了它的面前……”

  “ 告别小涧,县城渐近。蒙城,闪在我心头的血的影子,反复在我脑中的血的故事,终于来到了它的面前……”,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淮上三千里》一文中对《走涡阳蒙城》的阐述。1939年夏天,臧克家与著名小说家姚雪垠以第五战区战时文化工作团视察员的身份来到蒙城。历经近三天的采访,他耳闻目睹了日寇血洗蒙城罪行和周元将军率部抗击的英雄事迹,震撼至深,连夜写下了长诗《淮上吟》。让我们走进曾经的烽火岁月,追寻臧克家笔下的抗战时期的蒙城,解密那段鲜为人知的往事。从涡阳到蒙城,“沿着涡河/东去蒙城九十里,/九道公路,/一带水裙,/围起城垣/拥他做轴心”、“本来可以坐涡河的船,可是我们是沿着同河堤平行的大路走。”徒步前行,而且是乡村土路,自然辛苦一些,速度慢一些,但便于采访。边走边考察,一天下来,走了六七十里,夜晚投宿涡蒙间的小涧集。

  小涧虽是乡间集市,和县城一样,日寇也不放过。“去年(1938)5月间敌兵到过这里,人逃空了,剩下的老头子被活活烧死,房子当然也不能幸免。”在此可知,蒙城的抗敌救亡工作,已深入农村。“这镇上,有些救亡团体在活动。墙壁上张贴着他们的成绩。”而且还了解到,这一带民众抗日情况,以及敌人实力。“我们会到一个同志,他新从沦陷区的怀远乡下过来。他在那里担任民众教育工作,把油印的课本发给他们,往返全是化装,敌人也无法认真地查清。不但到怀远,长江还是可以随便渡过的,津浦路还是可以跨过的,敌人单薄的兵力仅能困守一个据点,他没有力量到处遍布封锁的网。”

  对农村政权状况,诗人十分关注。“镇长是一个青年,才从立煌‘干训团’毕业回来的。镇长是他,小学校长是他,自卫队的队长还是他。在‘政教卫’合一的制度下,喊出了‘行新政,用新人’的口号。在别处看到几位乡长,有的比他还年轻(也有女的),勇敢,活跃,不妥协,基层政治的大权从一般老绅士手里交到这般新的生力军手里,乡村的气象顿然不同了。”

  在小涧,“有几十个游击队里的弟兄们从火线上挂彩下来”,有的伤势很重,“生命在和苦痛的重创中挣扎”。知道后,立即前往看望。“他们,都是地方人,为了保家乡,为了祖国,一月五块钱出卖自己的生命。他们壮烈的行动,壮烈的语言,真叫人感动”。

  臧克家是著名诗人,抗战爆发后,他勇上前线,1938年他担任了第五战区“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亦称“笔部队”)。他多次奔赴前线和敌后,一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一面进行实地采访和抗战文学创作。夜半的荒郊、破庙,臧克家怕打扰战友,就打着微弱的手电奋笔疾书;战斗的空隙,一支笔、一方小本和一个膝盖,就可以记录战事,倾吐心声。在臧克家的笔下,诗歌、通讯报道、随笔、散文、小说……他运用一切文学手段,多方位多侧面地真实记录、刻画出抗战正面战场的多彩画卷。 1939年7月至10月,臧克家与姚雪垠、孙陵组成“笔部队”,到安徽敌后采访,往返几千里。当时,日军已占领了中国的主要城市,控制了铁路、公路等交通线,到敌后采访实属不易。臧克家从湖北随县、枣阳,到大别山,再到安徽敌后采访,行程数千里,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1939年10月17日臧克家给《阵中日报》编辑碧野和李蕤的信中说:“弟同雪垠……七月底又到了安徽去兜了一个圈子,时间费了三个月,走了三千里路,……特此走笔以近况相告。”(见1939年11月21日《阵中日报?作家书简》);从1939年10月23日《阵中日报?军人魂》发表的臧克家的《战地的夜》一文中,“听到花园经常遭到日军炮击,百姓差不多都跑光了,当地只剩下一片废墟时,不由得不心生恐惧。”我们从文中可以感受到当时“笔部队”采访途程之艰险。

  半年前,第五战区司令部实行战略转移,为掩护主力从徐州向豫鄂西撤,第173师中将副师长周元奉命率部来蒙城行抗日阻击战,血战三昼夜,三千将士为国捐躯。蒙城沦陷后,1938年5月1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发表《悼周元副师长》文章,称“痛惜国家失去了良将”;武汉《大公报》作了“周元将军在蒙城壮烈殉国”的连续报道。

  臧克家、姚雪垠二人,在蒙城县城,详细了解周元与将士的英勇事迹。又得知日军的凶残野蛮:“鬼子把我们的国军和老百姓捉了去,用一条铁丝穿着手腕,圈成一个大圈子,当中堆上木头,烧,人肉全烧焦了,剩下一堆骨头,骨头上还穿着铁丝……”

  目睹蒙城抗日战场,亲闻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臧克家思绪联翩,夜不能寐。于是,奋笔疾书:“十七个月前/就在这地方,/五百条长矛,/三千支钢枪,/军民一齐下手”

  “‘庄子祠’旁吊烈士的坟冢,/满眼蓬蒿招摇西风,/抹杀兵将,/不分军民,/四千架骷髅/共黄土一抔,/(像生前共一个同心)/火口把肉体嚼成灰泥,/几十根手臂上穿一条铁丝,/夜夜闻阴兵,/义气不泯,/我为烈士赋诗招魂。/千古传话/人人说庄(子)、周(元),/壮士同哲人/各一个千秋。”

  “现在,城,复活了,近郊的乡村也复活了,当时,近郊十几里以内的村庄全成了火烧场,多少老百姓葬身火窑。……去祠堂东南不几十步,有一座伟大的土冢,上面丛生的乱草在风中摇动。他们到英烈墓前祭拜。“我们肃然立在冢前,热泪从腮边滴到黄土上。这一堆土里,埋着四千架骷髅,从将官到兵士,老百姓也有,他们有不同的籍贯和身份,为了一个目的,像生前立在一线上打击敌人一样,死后大家共一个墓穴。”

  采访中臧克家、姚雪垠都含着热泪,将周元抗日守蒙城的英勇事迹一一记录。臧克家在长诗《淮上吟》中写道:“野战、巷战,多少个昼夜,肉搏、冲锋,嘶哑了声音!用肝胆涂成精忠二字,生命与城池同归于尽!”、“四千架骷髅,共黄土一抔,火口把肉体嚼成灰泥……我为烈士赋诗招魂。千古传佳话,人人说庄周,壮士同哲人,各一个千秋。”臧克家不仅写出蒙城沦陷后的悲戚,又写出了爱国将领周元的铮铮铁骨,有气贯长虹、长歌当哭的悲怆,读起令人肃人起敬,震撼至深。小说家姚雪垠也写下了长篇纪实文学《挥泪话蒙城》又称《血的蒙城》,以周元副师长为首的蒙城守卫者以“三四天不曾睡觉”“也没有好好吃过东西”的血肉之躯,拼死抵抗着敌寇的三个机械化部队,最后全部默默地倒在了夕阳荒草中。该文于1940年,发表于《全民抗战》、《大公报》上。

  臧克家来到蒙城时,受到蒙城县青年抗敌协会的热烈欢迎,让他们下榻在“青抗会”活动中心“民众教育馆”。臧克家写到:“晚上。你去了,我来了,许多救亡团体的同志来找我们谈话,谈地方情形,谈他们的工作……夜里睡在床上,隔壁一个训练班里的同志的救亡歌声送到耳边来,听了心里很兴奋,蒙城县又向着斗争挺起了身子。”次日,臧克家为“青抗会”主要骨干做了一场生动的抗日报告会,让在场的“青抗会”骨干会员们们热血沸腾,并立志为蒙城的革命事业抗战到底!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臧克家还为“青抗会”会刊《前锋报》题词,当时臧克家把《前锋报》题名为:《红灯笼》,赞扬《前锋报》像红灯笼一样明亮,星星之火照耀蒙城。姚雪垠为《前锋报》的编排,政策引导,撰写稿件等提供了宝贵意见,并鼓励《前锋报》编辑人员,要坚持办下去,掀起抗日高潮。

  蒙城位居抗敌最前线,战事随时可能发生,他们顾念蒙城驻军,特地前去访问。这是一支从伪军反正过来,经改编而成的地方部队。“(驻军)副司令同我们谈了很久。也可以说是苦诉了很久。谈敌人加给他们的压迫,以及反正的经过。他是黄埔出身的,认识,谈吐,气魄,都够得上是一位年轻的军官。”

  谈话刚过,情况发生。一场迎击鬼子兵袭扰的战斗,即将展开。

  “边境的狼山上,/突起狼烟,/蒙城的荣华/被炮声震残,/武装的军民都跑上战场,/徒手的老百姓慌作一团。”

  “下午,轰轰的大炮震动了全城,敌人在白沙铺一带开始向我们进攻。人数并不多,据说是为了‘复仇’,因为这一带的老百姓常协同军队袭击敌人。”“眼看武装的弟兄排成队伍向前方开,个个都是神气盎然。”

  在蒙城(包括涡阳)的采访任务,已经完成。诗人以如下诗句,作为终结:

  “立在城垣上南望正阳关,/七十二条水贯穿在它身边,/敌人像潮水/涌来又逝去,/青天白日的大旗/该飘在百尺高竿。/淮河边上,去年的战场,/寇兵的血,河水流红,/淝水淮河遥遥辉映,/谢安的子弟,抗日的英雄。”

  从此,臧克家也与蒙城从此结下不解之缘,2004年,蒙城县政协《漆园古今》编辑部与臧克家取得联系,需要《淮上吟?走蒙城》这段诗时,臧老的爱人郑曼女士寄来《淮上吟》复印件。信中说:“我解放初期(1950-1951年)参加过安徽省土改,曾到过蒙城,那时正值洪水肆虐,刚退不久,一片凄凉……”正当蒙城政协正编辑书稿时,臧克家于2004年2月5日不幸逝世。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一直被誉为“高唱战歌赴疆场”的抗战诗人。他在蒙城的短短几日,虽如昙花一现。毕竟为蒙城人民留下了璀璨的诗叶。而今距离抗战胜利已有70周年,硝烟尽管早已散去,但历史应该永远铭记。先辈渐行渐远,珍视凝结其魂魄的文化遗产,是为纪念。(刘勇)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7-11-26 14:52: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中的安徽

下一篇:抗战时期在 安徽的韩国光复军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