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青,台北人,1908年生于福建安溪县。儿时随父亲东渡台北,之后由于不愿生活在日本统治下当亡国奴,又返回大陆就学。
1937年至1945年期间,李纯青在多地积极宣传抗日,为台湾回归祖国鼓与呼。他曾说过:“我所做的抗日宣传,是我一生所做的最主要一项革命工作。”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抗日战争,台湾同胞从没有缺席。
用笔当剑宣传抗日
1929年,19岁的李纯青进入南京中央政治大学学习,在那里接触马列主义等先进思想。1934年,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经过组织安排,远赴日本东京留学。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李纯青结束留学回国。在范长江的引荐下,他入职《大公报》,从此开启了他传奇的报人生涯。抗日岁月中,他先后在上海、香港、重庆《大公报》担任报纸主笔,用笔当剑,宣传抗日。
由于曾在日本留学,李纯青比同事们更了解日本。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他根据多方信息于科学分析,大胆做出日本将大举南进的判断。
他在重庆《大公报》社论《太平洋战争展望》中提到,“现在的日本攻势,已可看出它的战略要点。它深入重洋,去攻击夏威夷,是要使美国感觉敌人已打到国门,急于作守势的防御而不致把大舰队西调。这样它把美国舰队牵制在夏威夷以东,以便全力争夺新加坡。新加坡一声陷落,则太平洋的形势全入日本之手。”后来日军确实如李纯青所言大举进攻南洋,而他的判断对有关当局的决策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到了1943年,“二战”态势日益明显。关于战后台湾归属问题,国际社会出现了不同声音,有国家甚至提出“台湾国际共管论”。作为大陆的台湾人,李纯青大声疾呼要求台湾归还中国。
同年1月7日,李纯青《大公报》发表《中国必收复台湾——台湾是中国的老沦陷区》,“以为脱离了日本,台湾就像十字街头的流浪儿,可随便安排给任何一个慈善机关收养,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盟国之中如有人作此想头,必受中国人的强烈反对。”
李纯青还团结在渝台籍知名人士成立台湾革命同盟会,为收复台湾进行了活动。1月30日,他代表台湾革命同盟会发表宣言,“战后处理台湾问题,除将台湾领土、主权完全归还中国外,任何维持现状或变更现状之办法,均为台湾人民所反对。”
1943年底,中美英三国领导人签署《开罗宣言》,“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记录日本投降历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国14年抗战胜利。同年10月,李纯青以重庆《大公报》特派记者的身份,跟随台湾省长官公署前进指挥所人员,搭乘美国飞机抵达台北,亲历了10月25日日本投降仪式,成为这个历史时刻的见证者。
在他笔下写道, “十月二十五日上午十时,在台北公会堂举行受降典礼。会场布置为一四方形,陈长官上座,左方盟友及我军官,右方台湾民众代表及我公务员。九时五十分,日本台湾总督兼台湾军司令官安藤吉利到,就下位。安藤块头颇大,肥硕秃顶,一言不发,面无表情,签署降书后,即行退席。从此刻起,台湾版图正式归还中国。
割让五十年四个月零九天,时间不算短呀!此夜台湾全岛同胞,家家馨香祭祖。不知几家在笑,不知几家在哭。但无论笑,无论哭,人也自由,鬼也自由了。家家驱除以前被迫奉祀的天照大神神像,再让自家祖宗的神主坐上厅堂。许多老年人、成年人告诉我:八月十五日以来,我们变成小孩啦,天天在过新年。”
在参加完受降仪式后,李纯青还与同事费彝民一起在到诶采访一个月,怀念儿时记忆,感受风土人情,接触各界人士。在游览阿里山时,他写道:
“行车六小时,通过六十三个隧道,气温约降下摄氏十三度,才拖到了阿里山。我们被蜂拥到阿里山饭店,这是一家富丽赛皇宫的日本旅馆。同事费彝民代表答词:没有到阿里山,不知道台湾的美丽;没有到阿里山,不知道台湾的伟大;没有到阿里山,不知道台湾的富藏;没有到阿里山,不知道台湾同胞爱国的热烈。是的,我也有同感。
……我们去看一株三千岁的红桧,日人敬为神木,此树高五十三公尺,周围三十四公尺,要三十几人接手,才能拥它一个合抱。神木对我们默默无言,它知道得太多了。天地悠悠,独此老见过古人,还要再见来者。我在它跟前徘徊沉思。此刻执笔,还对着它的照片向往出神。我想抚摸神木,抚摸老人的胡须。”
这些话语,无一不透露李纯青对台湾故土的挚爱。1945年12月,李纯青从台湾返回上海,参加地下党工作。
尾声:望台湾
1949年,李纯青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他从1954年起担任台盟中央副主席。虽然身在大陆,但他从没有忘记对岸家乡。
1985年10月25日,首都各界纪念台湾光复四十周年大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李纯青发言:“光复当时,我见过成千上万的台湾父老兄弟,我怀念你们,感谢你们。记得当年台北桥头有副对联,写着 ‘有生民怀故国,不堪遗老话前朝’,我相信,我们大家爱国之心是永远不变的。”
在李纯青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抱病写了《望台湾》一书,寄托对家乡台湾和台湾人民的思念。
1990年5月20日,李纯青在北京逝世。
责任编辑:唐芬 最后更新:2021-10-18 09:19:3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莫那·鲁道:台湾少数民族抗日英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