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逵,原名杨贵,笔名杨建文等。1905年出生于台湾省台南县新化镇的一个贫苦之家。青少年时曾就读于台南二中(现为台南一中),喜爱文学,尤其喜爱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及雨果的《悲惨世界》,这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24年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攻读文学。因家境贫寒,他只好半工半读,从事过多种劳动,包括送报工。他以后的代表作《送报夫》就是根据这段生活体验而写成的。1928年,应“台湾文化协会”之召返回台湾,积极参加抗日农民运动和文化运动。当时“台湾农民组合”举行首次全省代表大会,杨逵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负责政治、组织、教育工作。杨逵积极从事抗日斗争和文学创作,为日本侵略者所不容,对他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先后逮捕达十多次。1932年,他在白天砍柴,晚上创作的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处女作《送报夫》。小说的前半部经赖和的介绍,在《台湾新民报》上发表,后半部却因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的土地掠夺而被禁刊腰斩。第二年,杨逵将《送报夫》寄到日本东京的《文学评论》,获该刊的征文第二奖(第一奖缺)。后经人介绍,又担任了台湾文艺联盟的机关杂志《台湾文艺》的编辑,从此活跃于台湾文坛。1935年,杨逵创刊《台湾新文学》月刊,一共刊行了14期,其中曾刊行了一期《高尔基特辑号》。
1937年台湾总督下令禁止汉文,压制汉文刊物,《台湾文学》被迫停刊。抗战爆发前,杨逵曾十次被捕下狱。抗战爆发后,环境更加险恶,他即回家务农,开垦“首阳农场”,取春秋时期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也不屈服之意,表现了他坚决的抗日意志。1945年台湾光复后,杨逵创刊《一阳周报》,主编《力行报》、台湾文学丛刊等。1949年被台湾当局逮捕,一度生死不明,监禁了10年才被放出来。这时他已成为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但坚强的意志并未改变,他向亲友借钱开荒种花,经营东海花园,自食其力。杨逵晚年生活穷困潦倒,十分凄凉。
杨逵以“园丁”自居,并说一家大小都是“园丁”。这里包含着两层涵义:其一,杨逵一生自食其力,决不依靠他人,曾开办过首阳花园和东海花园两个花园,经常以卖花为生。其二,杨逵的耕耘,有时是用纸笔,有时则像他所说,“是用铁锹写在大地上”。可以说,他是台湾文学史上的一位辛勤的园丁。他的一生,写下了众多的作品,以小说为主,有《送报?》、《灵签》、《模范村》、《种地瓜》、《萌芽》、《绅士连仲》等,其中《萌芽》、《模范村》等文曾被日本侵略者当局查禁。戏剧创作有《父与子》、《猪哥仔伯》、《剿天狗》等。另有散文、评论多篇,收在《羊头集》里。另外,他的小说还结集为《鹅妈妈出嫁》。但结集成书后,也像他一生遭际那样,历经坎坷,被日本当局禁止出版发行,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后才与读者见面。
杨逵在台湾新文学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影响很大的为数不多的日据时代的老作家之一。但他却以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赖和的学生自居,深受赖和的影响,是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感的写实主义作家。他用朴实的文笔把日据时期残酷的社会现实暴露在人们面前,以唤起被压迫者反抗的意志。另外,他坚定的民族意识以及作品的深刻思想意义也与赖和一样,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赖和。如果用最简略的话来概括他的小说创作的思想意义,那就可以说是最惨烈的血泪控诉和最犀利的政治讽刺。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小说《送报夫》。
《送报夫》是杨逵的第一篇小说,也是台湾文学中较有影响的一篇名作。小说通过一位来自台湾农村的杨姓青年,因日本侵占台湾实行残酷压榨而导致家败人亡,不得已被迫离开台湾到日本东京谋生的苦难生活,对日本侵占下的台湾血腥残暴的统治进行了血泪控诉。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是研究台湾近代史的一份珍贵资料。
杨逵不仅将自己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和愤怒用笔写进作品里,而且用行动来证明。他一生积极参加和从事抗日活动,曾公开指斥:“日本政府是土匪”,所以累遭冤狱。但他却一生不论境遇如何,坚韧不拔的精神永远不倒,永不灰心,永不丧气。他有一篇小说题为《春光关不住》,后来改名为《压不扁的玫瑰花》,后被收进中学课本里。可以说,这压不扁的玫瑰花正是杨逵精神的真实写照。“总之,杨逵承担了日据下台胞共同的苦难命运,并继承了赖和尖锐的抗议精神,以诚实的风格、朴实的结构、平实的笔触,发扬了被压迫者不屈不挠的民族魂;其次,他的小说意识充满了希望,弥漫着一股坚毅的行动力量,既不是杨华的悲厌绝望,也不是龙瑛宗的自怜忧伤,可说是个理想的民族主义者与写实主义者。他的道德勇气与指出的方向,形成了一块不可毁灭的里程碑,是台湾新文学‘成熟期’与‘战争期’的最重要作家之一”。
责任编辑:唐芬 最后更新:2021-10-20 15:43:5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刘永福的抗日悲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