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民经过了20年英勇的武装抗日斗争的过程,形成了一个全岛共同一致、深入人心的强大的汉民族意识,这成了后来第二第三阶段抗日运动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以台湾人民为主体的20年武装抗日斗争,不论其规模、其惨烈的牺牲、或其长达二十年的顽强抵抗来看,在中国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历史中是最光辉的一页,在全世界的反殖民斗争史上也是光荣的一页。
前言
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抵抗外侮追求民族解放,百年浴血奋斗可歌可泣的伟大史诗;其中,最重要一页,也是最不容遗忘的一章,就是长达五十年前仆后继的台湾人民抗日历史。这个以血泪铸成的台湾抗日历史与中国的兴衰历史共同脉动,它始1895年中日甲午之战清廷败战赔款割台,又终于1945年中国人民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台湾人民完成了长达50年的民族解放斗争,台湾光复复归中国之时。
长达半个世纪的台湾抗日史,随着残酷的日本殖民统治手段的变化和全中国民族解放斗争的进展,抗日斗争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大略可分为三时期:
一、武装抗日时期(1895~1915)。
在长达二十年的武装抗日中,依时序又可分为:
反割台斗争、台湾民主国、乙未反日本占领武装斗争、前期抗日武装起义(1896~1902)、后期武装抗日起义(1907~1915),以及原住民抗日起义。
二、抗日民族解放运动时期(1915~1937)。
依序又分为:
改良主义运动时期、文化政治社会启蒙运动时期,以及工农运动三时期。
三、中国民族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可分为:
台湾人民在岛内抗日部分,以及台湾人民参加国内抗战两部分。
五十年抗日历史中,以第一时期的武装抗日最惨烈、牺牲也最大,又前仆后继长达二十年,值得大书特书;它又是中国人民最早起来武装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一段历史,是中国现代史中最光荣的一页。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就台湾人民武装抗日时期进行论述。
I、日本帝国主义与甲午战争
经过1868年明治维新形成的日本国家,是一个以天皇制为中心的集权国家。其寄生性封建地主和特权资产阶级并存的特殊社会构造,加上军人力量强大,并高举脱亚入欧倣效西方帝国主义,使它快速成为一个先天不足的军事封建性帝国主义国家,先天就具有极为残暴的对外掠夺性。从其成立到1945年败战投降,不到一百年之间,日本帝国主义国家就是以不断对外侵略和掠夺求发展的战争掠夺历史。
日本明治维新的思想导师吉田松阴,在其著作《幽囚录》中就曾主张:
【“谕琉球,朝进会同…责朝鲜纳质奉贡…北割满州之地,南收台湾吕宋之岛”。 】
果然,日本帝国主义从1879年并吞了琉球后,就逐步掠夺了台湾、并吞朝鲜、侵略满州,都是以侵犯当时积弱的中国,夺取中国的属地或领土。不是“北进”朝鲜、满州,就是“南进”琉球、台湾。
日本早已觊觎台湾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南方资源。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民遭到台湾原住民杀害,悍然出兵台湾进犯屏东牡丹社,除了索取赔款外,还迫使清政府承认其并吞琉球。整个牡丹社事件的经过就是日本近代史的缩影,日本帝国主义的原型,它先以军事侵略再以外交折冲夺取最大的资源和利益。
次年(1875年)日本军舰侵犯朝鲜江华岛,进驻釡山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迫其承认脱离与中国的关系。朝鲜过去一向是中国的属国,日本此一行动表明了其进一步“征韩”挑衅中国进犯中国的野心。1894年日本乘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之乱出兵朝鲜,遂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结果,清军大败,朝鲜、旅顺、大连相继陷落,北洋舰队覆没。极端害怕日军进攻京津的清政府,只一味求和,遂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李鸿章赴日求和,于1895年4月17日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主导权、赔款白银二亿两(后因列强干涉,日本放弃辽东,使赔款总额高达2亿3150万两白银)、开放中国通商口岸让日本自由设立工厂。
“马关条约”是清政府从鸦片战争以来对外国侵略者签下的最耻辱的卖国条约。此前,清政府对侵略者多只限于承认通商权利和放弃藩属,“马关条约”则除了开放通商放弃藩属之外还割让领土付出巨额赔款。自此,中国近代史进入了新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群起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界地,中国几遭瓜分之祸,且大量的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本和商品控制了中国。另外,清政府为了偿付相当于三年份财政收入的巨额赔款,不得不向列强借款,而落入列强的金融控制,中国已落入到半殖民地社会的惨状。
相对的,甲午战争使日本国力大为增强。从“马关条约”夺得的巨额赔款加上台湾的土地资源以及中国的大市场,使日本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跃升。日本用大部分赔款扩充军备,使日本军力大增,成为将来侵略中国的本钱。
II、乙未反割台斗争和反占领武装斗争
一、反割台斗争
此一史无前例的卖国条约传来,全国震惊,群情愤慨,掀起了抗议热潮。时值北京会试,各省举人集中北京,在京参加会试的台湾举人汪春潮等,闻耗愤然而起,结合在京台籍官吏联名上书都察院,“力争不可”,痛陈:
【“今者闻朝廷割弃台地以与倭人,数百万生灵皆北向働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一不共戴天之仇,谁敢甘心降敌……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但求朝廷勿弃以予敌……。” 】
字字血泪,誓死拒降、抵抗日倭到底的决心溢于言表。
是时,聚集在京各省举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领先发难,召开了千人大会,情绪激昂,声势浩大,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第一次大规模的学生运动。会上公推康有为起草万言书,痛斥投降派“非割地则都畿不保”的谬论;痛言“台湾辽东一割,法英俄必接踵而来,中国必将遭列强瓜分的噩运”,主张“拒和、迁都、练兵、变法”。此“公交车上书”,代表了各地人民的要求。在他们的推动下,各地官吏也纷纷起而反对议和割台,甚至提出“迁都、再战”的主张。然而,即使举国愤慨爱国人士极力反对,害怕京畿不保的清政府还是一味对日求和。
二、仓促成军的“台湾民主国”(5月25日~6月7日)
“马关条约”割台的恶讯传来,全台人民“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台民悲愤万分纷纷拥入衙门表示誓死反对割台。然而,清政府一意对日求和执意弃台,竟在5月20日下诏唐景崧开缺调京,文武官员限期内渡,“百姓愿内渡者,听;两年内不内渡者作为日本人,改衣冠”,且谕令交割时须极力保护日人,“百姓切勿滋生事端”。到此,台湾官绅对清政府的希望已彻底破灭,惟有自立图存,而台湾民众则纷纷组织义军,准备抗倭到底,反对割台的斗争风起云涌。
在得知清廷决意弃台,而原寄望于国际干涉又不成,侵台日军又日益迫近的紧急情况下,全岛沦亡迫在眼前,“义不臣倭”的台湾臣民只有自力保台图存。5月25日,在陈季同的筹划下,丘逢甲率领官绅百余人共同组织了抗日政府,成立“台湾民主国”,改元“永清”。推唐景崧为总统,丘逢甲为副总统兼义军统领,刘永福为大将军,并致电清政府:
【“台湾士民义不臣倭,愿为岛国永载圣清。” 】
唐景崧复以总统名义发布告说:
【“今虽自立为国,感念旧恩,仍奉正朔,遥作屏藩,气脉相通,无异中土。” 】
“台湾民主国”是台湾上层官绅为救亡图存而采取的应急性措施,虽然其“义不臣倭”的民族志气悲壮感人,但其仓促成军未有充分准备,且军队纪律败坏派系复杂,淮军、湘军、广勇、土勇之间有各种矛盾,未能万众一心共同抗敌,再加上将帅无能领导阶层缺乏真正“与台共存亡”的决心,抵抗无力又不彻底,一旦与日军接战则只略作抵抗即四散溃逃。
1985年5月29日日军在三貂角澳底、盐寮一带登陆,守军不战而逃,日军遂长驱直入。6月2日日军主力开抵瑞芳,才与守军发生接战,然守军之间竟发生自相火并之事故,相继溃逃。6月3日日陆海军分三路齐对基隆发起总攻击,守军略作抵抗后即四散溃逃。日军占领基隆后继续向台北北面的天险狮球岭进攻,4日狮球岭失守后溃兵涌入台北城,散兵乱民,乘机抢劫,城中官民已陷入极端混乱中。唐景崧见势不妙,化装潜行沪尾乘外轮逃回厦门。6月7日,日军先头部队在汉奸辜显荣带路下开进台北,没有死伤一人,比其预定早20天占领了台北城。
从成立到溃亡前后不到半个月的“台湾民主国”,在一片逃跑声中烟消云散。然而,相对于台北官绅的逃跑主义,摆脱了腐败无能政府束缚的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才真正开始。从6月到10月,从北到南各地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抗日本占领的武装游击战,重重打击了侵台日军。
作为中国一省的台湾,在甲午战争之前曾有过多次击退帝国主义侵略的光劳历史,而在甲午战争中,台湾军民并没有参战却忽然遭割弃作异族的奴仆,全台民众无不誓死反对。遭割弃的愤怒激起了民众“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的决心,遂展开了为时20年英勇惨烈的殖民地战争。
三、乙未反日本占领的武装斗争
(一)北部(6月到8月)
台北失陷后,日敌气焰嚣张,全台民众震惊万分,也更加同仇敌忾,南北各地抗日义军纷纷揭竿而起。轻取台北城的日军,踌躇满志,计划在一个半月内就征服全台湾,6月中旬派兵南侵,在台北新竹苗栗间就遭到各路义军的顽强抵抗,死伤惨重,直到8月中旬才到达大甲溪。义军英勇的战斗打破了总督桦山资纪和近卫师团长白川宫能久一个半月征服台湾的美梦,数度向日政府请求增派援军始得前进。
北部各地抗日义军一时并起,其中最著名的有铜锣湾的吴汤兴、头份的徐骧、北埔的姜绍祖、安平镇(今平镇)有胡嘉猷、三角涌(今三峡)有苏力等等。这些义军的领导人物来自各个阶层,有秀才、有小官吏、有商人、首富、农民;他们各有部众,大多数为农民、小部分为散兵游勇。这些义军虽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但他们都共誓抗日“剿办倭奴”,因此戮力同心互相支援。他们以土铳、长鎗、大刀为武器,利用熟悉地形,出没无常,到处袭击日军,重创了来袭的日军。
北部抗日义军开的第一枪是在新竹大湖口。大湖口为日军进攻新竹的必经之地,自从吴汤兴率兵入驻新竹后,该地成为义军抵抗日军的最前线据点。6月14日,日军派侦察队来犯大湖口,吴汤兴与蔡旺率队自枋寮出,将日军团团围住,打得日军惨败溃逃。日军近卫师团北白川能久得知消息后即命大军(步兵一联队,骑兵一小队,野战炮兵和机关炮兵)于19日再度南侵,21日侵入杨梅坜,吴汤兴率兵于大湖口出发与敌军展开激战,徐骧及邱国霖、陈起亮各率义分三路夹攻,日军伤亡惨重,遂以大炮击前进,义军退至大湖口据墙项抗,血战数小时,后因砖墙被敌炮击毁,义军乃自大湖口向西南后退。日军自大湖口向新竹前进,至枋寮遭到义军伏击,22日义军为避免与日军主力作战,乃退出城外据山以守,新竹遂被日军占领。此后,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率义军三次进袭新竹日军,在新竹附近展开游击战,虽数战未能获胜,但士气犹极旺盛。
日军虽占领了新竹城,但是城外各地仍在义军掌握中,新竹日军实际仍在义军包围中。义军普遍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掩护,继续活跃在铁路沿线,伏击日军,破坏铁路,出没无常,使日军防不胜防且寸步难行,沉重打击了日军南侵计划。
据日方的记载,当时台北新竹间义军游击抗战的实况是:
【“人民就是士兵,其数不得而知……见我兵(日兵)寡则来袭,见我兵众则远遁入林中”。 】
另外,据日人竹越与三郎的《台湾统治志》,描述了一般民众也加入了英勇抗日行列的情形:
【“不论何时,只要我军一被打败,附近村民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每个人,甚至年轻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一面投入战斗。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一点也不怕死。” 】
面对义军和民众顽强的武装抗日行动,桦山总督和能久军团为了残酷镇压制民众,制定了“扫荡计划”,实施了最毒辣最无人道的兽行,下令对“沿途居民,不问良否”概行屠杀,所有村庄房屋放火焚烧,夷为平地。
北部义军的武装抗日,另有无数战役,主要有:
1.安平镇(今平镇)袭击战。
日君占领了新竹后,为了畅道台北新竹间连络,发动了三次对安平镇的进攻,但遭义军胡嘉猷、黄娘盛的顽强抵抗。
2.三角涌(今三峡)伏击战。
7月13日,日军运粮队在三角涌遭义军伏击,全军覆没,日军派出增援队也再次遭伏击,义军大获全胜。
3.大嵙崁(今大溪)之战。
日军遭江国辉、苏力、黄晓潭等义军拦击,四窜无路死伤尤多,增援日军纵火焚烧民房,整个大嵙崁陷入大火几乎夷为平地,汪国辉被捕英勇就义。
其他还有许多知名战役,如龙潭陂之役、南靖厝之役、土城庄之役等,不及详载。至今犹存日军残杀百姓遗迹的地方,有“龙潭七十三公墓”,此乃日军入龙潭陂后纵火焚乡,乱捕无辜良民73人,排成二列,一一用刀刺死,事后义人筑墓为纪念。另外,龟仑岭之役有壮烈牺牲的13人,后由乡人埋葬,今树林镇犹存有“乙未抗日先烈十三公墓”。
(二)中部(8月中旬到9月中旬)
台南士绅在得知台湾民主国失败后,强烈要求在台南恢复台湾民主国,并请曾被推举为大将军的黑旗军领袖刘永福出面主持其事。在此危难之时,6月28日刘永福仅答应以“台湾民主国台南帮办”的名义,继续领导武力保卫台湾的斗争,并表示“生死与共”、“为抗倭贼、保卫台湾誓死斗争”。接着,刘永福一方面继续加强台南防务,一方面应北部义军之请抽调黑旗军精锐两营,交由吴彭年率领北上支援抗日义军。
继新竹失陷,头份和尖笔山失守后,苗栗成为义军北面抗敌的最大据点。义军领袖吴汤兴在此严加布防,刘永福急遣吴彭年率黑旗军北上助战。是时,近卫师团长亲率两旅团来犯,两军展开激战,是役日军兵员之多,为义军数倍,火力之强,亦义军所不及,而两军伤亡数相等。后吴彭年因义军伤亡过多,孤势无援,遂退出苗栗,与徐骧义军会合大甲溪。吴汤兴得刘永福退军电亦撤军转进彰化。8月14日,苗栗被敌军占领。
吴彭年率领的黑旗军与徐骧等义军会师于大甲溪。大甲山谷险峻,是一道天然屏障,抗日军预先于溪南北两岸埋伏。8月22日,日军进犯大甲溪,遭义军痛击,仓促逃窜。后日军从上游渡溪到义军背后,使义军腹背受击,被迫撤出。
血战八卦山
日军渡过大甲溪后,先后攻陷丰原、台中、清水等地。彰化县城就成为抗日前线的最大据点,除了吴彭年、徐骧、吴汤兴等各地战场聚集的义军以外,刘永福又加派王得胜等五营兵力前往彰化增援,另外许多地方人民武装也来援,如鹿港的练勇、斗六田头庄子弟军等,一时抗日士气激昂。八卦山紧靠彰化县城东北方,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县城的天然屏障,城北又可利用大肚溪作为防线。各部义军吴汤兴、徐骧、汤仁贵等守八卦山,吴彭年率黑旗军守大肚溪南岸,分别严加布防。
8月27日,日军近卫师团长能久中将、旅团长山根少将率主力分三路向彰化扑来。强渡大肚溪后,向八卦山进逼。日军分三方面向八卦山的砲台发起冲锋,吴汤兴等率部猛击,与日军展开血战,日军虽武器精良,并动用了山砲野砲等重装备猛烈轰击,但义军利用地形优势进行了有效的反击,两军漫山遍野展开激战。28日,日军从后山僻径登山,抢夺了义军砲兵阵地,义军奋起保卫,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一时战火冲天,敌我死伤遍野。义军领袖汤仁贵、李士炳等壮烈牺牲;吴汤兴也身中炮弹殉国,其妻闻讯大哭投水以殉。吴彭年所部正在大肚溪南岸与敌军激战中,遥望八卦山已树日旗,急率队会合徐骧残部增援,与敌军白刃相搏终日,大创敌军,最后吴彭年英勇捐躯,所部亦伤亡殆尽。吴彭年是浙江余姚人,文武兼备,为刘永福幕客,新竹失守时,吴彭年慨然志愿率黑旗军赴援,这一爱国英雄终于在八卦山麓壮烈牺牲。
在八卦山血战中,许多抗日英雄为国殉难,其英勇事迹不应该被遗忘。此役中,日军伤亡近千人,且其旅团长山根少将被击毙,近卫师团白川宫能久亲王亦在此役受重伤,不久即死。
八卦山失守后,彰化城亦陷落。日军进城后大肆杀戮,“凡途中相触者”也一律杀死,城内尸体到处可见。
36年后的1931年,台湾文学之父赖和重临八卦山,写下了一首长诗〈低气压的山顶〉,抒发了令人窒息的历史感触:
天色是阴沉而且灰白,
郊野又尽被霾雾充塞。
远远村落人家,
办不出有鷄狗声音;
脚底下的热闹城市,
也消失了喧腾市声。
眼前一切都现着死的颜色,
我自己也觉得呼吸要停。
啊!是不是?
世界的末日就在俄顷。
战胜的义军后援不足
日军占领彰化后继续南侵,8月30日日军前锋抵嘉义北边的大林莆,近逼嘉义城,台南形势危急。刘永福令王得标防守嘉义,又派其副将杨泗洪率领其所统淮军进攻彰化。8月31日,杨泗洪部会同大林莆义军简大肚夜袭日军营地,大量斩杀日军。日军余部仓慌逃生,义军乘胜截击追杀。最后日军只剩几千人逃回北斗,把日军赶到浊水溪以北。义军的一系列胜利大大鼓舞了各地民众的抗日斗志,纷纷前来加入义军,中北部阿罩雾和大嵙崁各地义军也纷起来准备向应,抗日形势为之一振。此时浊水溪北的日军已呈强弩之末,再加上彰化城内日军爆发瘟疫,染病颇众。杨泗洪掌握敌情,命令各部义军于9月14日渡过浊水溪猛烈反攻,日军仓促弃守伤亡惨重。追击战一路打到彰化城下。但杨泗洪在追击中不幸为流弹击中光荣牺牲。
受到刘永福任命继杨泗洪担任前敌统指挥的萧三发,为抓住有利时机,一鼓作气,收复彰化,并顺势北上驱逐倭寇,故连日函请刘永福补充粮饷军械,但刘永福已无以为应。因为清政府在日方压力下,已下令封锁沿海口岸,严禁沿海各省接济台湾民众抗日。开战以来,刘永福及其黑旗军已苦撑数个月,并千方百计多方筹措粮饷,但现在府库内已无余钱余粮,更不要说枪械弹药了,孤悬海外的台湾军民抗日处境面临到根本的危机,即将弹尽援绝。
相对的,原本遭到抗日义军猛烈反击而退困彰化的日军,却因为日政府增派了第二师团及混成第七旅团赶往台湾增援而恢复了士气。日政府顾虑到近卫师团有遭覆灭的危险,乃再命高岛鞆之助为台湾副总督,负责统领南侵军,是时日方“征台军”包括海陆军及武装警察已有九万人之多。
(三)南部(9月中旬到10月21日)
9月16日,日军重新成立“南进军司令部”,以台湾副总督高岛为司令官,分三路进攻台南。困于彰化城内的近卫师团,在得知援兵来后,向义军发动了反扑,在重新占领了彰化南部广大地区后,直向嘉义逼进。10月12日日军总攻嘉义,刘永福派总兵柏正材增援和徐骧、王德标等英勇抗御,嘉义城被日军攻破后,义军展开巷战,不久撤退至曾文溪。同时,日军第二师团第四旅团从布袋港登陆,进到学甲附近遭到武秀才林崑岗率领嘉义十八堡联合义军的英勇抵抗,然林崑岗不幸殉国。
曾文溪距台南仅20公里,为防卫府城的最后一道防线。退守曾文溪的黑旗军和义军严密布防迎战来犯日军。日军采佯攻正面阵地,同时从上游渡河对黑旗军义军展开偷袭,急忙应战的黑旗军义军由于力量过于悬殊死伤惨重,义军领袖徐骧不幸殉难,黑旗军总兵柏正材随之阵亡,王得标亦下落不明。
这时另一路日军第二师团第三旅团于10月11日从南部枋寮登陆,遭到屏东六堆各堡客家义军联合南部各路义军进行阻击,日军付出了惨痛代价才进到凤山打狗,并直逼台南后路。台南城陷入三面受敌的危境,刘永福遂转入安平炮台进行指挥。10月10日,台南粮绝,军心不稳。19日,日军大举进攻安平炮台,守军进行了英勇抵抗,终因力量悬殊孤军无援而败。刘永福被迫退回厦门。10月21日台南失陷,桦山资纪遂宣布“全台占领”。
刘永福的〈别台诗〉表达了台湾沦为异族之地的悲痛心情:
流落天涯四月天 樽前相对泪涓涓
师亡黄海中原乱 约到马关故土捐
四百万人供仆妾 六千里地属腥羶
今朝绝域环同哭 共吊沉沦甲午年
(转载自1949年4月13日“台湾新生报”社论)
台湾人民在孤立无援的艰苦环境中,为了不愿作奴隶,拿起了简陋的武包括器,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长达5个月不屈不挠的武装斗争,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血迹斑斑的抗日历史。与此相比,日本帝国主义在甲午战争中,3个月就跨过鸭绿江占据了安东、旅顺、大连,打败了北洋舰队,吓坏了清政府统治集团。但日本侵略军登陆台湾后,却遭到了台湾人民义军英勇的抵抗;在敌我力量悬殊下,台湾人民义军先后与敌人作战一百余次,大量歼灭了日军,造成了日军死亡四千八百人(包括其军头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以及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的毙命),伤病者二万七千人,接近日方所投入兵力的一半,比他们在甲午战争中总伤亡人数多出一倍。英勇的台湾人民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挫折了其侵略计划。
III、前期武装起义(1896年~1902年)
台南府城失陷后,台湾人民失去了抗日斗争的领导机构。这时,日军虽然占领了全省各大城市,但其余广大地方仍在人民手中。日军侵台以来,其野蛮暴行屠杀了数以万计的台湾人民,毁坏了田园、抢夺粮食、焚劫家屋,这些血海深仇,激起了台湾人民更大更深的反抗。尽管遭到清政府的遗弃,尽管唐景崧、刘永福等官绅先后逃跑,“义不臣倭”的台湾人民不顾势单力薄,在孤立无援强弱悬殊的绝境中,仍继续组织起来,前仆后继,对日敌进行20年的艰苦的武装游击战争。
在“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刚刚宣布了“全台占领”不久,全台各处就掀起了抗日的武装蜂起,连续进行了长达7年的武装斗争。其中最有名的人物,就是被时人称为“抗日三猛”的北部的简大狮、中部的柯铁虎以及南部的林少猫。
一、北部武装抗日起义──莫忘台湾简大狮
乙未年11月20日,以林大北、林以成为首的东北部人民武装义军就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附近各地义军蜂起响应,短短两三日内就席卷了自金包里(金山)至罗东的东北部,且围困宜兰。次年(1896年)1月1日,台北陈秋菊、简大狮和新竹胡阿锦等共率义民聚集台北郊外,声势浩大,围攻台北城,“桦山从梦中惊起,亲率军守阵”双方展开了激战,后来日军第二师团从基隆赶到台北增援,义军伤亡增大旋即撤退。同日,另一队义民强袭士林芝山巖,杀死日方教务官6人。
1897年5月8日,是“马关条约”所定台民选定国籍的最后期限。当天,简大狮与陈秋菊率领五千多人再次进攻台北城,一度攻入城内激战于奎府街、大龙峒等地,被袭日人大为震惊,急调部队增援,义军力量悬殊,在大量杀敌后撤出台北市区,转战台北附近山区进行游击战。
起义失败后,简大狮潜返福建彰州,1899年在购足武器准备回台再起时,为屈服于日本淫威的清政府所捕,将简大狮押解到厦门,欲将其缚献于日倭。简大狮被押在厦门厅时,曾慷慨愤言:
【“我简大狮,系台湾清国之民,皇上不得已以台割畀日人,日人无礼,屡次至某家寻衅,且被奸淫妻女,我妻死之,我妹死之,我嫂与母死之……因念此仇不共戴天,曾聚众万余,以与日人为难……故日人虽目我为土匪,而清人则应目我为义民。况自台湾归日,大小官员内渡一空,无一人敢出首创义,惟我一介小民,犹能聚众万余,血战百次,自谓无负于清。……然今事已至此,空言无补,惟望开恩,将予扙毙,生为大清之民,死作大清之鬼,犹感大德,千万勿交日人,恐亦不能瞑目。” 】
简大狮的陈词,可谓句句血泪,是对日寇暴行的愤怒控诉,亦是对清政府献媚日人的绝死抗议,其一片爱国赤诚和凛然大义,真可惊天地泣鬼神。
简大狮泣求为大清刀下之鬼而不可得,清政府竟“缚大狮献于倭”,1900年抗日英雄简大狮被绞死于台北监狱。其时有进士钱振鍠在其《名山续集》中为简大狮作诗:
痛绝英雄洒血时 海潮山涌泣蛟螭
他年国史传忠义 莫忘台湾简大狮
(以上简大狮“惨死愤言”和钱振鍠诗,引自阿英编《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
又据今年7月16日《中国时报》的报导:以陈秋菊领导的数千名抗日义军,其中99人战死在今汐止水源古道,曝尸山野无人收埋。2000年由当地居民李石城在水源路大崎脚自费收埋遗骨,且建抗日忠烈纪念碑,吊祭罹难抗日义士。7月15日汐止白云里居民举行了抗日先烈祈福法会,还原真正历史。120年前义无反顾抗日殉死的义军精神,仍深深感动着大家。
二、中部武装抗日起义──英雄群集铁国山
在北部武装抗日蜂起的时候,中部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也以铁国山为中心迅猛开展起来。
铁国山原名大坪顶,在云林斗六东南二十余里,山深林密地势险要,不少溃败官兵、义军和避倭难民聚集其中,而推勇悍善战的柯铁(民众誉之故又名柯铁虎)为领袖。
1896年中部各地方的人民武装力量群起。6月,竹山义民陈发等正领导民众反攻日军的扫荡部队时,在大坪顶的柯铁率义军下山协助,连战连胜,不多时收复了竹山、集集、北斗、斗六、鹿港等地,义军声势大振,各地群众纷纷起来响应。11月30日,柯铁率所部联合地义民,曾一度收复嘉义县城和盐水;日敌闻风丧胆,“人人色如土”,因此从彰化以南至大林莆,完全是抗日义军的天下。
铁国山抗日义军愈战愈勇。据洪弃父《台湾战纪》所记载,铁国山:
【“所聚皆亡命徒,有无父者、无兄者、无子侄者,皆兵(按,指日本兵)所杀也;有无家宅耕业者、无牲畜者、无菽粟者,皆(日本)兵所焚所掠者也。众至山,无有厌恨,以报仇为志,恨倭不大至。” 】
故在义军敌忾同仇悉力守御下,铁国山已成了一个坚强的武装抗日根据地。
1897年元月3日,日敌调遣大军进攻铁国山,柯铁所部义军坚守阵地,并利用有利地势乘机前后夹攻,日敌不敢再战,“狼狈无人色”逃回斗六。
铩羽而返的日军却迁怒于附近的村庄居民,派出了讨伐队,对云林地区50多个村庄居民进行连续五天五夜的疯狂烧杀,有4900户民宅被毁,无辜百姓被杀害者达3万人之多。日军暴行犯下了惨无人道骇人听闻的“云林大屠杀”。
接着,日军集结了5千多人的大军复攻铁国山,分四路大举进犯。柯铁为避其锐锋,预先避入深山,日军扑空,即在山上驻留修建防御工事。隔年,1898年1月,柯铁率义军乘日军守备松懈之际,分路从僻径用火药火具大举夜袭日营,日营无不受火,惊慌万状,被歼大半,残敌四处逃窜。收复铁国山后,柯铁率部修建堡垒,分兵驻屯,以作久困之计。并与附近村民约定“计亩纳税”,“相戒不劫夺行人”,“山头飘扬黄龙旗,旗署清光绪二十四年月日云云”。
面对台湾人民顽强英勇的武装抗日,日本三易总督,数次增兵并配合“三段警备法”、保甲、清庄连坐制,发动无数次围剿,付出了重大伤亡,仍无法消灭全岛前仆后继的抗日怒火。1898年第四任总督儿玉源太郎,采取了诱降与屠杀的两手欺骗策略。利用居民中的富户士绅对抗日领袖百般劝诱,允以优厚条件,待“归顺”后即采取极端卑劣手段,或诱捕或暗杀,一一加以消灭。中部抗日领袖饮恨而死者不计其数。1898年底日本人“慨然接受”了柯铁以战胜者姿态提出的“议和条件”,以行其欺骗政策。待“议和”抗日部众解散后,日军再集结兵力包围柯铁。柯铁再次抵抗,不幸于1900年2月9日因病死于深山中。
三、南部武装抗日起义
在北部中部抗日捷报频传的鼓舞下,南部各地义军也掀起了到处袭击日军的高潮。嘉义有黄国镇、阮振等领导的抗日义军,曾围攻嘉义攻入朴子脚。凤山下淡水溪左岸有郑吉生、林少猫,右岸有魏开、陈鱼等部,其中林少猫最为知名。
林少猫原名曲生,少猫为其转入地下抗日之诨名。他世居阿猴(屏东),经营碾米店,在各地反抗日军侵台时期,曾弃商投入刘永福麾下,刘永福兵败后转入地下继续抗日。他有丰富的军事知识和深厚的民族意识,因此成为南部凤山地区抗日义军的主要领袖。1897年4月,林少猫率义民围攻东港日军、突袭凤山和阿猴日本宪兵队。事后,为解决义军武器粮饷,于6月内渡大陆求募资助,8月返台后继续领导义军抗日。
1898年12月27日,林少猫联合高屏地区闽南人、客家人及原住民抗日军3千多人攻打屏东潮州城,围攻州办务署及宪兵队,又乘胜攻入恒春,声势浩大。日方急调军警驰援,并派军舰和陆战队前往助战,义军血战三日,因寡不敌众遂撤退至恒春一带山区,是役日方称之为“潮州事件”。从该年年底到次年3月间,日军发动了两次残忍的“大讨伐”,据台湾总督府《警察沿革志》记载,高屏地区遭日军屠杀者多达2053人,伤者更不计其数;民房被毁2783户,半毁3030户。日军暴行引起当时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
其后,日方改采诱降的欺骗手段,以割地讲和为条件,派高屏绅商劝诱抗日志士向当局归顺。经几方抵抗和谈判,日方以割让凤山后壁林予林少猫垦殖的条件,诱使林少猫出来。林少猫于1899年5月23日率众参加在阿猴举行的“归顺式”。
在林少猫的锐意经营年余后,后壁林威势日盛,俨然成为一个强大的自治区。日人恐惧林少猫的壮大,必欲除之而后快。1900年受大陆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台湾抗日活动再趋活跃,其中南部志士如郑忠清、林天福、吴万兴等大多是林少猫的旧部或战友。1902年5月,日本殖民当局将复出的义军逐一消灭后,再派第三混成旅对林少猫的后壁林发了猛烈攻击。先以大炮狂轰继而发动全面攻击,林少猫率义军顽抗,但逐渐不支;后义军突围而出,四散逃亡,日军乘胜追击,林少猫身中五枪而殉难。
以抗日三猛为代表,坚持七年的台湾人民抗日武装起义,虽然相继被镇压了下去,但是抗日斗争并未停止,接着进入了新的斗争阶段。
日寇对台湾人民的残暴武力镇压,并未因历史久远被台湾人民遗忘。今年7月23日媒体报导,高雄市桥头区三德里发现了上百具台湾人民遭日军集体屠杀的骨骸。此乃1898年日军宪警在桥头三德里(旧地名“六班长”)所犯下的“六班长清庄事件”,当时日军宪因抓不到抗日义军(日寇称为“土匪”),假借清户口,将村中15岁以上百名男丁集合起来,集体屠杀并焚烧。现在挖出的遗骨还完整,遭焚烧而焦黑的衣服尚清晰可见,当年杀戮的惨况历历在目。遇害当天为1898年的农历11月14日,故在原地兴建了“三德里11?14纪念公园”,供后人凭吊。
IV、受辛亥革命影响的后期武装起义(1907~1915)
1907年,日本占领台湾已进入了第12年,对台湾人民的殖民民族压迫日愈凶狠。在政治上,以独裁总督制、残暴的警察制度和保甲连坐制,骑在台湾人民头上,深深箝制着台湾人民的生活;在经济上,大规模掠夺耕地、林野地,以专卖制和沉重的苛捐杂税搜刮人民财富,迫使台湾人民无以为生,只有起来反抗日本殖民暴政。此时,祖国的辛亥革命正蓬勃发展,也大大鼓舞了台湾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起来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从1907年到1915的8年间,台湾至少爆发了30多次的大小抗日事件,其中10次的大规模起义都是在辛亥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下起来的。
一、蔡清琳的北埔起义(1907年11月)
蔡清琳北埔月眉庄人,为脑丁、隘勇工人,愤慨日人凶暴横行,遂效法孙文“兴中会”,组织“台湾复中兴会”任总裁,发展会员到400人。适日本总督佐久间正加紧对大嵙崁社(泰雅族)原住民进行讨伐,下令召集北埔支厅汉族隘勇参战,隘勇不愿为日人效命,遂酝酿反抗。蔡清琳对会众说祖国军队将登陆台湾,只要我们起义响应便能驱逐日本人,隘勇受此鼓励纷纷加入,泰雅族头目也率众赶来参加。11月14日深夜,蔡清琳率领义勇和原住民同胞百余人,猛烈袭击鹅公髻等北埔附近日警驻在所后,次日,攻入北埔支厅,杀死日官吏日警50多人。起义军乘胜向新竹推进,途中遇开来镇压的大队日军,战斗到11月底,义军寡不敌众,蔡清琳被捕。日军以临时法庭将蔡清琳等9人判处死刑,其余近百人遭处无期徒刑及各种刑罚。后来日军还在北埔附近村庄大肆搜捕抗日义军,遭株连者有两千多人。这次起义规模不算大时间也不长,但在汉族与原住民联合抗日上有极大的意义。
二、刘干领导的林圯埔起义(1912年3月22日)
1910年,日本殖民者藉“林野调查”大规模掠夺台湾广大的林野。南投林圯埔有一大片竹林,当地居民长期以采竹造纸编制手工艺为生,殖民者强将竹林收归官有且转播给日本大财阀三菱制纸会社经营,使当地居民生存遭到重大威胁,生计无着,愤恨至极。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南投新寮庄人刘干见时机到来,以庆祝中国革命成功为名,召集南投林圯埔一带民众庆贺,遂组织“台湾革命党”被选为领袖,积极准备起义。1912年3月22日起义军设坛盟誓,刘干率百余人猛攻南投林圯埔日警派出所,杀死日警日吏,缴获全部枪械和物资后退山中。日方增派台中守备队和南投支厅军警入山进击,义军英勇激战了7天,终不敌日方强大火力,义军除阵亡者外,包括刘干均遭逮捕。包括刘在内8名抗日领袖于4月10日英勇就义。其他被害者多达200余人。
三、受罗福星起义影响的六次起义(1912~1914)
由于日本殖民统治残暴的压迫、掠夺和杀戮,台湾人民寄望祖国的心里本就十分强烈;1911年祖国辛亥革命成功大大激励了台湾人民的抗日起义。从1912年到1914年,3年内爆发了8次抗日起义行动,可谓此起彼落、前仆后继,使日本殖民者穷于应付。除了刘干林圯埔起义和罗福星的苗栗起义之外,还有下面六次起义:
1. 黄朝的土库起义(1912年6月27日)
2. 陈阿荣的南投起义(1912年9月)
3. 张火炉的大湖起义(1913年4月)
4. 李阿齐的台南关庙起义(1913年6月)
5. 赖来的东势角起义(1913年12月)
6. 罗阿头的嘉义起义(1914年5月)
这几次的抗日起义主要受到辛亥革命的激励以及受到罗福星起义的影响,大多在扩大组织和准备起义之前即遭日方侦知。大都在仓促间起义且武器简陋,很快就被日方镇压下去。
四、勇士飞扬唱大歌──罗福星领导的苗栗起义(1913年12月)
罗福星(1884-1914),原籍广东省嘉应州镇平县人。1903年随其祖父来台住苗栗,1905年再随其祖父回广东,于路过厦门时加入孙中山的中国同盟会。1906年赴新加坡、印尼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缅甸等地任中华学校校长和书报社(同盟会机关)书记,在南洋各地宣传、号召和组织华侨进行革命。1911年4月,赶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时,率领所募爪哇民军2000余人回国参加。1912年7月,在福建北伐军联团局刘士明的指导下,集合十二同志于12月入台。他们以台北大稻埕为基地,或立“同盟会支部”,对外则称“华民联络会馆”,分头进行地下活动,以“华民会”、“同盟会”、“革命会”等名义发展组织。
1913年2月,已在台北、基隆、新竹、桃园、苗栗等地发展党员500余人。1913年3月15日,罗福星在苗栗召开全台各地志士大会,会后发布了《大革命宣言书》,挞伐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残暴统治的百般罪行,并说:
【“哀哉我台民,概自日本亡我台湾,夺我财产,绝我生命,日本苛政无所不用其极,岂有诸君甘心长受此苛政之下乎?” 】
号召台湾人民团结起来展开抗日斗争。该宣言书散发后,受到全台民众的欢迎,影响很大。
受罗福星的号召,全台各地相继爆发了抗日起义,包括新竹张火炉的大湖起义、台南李阿齐的关庙起义、台中赖来的东势角起义。一系列起义事件,使日警非常惊慌,故特侦密布,罗福星的活动引起了日警的注意,在赖来东势角起义失败后,罗福星成为日警抓捕的主要对象。经部属几次劝其台湾后,罗福星于1913年12月18日准备离台时被捕。日本统治者对于这次与祖国大陆辛亥革命取得联系且带有全台规模的起义,大为震惊,随即进行了4个月的大搜捕,逮捕了4000多人。1914年3月3日,罗福星和陈阿荣、张火炉、赖来、李阿齐等二十人抗日志士被日本殖民者盼处死刑,即日执行。
在法庭上,罗福星慷慨陈词,宣称他为台湾人民争取自由权利而死,虽死犹荣,从不后悔。他留下的遗书:
【“余弃故山妻子,奔走东西,是为思国爱民,毙而埋尸台湾,永为台民纪念!” 】
狱中他从容地写下了著名的《绝命词》、《祝我民国词》和《寄爱卿词》,自署“死罪纪念──罗东亚(东亚为其字)”。在《绝命词》中他道:
海外烟氛突一岛 吾民今日赋同仇
牺牲血肉寻常事 莫怕生平爱自由
大好头颅谁取去 何须马革裹尸回
勇士飞扬唱大歌 黔首皆厌我独雄
罗福星是一个具有民主思想的民族革命家。他的抗日起义虽然在还没有真正发动之前就遭到破坏,但他把祖国辛亥革命的民族民主运动带到台湾与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结合起来,对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起着划时代的启蒙和促进的作用,体现了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进入到近代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阶段。他对日本殖民统治残暴性的挞伐代表了台湾人民普遍的心声,鼓舞了全台各地的抗日起义。他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台湾抗日运动,为世世代代的人们所景仰。
五、誓灭万国静坤干──余清芳噍吧哖起义(1915年)
1915年余清芳领导的噍吧哖事件(又名西来庵事件),是台湾人民武装抗日的最后一次大起义;又是一次规模最大最激烈且事后遭日寇屠杀最惨重的起义。
余清芳,台南长治后乡庄人,幼时家道贫寒,曾受过汉文教育。17岁时曾参加抗日义军抵抗日本侵占台湾,失败后回乡潜伏。他为人豪爽交游广阔,经常出入台南各地斋堂。1909年,遭日警以加入祕密结社进行反日活动为名,送往“浮浪者收容所”监禁3年。释放后,他更坚定抗日决心。不久,结识了西来庵的一些有志,便以西来庵为中心,以修筑庙宇的名义广募捐款,借民间宗教活动揭露日本暴政宣传抗日,信者日见众多。又,余清芳经人介绍结识了曾因抗日活动失败潜往福建后回台准备抗日的罗俊,以及率众避居山中谋求举事抗日的江定。三人共同商议起义大计。
余、罗的宣传鼓动工作进行得顺利,信众很快就多达数千人。余清芳见时机逐渐成熟,就以“大明慈悲国奉旨本台征伐天下大元帅”名义发表“谕告”,痛斥日本殖民的残暴统治:
【“倭贼猖狂,侵犯台疆,苦害生灵,刻剥膏脂,荒淫无道,绝灭纲纪,强制治民,贪婪无厌,禽面兽心,豺狼成性,民不聊生,民命何辜,遭此毒害!” 】
并号召台湾民众参加起义:
【“倭贼到台,二十有年已满,气数为终,天地不容,神人共怒。本帅奉天,举义讨贼与兵伐罪,大会四海英雄,攻灭倭奴,救群生之性命”慷慨誓言:“但愿奋勇争先,尽忠报国,恢复己台” 】
然而起义还在酝酿中,日警对此已有所察觉。5月25日,余清芳派赴大陆联系参加起义的人员被日警发觉并拘捕,泄漏了起义的秘密。余清芳得知消息后,迅速转入山中与江定会。日警开始入山大搜捕,6月29日罗俊在嘉义深山中被捕。7月9日,余清芳、江定率领起义军袭击甲仙埔支厅的几处日警派出所,日方大为震惊,急派大批警察前来镇压。8月2日深夜,余清芳率300余义军进袭台南厅噍吧哖支厅的南庄(今南化)派出所,全歼日警焚烧日警署,缴获枪械物资,声势日渐浩大,附近农民志愿加入者数千。8月3日,义军攻打噍吧哖(今玉井)并占领了日本噍吧哖支厅附近的虎头山,凭借险要地势与日警对峙。日方急派陆军一联队、炮兵一小队赶来支援日警,双方激战7昼夜,两军死伤惨重。后因义军弹尽援绝,无法续战,8月12日余清芳、江定率残部突围,转战深山与日军周旋。8月21日,余清芳被俘,江定于次年4月15日被捕。
日寇在镇压了这次起义,又妄图报复并根本消灭台湾人民的反抗,用了最野蛮最残忍最恐怖的手段,对噍吧哖及附近村庄居民进行了血腥的集体大屠杀;不分老幼3200余人集中惨死在日人刀下,血流成河惨绝人寰,此为令人恨之入骨的“噍吧哖大屠杀”。
1915年10月底,日当局在台南设临时法庭将余清芳等1957名抗日义士中的866人判处死刑,453人判处有期徒刑;次年,江定等37名被判处死刑,14名有期徒刑。日本殖民者一次就把千人判处死刑,骇人听闻,天地难容,突显了日本殖民者的残暴本性,连总督府检查官也不得不承认此为“世界审判史上未曾有的大事件”。
余清芳在奔走山间与日军警作战时,曾留有革命诗道:
奉旨平台在此时 英雄未曾暗独悲
可怜元帅涉山苦 赤胆忠心扶国为
嗟呼何时见明天 匡扶社稷赖圣贤
而今尝胆卧薪旧 誓灭万国静坤干
太息江河日下秋 问谁砥柱作中流
诗中表现了余清芳的雄心壮志,同时也吐露了他受日军围攻辗转山间的苦境,读之令人不禁泪下。
小结
连续20年前仆后继的台湾人民武装抗日历史,在台湾史和中国现代史上留下最光辉的一页。台湾人民在孤力无援的绝境中几乎仅以鲜血和生命进行的抗日武装斗争,所付出的惨重牺牲至少有数十万人,当时台湾人口不超过三百万,几乎等于十分之一的人牺牲在抗日斗争中,真是惊天地泣鬼神。1945年4月,也就是台湾光复的前夕,当时在重庆的“台湾革命同盟会”在纪念马关割台49年文中,就提及台湾50年的抗日历史至少牺牲了65万人;虽然这仅是推算的数目,但其他的史料离此数字也不远。
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的巩固以及殖民地经济的快速进展,亦即快速的掠夺,是在此对台湾人民大量惨暴屠杀的血腥历史上建立起来的。这是今日谈台湾殖民历史时,不容或忘,更不容扭曲的。
台湾人民经过了20年英勇的武装抗日斗争的过程,形成了一个全岛共同一致、深入人心的强大的汉民族意识,这成了后来第二第三阶段抗日运动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以台湾人民为主体的20年武装抗日斗争,不论其规模、其惨烈的牺牲、或其长达二十年的顽强抵抗来看,在中国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历史中是最光辉的一页,在全世界的反殖民斗争史上也是光荣的一页。
最后,仅以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第三段,作为对无数有名或无名的台湾抗日牺牲者致以最高敬意:
【“由此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本文主要参考下列著作
1 台湾抗日史论 黄玉斋 海峡学术出版社 1999年6月
2 台湾人民民族解放斗争小史 杨克煌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56年
3 台湾人民历史 陈碧笙 人间出版社 1993年6月
4 台湾抗日史 陈汉光 海峡学术出版社 2000年4月
5 乙未抗日史料汇编 王晓波编 海峡学术出版社 1999年9月
6 台湾同胞抗日50年纪实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 编 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8年6月
7 台湾民众抗日史 安然 台海出版社 2003年9月
8 台湾割让与乙未抗日运动 黄秀政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2年12 月
9 台湾史记 日本殖民统治篇1 许介麟 编 2007年7月
10 郑成功研究论丛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4年7月
11 台湾抗日史研究 若林正丈 研文出版 1983年3月
12 台湾历史纲要 陈孔立 人间出版社 1998年10月
【本文发表于2017年8月26日举行的“郑成功收复台湾355年论坛”,中华民族团结协会主办。】
责任编辑:唐芬 最后更新:2021-10-25 10:07:1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