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义勇队纪念馆。资料图片
走进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的酒坊巷,仿佛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小巷往西北方向数条街外,就是现代商业街区,而这条长约600米的小巷依然朴素幽静。1939年2月12日,一支完全由台湾同胞组成的抗日团体——“台湾义勇队”,就诞生在这里。
2014年9月1日公布的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台湾义勇队纪念馆是唯一的涉台抗日遗迹。
在眼前这个不到200平方米的纪念馆中,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原会长汪道涵题词“台湾义勇队在金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题词“同源同祖同文,连山连水连心”,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为该馆题写馆名。
时间倒回到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多少两岸同胞亲密合作共同抗日的记忆又被勾起。
战火中的白衣天使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一声枪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各地台胞被日寇大肆逮捕。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台湾光复先驱李友邦意识到祖国和台湾血脉相连,唇齿相依,深感“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于是,组建一支“台湾义勇队”的想法在他的脑中萌发。
在福建闽北崇安山区聚居了一大批躲避战乱的台胞。那里山高林密,与世隔绝的生活虽然安全,也让560多名报国无门的台胞们异常苦闷。李友邦激昂一声召唤,队伍顺利集结!
金华地处在浙赣铁路枢纽位置,是抗日重镇、东南前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将队伍落脚在此再适合不过。1939年2月22日,在浙江省委的帮助和支持下,以台胞领袖李友邦为队长的台湾义勇队在浙江金华正式誓师成立。
据金华市台办原主任金振林介绍:“台湾义勇队是大陆唯一由台湾人民组成的抗日队、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抗日运动,并且是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支抗日队伍。”前前后后,最多时有480多人加入义勇队。
这些来自宝岛的义勇队队员,并不熟于打枪开炮。虽然不走在抗战前线为国杀敌,医生、工程师、教师等工作的背景,赋予这些战线后方的勇敢者们更重要的使命。
1939年3月,金华台湾义勇队总部设立医疗所。从此,“台湾医院”,是老百姓对这里最寻常的称呼;“台湾医生”则是他们对义勇队队员们所喊出的,最亲密的名字。
金华台联会的老会长邵梓对台湾医院的记忆仍然深刻,他当年就曾陪母亲到台湾医院看病:“那时白天警报很多,医务也受到影响,开夜班是家常便饭,甚至常常加班到后半夜,有次陪母亲到台湾医院看病,刚挂好号,警报就响起来了,我们只好先逃,晚饭后回来就诊,医生们很细心地给我母亲开药方诊治,没有半点儿不耐烦。”
这种精神让金华人感动,许多邻县城乡的病人都专程来就医。在纪念馆里的老照片中,医院门口黄包车都排长队,说明台湾医院在金华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时至今日,一提起台湾医生,当地还在世的老人仍会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台湾医生,医术好、道德高!”——这是百姓对义勇队工作的最好评价。
台湾医院的开办经费完全从义勇队队员生活费中抽取,不占用一丝公家财产。面对药品短缺,生活疾苦的患者,医院一律免去挂号费,并尽可能免去医药费。医院的一切收入,完全用于帮助祖国抗战。
不能被割裂的手足之情
“爱国主义”的光芒,也在看似平凡、本分的工作中闪耀出别样灿烂的色彩。正如台湾医院医生邓东光在义勇队队刊《台湾先锋》中所写:“我们不单纯在服务,还要似一般民众能够明了台湾同胞是怎样地用各种方法帮助祖国抗战……用这样的工作来影响民众们认识到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者而增加抗战的情绪……”
除了从事医务工作,为百姓生活提供保障以外,台湾义勇队还协助国共两党进行对敌政治活动。义勇队队员大多生长在日据时代。特殊的历史背景,让他们通晓日语,这在对日作战的敌对政治活动中起到重大作用。1941年1月至1943年8月,短短一年半多的时间,178个敌伪情报被收集,上交中央。
义勇队还创办了《台湾先锋》等多个进步宣传刊物,国民党上层人物陈立夫、于右任、李济深等国民党领导人和社会进步人士,纷纷在刊物上题词,并发表文章;在丽水欧江畔的樟脑厂,台湾义勇队凭借熟练的樟脑油炼制技术,夜以继日地工作,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军需原料樟脑制作炮弹。
跟随父母来到金华的义勇队员子女们,也义无反顾投身抗日战争的洪流。“台湾义勇队少年团”的孩子们,刚成立时只有6个人,后来,最多时人数达到40人左右,他们平均年龄只有10岁,最大的是儿童团团长,才14岁,最小的只有8岁。
他们一边接受教育,一边到处演出。他们唱歌、跳舞,四处进行文艺宣传,宣传他们美丽的家乡,动员百姓保护祖国。这些少年是国家建设的希望。在炮火的洗礼中,战乱中的少年迅速成长。他们的足迹踏遍了浙江、江西、福建,山间地头都留下了他们嘹亮的歌声和理想:“打倒日寇,保我中华!”
抗战胜利后,大多数少年团团员都回台湾岛去了,少数留在大陆。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建成后,他们中有的人又回到金华相聚。“要团结千百万的儿童,要收回我们的家乡,我们得和敌人拼个生死存亡……”站在70年前生活、学习、“战斗”过的地方,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相拥在一起,唱着《台湾义勇队队歌》,热泪盈眶。
深巷中的台湾义勇队旧址记录着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海峡两岸同胞怀着共同的理想并肩战斗的一段过往,这是中华民族不能被割裂的手足之情。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07-19 09:31: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史——欢庆回归(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
下一篇:国共两党对台胞抗日的声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