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桂秀(口述) 张青松(整理)
我于1922年农历四月初一出生于今芷江县竹坪铺乡芦坪村二郎坪组一贫农家庭,2岁丧母,父亲随后娶了继母,育有两个子女。我对战争的记忆是从十几岁开始的……
躲飞机
1936年农历10月,年仅14岁的我经人介绍,嫁到县城河西城郊的谭家坳(今芷江镇小溪村三组,解放后更名为许家坳,因婆家姓许,故名)。最初,生活一切都显得平静而祥和。第三年农历3月,伴随长子出生,不久即被呼啸而下的炸弹打破了和平,日本飞机开始对这一湘西小城频繁侵扰,人们开始在听警报、躲飞机的惶惶恐惧之中艰难度日。通常,位于现在县城钟鼓楼的空袭警报在空袭前后计响彻三次:日本飞机刚出动、飞临上空轰炸、炸完飞走,其中得数轰炸时叫得最凄厉,无不胆战心惊。当城里居民听到第一遍警报时,人们成群结队,蜂拥争相向城郊逃避。
我们也闻讯从家里躲避到田坎下,正好与城里逃难的人群相遇,因小孩从未见到这么多生人,哭闹不止。大家说:“不要被日本佬听到,不然我们全被炸死,赶快将奶塞到他嘴里。”急迫之下,我不顾羞涩的照做了,小孩顿时不哭了。
当然城内也有没逃避飞机轰炸的,有的毫发未损,有的却被炸死炸伤。有个名叫龙家胖老爷的大财主,肥胖得走路都费劲,不愿携老扶幼到乡下躲飞机,就在自家宅院中挖一地洞以供就近躲避。哪知轰炸时,日本炸弹正巧扔到他家,炸塌了洞口,全家除一人出门幸免外,其余全部在洞内遇难。
汉奸指引轰炸黄甲街弹药库
在日机大轰炸中,损失最重的还是以军火库为代表的军用目标。当时,随着沦陷区大量部队、机关、物资装备的涌入,县城一度人满为患。为避免日机轰炸受损,军用物资、马匹大多囤积在城郊的大户人家,主要散布于黄甲街、社塘坪、蜈蚣坡、汪家浪、廖家垅等地。日军为准确捣毁这些军用仓库,收买汉奸渗透、打探,以备在轰炸时指引目标。位于河西桥头黄甲街的大福寺就储存着数以万计的枪支弹药,被汉奸侦知。利用日机在大晴天轰炸时,汉奸以镜子照射形成反光,指引飞临县城上空的日机投弹命中。刹那间,从下午两三点左右被炸开始,震耳欲聋的炮弹爆炸声夹杂劈里啪啦的子弹引爆声一直响彻到天黑,至半夜仍不间断的冷不防响几声。第二天,才发现大福寺化为平地,周边民宅也化为乌有。损失之大,不可估量。
地处县城舞水上游6公里的糯溪(今蟒塘溪大坝下游附近)有户独立的陶姓人家屋后坎上被扔一个炸弹,巨大的爆炸声震撼了整个房屋,碎石、渣土砸烂了屋顶的瓦,屋内的碗、碟、盆等陶瓷用品均被震碎,幸好全家人白天在户外劳作,无人受伤。事后判断,屋前晾晒的一床白色蚊帐成为误导日军轰炸的“罪魁祸首”。为吸取教训,当地保甲出告示,严禁在空袭警报来后,仍晾晒蚊帐、床单于户外露天下,也不能燃炊烟。经此后,当地再未遭受轰炸之苦。
修建防空碉堡
芷江军民并非任凭侵略者欺凌,更不被轰炸屠杀吓倒。在动员壮丁在教场坪原址修建机场的同时,逐渐在芷江机场周围山头修筑碉堡,构成地对空防御体系,严防日机偷袭,保卫芷江机场及其周边军事目标。
碉堡有两种,一种是水泥卵石混合的永久性混凝土建筑,由国民党工兵监工、青壮年出力,将水泥、沙石、木料、水等,肩挑手扛的抬上山头,现场搅拌,用木料扎实,浇筑夯牢。如此一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终究是为了抗战,老百姓并无怨言,纷纷慷慨出力。还有一种仅以木料搭建半埋地下的简易碉堡,虽说并不牢固,没有防卫能力,相当于卫星碉堡,或哨所,但因建造简便,当时在城郊各个山头均随处可见,如雨后春笋,让日本飞机草木皆兵,不寒而栗。当日机前来轰炸时,射击口一律朝东的混凝土碉堡及其架设于顶部的高射机枪在望城坡高射机枪阵地的有力配合下,一齐开火,使得四面受敌的日机投弹不准,偏离目标,大多投在机场周围的农田,没有几颗炸弹能命中机场,有的还扔进了河里。
日机坠落
随着机场周围碉堡体系的建立,其在实战中发挥的作用,很快得到了验证。大概1941年春左右,我已有两个小孩。一天晚饭后,天刚黑,我们听到空中哗啦哗啦地响,以为又是炸弹来袭,准备躲到屋外坎下。刚跑出门,只听到轰隆几声,远望去才看到糯溪附近大山冲方向的山头上已燃起大火。听一同眺望的国民党兵说:“莫不是日本佬的飞机被防空炮火击中坠落了吧?”我们满心欢喜,心想:小日本,你也有今天!约莫半钟头后,时任甲长的么叔已中年,让自幼过继给他的我丈夫抽调杨宗盛、龙光顺、龙文连等几个青壮年,去捡飞机。大半夜后,丈夫回来说:“各甲都派了人,大伙赶到将余火扑灭了,看到日本飞机的残骸散落在整个山头,飞行员也在爆炸中拆解得四分五裂,惨不忍睹。大伙把残片收捡集中寄存在大山冲当地的龙保长家。”第二天一早,丈夫等人又去龙保长家取回残片,上缴到区公所,待上级来点验。抗战胜利后,我回娘家还经过坠落飞机的山坡,看到一只大头皮鞋(军靴)扔在路边,普通人自然穿不下,估计是日本飞行员的。回家听说当地有些胆大的,在收集残片时还悄悄捎带一两片回家,打制成菜刀、镰刀等用具,轻便耐用,锋利无比。
责任编辑:刘帅 最后更新:2014-06-19 14:12:5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前仆后继修建芷江机场
下一篇:抗战时的沅陵防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