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又一次“飞”过世界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几分钟的功夫,就“轻松惬意”地从吉首到了茶峒。
2012年3月31日正式建成通车的这座特大悬索桥,成为矮寨公路新的奇观。它将之前的“矮寨公路奇观”压在底下。下得新桥,来到老路,站在山顶老“奇观”终点的“湘川公路死难员工公墓”旁回望,回溯70多年的时光隧道,眼前景色渐渐幻化出硝烟战火,还有战火“淬”成的这条生命通道。
是的,矮寨公路奇观,诞生于抗日烽火腾起之前,是人们着意打造的联通大后方的一根经络。
为构建这根经络,湖南人民付出的是血汗和智慧。
“现代的战争,简直就是交通的战争”
当日军的魅影在东北、华北、华东晃悠时,当局预感到了抗战的来临。国民政府交通部机关刊物《抗战与交通》就疾呼:“现代的战争,简直就是交通的战争!”于是,1929年最早提出湘川公路修筑计划,在“建设抗战大后方”——“在中日战争正式发生后……只要川滇黔三省在,国家必可复兴”的方略下才落到实处。
1935年10月15日,继湘黔公路竣工,湘川公路测量队在沅陵成立,从沅陵出发勘测。当时设计有甲乙丙3种线路方案。国民党当局的武汉行营公路处与湖南省公路局派员会勘决定,采用甲线,即今修成之线——从沅陵筲箕湾附近的三角坪起,经泸溪、所里、矮寨、花垣至茶峒(人称“三花段”),再抵四川秀山,全长451公里路。
“一根压缩的弹簧”:矮寨公路奇观
“矮寨公路奇观”就在“三花段”中。
这个在中国公路史上被称之为“奇观”的路段,被人们形容为“一长条折摺的带子,一根压缩的弹簧,一道陡峭的多级阶梯”。
矮寨在吉首西边40多公里处,一个古朴的苗家集镇。这个“盘旋盛梯,路绕羊肠,一将当关,万夫莫过”的小镇,却是“乾(吉首)、永(永顺)两厅往来要路”,这里的大路关被人称为“矮寨天险”。据说明代以前,这里本来没有路。明朝封苗疆,当地的苗人才在绝壁上开出一条悬梯般的路来。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深谷,行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坠下谷底。
修湘川公路,绕不过的是矮寨!
整个矮寨公路水平距离不过1000米,因为垂直高度440余米,整个山体的坡度达到70度。在这样特定的空间,公路不得不多次转折,形成13道锐角急弯,26截几乎平行、上下重叠的路面。
有人是如此表述行在其上的感觉:“你仿佛离开了地球,遨游在天上,不知目的地何在。每一次转弯你都会以为投向地狱,做好‘永劫不复’的准备。弯转过来了,你会长长暗舒一口气,感谢上帝保佑逃脱死亡。白云常在车窗边浮荡,岩鹰扑打车窗玻璃啪啪乱响。如果是车队络绎而行,感觉更加奇妙。低头看,后续车辆就在你的脚下;抬头看,前行的车辆,轮子就在你头上碾过。时时会觉得有许多车对开过来,其实走的是同一个方向。半个多小时走完6.2公里多,你便真正懂得了‘惊心动魄’和‘毛骨悚然’这两则成语的含义。”
纪念碑作证:死者248人
山顶“公路奇观”终点上的“湘川公路死难员工纪念碑”诉说着当年“开路先锋”情景。
全线开凿石山修成的路基地段占80%以上。这在当时全靠肩扛手挖。因为山壁太陡,民工们抡锤掌钎站不住脚,就在高头打个结,拴牢带个大竹筐的粗绳子,人站在竹筐里吊下去悬空打钎。一天再不上去,带着干粮和水,饿了就吃喝,屎尿也屙在筐里。下班吊上来,两条腿都肿了,一身尿骚屎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路胚粗粗修好之后,路中间有块悬空的大石就是弄不下来,炮眼没法打,一撬它就发脾气,磨盘大的碎石就砸下来,活活砸死了两个人,只好停工埋人。这时候来了一个女人,是死者的婆娘,披头散发,隔远对着那块大石号啕大哭,破口咒骂。说也奇怪,这一哭一骂,那块大石就松动了,惊天动地掉下来了……后来大家都说,又是一个“孟姜女之哭”。
据记载,当年2000多民工栉风沐雨,整整奋战6个月,因气候不适,加之风餐露宿,工作条件差,医疗保健力量薄弱,以致染病员工众多,死于工地者248人,小伤小残的不计其数。
总工程师周凤九:湖南公路奠基人
矮寨公路奇观创造者之一是周凤九。
他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周光召的父亲,也是上个世纪公认的“湖南公路奠基人”。
后人是这样概括他的一生:“一生从事公路建设工作30余年,其中将近一半时间在中南地区,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前的10年,主要是负责湖南省的公路建设……自1933年至抗战前夕,数年之间,不仅建成了通往川、黔、桂、粤、赣、鄂各省的联络干线,还完成了省内的主要干线。使湖南省的公路从1927年的140.55公里增长到1937年的2721公里。”1935年,在修建湘黔公路的常德至新晃粘鱼铺路段时,其中官庄至狮子铺和楠木铺至凉水井两段,地势险峻,外国人曾扬言:“中国人要打通这段路,至少要花30年的时间。”他对这话嗤之以鼻,亲自踏勘,腰系安全带,攀缘于悬崖危石之间,终于选定了经济合理的路线,仅用两年多时间就修通了这段路。
矮寨盘山公路是谁设计的,我们没有确切的资料。但是,周凤九当时作为湖南省公路局总工程师,湘川公路的一切技术设计最后都得由他拍板定案。从这一点来说,周凤九也是矮寨公路奇观的创造者。
路上跑的木炭车,发明者叫向德
2001年4月7日一大早,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来到这里考察。朱总理的车停在湘川公路死难员工纪念碑前。这是他第三次经过矮寨公路,前两次分别是1944年和1946年,他在国立八中永绥高中分校(花垣县)求学时。他指着悬崖峭壁之上那道将公路连接的桥梁,发出“这个‘立交’了不起”的感叹,还告诉陪同人员说,那时这里没有人烟,很荒凉,乘坐的是烧木炭的车。
路上跑的木炭车,又是湖南人一大贡献。
发明这种车的人叫向德,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上个世纪30年代初,他为解决中国“贫油”问题,寻找石油的替代品。他的出发点就是“世界上没有大的战事还好办,石油可以进口,可一旦发生大的战事,到处经济封锁,油根本进不了中国,怎么办?”于是,他开始了试制烧木炭汽车。1931年终于成功。这种车,不仅驶上公路运货,而且进入大上海做了公共汽车。后来,他成立了中华煤气车公司,让这种车走上商业化。
全面抗战爆发后,汽油越来越匮乏,整个大西南后方做煤气车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公路上,特别是滇缅公路上,除了军用汽油车外,民间客运货运大都是向德木炭汽车。向德研制的煤气汽车,打破了日寇对我国汽油供给的封锁,为抗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黔阳县志》记载,枳木槽曾经设有为来往车辆加木炭的站,类似今日加油站。
■链接
湘川公路的战略意义
湘川公路在湘境接长沅、湘黔两线,在川境接成渝、川黔两线,是由湘入川、联结湖南与国民政府陪都重庆的唯一陆上通道,时有“战时生命线”之称。
抗战期间,它担负着许多援华物资的输入和战备物资向前方输出的任务。据统计,从1938年起至次年7月止,“渝沅段(湘川线)为9778吨,这种常年性的货物运输量平均每月均在数万吨以上”。1940至1942年,滇缅公路、滇越铁路被日军封锁,军用物资、苏联援华物资和出口的外贸物资等经湘川、川陕、川黔等线突击抢运。其中,湘川线抢运2万吨。
责任编辑:雷攀 最后更新:2016-02-16 14:52:3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