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夏,日本华中派遣军发动“一号作战”计划,攸县为日军作战计划中“首先考虑,随机攻破”的目标。6月24日,攸县县城沦陷。
为夺回攸县县城,从当年7月8日开始,在攸县雷公岭一带,国民革命军与日本驻攸县日军发生激战,7天后,因日军不断增援,国民革命军被迫转移,与日军形成对峙。7月下旬,国民革命军再次反攻攸县。(据《攸县志(1871-1949)》)
71年前
14具抗战牺牲官兵的尸首
被村民们掩埋在雷公岭山脚下
雷公岭的海拔仅100多米,却是攸县沙陵陂地区的制高点。今年7月中旬,记者爬上雷公岭,站在山顶眺望,一幢幢簇新的农舍、蜿蜒的水泥路尽收眼底,一派宁静景象。谁能想到,71年前,国民革命军曾在此和日军激战。
1944年6月24日,攸县县城沦陷。国民革命军计划夺回攸县。7月6日晚上,国民革命军第44军161师代师长李侬率该师481团、482团占领攸县沙陵陂一带后,准备向驻守在攸县的日军发动进攻。150师师长赵璧光率麾下448团、450团占领沙陵陂东北,准备协同161师进攻。
7月8日拂晓,当国民革命军还在准备进攻时,日军的炮火就打过来了。伴随着炮弹爆炸的声音,日军步兵弯着腰前行,逐渐逼近雷公岭脚下。不过,等他们前行到有效射程之内时,迎接他们的是中国军队的子弹——各种武器一齐开火,杀伤很多日本兵。
但是,因为日军不断调兵增援,7天后,即7月14日,国民革命军被迫停止进攻。随后,国民革命军转移至攸水东岸的山区,与日军形成对峙。7月下旬,国民革命军又对驻扎在攸县的日军发起进攻。
国民革命军的这些作战行动牵制了一部分日军,使其无法增援衡阳战役,减轻了衡阳会战中的中国守军的压力。
88岁的文庚元住在攸县上云桥镇沙陵陂大屋村雷公岭脚下。文庚元介绍,“这场战役不知道牺牲了多少中国官兵,他们的尸首大多被就地掩埋了。战争结束后,大家回村时,发现了14具中国官兵的尸首,13具在山上发现的,1具在田里发现的。估计战事太紧,来不及掩埋了”。
那时,正是最热的时节,14具尸首已经发臭。文庚元的爷爷和其他村民见此情景,心痛不已,把这些尸首抬到一起,在雷公岭脚下挖了个大坑,让他们入土为安。文庚生说,当年并不清楚这些中国官兵的名字,也没来得及给他们立碑。
攸县沦陷一年零两个月
日军烧杀抢掠,致死伤3万多人
攸县县城沦陷期间(1944年6月24日至1945年8月27日),据官方统计,日军给攸县造成各种经济损失达1649.3亿元法币,死伤3万余人,其中死亡15643人。
攸县县城沦陷期间,时龄17岁的文庚元目睹过日军的种种暴行,现在说起来,他依然咬牙切齿,义愤填膺。“几天几夜也说不尽。”
文庚元回忆,村里的猪牛羊,日军只要看到了,就宰杀。但日军只留下肉质最好的一部分,剩余的部分就随意丢弃在池塘、粪坑里,以免村民捡去吃。“一听说日本鬼子来了,我们就躲到炉子冲去避难,因为日军杀人不眨眼。”村民如果逃跑速度慢了,就有可能成为日本人的活靶子。“他们走在路上,没有任何理由,就会射杀无辜村民。”
如今
每个和抗日有关的日子
抗日志士纪念馆“警示铜钟”就会被敲响
给牺牲的抗日官兵立碑,这个朴素的愿望,终于在2000年实现了。
2000年,七旬党员、退休老教师侯秋桂倡议在雷公岭建立抗日志士纪念碑,并带头捐了5000元钱。很快,他的倡议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纷纷捐款或捐献建材。最终,共筹集了9万多元。2001年,雷公岭抗日志士纪念碑顺利落成。
今年7月中旬,记者来到了雷公岭抗日志士纪念碑前。当时,碑前已摆放着几朵菊花、两杯酒、一个花圈。大屋村村干部说,纪念碑修好后,时不时会有附近村民,以及县城单位的职工来拜祭。
2006年,侯秋桂老人又发动村民为修建抗日将士纪念馆义捐。短短1个月,110余户村民就捐了5万多元。村民义务干活,一年后,在雷公岭抗日志士纪念碑旁,建成了一个面积500余平方米的抗日将士纪念馆。
在抗日将士纪念馆顶层,有一个重250公斤、箩筐般大小的“警示铜钟”。每逢7月7日、8月15日、9月3日,这些与抗战有关的日子,“警示铜钟”就会被敲响,以警示后人不忘国耻。
目前,攸县已将这里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衡阳保卫战:孤军守危城 方先觉发最后一电
衡阳市城南的岳屏公园因园内岳屏山而得名。公园内山清水秀、曲桥回廊,黄发垂髫怡然自乐。71年前,这里是衡阳保卫战最后一道防线。耸立的衡阳抗战纪念塔、《衡阳保卫战》大型群雕瞬间将记者的思绪带回1944年7月那个硝烟四起、战火纷飞的战场。
访
茂林中绝壁依稀
岳屏公园北门山脚,有一道近乎垂直的绝壁。绝壁高约6米,长30余米,似刀削过一般。绝壁下,翠竹扶疏,露天小茶馆里,三五游客边饮茶边笑谈。毗邻一带也建起了许多民房。
这道绝壁是衡阳保卫战中岳屏山大型工事残留的一部分。衡阳抗战纪念城景区部部长董建军介绍,该工事由第10军工兵营长陆伯皋精心设计,他命令士兵将山体削成绝壁,绝壁下方挖了一条又深又宽的壕沟,上面设有掩体,可以投掷手榴弹。绝壁和外壕前面再架设鹿砦(用伐倒树木构成,形似鹿角的筑城障碍物)。两侧暗堡内,轻重机枪搭配,编织成火力网。这种壕沟让日军伤亡惨重,胆战心寒,他们以守城第10军军长方先觉的名字,称其为“方先觉壕”。
从北门顺山而上,山腰矗立着《衡阳保卫战》大型铜铸群雕,只见抗日军民怒目圆睁,手握钢枪和大刀冲锋,仿佛有“喊杀之声”回荡耳际。衡阳著名文史专家萧培坐在群雕前的石凳上述说,至1944年7月底,国民党第10军已坚守月余,粉碎了日军两次总攻,日军“3天拿下衡阳城”的诳语成了个笑话。但第10军也伤亡惨重,1.7万余人仅剩3000余人。日机、大炮轰炸,毒气攻击,怎奈第10军外援不至、弹尽粮绝。此时,霍乱、痢疾等瘟疫也开始在战场蔓延。
“守护岳屏山的第10军28团伤亡达三分之一仍然坚守,受伤的士兵拉响手榴弹与冲入阵地的日军同归于尽。”言及此,萧培嘴唇颤抖,热泪盈眶。
忆
方先觉发出最后一电
方先觉,1905年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解集乡,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这位看似“白面书生”的儒将性格刚毅,他领导的第10军多次与日军交锋,因善于守城,被日军称为“泰山军”。
1944年8月2日,日军纠集5个师团11万人发起第三次总攻。岳屏山阵地为预备第10军第28团驻守,“方先觉壕”极为坚固。日军潮水般越过障碍物向岳屏山阵地攀登,一波接一波而来。跳入壕内之敌做梦也没想到全部坠入铁丝网动弹不得,有如飞蛾坠入蜘蛛网。守军官兵用机枪扫射、手榴弹轰炸,日军尸体填满了壕沟,血流成河。至衡阳城破,日军也没有攻下岳屏山。
87岁的卢庆贻如今住在湘潭县姜畲镇建中村。他在第10军军部通讯营无线电班任报务员。他清楚记得,衡阳城破后,方先觉向重庆国民政府发出的最后一电:“敌人今晨由北城突入以后,即在城内展开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再已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作育至意。此电恐系最后一电,来生再见。”
战至最后,守城的1.7万多名官兵仅有1200人还有战斗力。守城无望,方先觉举手枪自杀,被下属夺下。为了避免日军屠城,方先觉与日军签订了停战协议。后来,在当地游击队的营救下,他脱险返回重庆,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变
昔日战场今日公园
“清末民初,在岳屏山上就建立了岳屏书院,书院在衡阳保卫战中被日寇炸毁。”据介绍,抗战胜利那年,衡阳市为纪念抗日牺牲的勇士,在山峰修筑砖塔,塔高18.16米,塔上有蒋介石手书的“衡阳抗战纪念城”。每年清明前后,都会有大批市民来此祭奠英魂。
去年年末,岳屏公园改造一新。原先的岳屏公园大门已经用砂岩重新装修,沥青马路贯穿整个公园的主道。只有施工队偶尔从山上挖出生锈的日军炸弹,提醒人们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战斗。
湖南抗战隐秘往事:以笔为枪救亡百刊在湘呐喊
八年血战,七十年过去,硝烟已远,历史有回声。将镜头切换到70年前,湖南虽处内陆,却是抗战最后的主战场。
6大会战,日寇遭遇前所未有的顽强阻击,在芷江举起了白旗,侵略者的“辉煌与梦想”尽殇于此。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国有难,湘人在。八年全面抗战,210万湖湘青年投身前线。在这场战争中,湘人承担了惨重的牺牲。在此之前,湖南作为后方,在人财物力上,也给全国抗战以有力支援。
一湘守河山,你我怎能遗忘?今日起,三湘都市报推出“一湘守河山”系列报道,解密历史,缅怀先烈,亦庆贺并纪念那场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挑起战事。之后,华北沦陷、南京沦陷、上海沦陷、武汉沦陷……
狼烟四起,民族危殆。
危亡之际,即使身陷他乡,颠沛流离中,许多中国知识分子驻足湖南,以笔为枪。
1938年,《抗战日报》、《观察日报》、《中苏半月刊》……近百种抗日救亡刊物在湖南为抗战呐喊。
在这些湘刊之上,冯友兰、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叶公超、金岳霖、吴宓、柳无忌……一大批文人教授走出象牙塔,为抗战疾呼。砥砺之中,笔吐锋芒,“弦诵不绝”以报国。
【深巷遗址】
柔弱书生抬来笨重印刷机
8月25日,沅陵,小雨。
马坊界深幽的巷子里,隐藏着一栋上世纪30年代的民房。因年久失修,木质结构部分早已开始腐烂,土泥巴墙也已倒塌。
今年50岁的李建国不曾想到,上世纪90年代父亲低价买下的这栋房子,竟是70多年前中国抗战统一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抗战日报》遗址。
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前夕,因为武汉沦陷,长沙频遭敌机轰炸,《抗战日报》被迫由长沙迁往怀化沅陵。这栋房子当时的主人周举仁,低价租给了这些柔弱却抬着笨重印刷机的书生们。
当年底,《抗战日报》得以在沅陵复刊。当地人回忆,当时办报条件极其艰苦,马坊界1号不仅是复刊后《抗战日报》的编辑室、印刷地、印刷车间,报社10余名工作人员,也都挤住在这26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中。
这里曾彻夜灯火通明,机器轰鸣,一张张宣传抗日救亡的报纸从此传递到湖南各地。
【以笔为旗】
老墙里发现“珍贵母报”
李建国并不知道,前年重新装修这栋老宅时,发现裱糊在墙上最里层的数十份报纸就是《抗战日报》。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批该报原件。
8月25日,三湘都市报记者在沅陵史志办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详细阅读了这一批1938年在沅陵复刊发行的《抗战日报》内容。这些报纸均为4开版,每日一期,每期一张。报头由田汉题写,作者中不乏徐特立、郭沫若等大家。
第一版刊登评论性文章和抗战的要闻;第二、三版刊登抗战的宣传文章以及大量战地故事;第四版则刊登国际新闻,还有“抗战妇女”、“抗战青年”、“抗战儿童”等专栏,内容颇丰。
田汉在《编辑室的启示》一文中清晰写出办报意图:团结各方力量,特别是文化界的力量,援助抗战。
对此,创刊人之一廖沫沙在回忆录中也提到:1938年1月28日,《抗战日报》在长沙皇仑坪一家电影院的楼上创刊,作为上海《救亡日报》的姊妹报出版。
田汉、廖沫沙、周立波先后任总编,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团结抗日的一切力量作出了很大贡献。
【一致剧社】
再饿,也要唱出那一腔抗日热血
当湖南的报纸在为抗战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时,无法被遗忘的还有“一致剧社”。
“我们虽不是携枪杀敌的战士,却有演剧的武器捍卫家邦。……”这是著名作曲家田汉、音乐家冼星海为“一致剧社”分别谱写的歌词和歌曲。
1938年,上海、苏州的一批文化名人撤退至长沙,为适应抗战需要,在中共的领导下,是年9月成立了“长沙一致抗敌流动宣传队”,也就是“一致剧社”。
长沙文夕大火之后,“一致剧社”40多人开始长途跋涉,决定到偏远山区湘西去唤醒民众、发动抗战。
即便在社员们长期只能吃素面、光饭、豆豉的情况下,他们连续在湘西公演《古城怒吼》、《塞上风云》、《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剧目。
“一致剧社”演员们真挚精湛的表演,鼓舞了当地民众,推动了湘西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多校入湘】
文人至此,唯有“弦诵不绝”报国
杀敌声与呐喊声中,另一股隐忍强劲的大潮也在集结。一批批的青年与导师们冲出沦陷区,去建造战火纷飞下的另一座校园。
这是一部中华民族在危亡关头用文化的武器进行拼搏的历史,其中的人、校、思、言、书,都闪耀着迷人之光。
卢沟桥事变后,华北沦陷,当时有一句话:“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远走他乡,不再直视创痛,不愿颠沛流离,这是民族危亡时,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可做出的选择。但象牙塔里的人们走出来了,还有一大批留学生在中华抗战之际回来了。
陈省身回忆:“我们那个时候都痛心于祖国的弱啊!恨日本侵略啊。但是一个念书的学生,也没有什么很具体的办法,先回来了再说。”
朱自清说,文人至此,唯有“弦诵不绝”报国。
于是,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转移至长沙,组成“临时大学”;国立艺专内迁沅陵;涟源蓝田创办“国师”,以收留失学学子……
【“围城”苦读】
名师齐聚,数万学子烽火攻读反击
1937年钱钟书和夫人杨绛还在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国内抗战全面爆发,中华大地满目疮痍。
次年,钱钟书乘法国邮船回国,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此后,只身一人转赴湖南涟源新开办的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
创建于涟源蓝田的“国立师范学院”是中国第一所师范教育专门高等院校,汇聚了廖世承、钱基博等200多位学者名师,在此坚持战时教育,收留和培育了13个省的5000多位英才。
城市,在时光中变迁。如今,在涟源蓝田已少见抗战遗址。
但那些曾经的回忆,仍在诉说着国难当头,这座千年名镇,以博大质朴的胸怀接纳来涟源蓝田任教和求学者超过5万人。在此出版的知名抗战和学术报刊多达30多种。
今年81岁的涟源蓝田老人梁经谅仍清晰记得一位“国师”教授75年前对他说的话:烽火读书,是中华民族对法西斯毁灭人类文明的正义反击。
“那时候缺吃少穿,逃难到蓝田的老师和学生们,还得在日本人飞机轰炸的威胁下刻苦读书,是现在人难以想象的。”梁经谅说。
责任编辑:雷攀 最后更新:2016-03-24 10:43:4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湖南抗战】长沙城建大事记(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