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湖南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广大妇女也积极投身于这场运动之中,当时流行的口号是抗日不分男女,巾帼不让须眉,娘子军上阵也英勇。
1937年8月7日,湖南妇女抗敌后援会在长沙成立,27日改称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敌将士总会湖南分会,由当时省政府主席何键之女何枚为主任,中共地下党员曹国智、李颖生当选为理事。11月下旬该会又改为湖南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工作委员会,由省主席张治中 夫人洪希厚为主任(其长女张素我代理),曹国智、李颖生、黄时雨、罗琼、罗叔章等为委员或组长,在各县市设有分支机构或类似组织。
张治中任省主席期间,注意发挥湖南妇女的作用。1937年12月13日省政府成立湖南省民众训练指导处,张治中兼任处长,规定全省民众男子18--40岁,妇女16岁至35岁分别参加训练两个月,内容有军事训练、精神训练、生产训练、编组训练等。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主任王凌波曾赠女民训学员赞歌一首:已是家亡国破时,要抽利剑斩情丝。十年艰苦今磨尽,重整旌旗报故知。
为了指导妇女工作,发动广大妇女,《抗战日报》设有《抗战妇女》专刊、《湖南妇女》半月刊、《现实》半月刊 (以妇女为读者对象)。
在抗日救亡期间,湖南各界妇女展开了多种活动。在宣传鼓动方面,有歌咏活动、戏剧演出、创办刊物、街头讲演等。其中规模较大的是1938年3月18日在长沙举行的国际妇女节纪念大会,共有2000多人到会,人们争先发表演说,呼吁团结抗战,当晚还举行了火炬游行。在这方面颇具特色是各中学参加的晨呼队。当时日寇逼进湖北,长沙进入战时状态,长沙各中学成立了晨呼队。周南女中是积极组建的学校之一,每天一大早,该校学生两人一组,从泰安里到潮宗街,分片包干,挨家挨户上门,高呼“国难当头,大家要觉醒,不能再醉生梦死”等口号。
在护理伤兵工作上,湖南妇女的成绩也很突出。由参加过北伐的老兵和作家谢冰莹发起的、由女医生和女学生组成的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1937年9月14日从长沙出发,去上海抗敌前线护理伤兵,慰问将士,有报刊发表通讯《伟大的行列》。在这批服务团影响下,后又有两批服务团开赴上海前线。
随着战事的扩大,大批伤兵来到长沙,因此组成了有妇女参加的护理队。护理队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1938年5月,在103后方医院,杨双梅护士长用嘴吮吸伤员化脓的伤口,直到脓血吸净为止。当时杨双梅的上衣写有“把你的痛苦分给我”八个大字。被她救治的伤兵痊愈后重返前线,奋力杀敌。
在捐献财物方面,发动广泛,各个阶层、不同收入的妇女都做到了各尽所有,踊跃捐献。长沙艺芳女校校长曾宝荪倾平时积蓄购买棉被100床捐献给前线官兵。国民政府军委会训练总监唐生智之母捐献金钏两对,书法家郑家溉夫人杨氏捐献金镯一对,祁阳县九旬老妪将准备祝寿用的1万元捐献作为劳军费用。生活清贫的妇女也投入到捐献热潮之中,湘潭60岁的谢蒋氏以卖草纸为生,也将一日所得5角钱捐献出来。没有收入的女学生则以勤工俭学或节省餐费的方式筹资捐献。
在社会妇女和女学生中,还出现了请缨奔赴前线杀敌的热潮。长沙市周南女中杨展等10多名女青年1938年8月投笔从戎去了延安,后被分配到敌后根据地参加战斗,杨展1941年秋牺牲在前线。1938年中央军校在长沙招收的学员中有女学员40人,年龄最大的30岁,最小的只有18岁。淞沪抗战爆发后,衡阳人民敢死挺进队共130余人奔赴上海前线,其中女性40名。
责任编辑:李亚平 最后更新:2014-07-24 14:29:1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长沙抗日救亡怒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