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常德:长留浩气壮湖湘——寻访抗日名城
2016-12-04 09:12:03  来源:湖南日报 记者 孙敏坚 通讯员 陈潇  点击:  复制链接

  追寻

  72年前,一个影响世界二战格局的战场,让世人铭记了一座城——常德。

  1943年的中日常德会战,八千中国虎贲之师孤军奋战,坚守常德16昼夜,用血肉之躯保卫国土,奏响了一首中华民族奋勇抗击外敌侵略的颂歌。

  “已表精忠光日月,长留浩气壮湖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记者来到常德,重温那段血与火、爱与恨的悲壮历史。

  一、虎贲之师:守卫常德“是血,是死,是光荣”

  没有围墙、没有门卫,“陆军第74军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的牌坊和纪念碑被苍松翠柏围绕,与四周热闹的市区繁华融成一道特别的风景。

  烈士街、和平街、光荣路、建设路、人民路、青年路……记者注意到,公墓周围的每一条街、每一条路都与它有关。“这是时刻提醒我们,莫忘当年的血和泪、珍惜今天的好日子。”烈士街上一家小吃店的吴老板告诉记者,常德人民用这种方式,缅怀长眠在此的先烈们。

  常德位于湘西北,素有“黔川咽喉、云贵门户”之称,地处战略要冲。鄂西会战后,国际形势对日极为不利,为了扭转颓势,日军决定,控制常德,以截断川、鄂、湘间的联系,进而对重庆政权产生极大威胁;同时也可以牵制中国军队,减轻滇缅战场的压力。

  1943年9月27日,日本大本营“准予进行常德作战”。1个多月时间内,日军约10万兵力陆续向常德方向集结。而国民党重庆军事委员会唯恐此举是日军进攻长沙或重庆的“调虎离山”之计,安排第六、第九战区约20余万兵力御敌布防,重点在外围。

  而常德城的守军,只有不足9000人的国民党第74军57师。74军被誉为“抗日铁军”,而57师尤以善守著称,代号“虎贲”。“贲”同“奔”,意为如同老虎奔入羊群,所向无敌。

  战事一触即发。预感战争残酷,11月初,57师率先疏散市民、抢修工事。80岁高龄的常德市民陈腊芝仍清楚地记得,当年有名军官在她家门口避雨,母亲喊他到屋里坐,军官婉言谢绝,“说有女眷的家不能进,否则就要处分”。在沅江码头,57师用船只免费送离城的市民过河,并派兵义务给市民挑运行李30里,不准收取任何报酬。

  在战前发表的一份文告中,57师师长余程万这样对将士们说:“常德在东北临洞庭,南靠沅江,显然是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背水阵。在战术上,不利于固守,但是军人的天职,是保国卫民,我们决不能因为常德地形不利于固守而意志动摇……我们不能走出这个设防的圈子,活要在这圈子里忠勇地活,死也要在这圈子里壮烈地死,无论敌寇对我们施以如何大的压力,我们唯一的答复,是血,是死,是光荣。”

  在这无险可守、背水而战的小城,57师八千余名战士,严阵以待。

  二、喋血孤城:“以有限人数、血肉之躯,与敌做殊死战”

  “1943年11月2日,日军五个师团兵分三路全线出击,对常德施以钳形包围。”湖南文理学院副教授朱清如,历时10年写就了《常德会战史研究》一书。他翻开书中的地图,向记者介绍:

  第一阶段为外围拦截战,是常德以外的各县攻防战,日军意图是截断守军的退路与援军的来路;第二阶段是最核心的常德城保卫战,分为城郊阻敌、城垣守卫、城内巷战和出城迎援;第三阶段为引援军克复常德城,在我方驰援部队威慑下,日军撤出常德,恢复战前态势。

  “当时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我们和日军都不是一个级别的。”朱清如告诉记者,仅日军进攻常德的迫击炮就有200、300门,光一个大队的武器装备就相当于国军的一个师,梯次突入的攻城兵力总数应接近3万人。相比之下,57师就寒酸得多。据1943年10月《第57师常德整训日记》记载,共有将士8529人,七九式步枪1809支,八二迫击炮33门,二七式掷弹筒76具……

  但正是这看似“以卵击石”的对抗,让日军吃尽了苦头。

  11月18日,日军在突破澧水防线并占领桃源、汉寿后,矛头直指常德,迅即将常德城包围得如铁桶一般。常德城西郊的天然屏障——河洑山成了日军的首选目标。

  飞机大炮轮番轰炸、一次次波浪式进攻,日寇始终没有攻下河洑山阵地,反而在此断送了500多条性命。战至23日,恼羞成怒的日军用烟幕弹、毒气弹开路,增派兵力向河洑山、河洑镇发动地毯式攻击。河洑山阵地全被炸翻,碉堡全部被毁,许多战士连人带枪被埋在土中,驻守在此的500多名战士死守5天5夜后全部阵亡。日军也遭重创,仅被我军击毙的就有上千人。

  如今,葱茏的河洑山已经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半山腰的战壕内也是青草丛生。“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我们打算在这里设立一个常德抗战讲习所,为年轻人讲述常德抗战往事。”朱清如说。

  同样见证了那一场枪林弹雨的还有水星楼。作为常德最热闹的商区之一,夜幕下的水星楼夜市摊位熙攘,人潮涌动。在霓虹灯的映照下,一段两百米长的城墙,断壁残垣上清晰可见累累弹孔,诉说着八千将士的铮铮铁骨。

  11月25日,常德城内的巷战最先从水星楼打响。在这场持续一周的拼刺肉搏战中,57师官兵个个如猛虎出笼,冲向敌阵:在街头巷尾,战士与敌人短兵相接、血刃肉搏;挂了彩的伤员抱着武器不撒手,待裹伤再战;常德沦陷后,负伤的战士躺进下水道,混卧在死尸堆里,蜷伏在乱砖断壁角落,夜晚爬出来偷袭敌人……

  在一篇文章里,余程万曾这样追忆:“自11月18日开始接触,迄12月3日转移城郊止,共计16昼夜……敌挟其优势武器,空炸、炮轰、毒攻,无所不用其极。我以有限人数,血肉之躯,与敌作殊死战。最后官佐杂兵夫及政工人员以及炮、工、辎、通、担架、卫生各兵种,亦概编入苦撑恶斗。”

  “建筑物及碉堡尽毁,守兵与残破工事,节节同归于尽,所固守者仅核心一小地区,犹以仅存少数人枪,有一人使一人,有一枪使一枪,无枪则使刀矛或砖石木棒,与敌死拼。直至弹尽人绝。”

  12月2日夜,师长余程万率残部突围,寻找迎接援军。12月3日,常德城沦陷,团长柴意新牺牲。5天后,中国军队第六、第九战区援军开始反攻常德。11日,常德失而复得,余程万率先率部进入城内,此时八千虎贲将士仅余83人。

  常德克复后,避难的人们回来了,走到城门口,看见依然是袖章上绣着老虎图案的57师士兵在执勤,不觉就流下泪来。

  三、热血民众:尽最大可能的力量来支援抗日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常德城的无数热血男儿和虎贲之师一道,用鲜血与忠诚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常德县县长戴九峰就是其中一位。

  早在开战之前,市民疏散完毕后,余程万师长就劝戴九峰离城去乡下,戴九峰拒绝说,愿意和57师一道与常德共存亡。守城战斗开始后,他和留在城内的100多警察组成担架队,在枪林弹雨中冒死抢救伤员。

  日军突破外围防线攻到城下后,飞机和大炮不时轰炸城内,房屋经常起火,戴九峰又率警察到处灭火。直到有一天余程万亲自把他接到师部,诚恳地告诉他,现在全城已被包围,希望他马上出城。

  戴九峰拒绝道:“余师长,老实说,我一部分是良心上的主持,教我守在城内;一部分是受着你们长官态度的感动,觉得你们这样从容坐镇,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人生百年也免不了一死,守在城里有什么要紧?不过一死而已,况且这样死是光荣的!”

  余程万只得说,让他出城还有一件重要任务:往黄土店方向去迎接援军。戴九峰这才在当晚率留城警察和公务人员等约二百余人,偷偷乘小木船自沅江离城,辗转找到第九战区的援军报告城内战况。随后,他们又返回常德城,与留守城内的警察一道,发挥熟悉街巷地形的特长,与日军进行厮杀。

  “抗战不只是在战场上,很多商人、学生、农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积极参与抗战。”朱清如说,当时,常德民众或在火线上运械输弹,或努力侦报敌情、清查奸谍,或以茶饭送守据点将士,尽最大可能的力量来支援抗日。

  美国飞虎队飞行员斯科特曾应余程万的请求,为常德会战的守军空投弹药。为了“精准投放”,他们想出了编织纺锤形的竹篓,内装弹药进行空投的办法,将弹药准确地投掷在守军的防卫点上。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这样一幅景象。”斯科特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道,每当一架飞机落地,中国地勤人员就会“发疯一样”地推着装满了子弹的竹篓迎上去,用最快的速度为飞机完成加油和挂装,于是飞机又飞向常德。“而这些竹篓上凝结着斑斑的血迹,令我很奇怪。”

  后来他发现,为前线编织竹篓的是当地女子中学的学生们,锋利的竹片把她们的双手割得鲜血淋漓,而她们依然一个接一个地编织竹篓,以保证每一架飞机降落时,都有新的、满载着弹药的竹篓送往前线。

  70多年过去了,岁月虽然洗去了战火硝烟,但常德军民浴血抗战的伟大壮举永载史册。在蜿蜒的沅水河畔,数十里长的常德诗墙,篆刻着血与火的记忆:

  “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四万万人齐蹈励,同心同德一戎衣”;“百万雄师奋迅雷,红旗直指洞庭来。云霓大慰三湘望,尘雾欣看万里开”……伴着傍晚的蝉鸣,记者边走边读,吟诵着一座城市对八千虎贲壮士的敬意。

  读史

  1943年的常德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著名重大战役之一,中国军队经过固守、失陷、克复三个阶段,历时30多天,终将日寇击退回原驻地,挫败了其占领常德的阴谋。国家档案局评价称:“常德会战是正面战场大规模的会战之一,在中国抗日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的地位。”

  常德保卫战之坚决、之惨烈,构筑了难以磨灭的烽火记忆。战后,日军以“凄绝”形容此役,承认中国军队的抵抗“堪为保卫上海战役后最激烈之一次”。

  这次会战最激烈的时段正是中美英首脑开罗会议期间,常德军民拼死御敌的消息传至会场,致使“中美英盟国诸领袖于海外跋涉劳顿之余,忽然接到这一佳报,无不分外地表示欣慰。罗(斯福)邱(吉尔)两领袖还在会议席上,频说中国陆军硬得要得,确不愧为四强之一,国际视听为之一变了。”

  回忆

  新四军拼命抗日

  老百姓安心过年

  华容县东山镇包家仓村村民

  李玉楼(86岁)

  常德会战前不久,湘北地区陆续被日本鬼子占领,日伪军进到我们包家仓村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1943年11月28日,由新四军五师第三军分区成立的江南挺进支队,趁日军发动常德会战、后方相对空虚的有利时机,为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扬帆长江,向华容桃花山进军,把一把利剑插入敌人心脏。

  江南挺进支队当年就驻扎在我家,100多位官兵将前后3排堂屋住得满满的。

  新四军白天养精蓄锐,晚上步行偷袭日军。据县史志办的资料显示,1943年至1945年期间,华容县开展防御战及游击战167次。江南挺进支队以游击战的方式在敌后与日伪军周旋,打了不少有名的战斗,其中最痛快的要数夜袭墨山铺。

  1944年1月24日,即农历腊月二十八深夜,支队长杨震东带领两个连的兵力,冒着纷纷大雪直奔墨山铺。

  为防止新四军的袭击,日军在墨山铺周围修筑坚固的碉堡,架设铁丝网。杨震东率部到达后,发现一栋青砖瓦屋的洋房里堆满了日军抢来的各种货物,而日军正在饮酒作乐,没有丝毫察觉。于是他下令部下用铁钳剪开铁丝网,撕开一大口子,几名战士先用匕首将哨兵放倒,然后埋伏在周围的战士纷纷响应,一举将敌军歼灭,缴获步枪20多支,子弹3000多发,及大批食盐、布匹、腊肉、香烟、火柴等物资。

  这次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军,迫使日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龟缩在据点内,不敢轻举妄动。一位乡亲挥笔写了一副春联:“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手记

  浩荡英雄气

  孙敏坚

  “以卵击石”,这是我在查阅常德会战的中日兵力对比资料后,脑袋里蹦出的第一个词。

  从最初守城时的1∶4、到1∶10,再到最后弹尽援绝时的1∶100,常德城的将士们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殊死对抗,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国家忠诚,“山崩于前而舍命擎”的民族血性,向敌人,也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正是这份拳拳的爱国心、浩荡的民族气,赢得了常德会战的胜利,也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根植在中华儿女血脉之中的民族精神,必然是这个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12-04 09:13:3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衡阳:苦守孤城尤悲壮——寻访湖南抗战名城

下一篇:长沙:涅槃重生文化城——寻访湖南抗战名城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