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中的“湖南元素”
2016-12-07 10:22:13  来源:湖南日报  记者 文热心 通讯员 夏声朝 黄柏强  点击:  复制链接

  【开篇的话】

  硝烟虽然远逝,历史仍有回声。

  转眼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来到了70周年的节点。

  抗战是一首气势磅礴、内容丰富的交响曲。前方、后方,将士、百姓,正面战场、敌后游击等等,都是其中重要旋律。

  抗战是一部勇赴国难、敢于亮剑的英雄史诗。无论是倒在冲锋路上的烈士、斩将夺旗立下卓著战功的功臣,还是修路架桥救助伤员的后方人员、赤手空拳横眉冷对侵略者的草根,都是与亡国灭种命运抗争的英雄。

  抗战是一本分量厚重、给人启迪的历史教科书。它让我们这些后来者明白了许多,也让我们知道现在、来日该做什么,更让我们懂得该怎么做。

  为此,我们特开辟《气壮山河·湖南抗战故事》专栏, 共分“救亡”、“后方”、“砥柱”、“敌后”、“国殇”、“胜利”6个部分,讲述70多年前湖南抗战和湖南人在全国抗战中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珍视和平、警示未来”,为了“弘扬抗战精神与民族大义,凝聚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湖南日报社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前进!进!!”这是我们神圣而庄严的《国歌》。

  她诞生在抗日的炮火中,原名《义勇军进行曲》。自她问世,中国大地上一片“前进”声,万众一心,投身于抗日救亡中。考察《国歌》的诞生过程,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湖南元素”,烙印着湖南人民在抗战救亡的激情。

  诞生于长城抗战后

  《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风云儿女》讲述的是一个抗日救亡故事。其大意是:九一八事变后,诗人辛白华和他好友梁质甫流亡到了内地,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但他们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漂泊中,他们认识了流浪中的贫困农家女阿凤。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梁质甫参加革命,英勇抗敌,辛白华却沉湎于爱情之中。已走向艺坛的阿凤演出的现代戏《铁蹄下的歌女》,让辛白华受到很大的震动,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接着梁质甫又在抗战中牺牲,让他彻底清醒,终于抛弃了以前那种享乐的生活,走上了抗敌最前线。

  《风云儿女》是以长城抗战为重要背景的。电影中至少三次明显出现长城抗战的内容:第一次,以电影特写镜头方式,展示了《申报》关于长城抗战的新闻报道。第二次,主人公阿凤返回东北家乡时出现了古北口长城的画面。第三次,梁质甫的女友——战地救护队队长徐家珍在北平告知辛白华,梁质甫在古北口血战中牺牲。因此,人们说,是《风云儿女》把长城抗战和《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长城被攻破

  激发全国人民抗日热情

  长城抗战发生在1933年。在这次战事中,20多万中国军队和10万日军,在长城一线几十公里的区域内血战了100多天。中国军队以血肉铸成一道道长城,誓死阻挡装备精良的日军精锐主力的进攻。

  从3月10日开始,到5月19日密云县城被日军攻占止,中国军队先后进行了古北口保卫战、南天门阻击战、石匣一带阻击战三次大规模战事,毙伤日军5000余人,而中国军队伤亡达12000余人。在这场战事中,产生了中国历史上许多故事,如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和《大刀进行曲》。中国军队涌现出一批抗日名将,这当中就有湖南人刘戡、黄杰。

  刘戡,桃源县人,时任八十三师师长;黄杰,长沙县人,时任二师师长。从3月21日打到4月28日,这两个师坚守长城的南天门,让日军伤亡2000多人后才前进了600米。可两个师也付出了伤亡4000多人的代价。有史料称:战事紧张时,“刘戡甚至将卫生兵、炊事兵都组织起来投入战斗……”这个师“几乎一大半的官兵阵亡,刘戡也欲自杀殉国,被参谋长符昭骞等人夺下枪支”。

  长城就这样被日军攻破了。“长城战败后华北已经无险可守”。可一心忙于内战的国民政府决定妥协,与日军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中国又一次丧权辱国。

  亡国灭种厄运进一步加深。与国民政府不同的是,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热情高涨。

  长城抗战是创作的“重要源泉”

  在抗日救亡背景下,《风云儿女》诞生。表面上看,拍摄这部电影是“公司行为”,其实体现的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集中全力共同武装抗日”的思想。策划这部影片的田汉、夏衍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文化界的“操盘手”。

  电影《风云儿女》剧本、《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作者是田汉。1889年,诞生于长沙县果园乡金花村田家塅的田汉,1930年加入“左联”,次年又组织左翼戏剧家联盟并任主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14岁时就开始写剧本,“写戏”后来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1934年秋,在上海电通影片公司的田汉,决定创作一部反映长城抗战的影片《凤凰的再生》。其构思是:通过流亡内地青年诗人和农家女走上民族战场的故事,比喻中华民族像凤凰一样在烈火中得到再生。11月,田汉对影片又有了新的构思:即在凤凰涅槃图的情节线索外,突出青年诗人写作长诗《万里长城》的情节线索,并将电影片名改为《风云儿女》。这之前,田汉从大量的新闻报道等途径得知长城抗战的惨烈。

  1935年1月,田汉完成了《风云儿女》电影故事梗概,由于电通公司“催稿甚急”,来不及完成电影台本,原计划要写很长的主题歌也只写完两节,就匆匆交稿了。交稿不久的2月19日晚,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电通公司请夏衍把田汉写的电影故事梗概改写成电影台本,并用3个多月的时间迅速拍成了电影。

  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风云儿女》主题歌。当《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后,人们评价说,“长城抗战对《国歌》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国歌》创作的重要源泉”。

  成为中国最著名抗战歌曲

  长城,是国家统一和安全屏障的象征。日军还曾把脚踩长城作为侵略者胜利的象征。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长城自然提升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能唤起整个民族的抗战意识。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誓与长城共存亡”成为抗日将士们的共同誓言。

  地上的长城被日军攻破了,我们心中的长城不倒,“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田汉要在《风云儿女》表达的主题。因此,在电影的画面中:火光闪闪,杀声震天,军鼓咚咚,军号嗒嗒,在辛白华的率领下,“一双双脚,穿鞋的,光脚的,大的,小的,迈着坚定的步伐,前进!前进!火光照亮了人们坚毅的脸庞,一边前进,一边放声歌唱。那歌声穿过硝烟,划破夜空,合着中华儿女坚定的步伐……在万里长空回荡……”

  这画面、这歌声、这主题,自然能激起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热情。电影所创造的效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

  从这个意义上说,田汉是“一名当之无愧的人民代言人”。

  王人美最先演奏《义勇军进行曲》

  电影《风云儿女》的主角阿凤,由王人美饰演。

  王人美是谁?

  王人美的父亲王立庵就是当年毛泽东在一师的数学老师。解放后,毛泽东还叫她“细妹儿”。不过,1927年毛泽东上井冈山时,王人美却到了黎锦晖创办的美美女校学习歌舞。1934年,王人美在蔡楚生拍摄的《渔光曲》中一“曲”成名。夏衍和许幸之决定邀请王人美出演《风云儿女》的女主角——苦命歌女阿凤,考虑的是王人美“银幕形象既美丽又健康活泼,能给正遭受日寇蹂躏的国人以鼓舞;思想进步,是左翼电影联盟的积极分子”。“一个多月后,电影杀青,夏衍、许幸之邀请聂耳作曲。没过三天,许幸之带着还处于创作亢奋中的聂耳冲进王人美的住处,请极富音乐天才的她试听。王人美打开钢琴盖,随着她的手指在琴键上滑动,高亢激昂的旋律回响起来……这就是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湖南救亡运动“冠全国”

  有关资料记载:“1935年5月24日晚,《风云儿女》正式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映,《义勇军进行曲》立即传遍了全中国。”《风云儿女》是哪一天在哪一个剧院在长沙上映的,我们没有找到相关资料。一个事实是,“戏院散发的说明书上首次刊登了这首歌的歌谱,银幕上下一起高声歌唱的动人场面也在多间戏院频繁出现”。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湖南人民早就意识到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湖南人民早就行动了,从九一八事变后如春笋般出现的救亡组织,到抗日战争胜利,湖南救亡运动的力度曾被评为“全国之冠”。

  《义勇军进行曲》中“我们万众一心”表达了一种共同心声,树起了一面旗帜,集合着大众的力量。因此,徐悲鸿评价说:“垂死之病夫,偏有强烈之呼吸;消沉之民族里,方有田汉之呼声。其音猛烈雄壮,闻其节调,当知此人必不死,此民族必不亡。”

  ■链接

  长城抗战

  长城抗战是中国抗日军民在长城沿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是中国人民早期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3年3月至5月,中国国民政府指挥下的国民革命军(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等),在长城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战。我军顽强抵抗、浴血奋战,但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长城沿线仍失守,平津危急。之后,成立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中日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划定冀东22个县为非武装区,军队不得进入,而日军退回长城以北。中华民国与伪满洲国也因此事实上以长城为界,伪满洲国更于长城各地树立“王道乐土大满洲国”的界碑。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12-07 10:23: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我有铁血救中国” ——从九一八事变到八一三抗战

下一篇:石磙,民工的纪念碑 ——1938,抢修芷江机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