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上白色恐怖
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一意孤行,顽固坚持反共立场,捕杀民主进步人士,宣扬所谓“一个政党(国民党)、一个领袖(蒋介石)、一个主义(三民主义)”的谬论,推行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政策。临澧的党组织计除“五害”之后,国民党反动势力更加恐慌。他们一方面加紧防范共产党,另一方面在全县范围内大肆搜捕民主进步人士,实行政治上的白色恐怖统治。同时,他们强化保甲制度,加强对革命活动的监控。日军入侵临澧前,国民党县政府训令实施新县制,将全县20个乡并为12个乡,新设护城镇。乡镇下设123个保,使反动统治组织体系更具完备。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临澧地方组织所处的环境十分恶劣,很难开展党的活动,很长一段时期,党的活动被迫停止。
国民党军统特训班在临澧开办,更加重了白色恐怖气氛。“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叫喊“和平未至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以此委屈求全对日妥协。湖南省长何健也明令“湖南抗敌力量应沉着候命,不宜轻举妄动。”于是,各地方武装大力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消极抗战,热衷于“清乡剿匪”,限制和打击抗日力量。
1938年2月,国民党中央为了训练特务人员,在临澧举办全国军统特训班。4月,军统特训班被定名为“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警察人员训练班”(简称临训班)。特务头子戴笠兼任班主任。下设教务、政训、总务3个处。学生1100余人,下设一个学生总队、两个大队和一个女生中队。大队下辖3个中队。7月,又增设电讯、会计两个专业,大部分女生选学了这两项专业。校址有4处:临澧中学;梅溪桥为学本部,驻练习大队部及1、3两个中队;清水堰驻军士训练班班部及1、2、3中队;灵泉寺驻学生第2队。特训班向学生灌输反共思想,系统进行特务基本技术训练,包括情报、行动、侦察、化装、秘密通讯、毒物使用、爆破等。行动工作范围很广,包括逮捕、绑票、刑讯、纵火、偷盗等罪恶活动。其间,戴笠来临澧特训班两次:第一次是来举行开学典礼,另一次是1938年冬,因战事吃紧,临澧已非安全之所,故来临澧并决定将班址迁往黔阳。
1937年冬,国民党中央通讯军官学校,早“临训班”数月迁来临澧。主要驻梅溪桥和清水堰蒋家大屋,该校亦于1938年冬迁往贵州。该校学员共分三等:一是学兵队,招收的初中学生,佩士兵的黑边符号;二是学生队,招收高中学生,佩带尉官的蓝边符号;三是学员队是招收大学生和部队在职军官,佩带校官的黄色符号。
这两所反动高级军事学校的开办,使处于白色恐怖之中的临澧更显阴森肃杀。
二、经济上横征暴敛
抗战爆发时,国民党临澧县政府不顾人民的死活,巧立名目,肆意征税,苛捐杂税名目繁多,人民不堪重负。据统计,税种达到30多种。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更是不顾人民反对,打着抗日旗号,变本加厉加重人民负担,过重征购军粮,强行为过境部队索要给养,推行所谓“节约储蓄”、“升谷献粮”运动,发行战时公债,对人民实施盘剥。当时,人民群众中流传 一首“难活命”的歌谣:残暑方销歇,新秋已渐凉。禾苗枯垄亩,黍稷未登场。报导军需急,官家强购粮。百姓难活命,安足共壶浆!国民党的残酷剥削及人民群众的困苦境地可窥豹一斑。此外,地主阶级凭借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向广大农民催租逼债;巨商大贾利用资本囤积居奇对群众进行残酷压榨。据统计,1937年,全县私发纸币17种,遍及石门、慈利、澧县、临澧四县,国民党政府有禁无止。私发纸币大量流行,导致货币流行混乱,经常发生倒币情况,人心不稳,当时民众形容:“一钞在手成废物,万家百姓泪满流。富户发行酬壮志,阴境深处庆丰收。”另据统计,从抗战初期到1942年,全县共建立大小信用合作社175个,社权主要由豪绅富户把持。抗战爆发后,交通切断,加之商贾囤积,致使盐价陡涨,担谷斤盐,人民数月吃不上盐。为渡过盐荒,有些农民以贩盐为生。
三、军匪欺压人民
当时,在临澧境内主要存在以瞿伯阶为首的杂牌军和江正发为首的盾牌军以及何天锡(“铲共”义勇队队长)、谭厚培等地方武装。在战争爆发前后,他们以“剿共”、“清匪”、抗日救国的名义,肆无忌弹地抓丁拉夫,派粮索饷。有的青年为躲避壮丁,自断手指、自戳双眼,导致终身残疾,人民妻离子散,民怨沸腾。1937年1月6日,合口上河街失火,延烧三百余家,上起龙镇桥,下抵保合桥(今合口西区范围)码头,大小店铺,化为灰烬。而国民党临澧县、乡两级地方政府及国民党军队对火灾坐视不管,对灾民不实施救济,民众苦不堪言。
此外,以侯宗汉为首的大小土匪,打家劫舍,草菅人命。加上各地帮客、盗贼、流氓、地痞成群结队,飞扬跋扈,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责任编辑:李祖琨 最后更新:2014-10-31 10:19:3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八旬老人回忆跟王震抗日的日子
下一篇:抗战时期湘潭简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