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寻访抗日战场:湖南7年抗战版图(组图)
2015-01-05 14:54:43  来源:“战场纪”第3期 湖湘地理总第59期 2005年  点击:  复制链接

  湖湘地理特别推出——“历史不曾远去:寻访湖南抗日旧战场”

  特聘历史顾问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员 萧栋梁

  地理地质顾问 童潜明

  “战场纪”第3期湖湘地理总第59期

  追述与剖析:湖南7年“抗战版图”

  整理/文 邹容 图 周志刚

  1938——1945:铁血7年

  1938年11月9日。日军攻陷湘北新墙河以北的小城临湘。

  这是湖南境内被日军最早侵占的一个县城,它和随后两天沦陷的岳阳县,也是被日军侵占时间最长的地方(一直到1945年8月)。

  此前,根据相关文史资料记载,湖南第一次遭日军侵袭是在1937年11月24日。日军4架飞机在长沙上空“投弹6枚,炸死炸伤民众300余人”,“当国民党空军飞机起飞时,日机已扬长而去”。

  而后,不到半年时间,1938年4月10日,27架日机再次轰炸岳麓山湖南大学、清华大学(临时南迁)校园,“死伤民众100余人,湖大校舍设备精华付之一炬”,当日,日机还在长沙市其他地方“投弹120余枚,死伤民众800余人,炸毁民房、商店300余栋”。

  ——从那时候起,湖南就成为“全国正面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长期处于战争的前线”,铁血焦土,直到抗战结束。

  萧栋梁、余应彬合著的《湖南抗日战争史》中,指日军“从1938年11月入侵湘北至1945年8月投降,6年零9个月,先后侵占了湖南78个县市中的55个”,其中,44县曾完全沦陷,被敌扰者11县,仅被轰炸有9县,只有地处湘西的14县,靠着雪峰山这座天然屏障,才免遭践踏。

  日军在湘制造的惨案、暴行,在《侵华日军暴行总录》一书中,有文字、数字、过程等具体记载的就有155起。

  据战后统计,在长达7年的争夺作战及6次激烈、反复的正面会战中,“湖南总计伤亡人口2622383人,其中伤1702298人,亡920264人”。

  

  2005年5月25日。湖南长沙浏城桥立交桥下。60岁的“老长沙”黄根其(右)带着本报记者在芙蓉路的城市地图标牌上,寻认当年的抗日旧战场。

  观点

  本报特约抗战史专家萧栋梁分析:湖南成为正面抗日主战场的地缘因素

  “后方”变“前哨”,36%的侵华总兵力夹击湖南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此时,日军深感陷入战争深渊,只得将过去对国民政府“军事打击为主”方针,改变为“政治诱降为主”的策略,但仍强调在经济上榨取中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达到“以战养战”目的,在军事上仍要“进行局部作战”,以摧毁蒋介石政权之战斗力,使其崩溃,故日本大本营确立了“以湖南为重点”的战略作战部署,即——

  将侵华总兵力的45%部署在广大的华北治安区,19%部署在华东治安区,而将占侵华总兵力33个师团36%的兵力放在湖南之南北两方,其中,6个师团2个独立旅团配备在武汉地区,4个师团2个独立旅团配备在广东地区,对湖南取南北夹击之势。

  国民政府也深悉日军之战略意图。1938年6月14日,蒋介石命令编组以管辖长沙南部为主的第九战区,仅配辖两个兵团。至11月的南岳军事会议,根据湖南已由战略后方变为前哨阵地的新形势,蒋重新将全国划为10个战区,并配给以湖南为主要辖区的第九战区53个步兵师,占全部正规军200个师1/4还强。到1939年10月,又组成包括湖南洞庭湖以西,以常德为中心的湘西、鄂西为辖区的第六战区,形成了以九、六战区共同担负保卫湖南和大西南的兵力战略格局。

  此后,在相持阶段的6年之内,中日双方在湖南进行了6次正面会战。

  6次会战中,国民政府投入兵力200万,死伤30余万,日军投入兵力60万,死伤10余万,中日双方投入的兵力占其总兵力的70——80%。

  这6次会战占8年正面战场22次会战的1/4强,占相持阶段12次会战之半。

  而湖南之所以成为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场,是由其地理的战略价值决定的。

  “拱卫战时首都重庆”的要冲

  湖南北依长江,南抵两广,东连浙赣,西接川滇,鱼米丰厚,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抗战时期,湖南这种“绾毂南北,扼制东西”的中南战略腹地特征,立即成为中日矛盾的聚焦点。

  自武汉失守后,国民政府和日方都认识到,谁占据湖南,谁就可以控制长江流域及中国南方港岸,掌握东南半壁江山的联络线,拱卫或打开战时首都重庆的大门。

  当时的湖南,在国际上也被称为“中国的乌克兰”(粮仓之意),是湘鄂粤赣近百万部队军粮和鄂西、川东、贵州、两广数千万人口粮食、棉花的重要供应基地,这也是中日双方必争的粮食等战略物资基地。

  1938年11月上旬,日军于武汉进犯湘北,9日占领临湘县城,11日攻陷岳阳县城。自此,日军盘踞在新墙河以上的岳阳、临湘达7年之久,随时准备攻湘。

  “敌如攻略该地,足陷我国力于麻痹”

  从中日双方的战争指导思想看,日军希望从湖南进入西南各省,控制滇缅公路,直捣陪都重庆和打通至南洋大陆交通线,摧毁美国在华空军基地。

  由于当时上海、杭州、广州被日军占领,国民政府所有海上交通被截断,仅余滇缅公路是重庆政府获取外援的交通命脉,因此,日军企图切断这条惟一对外通道。

  直到1940年底,日本大本营在其《大东亚长期战争指导纲要》中,还指示中国派遣军必须“在优势敌人正规军聚集的地区不断地积极地进行作战,摧毁及消耗敌人的抵抗力”。

  国民政府军委会在其作战指导大纲中也说:“长沙、衡阳乃江南心膂,交通枢纽。敌如攻略该地,足陷我国力于麻痹”,不仅“削弱(我)尔后反攻之能力”,而且“有助于其尔后之南进”。

  因此,确保湖南,就等于守住了通往西南各省之大门,为“陪都”重庆设置了一道大屏障;如敌占湖南,作为中国抗战后方基地的西南各省和“陪都”势必难保,中国抗战困难必然加大。国民政府因而命令第九战区竭力击退日军对长沙等地的进攻。

  以湖南为“粉碎对方战略图谋”的战略支点

  从中日双方对6次会战的作战方针看,双方都把湖南作为粉碎对方战略图谋的战略支点。

  日本发动3次长沙会战,先后都有牵制和消耗国民党军队,掠取湖南粮食等战略物资,配合攻占香港,加速向南洋扩张的图谋。

  而国民政府军委会也针锋相对,于1939年4月15日就制定了相应作战方针,指出“湘北方面之作战,应先立于不败之地,利用湘北(多山多湖泊)有利地形及既设之前线阵地,逐次消耗敌人,换取时间,敌如突入第二线阵地(平江及汨罗江线)时,我应以幕阜山为根据地猛袭敌之侧背。万一敌进逼长沙,我应乘其消耗既大,立足未稳之际,以预伏于长沙附近及其以东地区之部队,内外夹击,予敌以致命打击”。

  日本发动常德会战和长衡会战,也有开辟通向南洋的大陆交通线,切断滇缅公路, “防止从中国大陆对日本本土空袭和对本土与南方之间海上交通之破坏”,“摧毁美国在华空军基地”,破坏中美英反攻缅甸,策应太平洋战争的战略企图。

  1945年的湘西会战,日军更是企图夺取对其有重大杀伤力的芷江机场,占领湘西,进攻四川,捣毁重庆政权,并保证湘桂、粤汉铁路畅通,以期华南日军转进到沿海地区对付美军登陆,挽救其溃败命运。

  湖南军民正是充分把握了湖南地理的战略价值,经过浴血奋战,付出了伤亡260多万人的巨大代价,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惨烈阵地

  一部个人搬家史与抗日战场“版图”

  “仍可闻到当年的战火硝烟”

  长沙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笔者生于斯长于斯,曾搬家数次,所居之处,仍可闻到当年的战火硝烟。

  ——(20世纪)60年代居于浏阳门(今浏城桥附近——编者注)外的识字岭,通往湘潭、株洲的新军路横贯南北,东面不远有一个长沙会战期间的子弹库(位于省地质局附近),战壕清晰可见,在此嬉戏时,经常可以看到一根根白骨和零散的弹壳。

  ——70年代,笔者搬至湘春门外的北二马路,也是第三次长沙会战守城的主战场。旧时长沙的北部从经武门、兴汉门、湘春门至湘江边都有城墙和护城河。而兴汉门和湘春街的吊桥则是陆路从北进入长沙的重要关隘。

  抗日战争时长沙的4次会战,守城部队都在老护城河一带修筑了许多明碉暗堡,架设了铁丝网拒马,阻止日军南进。

  当时防守北门的第10军190师569团3营营长黄钟少校在其“三战长沙”的日记中描写了当时的激战场景:“……终日在激烈战斗中,浏阳门、北大马路均起巷战,新军路肉搏四次;本师为夺取陈家山牺牲百余名。下午四时火起,烟雾弥天;尤以北大路附近为烈……”

  ——90年代,因工作调动,笔者迁至南郊金盆岭附近居住,不意又是一处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激战场地。

  当时任中国陆军第10军预10师政治部代主任兼督战队队长杨正华的回忆录中,有这样的描述:“1942年元旦,拂晓,敌开始进攻。日军的野联队扑向金盆岭一带,石野联队扑向猴子石一带。此地纯属山地......”

  捞刀河血光

  长沙市北郊捞刀河,湘江一级支流,它也曾是长沙第三次会战的旧战场。在那条河流旁,1941年12月,王甲本师长率中国陆军79军98师奋力阻击日军,双方伤亡甚众,中国官兵牺牲逾千人。

  1945年冬,阵亡官兵遗骨被掩埋在位于长沙市开福区霞凝乡戴家河村观音塘山麓,并修建纪念陵园。陵园门楼有王甲本将军所题“是为国殇”,园中有阵亡官兵墓群及阵亡官兵名录碑刻。

  1958年大办水利和1959年修建京广铁路复线时,陵园建筑全部被拆除,今仅存遗址。

  岳麓山到处都是战争时所挖的战壕

  在岳麓山,当年战争的遗迹更多。笔者曾在岳麓山工作13年,对此感受颇深。

  岳麓山曾是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所在地。岳麓山的几个主要山头高地,到处都是战争时所挖的战壕,当年守卫长沙时,第10军所辖的两个炮兵团,就驻守在山上。

  据杨正华回忆:“我军在岳麓山的重炮手们,在平时早把长沙四郊的地形距离准确地测量过,所以弹无虚发……”

  如今,岳麓山正在修复的抗战遗址,就有忠烈祠(1939建)、陆军第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1945年建),还有位于白鹤泉下方的岳麓山4号,是湖南省会抗日战争阵亡警察纪念堂(1945年建)。

  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礼堂,则见证过1945年9月15日的中国战区第四受降区日军投降仪式。 罗军强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图书馆馆长)

  敌后尖刀

  湖南战场的敌后根据地

  在地理区划上,湖南战场的敌后根据地属中国共产党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

  早在1937年,湖南各地红军游击队就曾编入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和第18集团军(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1943年11月,新四军第5师派出“江南挺进支队”,挺进湖南华容东山,开辟了以桃花山为中心的石(首)公(安)华(容)抗日游击根据地,根据地辖境后扩展到岳阳县境。

  1945年3月,八路军南下支队(以第三五九旅主力组成)4000余人,在王震、王首道率领下从延安出发,辗转湖南境内,改称“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开创了湘鄂赣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5年5月,在南下支队的帮助下,湘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建立了湘东抗日根据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景忠称,“在以往的抗战历史研究中,多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分割开来。实际上,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只是抗日军队作战地域的划分。从总体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战场是一个统一的战场——中国战场”。

  

★日军用火焰炮攻打长沙城门。(资料图片)

  

★“凡长沙地势较高的地方,当年都是敌我双方反复拉锯、争夺的制高点”。(资料图片)

  

★八路军南下支队1945年的布告。(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李祖琨 最后更新:2015-01-05 14:58:4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周恩来抗议国民党制造平江惨案暴行

下一篇:【新墙河抗战实录二十二】政协副主席毛致用也曾挖战壕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