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艰苦卓绝的安阳抗日根据地
2017-10-18 15:34:35  来源:河南法制报  点击:  复制链接

  核心提示

  电影《一九四二》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一面是逃荒路上的民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面是日寇侵略和国民党政府冷漠和腐败。记者在安阳采访期间,当地部门的学者向记者真实再现了那场灾难下的安阳。

  从1942年夏到1944年夏,整整两年时间,安阳抗日根据地遭到了严重的“三灾”——旱灾、蝗灾、敌灾。但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克服困难,战胜灾荒,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一县三差别十里不同天

  1942年安阳县春、夏旱情严重,夏粮歉收、秋季无雨,不但秋粮绝收,而且除了水田,旱地的小麦全没种上。到1943年,旱灾继续,河渠干涸,西部山区人畜吃水非常困难。到1943年夏末,喜降透雨,种上秋苗。9月间,秋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突然,从黄泛区飞来大批蝗虫,遮天蔽日,满山遍野,到嘴的谷子又被蝗虫吃了。蔬菜、树叶、野草等绿色植物,蝗虫过后一扫而光。入冬,蝗虫虽然死去,但产下了大量蝗卵。到1944年春天,蝗蝻大量出土,向返青的麦苗进攻,真是雪上加霜!连续几年的旱、虫灾害,加上日军铁蹄的践踏,安阳人民处在最艰苦的岁月里。

  “安阳县条件比较好的平水地区,都被日军占领着,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使得灾难更加深重。”安阳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郑志杰带领记者在安阳县城内奔波,试图找到当年日军统治下的安阳苦难史的铁证,“那可真是天灾人祸呀!像安阳县最富庶的水冶镇,老百姓饿死的很多,西关饿死300多人,东关饿死270多人;卖儿卖女屡见不鲜,头插草标自卖的比比皆是。这就是日军宣扬的‘东亚共荣’、‘王道乐土’!”

  “国民党安阳县政府辖管的西南山区,由于国民党的官吏只知横征暴敛、中饱私囊,不顾百姓死活,情况更糟。地里无收成,苛捐杂税却多如牛毛。”同行的安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研科科长董文涛说,“现在的马家乡,当时有2000多户,外出逃荒要饭的就1200余户;北齐村700多口人,就饿死了300多户;一般村庄病死、饿死的人数占村总人口的40%。”

  据介绍,当时安阳县经济和自然条件最差的安阳抗日根据地,虽然灾情最为严重,但却是另一番景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关心群众疾苦,发放赈灾粮款,减轻人民负担,带领群众生产救灾,渡过难关。在粉碎日本侵略军屡次“扫荡”、“蚕食”的同时,没有饿死一个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赈济灾民惩治贪污腐败

  在灾情发生以后,安阳抗日根据地的县、区干部,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以救灾为中心,深入各村、各户了解灾情,并采取借、贷、赈的办法,把粮款发放给灾民,切实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到1943年5月,将上级拨来的救济粮、募捐粮60多石、救济糠2万多斤、春耕贷粮150多石发放到群众手里,以解燃眉之急。

  “1943年六七月份,中共安阳县委决定,各村以借粮委中心开展工作,动员余粮户拿出15%的存粮借给缺粮户。”郑志杰说,“县政府还组织各种活动,向社会募捐救灾款12万元,也发放到各村。”

  8月份普降透雨,县委、县政府又组织干部、独立营等一切力量,到各村帮助群众突击抢种荞麦、秋菜以度灾荒。并发放贷粮、贷款,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种子问题。县政府还从山西购进粮食,在磊口、西傍佐等地设立粮站,凭证低价卖给群众。对缺乏劳力和牲口的农户,发动各村调剂使用,组织互助组,使各户都能适时播种。

  为了度过荒年,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和安阳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办法,减轻群众负担。

  雇工增资,减租减息。县委、县政府根据具体情况,研究了合理的增资幅度,使主雇双方都能接受。对欠租、欠债的农户,也作了减、免的具体规定。这样,把广大贫苦农民从沉重的租债中解脱出来。

  庙产、社产公用。各村的庙产、社产过去都被村中的豪绅、富户把持着,贫苦农民不能受益。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决定:把一切庙产(包括土地、房屋、牲畜、树木、家具等)收归公有,土地以10%至30%的租额租给抗属、荣誉军人或贫苦农民耕种,收入归政府公用。

  惩治贪污。为了廉政度荒,各村清查账目,惩治贪污。特别是对混入村政权内的一些投机分子、流氓等,发动群众认真清查。对贪污斗争果实、公款、公物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退款、罚款等处罚。前后共退、罚粮392石,款7.6万元,并将这些粮款救济村中的困难户。

  节约开支。县、区干部每人每天的口粮由1斤4两(16两1斤)减为12两,每日三餐减为两餐,每人每年自筹3个月的口粮。县里领导骑的马给生产上使用,领导开会、下乡一律步行。办公用品也限量使用,每盏灯3天1两灯油,超用不补;一张纸、一个信封都要用两三次。县委书记孙子英办公用纸一般都写三次,先用钢笔写,再用毛笔写,最后翻过来写。他白天发动群众反“蚕食”、搞救灾,晚上又写总结、写报告,每天忙到深夜。

  “实施这些措施,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也是人民群众认识到抗日民主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密切了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郑志杰说。

  军民大生产抗敌保家园

  随着灾情的日益严重,光靠赈济救灾显得很被动。为贯彻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中共安阳县委和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有关具体事项,提出了“干部带头,发动群众,生产救灾,抗敌保家,人定胜天,争取不饿死一个人”的战斗口号。安阳抗日根据地军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在大生产运动中,安阳县委、县政府、独立营、武工队全体干部、战士齐出动,开荒、种菜、打井、修渠、养猪、积肥、割草、做衣、做鞋、纺线等样样干。为了不与群众争地,县委书记孙子英带领县委干部到离泉门七八里的上庄南山坡开荒。早起喝两碗小米野菜粥,带两个糠窝头,一干就是一整天。县长李之乾把他家的马交给生产上使用,他自己开会、下乡都是步行,还背着箩筐拾粪,帮群众积肥。

  “军民大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董文涛说,“到1944年,仅安阳县委机关开荒种地所收的粮食就有40多石,除解决干部3个月的口粮外,还有剩余。特别是通过大生产运动,锻炼了干部,密切了干群关系。”

  干部群众齐出动剿蝗灭蝗斗争显威风

  针对蝗灾的严重情况,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立即进行紧急动员,干部群众齐出动,进行剿蝗大战。县里组织以李之乾县长为首的剿蝗总指挥部,采取人海战术,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对蝗虫实行千人围剿、万人会战。在会战中,各村组织侦察组、埋烧组、通讯组、宣传组进行分工合作。大家不顾疲劳和饥饿,满山遍野追打蝗虫。县长李之乾最辛苦,他每天亲临剿蝗现场,指挥群众会战,又要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晚上还要研究部署工作,写材料。群众都说他是人民的好县长。

  经过剿蝗大战,安阳抗日根据地大部分秋庄稼抱住了。但1943年11月,老蝗虫逐渐死去,却孳生了大量蝗卵。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动员群众大战一冬天,全力以赴挖蝗卵,提出“要想度荒年,快快挖蝗卵”的口号,并规定了奖励办法,挖一升蝗卵,奖励一升小米。在挖蝗卵的战斗中,群众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创造了许多好办法,挖的蝗卵堆得像小山,仅奖励粮就发400多石。接着在1944年春,抗日民主政府又动员组织群众继续挖蝗卵、打蝗蝻,提出“从蝗虫嘴里夺麦子”的战斗口号。中共安阳县委代理书记张亚夫下乡带领群众灭蝗,没日没夜苦干,忙得团团转,累得他走路就睡着了,差一点跌倒沟里。

  “打蝗虫虽然很辛苦,群众干劲却很大,大家编了灭蝗顺口溜。”董文涛动情地朗诵道,“皇军和蝗虫,都是大坏蛋。要吃麦子面,快刨蚂蚱蛋。赶走日本鬼,人民得平安。”

  为了鼓励群众消灭蝗虫的积极性,县政府定出价格,收买蝗尸和蝗卵。开始,公光村获得打蝗模范村的称号,一天交蝗尸500斤,7天挖蝗卵5000斤。后来,各村争先恐后,打蝗纪录不断刷新。据统计,安阳县共挖蝗卵2.8万斤,5月上旬打蝗蝻6万斤。晋冀豫边区政府通令嘉奖安阳县县长李之乾,说他深入下层,剿蝗有功,使安阳解放区人民免灾害。

  “由于消灭了蝗虫,1944年夏,安阳抗日根据地麦子丰收,秋苗茁壮,为数年来少有的好年景。”郑志杰说,“而敌占区禾苗被蝗虫吞噬一光,形成赤地千里、一片荒凉的景象,各村都饿死不少人,一些人就逃到根据地以求活命。”

  粉碎敌人进攻保卫生命财产

  安阳抗日根据地灾害最严重的时候,也是日本侵略军进攻根据地最频繁的时期。敌人想利用严重的灾荒,一举消灭安阳抗日根据地,除了经济封锁以外,经常进行“扫荡”、“蚕食”,并派遣特务到根据地活动,煽动暴乱。根据地天天有枪声,时时有战斗。但安阳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共安阳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心,英勇奋战,一面向灾荒作斗争,一面打击日伪军的进攻,保卫了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944年夏季,敌占区蝗虫肆虐,麦子绝收。安阳抗日根据地消灭了蝗虫,小麦大丰收。敌人就组织一切力量,采用“闪电方式、先发制人”的办法,到根据地抢粮。安阳抗日根据地军民紧急动员起来,武装保卫麦收,决不让敌人抢走一粒粮食,提出:“熟一块、割一块、打一块,快收、快打、快藏”的口号。县独立营、各区区干队的武装处于战备状态,随时准备打击抢粮之敌。各村民兵组织联防,一村发现敌人,联防民兵都来支援。还动员群众家家备战,户户藏粮,站岗放哨。“消息树”一倒,民兵马上掩护群众转移,敌人就是进了村也找不到粮食。群众还创造了许多藏粮的好办法,如大洞套小洞,小洞口小而深,在小洞藏粮,大洞口用地雷封锁。如果敌人发现了洞口,一刨就会被地雷炸死,即使炸不死,由于洞口小而洞深,一时又弄不出粮食,只是白费力气。这样,军民齐动员,保住了根据地群众的粮食,胜利度过了灾荒。

  “从1942年夏到1944年夏,整整两年时间,安阳抗日根据地遭到了严重的‘三灾’——旱灾、蝗灾、敌灾。”郑志杰说,“但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克服困难,战胜灾荒,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李少通 最后更新:2017-10-18 15:35:2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河南抗战在安阳打响

下一篇:抗战许昌战役史实辨析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