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战争时期的浚县天门会(上)
2017-10-20 10:22:47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  复制链接

  浚县三角村杨贯一旧居(李全有摄)

  在鹤壁浚县一带,天门会久负盛名,它原来是抗匪保家的农民组织,后来扩大到周边几个县。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军区对天门会进行过长期细致的工作,引导它同日军、伪军、土匪等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使其逐渐发展壮大成熟,成为抗日军,并于1945年8月光荣起义,编为“冀鲁豫边区浚汤支队”。

  崛起于兵荒马乱

  记者在豫北采访时,走到哪里都会听到天门会的故事。鹤壁市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秦建英告诉记者,浚县天门会起义是河南抗日的一件大事。近日,记者来到浚县,浚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侯杏林介绍:“天门会发展于浚县屯子镇三角村。在20世纪20年代,地主恶霸争权夺利,土匪到处抢掠,以屯子镇为中心,四周扩散,残害百姓。因此,三角村一带的群众受尽了苦难。”

  记者在侯杏林和综合科科长李全有、县委宣传部新闻副科长徐朝广的带领下来到屯子镇三角村,这里现保存有天门会总办事处办公地和天门会会长杨贯一居住的宅院。在这里,侯杏林、李全有向记者讲述了天门会抗日的故事。

  1926年秋末,汤阴县的匪首李希照、郑合率匪徒到三角村抢掠,激起了三角村人的愤怒。是年冬,三角村人听说林县的天门会人多势众,能抗匪保家、抗粮抗捐,杨清林便让其子杨贯一同杨万兴、崔金责、马廷安、尚温等人一起赴林县黄蟒峪向天门会学习,并回到三角村设坛,建立天门会。

  不久,李希照等又率匪徒到离三角村8里的乔村抢掠。三角村天门会会员在杨贯一的率领下,手持大刀、梭镖,勇猛冲杀,打跑了土匪,缴获了七八支枪,初战大捷。天门会“抗匪保家”的宗旨,深得群众的拥护。从1927年开始,天门会由近及远,逐步发展,到1929年蔓延至浚、汤两县上百个村庄,会员达七八千人。

  “说到天门会,就要讲一下天门会首领杨贯一。”李全有说,“1903年,杨贯一出生于浚县屯子镇三角村一个地主家庭里,他10岁上私塾,在三角、宜沟、浚城等地上学,直到24岁因匪乱辍学。后来,杨贯一由天门会保家,在我党的争取教育下,把这支武装转化为抗日武装,为当地人民和冀鲁豫根据地作出了突出贡献。”

  保家让匪寇丧胆

  1938年春,日军攻占浚县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日军走后,土匪恶霸乘虚而入。匪首李希照、郑合驻县城,司华生驻屯子镇,扈全禄驻钜桥,牛英德驻新镇,他们安下司令部,名为树旗抗日,实为招兵买马,扩充势力,趁火打劫。

  “三角村居浚、汤两县边界地带,离敌巢较远,日军和土匪的势力一时伸不到。”侯杏林介绍,“所以,不少群众纷纷到三角村逃难。日军、土匪奸淫掳掠,激发了杨贯一的爱国热忱,于是他决定重整旗鼓,恢复天门会,便和大家共同商量,决定敌人一过善化山,不管哪村见了,以鸣炮(三眼铳)为令,各村一起出动。”

  一天下午,司华生率匪徒翻过善化山到达莲池村,该村遂鸣了炮,各村天门会会员听到炮声,立刻前往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杀伤敌人100余名,缴获一批枪支弹药。第二天,杨贯一集合周围村庄1000余人,摆开阵势、游行示威,吓得敌人不敢在周村住,连司华生安在屯子镇的司令部也撤到浚县城附近。第三天,各村天门会会员在屯子镇开庆祝大会,推杨贯一为总会长。

  浚县卫河两岸,全是淤土红壤,长了一坡好麦。驻安阳的日军看中了这块肥肉,想来浚县抢收麦子。1938年4月的一天上午,日军和皇协军1000余人,以李希照、郑合的队伍为先锋,向浚县开来,并派自行车队先到屯子镇号房子。屯子镇天门会按照总会杨贯一的指示,把自行车队的16辆车卡了、枪摘了、人枪毙了。几十个村庄的天门会会员手持大刀长矛与日军、皇协军等部队接了火。战斗一直打到天黑才结束,共打死打伤200余名,缴获小钢炮2门,大车16辆(装的弹药和药品等),还有一些枪支。

  从此,天门会声威大震,远道而来要求入会的人络绎不绝。浚、滑、汤三县建立天门会的村庄迅速发展到300多个,会员3万余人。在豫北,天门会成为一股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地方势力。

  壮大抗日力量

  “天门会是抗日战争时期豫北地区的一支举足

  轻重的地方势力。”李全有说,“它所占据的地盘南北与日本侵略者军事力量集结的新乡、安阳接界,东西与中共抗日根据地冀鲁豫边区、太行区毗邻。天门会辖区附近还驻扎着国民党的四十军和新五军。对天门会这支农民组织采取什么态度,成为中国共产党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天门会的迅速发展,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各方的注意。”

  国民党浚县县长马寒涛许诺杨贯一当司令或者当军长,要求杨贯一把天门会武装拉到城里驻防,被杨贯一断然拒绝。日军要杨贯一维持浚、滑、汤三县的地方治安,并允许杨贯一拥有武装和征收部分钱粮维持开支,杨贯一不愿意接受这一任务,但恐大祸临头,也不敢断然拒绝。“我党为了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工作,以适应当时的斗争形势,粉碎敌人的封锁,沟通冀鲁豫和太行根据地的联系,所以把争取天门会的工作作为壮大抗日力量的关键所在。”侯杏林说。

  1940年8月,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敌工部长李一非根据军区党委的意见,派敌工部股长黄友若到达天门会地区调查了解情况。

  黄友若会见三名关系人分别是:常玉堂,浚县裴庄人,天门会上层人物之一,心地正直,思想进步,拥护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胡书武,字紫青,浚县县城西关人,原任国民党县政府会计主任,思想进步,有抗日热忱,后进入天门会;傅凌云,别名崇山,汤阴县小江窑村人,因抗匪保家,受群众拥护。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曾派马冠群(化名朱振喜)和傅凌云接头,给傅凌云送了一些抗日小册子。1940年春,傅凌云任浚县民主政府秘书。秋天,冀鲁豫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朱程又派傅凌云坚持地下抗日斗争,因傅凌云和杨贯一是亲戚关系,为了活动方便,带领几个村的群众加入了天门会。

  黄友若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认为,共产党八路军在敌占区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人民群众对冀鲁豫军区,特别是对陈赓、杨得志两位部队首长很钦佩;天门会是豫北地区势力最大、分布最广、会员最多的组织,并拥有部分步枪、短枪、轻机枪等武器,共产党八路军应大力开展争取工作,并利用天门会的合法地位,掩护共产党八路军的工作。

  播撒革命火种

  “傅凌云可是个响当当的抗日人物,他的故居在汤阴县东江窑村,很值得一看。”李全有说。随后,记者一行驱车赶往汤阴县,在汤阴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贵荧的带领下,来到东江窑村。这是一个不足千人的小村,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在战争中被摧毁的房屋遗迹已难觅踪影,只有三座石碑孤独地矗立在村头,碑上斑驳的文字诉说着当年村民英勇抗敌的往事。

  傅凌云14岁考入河南省第四农业学校,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他遭到国民党通缉,与中共汤阴党支部其他成员自行隐蔽。1937年年底,国民党汤阴县党政机关为躲避日寇,撤至安阳县西部山区,傅凌云则趁机返乡,继续从事抗日活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大举南犯。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匪盗游勇趁火打劫,百姓惶惶不安。为了安抚百姓情绪,傅凌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联合伏道镇司马村的李耀华等绅士,集中数百支枪,在里于庙岗成立了“汤阴县抗日义勇军”。

  1939年秋,傅凌云任浚县民主政府秘书,后受命秘密打入浚汤交界处地方武装团体天门会,开展地下工作,并搜集情报,建立了铁路以东、卫河以西交通线,护送太行至冀鲁豫之间的过往干部、战士、学生4000余人。

  傅凌云的孙子傅亚青现为汤阴一高的教师,他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常常听父亲讲爷爷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故事。1945年9月19日,浚县第一次解放,成立浚县民主政府。杨贯一任县长,傅凌云任秘书。1947年5月,浚县第二次解放,傅凌云任浚县县长兼县大队队长。1963年6月,傅凌云因病逝世,终年56岁。

责任编辑:李少通 最后更新:2017-10-20 10:25:0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濮阳的红色记忆

下一篇:抗日战争时期的浚县天门会(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