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曾是1938年广州保卫战的前线战场,也是抗日期间粤东地区一个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在这里,曾发生过激励抗日军民的正果阻击战,也涌现出众多抗日救国英雄事迹。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特殊的纪念年份里,让我们一起回首增城抗日往事,缅怀抗日先烈。
正果阻击战:日军进入广州前受到沉重一击
1938年8月,武汉会战正在武汉三镇激烈进行,远在1000公里之外的增城虽然仍未发生大规模战役,但当年5月以来,日军飞机多次轰炸广州及周边等地,战争的意味日益浓烈。为封锁中国的海上交通线,配合武汉会战,日本侵略军最终于1938年10月发动了对广州方面的进攻。10月12日,日军在惠州大亚湾登陆,15日、16日,惠阳和博罗先后沦陷,随即向广州进军。
增城是广州的东大门,成为了日军进入广州的前线战场。当时国民政府已在先前抽调了驻粤军队增援武汉等战场,在广东地区仅留7个师、2个旅,兵力分散且装备落后。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行动迅速,中国守军节节败退。从10月19日起,日军便开始集中兵力进击增城县城。
20日凌晨5时许,日军主力首先在正果白面石村附近发起进攻,当时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独立二十旅负责在此镇守。据该旅第三团二营中校营长黄植虞回忆,独立二十旅17日凌晨便从广州出发,急行军经龙眼洞赶赴增城。当日21时许经过增城县城,那时日军已派汉奸和先头别动队潜入县城纵火,当部队经过县城时,城区一片火海。
部队强行通过火海,直奔正果,并于18日上午8时到达白面石村。黄植虞所在的二营负责白面石及黄沙凼坳和老虎石山的防线,到18日中午,二营各连进入阵地,完成战斗准备。当日17时,二营发现敌人踪影,黄昏后,敌我都开始派出小部队进行侦查,形成对峙。
20日凌晨5时,日军主力开始向我守军正面阵地大举进攻。黄植虞率领全营官兵,利用有利地形奋勇抵抗,日军攻击受挫。7时,日机轰炸守军阵地,发起猛攻。守军的第四、五连连长劳中逸、张任君负伤仍不下火线,组织士兵以轻重机枪猛烈扫射敌人,连续击退敌军。9时,日军增援兵力,并突破黄沙凼坳第五连阵地。
后预备队第六连及时反击,夺回黄沙凼坳阵地。11时,敌军炮火更猛烈,电话线被炸断,守军的上下联络及弹药补给已极困难。黄植虞收集500多枚手榴弹,准备集中投掷以抗击敌人。12时,日军分五路强攻白面石阵地,传达兵张德胜、黄标也参加到投掷集束手榴弹的队伍中,给敌军以较大的杀伤力。
但是,敌军仍继续进攻,最后进入到肉搏战。中国官兵奋勇与敌人肉搏近一小时,终于击退日军。但是,日军接着施放燃烧弹,守军阵地的林木燃起大火,日军步兵乘机冲锋。守军依然不惧,以轻重机枪火力使敌军遭受重创,至16时前,守军仍坚守阵地,掩护了独立二十旅主力安全转移。此后,第二营以部分兵力佯作反攻,迷惑敌人,营主力则向从化方向撤退。
据战后统计,此次阻击战,日军死伤164人,阵前遗尸40具;守军二营官兵伤亡200余名。后来,当地群众为纪念阵亡将士,在爱国人士王雁门等发动下,在白面石村前的老虎石岗顶建立了抗日阵亡烈士墓,并在黄沙凼坳建立了抗日阵亡烈士纪念亭。
此次正果阻击战拖延了日军侵犯广州的日程,为广州和增城、龙门等地群众撤离争取了时间。同时,这也是日军占领广州前受到的沉重一击,事后,据黄植虞回忆,当时日本媒体对此次战斗也有报道,说:“皇军此次从澳头淡水(大亚湾)登陆,进攻广州,如入无人之境,只是在增城正果附近,被‘蚊子’咬了一口。”
抗日救亡运动在增城各地兴起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成为了社会的主要浪潮,早在1938年日军入侵广州前,抗日救亡运动已在增城各地兴起。1937年底,增城籍共产党员阮海天奉中共西江工委指示,自高明返回增城开展工作,重建增城党组织和武装。1938年2月,中共在仙村成立党支部,阮海天任支部书记,4月,开始着手组建抗日武装工作。
7月,广东抗日先锋队增城工作组到达增城,并建立了中共雅瑶党支部。8月,仙村党支部和雅瑶党支部分别成立了“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仙村大队”和“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雅瑶大队”,各有200多人,属不脱产性质。日军当年10月在大亚湾登陆后,两个自卫团大队组建脱产常备队;
而阮海天、单容沛还与县政府联系,成立了广东民众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以仙村大队为基础),单容沛任队长,阮海天负责军事指挥,杨步尧任政训员,肖汉任军事教官。增城沦陷后,三区常备队和其他抗日队伍活跃在增城南部一带,并多次开展抗击日军的战斗,大大震慑了敌人,其影响遍及增城西南、博罗西部地区及东莞水乡、禺北一带。
在北部地区,卢沟桥事变后,抗日运动也慢慢成长,正果镇竹林村便是这些抗日运动势力的成长地之一。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竹林村成立了竹林支部,这是抗战期间,增城最早重建的地方党组织之一。竹林支部后组建了增城青年战地服务团,负责宣传、发动群众抗日,并参加和领导群众抗日。
期间,还建立了“三枪队”,人数达数十人,负责正果地区的治安。后来经过发展,“三枪队”变为“五枪队”、豸步乡自卫队,队员们逐渐被调增城各地,成为各地区抗日武装的骨干,为后来的增龙队等武装队伍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竹林村是增城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据地之一,从1939年4月至1940年3月,中共增城特支、增城临工委、增城县委、增龙博中心县委(后转移至白面石村)相继成立,县委领导机构都曾设在该村,领导增龙博地区的党组织和抗日斗争。此外,在中新、福和、派潭等多地也逐渐建立了抗日组织和队伍,抗日运动一直开展至抗战胜利。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3-06 15:01: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