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蛟腾,本名乌蛟田,位于香港新界东部,属沙头角区管辖,包括粉岭郊野公园以东,船湾郊野公园以南,吊灯笼以西,及涌尾以北,合共大约700万平方尺的地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以其独有的地理位置,成为东江游击队在惠阳一带的总部接壤,很快就成为东江江游击队在香港地区的主要的抗日根据地。
一、东江游击队以乌蛟腾为根据地的原因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一年后,战火燃烧至广东地区。1938年1O月12日,日军在广东惠阳县的大亚湾登陆,并在9天后攻占广州。面对着日军在广东势如破竹的进攻,中国共产党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廖承志在香港召开会议,决定由曾生为领导人,带领其他有志抗日的群众和党员回内地,以惠阳县坪山为基地,建立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游击战争。
游击队的活动范围起初只限于惠阳以南,香港新界以北的地区,但在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港督向日军投降以后,游击队便进人香港地区。当时游击队的两个分支主要是从三条路线进人新界,分别为第三大队等进人沙头角、西贡、大埔等地区;第五大队等进人罗湖、元朗、沙田等区。
第一路线:沙头角、南涌、鹿颈、乌蛟田、七木桥、横山脚、坪洋、鹤薮(也有队员在八仙岭山区)。
第二路线:吉澳岛、北潭涌、榕树澳、观音山、吊草岩、牛池湾、九龙市中心区。
第三路线:元朗八乡、十八乡、大埔(也有队员西出荃湾)。
在游击队进入香港初期,新界东北部之沙头角地区是游击队南下的必经之地,与东江游游击队在惠阳一带的总部接壤,很快成为东江游击队在香港的初期据点。
1941年以后,沙头角地区继续成为东江游击队的重要据点,除了陆路上的便利外,游击队还可以经大鹏湾以海路不断运送物资至沙头角一带,后来,游击队在沙头角建立海上的军事力量,进行海上的游击战。由于日军在占领港九地区初期兵力不足,又要加强对市区的控制,对新界地区的山区乡村无暇顾及,形成了不少真空地带。东江游击队便看准了机会,在沙头角地区巩固了势力,进行漫长的对日战争。
沙头角虽然偏离港九市区,但也不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游击队最后决定在乌蛟腾扎根,这与乌蛟腾的地理位置有直接关系。乌蛟腾位于沙头角地区的东部,向东可至大鹏湾岸;向西北可达鹿颈,再往上至中国大陆;向西南又可经涌背、大尾笃至大埔,而且乡村四面环山,附近丛林密布,是一个游击队理想的根据地。
1943年2月,中共广东省临委和广东军政委员会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在乌蛟腾召开联席会议,这次会议被喻为“具体贯彻执行了党中央的正确指示,使我军迅速改变了被动地位,开创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局面。”乌蛟腾在东江游击队抗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东江游击队队员与乌蛟腾村民的关系
从1941年开始,游击队员以客家人的身份与村民建立关系,由于宣传策略得宜,成功鼓励村民参与抗日活动。例如办《前进报》或广发抗日传单《告港九同胞书》等,可是面对着人口分布零散,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的新界村民,游击队主要的宣传方法也作变更,以多种方法来联合村民抗日。
乌蛟腾是客家村落,村民也大多以客家方言来沟通,虽然东江游击队的队员来自广东的不同地方,但最初的骨干队员大部份是从惠州地区而来,能操流利的客家方言。这种情况不但有利于游击队员与村民的沟通,也增加了村民对游击队的亲切感。例如曾为乌蛟腾抗日烈士纪念碑题字的游击队领导人曾生,亦提出了以客家方言沟通的重要性。除此以外,游击队员也给予村民日常生活的实质帮助,进一步建立“同乡”之间的好感。在日军侵人香港初期,不少土匪、流氓、地痞等纷纷出没山区乡村,对村民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游击队针对乡村的困境,帮助村民,在乌蛟腾建立了农民常备队和抗日自卫队。实际上,这些武装力量最初的任务是帮助村民打击土匪。除了土匪以外,日军和“汉奸”也在村民心中留下了很坏的印象。当新界村民提及日治时期生活的时候,经常提到粮食短缺、遭日人任意拘捕施刑、妇女被强奸等问题。另外,在沙头角日本宪兵部有两个“杀人王”,一个是伍长中岛,另一个是“汉奸”林通译,乌蛟腾村民对他们恨之人骨。后来东江游击队把林通译活捉,并在乌蛟腾举行公审大会,由村民判决林通译,村民在公审中十分激动,并将林通译处决。事后,村民对游击队感激不已。
游击队员对自己在每个乡村中的一举一动也十分小心。例如在借家具的时候,队员均会和蔼地问明物主姓名,登记以后依时归还。游击队也在村内举行全村清洁运动,把横巷直巷打扫干净。有时候,游击队举行联欢晚会,由队员作出有客家特色的歌咏游艺表演。对于乡村内的上层人物,游击队也会多加结交,以吃饭来联络感情。最后,村民便慢慢的与游击队员建立关系,后来也加入游击队的活动,甚至让游击队管理部分村政。例如游击队员选出乌蛟腾的村长,便是由游击队干部内挑选出来。由此可见东江游击队在乌蛟腾村民心目中的地位。
根据东江游击队自1941年至1945年在新界乡村的宣传活动,可以看到游击队的发展并非只是宣传爱国和抗日意识,同时还建立游击队与村民的友谊关系,以“同乡”的身份与村民建立关系,以不同方式帮助村民,联络感情。这正是村民与游击队合作的主要关键。
三、乌蛟腾村民所参与的抗日活动
1941年以后,东江游击队不断发展。到了1943年12月2日,曾生、尹林平、王作尧等按照党中央指示,以东江游击队为基础,建立“东江纵队”,更有系统地组织抗日游击战争。至1945年,整个“东江纵队”的人数达到12000多人,曾转战广东地区39个县市。
综合1941年至1945年东江游击队在香港的活动,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发动群众,推广抗日活动。主要在西贡、大埔、沙田、元朗等区推广抗日活动。先后办了《大家团结报》、《新百姓报》和《前进报》,在市区派发。另外在乡社宣传抗日,乌蛟腾便是一例。
2、武装群众,增强抗日力量。在西贡、大埔一带,组织了两支抗日自卫队和一支农民常备队。在乌蛟腾内也组织相似的组织。
3、帮助村民肃清土匪,保护村民。在西贡地区打击了陈乃就和邓发仔两股土匪,赶走了在粉岭地区的肖天来。另外,也帮助乌蛟腾村民组织武装队伍自卫。
4、收拾英军遗弃的武器。武工队进人港九地区以后,分别在不同的地方收集了英军溃逃时遗下的轻重机枪30多挺、步枪数百支、大批弹药和作战物资。
5、进行游击战争。港九大队海上游击队配合大亚湾的游击队,在大鹏湾黄竹角击败日军的海上挺进队,乌蛟腾村民也参加其活动。
6、抢救文化界人士300余人。如抢救了何香凝、柳亚子、茅盾等文化人士至惠州一带。
7、肃清“汉奸”。先后杀死3名在西贡为日人翻译的华人,也捉杀了不少为日军宪兵做事的华人如温三、林通译。林通译在乌蛟腾被村民公审处决。
8、进行滋扰日军的工作。炸毁亚皆老街第四号铁路桥、九龙宪兵总部附近的第十二号和深圳附近的草埔铁桥,乌蛟腾村民也参加其中活动。
乌蛟腾村民十分支持东江游击队的活动,以上8类的活动,除了第4项“收拾英军遗弃的武器”和第6项“抢救文化界人士”与乌蛟腾村民没有直接关系外,其他六项活动乌蛟腾村民都有参与。
乌蛟腾的村长常为游击队收集情报。在沦线陷初期,日本宪兵部和区役所经常召集沙头角所在村长开会,商讨对抗游击队的策略。但是会后,乌蛟腾的李元培和李世藩村长总会向东江游击队汇报会议情况。除了村长以外,也有不少村民参与游击队的抗日活动,他们为游击队队员提供食物、收藏军火和安排地方举行重要会议。虽然乌蛟腾地区的人口不多,但却在香港的抗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乌蛟腾村民参与游击队而先后为国捐躯者有村民李宪新、李天生、李志宏、李官盛、李伟文、王官保、王惠英等。
1941年以后,乌蛟腾成为东江游击队在香港最重要的基地。1942年9月25日,由于乌蛟腾村民常与游击队联络,终于引致了日军的怀疑,趁着中秋节家人团聚的时刻,派数百名军兵包围乌蛟腾地区,以捕捉正在庆祝节日的游击队员。日军逐户搜查,并捉了村长李元培和李世藩,拷问游击队队员下落。当时两位村长被日军严刑拷打、不断灌水,并以军马踏腹,仍不愿把游击队的情况供出。最后,李世藩在审问中不支牺牲,防止了日军对游击队的追击。
历史没有遗忘乌蛟腾村民的贡献,东江游击队的领导人除了为抗日烈士纪念碑题字外,在纪念文集和文献上也多次提到乌蛟腾,可惜乌蛟腾却被错误列为西贡区的乡村,这错误把乌蛟腾在抗日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掩盖了。
今天,在乌蛟腾地区抗日烈士纪念碑所处的山丘上有一牌坊,横额有“爱国爱乡可歌可泣”八个大字,说明乌蛟腾村民参加抗日战争所作的贡献。
香港乌蛟腾纪念碑
责任编辑:张莹 最后更新:2023-01-03 10:18:4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中共中央南方局与香港抗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