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代表抗战精神的死字旗
2022-06-22 09:24:37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综合  点击:  复制链接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死”字旗复制品现收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这段文字来自于一面“死字旗”,它是78年前,抗日战争中,四川安县的一位父亲为了鼓励儿子慷慨赴死,上阵杀敌所写的。

  代表川西精神的“死”字旗的原件已经遗失,珍藏在中国抗日历史纪念馆中的死字旗是复制品。战争硝烟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今天这一面旗帜依然能够给予我们足够多的力量,它见证了中华儿女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死字旗背后的故事。

  死字旗故事的主角原来是他们

  这个“死”字旗的故事可不是虚构或者夸张而来的,它是当年发生在四川边远山区——安县曲山场(今属北川县)的真实事件。死字旗的主人公就是王者成和王建堂。

  王者成(1887-1957),四川绵竹人。20世纪初,他举家搬到四川安县曲山场,是川西著名四大玩友(川剧坐唱)之一,常演文天祥、伍子胥等传统剧目,被人称之为“清客”,人们都尊称为“者大爷”。

  王建堂的父亲王者成

  王建堂(1912—1992),字家林,四川省北川县曲山场(当年属安县管辖)人。抗日战争中,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集团军第四十四军中,先后担任排长、副官、连长、司令部参谋、副营长等职位,并多次担任敢死队队长,更因背负父亲所赐的“死”字旗英勇抗日而名震天下。

  死字旗的主人王建堂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国破家亡,生灵涂炭,“华北之大甚至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救国热情空前高涨,这种抗日热情也传到了偏远闭塞的川西北山区。这时驻安县曲山场(现属北川县)的王建堂,血气方刚,经常和一帮青年一起谈论国家,抨击时政。

  面对外敌铁蹄践踏祖国河山,热血青年义愤填膺,“位卑未敢忘忧国”。于是,以王建堂为首,相互邀约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一起商量,决心从军报国。经过几次发动和广泛宣传,居然有170多人参加,成员主要有青年学生、社会青年、小商小贩和农村小伙子。

  川军征战图

  经过大家合议后,一致推举王建堂为首,把这一支抗日队伍取名为“川西北青年请缨杀敌队”,并呈请安县政府,申请出征抗日。当时,安县县长成云章批准了他们热血青年的请缨恳求,并把这支队伍安置在“大安游艺场”内,同时以县政府名义于上级联系办理相关事项。

  父赐儿“死字旗”的故事

  1937年的初冬,安县社会各界在县城公园的门口“大安游艺场”举办欢送出征大会,欢送“川西北青年请缨杀敌队”,欢送盛况空前。在欢送会到达尾声队伍出发在即时,王建堂的父亲王者成寄来了一个包裹,请县政府转交给王建堂,县长成云章在台上将包裹打开一看,震惊当时所到的参会人员,不禁为包裹里的内容感动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台上台下顿时哭声一片。

  《中国影像方志北川篇》截图

  原来,王建堂父亲寄来的包裹是一块大大的粗土白布制成的旗帜,旗帜的正中央写着一个斗大的“死”字,古朴凝重,力似千钧,十分醒目。旗帜的右边写着“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份上尽忠”;旗帜的左边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份。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在场之人见此旗帜无不感动落泪,人们咬紧牙关,将紧握的双拳高举过肩,用脚狠狠地跺着大地,已无法再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激奋之情。那日的天空下着毛毛细雨,淋着人们的头上,和激动的泪水交织在一块,已无法分清是泪水还是雨水。

  人们夹道相拥,久久地翘首目送着“青年请缨杀敌队”,在那面漫卷寒风的“死”字旗下渐渐地消失在崎岖曲折的出征小路上。正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纪录片中的川军出川

  王建堂率领的“川西北青年请缨杀敌队”步行来到了成都,在四川军管区报到,军管区派参谋长赵斌竭尽抚慰事宜,还赠送请缨杀敌队一面上书有“民族之光”的大旗以志褒扬。随后在转移至重庆,经过3个月的训练编入到二十九集团军野战补充二团,于1938年初春东出四川,奔赴抗日前线。

  王者成为儿子送“死”字旗的消息顿时成了当时特大新闻,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当时成都《新新闻闻》以“模范父亲”为标题,内容除了刊登“死”字旗上的原文外,还叙述了“义民王者成送子出征”的事件。此事在朝野和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形成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抗日热潮。

  博物馆父亲赐儿死字旗情景复原图

  1939年春节刚过,四川军管区专门派员,和同安县政府,组织曲山场机关法团、学校和乡民,敲锣打鼓,热烈隆重地将一面木匾送到王家。这幅牌匾正面用生漆漆得油光透亮,匾上镌刻着金光灿灿的文字,匾的正中央是“父义子忠”四个大字,上款是“义民王者成送子出征光荣”,下款是“四川军管区司令部赠”。在简短的迎匾仪式后,将匾悬挂在王家大门口,真是光宗耀祖。

  根据当时目击者老街坊所说:“当时送匾的盛况可要比过春节还要热闹!”王氏父子深明大义,精忠报国的壮举被人们交口称赞,传为佳话。

  死字旗原件虽遗失 精神却永流传

  王建堂身上背负着父亲对自己的期望,转战抗日沙场上,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鄂西会战、大洪山保卫战、常德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7年中一直处在火线上,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负伤4次,多次立功授奖(其中二次被最高长官部授予甲级勋章),实现了“伤时拭血”的誓言。他用自己实际行动回应了父亲对自己的期许。

  建川博物馆之川军抗战馆

  抗战胜利后,王建堂活着回到了家乡和父亲相团聚,但那面沾满鲜血的死字旗却在战场上丢失了。1992年,王建堂在川北病逝,享年80岁。如今,这面珍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死字旗,是王建堂根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凭借着记忆所复制的。虽然只是一件复制品,但那面气质附着的精神和期许依然向人们讲述着,中华民族所经历的那段苦难与悲壮的岁月。

 

  参考文献:

  [1]孙丹年.王建堂与“死”字旗[J].江淮文史,2017(06):86-91.

  [2]杨胜群.“死”字旗所昭示的[J].百年潮,2015(10):1.

  [3]桂星星.“死”字旗——父亲赠旗,鼓励儿子不畏牺牲、奋勇杀敌[J].文明,2015(10):42.

  [4]汪金友. 让人落泪的“死字旗”[N]. 上海法治报,2015-08-04(A06).

  [5]流浪的军刀,岁月流恒.死字旗[J].今古传奇(故事月末),2010(12):73-78.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06-22 09:34: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隆昌县的抗日救亡运动

下一篇:内江人民全力支援抗战历史回顾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