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川军抗战概况(1)
2017-11-15 15:01:00  来源:腾讯历史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战14年,共有40余万川军出川抗战,他们转战大江南北,几乎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大型战役,数十万人战死沙场。但其装备、补给乃至医疗条件,比中央军和其他地方实力派军队要差得多。

  为避免嫡系部队遭裁减,且为民族前途计,刘湘积极申请出川抗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何应钦正奉命在川康整军,裁减川军。一者,为避免其嫡系部队被裁减,二者,为抗日之民族大计,刘湘主动致电蒋介石请缨出川杀敌。1937年7月底,国民政府在南京筹备召开国防会议。刘湘发言明确反对蒋介石以消灭地方势力为目的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公开宣布:“要抗战才能救亡图存,才能深得民心;要攘外才能安内。……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千万石。……四川所有人力财力,均可贡献于国家。”(郭汝瑰《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为调川军出川作战,刘湘召集高级幕僚筹商多日,决定将川军编成两个集团军,由刘湘统一指挥:第22集团军,司令邓锡侯、副司令孙震,辖41、45、47三个军(均非刘系部队);第23集团军,司令刘湘自兼,以唐式遵为副司令,辖21、23两个军和三个独立旅〔全属刘湘嫡系)。为避免川军被分散瓦解,出川前刘湘向蒋介石提出三点要求:“不分割川军建制,并由自己整个的统一指挥;各留三分之一的部队驻守原防;对出川抗战部队的装备、武器要作必需的补充。”蒋一一承诺。因为担心“我的部队已大半开赴前方,我自己不去看照,恐将会被蒋慢慢吃光”,刘湘胃肠病此时虽已很严重,但仍然坚持亲赴前线指挥。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发前,刘湘还特别叮咛邓、孙:“川军出去,一定不让分割建制。北上后,必待全军和全集团军集中才渡河;必待川军全部集中才参加作战。”

  川军出川后即被分散处置;出川前所承诺的武器、装备,也未能到位

  但事情并不如刘湘所愿,川军出川后,迅速被打散:41、45军调归第二战区阎锡山指挥,李家钰的第47军调归第一战区程潜指挥,杨森的第20军则调往淞沪战场。刘湘的“必待川军全部集中才参加作战”的计划未能实现。刘湘出川前所要求的武器、装备补充,也未能到位。据时任第22集团军第41军司令部高级参谋的胡临聪回忆,当时川军装备极差:“当时各军部队的武器装备极为低劣简陋,所有步枪十分之八为川造,十分之二为汉阳造,更因使用已久,质量太差,以致大部不堪使用,打一两枪就搬不开枪机,有的枪上连刺刀也没有。至于轻重机枪,其数极微,每师多则十余挺,少则数挺而已。火炮方面,每师除数门迫击炮外,山、野炮一门都没有。装备方面,每人仅有粗布单衣两套(短裤),绑腿一双,既窄且短的单被一床,小竹席一张,雨鞋两双,斗笠一顶。而其所赴之地,则系气候多寒的黄河附近地区,真是武器不堪杀敌,衣被难以御寒。”(《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入晋抗战》,《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抗日战争》P675-678)而川军薪晌待遇仅及“中央军”的一半。

  雪上加霜的是,川军“有个别的旅团长以为中央已答应配换和补充武器,就将部队中能用的枪提留起来,作为自己失败后‘重起炉灶’的后路;更有拿废枪换好枪,迳自私运回家,以致一连之中,仅有一两只枪打得响者。至于机关枪一项,一个团或一个旅才有两三挺;手榴弹每兵只有三四颗;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还是靠‘背插一把大砍刀’,一切作战配属都没有(如医药、救护、兵站、补给……)。”(雷云仙《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抗战在山西》,《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抗日战争》P679-690)然而当川军到达西安时,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拒绝补充物资,并让他们找阎锡山。阎锡山则推诿说:因山西方面的一切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早已运过黄河储存于潼关附近,所以在太原实无办法,拒绝补充。结果仅送了山西造的轻机枪20挺给第41军作为礼物了事。

  川军在山西:被零星分割成以营为单位投入战场;后勤不足伤兵被大量遗弃在战场

  川军第22集团军进入山西后的情况,与刘湘设想的“必待川军全部集中才参加作战”完全不同。川军“搭乘同蒲路的火车(窄轨),其装载情况,与陇海路完全两样。原来一列车(准轨)至少可以装载一个团以上的兵力,现在一个团就须分两列车来载运,遂使部队刚一进人战场,就被零星分割为以营为单位了。由于日军猛扑晋东,娘子关方面吃紧。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兹急不暇择,就把一个还在行军纵列中的第四十一军,拿来分割逐次使用。”(雷云仙《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抗战在山西》,《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抗日战争》P679-690)加上“当时各军师连作战地区的军用地图也没有一张,通信器材亦极缺乏……敌从何来、番号是什么、兵力有多少,有没有配合作战的部队,归谁指挥等,都不清楚。”(《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入晋抗战》,《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抗日战争》P675-678)致使川军不但对敌我态势不明,就是自己所属部队的位置和行动也不明白。加上川军武器装备与日军相差实在太大,因此战场形势一片混乱。混乱的程度从第124师第370旅第739团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

  “团部和第一营(营长蔡征)搭乘的列车,半夜到达榆次,就又被拦着给予作战任务……此时团的另外两个营,还阻滞在下一趟北开的列车中。团部除了一部有线电话机外,什么通信器材也没有,向上级请示不可能。……吕团长即率团部和第一营占领阵地,连夜赶筑急造工事。由于士兵随身携带的工作器具太少、太劣,而这一带地质又是土少石多,官兵们虽然挖了一个通宵,工事还是不够使用条件。凌晨八点左右……敌人的炮击开始了。待到敌兵冲近我方阵地时,我们即靠手榴弹的威力打击敌人。但我位置一暴露,又成敌炮火的集射目标。两个钟头后,前线的官兵就冒着敌机的轰袭,退下来了!”(雷云仙《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抗战在山西》,《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抗日战争》P679-690)

  更悲惨的是,由于后勤不足,川军的死伤士兵无法得到救治,甚至粮食都成问题:“第41军虽然参加了晋东的几次战斗,只因各师、旅、团,都是以平常行军的态势,进人战场,都没有配属战时卫生部队(如绷带所、担架队……),故在战斗中,凡负轻伤、能行动者,就血淋淋地自个儿往后走;凡重伤、或轻伤而不能行动者,多遗弃阵地、或留置阵地后方的临时收容所,任敌杀戮,弃尸于野,只有待敌去后,靠当地人民出面掩埋尸体。……又如第三七二旅在平定的西郊附近作战时,先将辎重(官兵的随身被盖卷等等)放于平定,战斗中负伤的官兵,即送入城内。由于城里军民已逃避一空,伤兵无人接运,只好满城搁置。晚间全旅撤退,数百名重伤官兵,见被遗弃,齐声痛呼:‘唉!连长!营长!团长!旅长!我们都是四川人啊,跟着您走了这么远,就忍心把我们这样丢下吗)?’‘唉!弟兄们!我们是同着来打国战的哟!带了伤,就不管了吗?’‘天呀!打国战就这样打的呀!”泪随声迸,凄厉难闻!其中有的恐落人敌手,于部队去后就急寻自尽的。当时在行进队伍中的士兵们,睹景生情,边走边哭,甚有痛哭失声者,也有义愤填膺,大骂;’‘狗日的xxx,这一下好吃空缺了!’翌日敌军入城,还是见人一刺刀,屠杀尽净。还有一件事:因为部队没有配属兵站,一入战场,就缺粮食,官兵生活,虽靠当地人民支持,但亦类于征发,因而影响军纪甚大。长途行军,连餐不得食,弄得官兵饥疲不堪。据第七三一团副团长张则荪说:‘我在转进时,硬是饿得住,过榆次,抢购了三块冷豆腐吃,后来连冷豆腐也得不到一块了。’”(雷云仙《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抗战在山西》,《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抗日战争》P679-690)但阎锡山在总结战役时,却屡屡指责川军作战不力、军纪太坏,闭口不谈川军所面临的实际困境。

  川军在淞沪:杨森的第20军以劣势装备打出异常惨烈的好成绩

  1937年9月,川军第20军在杨森的率领下开赴上海参战。该军是川军中最穷的部队,装备也最差。据何聘儒回忆:第20军26师装备是“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的枪使用过久,来复线都没有了,还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武器之窳劣,可以想见……”(高华《王铭章殉国与川军抗战》)但就是以如此装备,26师成为淞沪战役中战绩最优的五个师之一,此足以显示川军之英勇。该师官兵在淞沪战场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全师4个团长,两个阵亡。14个营长,伤亡13个,连、排长共伤亡250余名。每个连留存下来的士兵仅三五人,最多不过八九人……全师4000多人,这场仗打后仅剩下600多人!10月15日,八0四团奉命收复失掉的阵地。团长向文彬率部当夜恶战,夺回了阵地,但全团官兵,营长只剩彭焕文1人,连排长非伤即死,无一幸免,排长剩下4个,士兵只剩120余人!向文彬在‘一天中的三小时内,由中校升上校,由上校晋升少将’。”(高华《王铭章殉国与川军抗战》)

  20军的其他部队的战斗同样惨烈,据第20军第124师第805团团部少尉见习官胡忆初回忆说:“当然我团的伤亡也很大。说来真是骇人听闻,深约2米的战壕,在战争开始时,人们还要站在踏脚坑上才看得出去,随后战壕逐渐被战士的血肉填满了,此时死尸堆集竟比战壕还高,活着的人是用先烈的血肉作掩体,继续打击敌人的……全团数千人参战最后只剩下150名官兵,其中很多还是轻伤未离队的。”(胡忆初《川军第一三四师在南翔战斗中》,《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抗日战争》P530)

  川军在台儿庄:李宗仁说“若无(川军)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

  《正者无敌》剧中最后一仗,是为台儿庄大捷赢得战机的川军滕县保卫战。此战的重要性可从李宗仁的评价中看出:“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此战之惨烈,剧中已予以充分展现,此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进攻滕县的“板垣、矶谷两师团是日军中最顽强的部队,发动‘二二六’政变的日本少壮派,几乎全在这两个师团之内”(李宗仁语)。而一入晋便兵败如山倒的川军第22集团军面对比之前更强的敌人却能在保卫滕县中一战成名,据李宗仁的理解,这是他摒弃门户之见的效果:“川军方抵山西而太原已告失守。……川军立足未稳,便被冲散,随大军狼狈后退,沿途遇有晋军的军械库,便破门而入,擅自补给。败兵之际,士兵强买强卖皆所难免。阎锡山大为震怒,认为川军是‘抗日不足,扰民有余’的‘土匪军’,乃电请统帅部将川军他调。……我便立刻告诉白崇禧:‘我现在正需要兵,请赶快把他们调到徐州来!’……我问邓锡侯、孙震有什么需要,有没有困难要我代为解决的。邓、孙异口同声说,枪械太坏,子弹太少。我乃立刻电呈军委会,旋即拨给新枪500枝,每军各得250枝。我又于五战区库存中,拨出大批子弹及迫击炮,交两军补充。……大军出发前,我并亲临训话。举出诸葛武侯统率川军北抗司马懿的英勇故事,希望大家效法先贤,杀敌报国。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达成作战任务,写出川军史上最光荣的一页。”(李宗仁《光辉的序幕战》,《悲壮之役——记1938年滕县抗日保卫战》)

  川军此次战斗的武器装备有很大改善,据张宣武回忆说:“这天夜里从临城开来一列军车,装有粮、弹。特别是手榴弹很充足,它成为守城战斗中最得力的武器,东关和城墙上的守兵每人屁股底下都有一箱(每箱50颗)。”(张宣武《悲壮之役亲历记》)另外,滕县老百姓也积极配合川军守城,“当敌军围城之口,民众自动协助军队抬沙、挖壕,在猛烈敌火之下,帮助军队运送伤员,故民众伤亡亦不在少数。尤可感者,当敌军完全占领县城以后,一部零星官兵无法突围,都化妆潜伏居民家中,俟敌军搜索完了再设法护送归队。王铭章遗尸城郊,由民众私下掩埋并暗立标记,后闻我军在徐州收容,又于夜间挖出,间道抬到徐州……民气之激昂,与对真能抗战者之爱戴可见一斑。”(第22集团军第41军第124师参谋长何仲伟《第四十一军参加徐州会战的经过》,《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抗日战争》P740-742)“第一二二师三六四旅旅部少校副官鲁福庆,于18日上午在城内巷战为敌所俘,日寇把他和其他被俘的官兵二三十人,一齐拉到西南城墙外的沙滩上,当活靶用刺刀练习劈刺,把他们戳死。入暮之后,附近的老乡们前往收尸掩埋时,发现鲁福庆尚有一丝气息,就悄悄地抬到村子里隐藏起来,为他治疗创伤。一二七师陈离师长负伤后,也是多亏当地的老乡们予以掩护和护送始得脱险。”(张宣武《悲壮之役亲历记》,《悲壮之役——记1938年滕县抗日保卫战》)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1-15 15:02:4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愿为国家奉献所有!

下一篇:川军抗战概况(2)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