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形势,战略地位
贵州山重水复,跬步皆山,自古以来被视为“滇楚的锁钥,蜀粤的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险要。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为扫荡元军,制定了“先安贵州,后取云南”的策略,派傅友德南取云南,摧毁元军梁王残余势力。云南平定后,为巩固云南边防及稳定西南政局,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便下令在通往“滇之喉”的地区屯兵二十万,沿驿道一线设立卫所,实行军事管制,并在今天的贵阳设立最高军事机构——都指挥使司。永乐十一年 (1413),贵州建省,成为明王朝的第十三个行省。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军侵占我东北。趁着国民政府大举“围剿”江西“红色根据地”之际,日军越过长城,直逼京津,将魔爪伸向华北,企图亡我中国。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制造“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面进攻中国的大幕。自此,中国“地不分南北,年不分老幼”,奋起反抗,守土抗争,抱着“牺牲到底”的决心,以求国家之生存。中国军民“以时间换空间”、“积小胜为大胜”,在广阔的地域中与敌周旋角逐,鏖战争锋;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英雄襟怀与敌于江河湖海、山川平原斗智斗勇,相持对抗,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最终拯救了国家,拯救了民族。
抗战爆发后,日寇长驱直入,迅速占领我广大地区。为了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移驻重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是四川乃天府之国,人口众多,物产丰饶,江山险峻,关隘雄奇,进可攻,退可守,是与日军长期周旋的理想之地。以史为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有“益州(包括今天的四川省、重庆市全境、云南省西北部)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成帝业”之语。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奔蜀,把四川作为平乱复国的基地;二是一九三四年年底,中央红军冲破“围剿”,北上抗日,中央军围追堵截,企图借机吃掉沿途各省军阀。红军途经贵州时,蒋介石亲临贵州督战,对“滇楚的锁钥,蜀粤的屏障”的贵州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其而言,将贵州纳入国民政府的掌控之中,对周边的广西、湖南、四川、云南的地方军阀无疑有着震慑作用。基于以上考量,蒋介石为之后退守西南、以重庆为陪都的政治决定埋下了伏笔。
战时贡献,天地可鉴
这场战争给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无数城乡成为一片焦土,亿万人民惨遭浩劫。贵州人民亦不能幸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牺牲。面对日寇的侵略,1030万贵州人民以大无畏的精神,发出了抗日救亡的呐喊。作为陪都重庆的天然屏障,抗战的大后方、盟国战略物资与中国战略补给线的咽喉要道、远东地区西南国际交通的生命线,以及兵员、难民出入的重要通道,贵州责任重大,勇于担当。
抗战军兴,狼烟四起,贵州人民以实际行动贵投入到这场民族生存之战中。他们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抵制日货,张贴标语,散发传单,传唱抗战歌曲;他们参军参战,以满腔的热血和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奔赴救国杀敌的战场;他们在农田里辛勤劳作,生产粮食和蔬菜,保障城市的供给;他们在工厂里努力工作,为前线官兵提供武器与物资;他们修筑公路,架设桥梁,建设机场,为战略物资的运送、盟军飞机的起降竭尽辛劳;他们为过境难胞、流亡文化人安排食宿,联系车辆,以显同胞血肉之情……他们所作出的贡献与遭受的苦难,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自古以来,贵州经济落后,民众贫穷,政府财政全靠富裕省分的“协济”来维持。然而抗战期间,为了保障战时的粮食供应和军粮需求,贵州共征军粮7400689市石稻谷,以其他名目征集的粮食12421209市石,平均每人约1.2市石。据有关文献所载:贵州当时为抗战征粮到1953年。由此可见贵州人民负担之重,苦难之深!
在这场抗日救亡的全****动中,贵州民众除了宣传外,还做了以下工作:1.组织战地工作团,深入战地救护和宣传;2.为伤兵、儿童和难民服务;3.协助中国红十字会在贵阳,负责分发国际红十字会及国际援华医用物资。宗教界人士积极组织战时儿童保育院、伤兵之友社、难民同乡会、妇女服务会等,也做了不少有利于抗战服务的工作。
抗战期间,贵州接纳了大批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厂矿、学校与难民。在此期间,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群聚于黔中,既给贵州造成难以承受的负担,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正如贵州省主席吴鼎昌所言:“自抗战起,上自中央下至地方都以为非把贵州建设起来不可……所以本人说抗战开始在贵州是建设开始。抗战时期是推进贵州建设的惟一机会,我们不要轻易把它放过。”
抗战期间,迁入贵州的军事企业有第41兵工厂、第42兵工厂、第43兵工厂、第44兵工厂、53兵工厂贵阳分厂、中国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迁入的民营企业有机器工业、烟草工业、印刷工业、纺织工业、制革企业、日化工业及橡胶工业的厂。它们入住黔省,给贵州的经济注入了契机与活力。
之后,在吴鼎昌和贵阳市长何辑五的推动下,贵州企业公司粉墨登场。该企业公司整合入驻贵阳的金融机构、内迁工矿企业及迁黔大专院校的资源,在贵州掀起了一场产业革命,先后成立贵州电气、煤矿、水泥、火柴、烟草、油脂、玻璃、化工、面粉、丝织、陶瓷、制糖、运输、银行、木业、盐井、垦殖、内河航运、中国国货19家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作出了卓越贡献。
抗战期间,贵州接纳了内迁的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工程学院、大夏大学、湘雅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及海军学校、陆军大学、防空学校等,为高校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和学生学习的环境,为国家培养了军事人才。可以说,贵州为国家积蓄了有生力量,为民族保存了复兴的火种。
为了保持战时运输的畅通,西南公路运输局统一接管了黔桂、黔湘、黔川、黔滇四条公路,除部分改线、加宽外,还改建或加固了一些桥梁。此外,还新修了一些省内公路和县道。八年全面抗战,贵州共兴修公路2315公里。筑路工程由政府征调各地民工承担,共计征工2360300人次。据史料所载:仅黔滇公路一线,自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的近四年间,每月15000吨的美国援华物资经由二十四道拐、盘江钢架桥源源不断地运往重庆;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亦经由这条公路开赴杀敌战场。由此可见,贵州人民修筑的战时公路对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八年,贵州征调民工235857人次,修建了安顺、请镇、黄平、独山四座机场,使之成为国军与美国空军飞虎队翱翔蓝天,迎战日机的后勤基地。
抗战期间,经由贵州前往重庆和昆明的难民难以计数,官方统计约七百余万。“黔南事变”时,逃避战火涌入贵州的外省难民达数十万。日寇投降后,难民纷纷返回故乡。在这场返乡的热潮中,贵州为救济过境难胞提供食宿,安排车辆,津贴路资,为输送难胞作出了重大贡献。据统计:输送难胞二万人,输送津贴516450242元。
据官方统计:抗战期间,贵州人口1030万,征兵67万,实征63万9千6百31人,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十六。这些士兵都来自穷乡僻壤,大山深处,来自不同民族和不同阶层。他们穿着草鞋,背着简陋的装备,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奔赴救国杀敌的战场,参加了南口、忻口、台儿庄、南京、武汉、长沙、滇缅、湘西及解放桂林的诸次会战,他们以“坚忍不拔、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屹立不倒”的山石精神,铸就了贵州军人的军魂,为黔人抗战史上树立了一座不倒的丰碑。
政治人物亦不例外。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他们与日寇博弈周旋,斗智斗勇,展现了中国士人的风骨气节。值得赞赏的是,一九四四年底“黔南事变”爆发期间,广西大小官员闻风丧胆,纷纷逃离……而贵州籍政治人物何应钦、张道藩、谷正刚等云集贵阳,应对迫在眉睫的日军入侵战争威胁及救助难民,并从香港、南洋、上海组织撤离大批的文化人到大后方,为中华民族保存了文化精英。
惨遭浩劫,人神共愤
为期八年的抗日战争,给贵州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全省伤亡总数共28452人(不包括战场中的军人);遭受直接财产损失的县市共有14个,遭受间接财产损失的有37个……
有关资料记载:自一九三八年秋武汉会战至抗战胜利的七年间,日机入侵贵州共33次,使用飞机385架次,共投弹604枚,造成伤亡4363人伤亡。空袭波及贵阳、安龙、龙里、丹寨、三都、独山、桐梓、正安、晴隆、沿河、清镇等12市县。仅省城贵阳一地遭空袭十次,来袭日机100架次。特别是一九三九年的“二·四轰炸”,导致贵阳繁华区成了断垣残壁,不少学校被炸被毁。在这次轰炸中,贵阳东起老东门,北至喷水池,西近大西门,南至大南门,成了日机轰炸的目标。在极短的五六分钟间,这里成了人间炼狱,42条街巷成了一片火海,1326栋房屋化为灰烬,损失财产达3880万元。据《贵州统计年鉴》记载:“二·四轰炸”造成人员的巨大伤亡,贵阳民众伤1342人,亡597人。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日军由柳州窜扰黔南,铁骑蹂躏独山、荔波、三都、丹寨、都匀五县,焚掠之惨,尤以独山受祸为烈。受此震荡惊扰,贵州全境人心惶惶,犹如漏水之船,随时有倾覆的危险。从有关史料对“黔南事变”记录可见:
十一月二十九日,日军自广西进据荔波后,日军开塘放水捉鱼,宰猪杀牛,抢粮抢物,烧杀奸**,无恶不作。据有关资料所载:荔波县被日军杀死杀伤的民众约2000人。
十一月三十日日军占领三都县城的六天间,肆行抢掠,焚烧民房。仅十一月三十日一天,就烧毁了300多户人家的房屋,城内财物、牲畜一掳而尽。
十二月二日,日军占领独山县城后,大肆掳掠尚未烧尽的物资,抢劫未及逃离的百姓,对妇女先奸后杀,手段极其残忍。同日,日军攻占丹寨县城后,开仓抢粮,抓丁拉夫,歼淫妇女,并烧毁民房数百间。
回顾以上历史,虽有感慨,亦有荣焉。仅以此文为贵州对抗战的贡献的评价和礼赞,同时作为死难同胞的悼念和缅怀!
责任编辑:陈亦可 最后更新:2023-08-23 14:47: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黔南民众的英勇抗战
下一篇:深河桥——抗日战争的一座丰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