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反法西战争中,中国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而且是第一个开辟反法西斯战场的国家。而贵州作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贵州省原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范同寿做客新华访谈室时表示,“九一八”以后,贵州高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这场运动很快就汇入举国上下抗日救亡的洪流。持续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在教育提高各族各界群众的政治觉悟、号召大批热血青年奔赴前线、接纳内迁教育院校、国防工矿企业、繁荣后方经济、确保战时交通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大后方的贵州
范同寿认为,在抗日战争期间,作为大后方的贵州,它的贡献是其他省区不可替代的。具体一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第一方面,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贵州是国民政府陪都重庆的南大门,陪都南部的屏障,贵州的防务是否巩固,关系到能不能解除重庆的后顾之忧。同时,抗战期间,贵阳的中共党组织成立了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新华日报贵阳分销处等机构,有力支持了中共南方局的工作。
"贵州抗日救国军"是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唯一的省级抗日武装。1985年,为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省、地、县拨出专款,对司令部旧址进行全面修复。同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挂的金匾为肖克老将军所题。该文物陈列室,自1986年2月纪念红军长征过毕节并建立贵州抗日救国军50周年对外开放。
第二方面,贵州的大后方地位确保了中国教育事业得以在战时继续发展、各类工商企业(包括军事工业)得以继续生产和营运,为战时经济提供了必要支撑。具体如内迁到遵义与湄潭的浙江大学、内迁贵阳的大夏大学、湘雅医学院等数十个院校,不仅在贵州继续开展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培养了大批人才,广大师生还积极参加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而随着大批工商企业的内迁,贵阳还出现了工商业的突发性繁荣,这种繁荣有力地支撑了战时经济,为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支持。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位于贵州湄潭县湄江镇和永兴镇,原有文庙、天主堂等25处,现保存较好的主要有9处。包括湄潭办公室图书室旧址(文庙)、谈家桢等教授住处(天主堂)、研究生院旧址(义泉万寿宫)、湄江吟社旧址(西来庵)、理学院物理系旧址(双修寺)、永兴分校教授住处、农学院畜牧场实验楼旧址、文艺活动旧址(欧阳曙宅)、学生住处(李氏住宅)。2006年5月25日,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作为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被国务院以"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为名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个方面,贵州因为位于大西南地区的腹地,有着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这种战略上的优势使得大批军工企业内迁到这里,这些工厂的生产有力支援了前方的抗战。如1936年由前身为四十四兵工厂迁建的中央修造厂(后更名中曹机械厂、贵州机械厂、贵阳矿山机器厂);1938年迁至遵义桐梓县城的中国海军学校;1939年内迁遵义的四十二兵工厂;1941年创建的大定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是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厂,位于今大方县羊场镇羊场村),这是有划时代意义的;1945年的史迪威公路——通往中国的陆地的战争大动脉,包含24道拐,是支持滇缅战场的运输大动脉。
24拐始修于20世纪30年代,就是沿晴隆山旁的古鸦关驿口凿山开路建成的盘山弯道,长约四公里,原有24个拐道,每拐仅几十米长。古安南县城边的黔西险隘--鸦关山道,海拔1799米,是贵阳以西黔滇公路最为险要的咽喉孔道。当年安南县境内的江上桥、盘山路,就像两把铁钳,控制了整个黔滇公路的开合锁闭。抗战时期,所有从粤、桂、川、湘等地,只要不坐飞机而去昆明的人,都必须经过晴隆县的盘江铁桥和鸦关山道。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随后攻占缅甸,截断了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并沿路占据了缅北滇西,威胁中国抗战大后方。美国陆军中将约瑟夫·沃伦·史迪威将军,以身兼驻华美国军事代表,于1942年3月奉命来到中国直接参与指挥盟军援华对日作战。 当年的美国援华物资,大部分用以供给抗战陪都重庆的中央政府运作;同时,还要向保卫陪都重庆的川、鄂、湘、桂战区输送军需。战争年代这所有的一切物资、人员的运送,主要依靠美军大卡车装载,而且还必须经过黔滇国道公路,也必然要从晴隆24拐上爬下行。可见当时24拐发挥可多么巨大的作用。
第四个方面,抗战时期一些重要的抗战机构内迁到贵州,在贵州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开展正常工作,圆满完成了相应的工作。其中尤其典型的是镇远的“和平村”,贵阳龙洞堡的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最为有名。
“和平村”是国民党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俘虏收容所,设在镇远卫城十字街东侧五云山下,原镇远总兵署中营衙门。前有巷道北通卫城上北门,面临濞阳河,后依五云山,有卫城南门通金堡苗乡,力圆面积50000平方米。至今,仍保留着当年“和平村”半圆拱形大门和高高的围墙,并恢复了当年的“新生班”、“研究班”、“训练班”、“哑子室”、“职员室”,供游客参观。
此外,抗战期间贵州省对国家文物的保护也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侵华日军对我国文渊阁的《四库全书》觊觎已久,总想把它劫夺到日本去,为了妥善保护《四库全书》,1937年12月,《四库全书》的善本从富阳启运,于1938年4月辗转抵达了贵阳。此后,该善本一直保存在张家祠堂,但当日军进犯到广西后,贵阳也陷入了危机,随后黔南之战爆发,贵州从抗战的“后方”变为了“前线”,不再利于文物保存,《四库全书》才离开贵州,转运到重庆去了。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22-11-15 15:31: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反法西斯战争之贵州抗战(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