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大后方的贵阳 战时的避难所
2017-09-25 11:45:35  来源:贵阳晚报   点击:  复制链接

  避难求存

  上世纪30年代末,伴随抗战爆发,上海、南京等东部城市被日军攻占。处于大后方的西南地区,彼时成为饱受战争折磨的民众躲避难之所。

  抗战期间,来自全国各地(多为江苏、安徽、浙江等长江下游省份)的百姓,沿长江一路南下进入长江上游地区的贵州等地,贵阳成了他们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这些逃难来的外地民众有一个特别的称谓:下江人,意为沿着长江中下游入黔的人。

  “

  抗战爆发前的贵阳,人口只有几万。抗战爆发后,大量逃难的“下江人”涌入大后方的贵阳,让贵阳人口猛增至近30万人。民众教育馆前的夜市、大十字附近的阿麻相馆……这些新鲜的行当,成为外地人到贵阳以后融合进本地发展的缩影。

  七十多年过去,那段艰难岁月,仍在当时那代人以及他们后人的口中相传……

  ”

  A 日寇大举进犯

  民众辗转西南

  今年90岁的高言中,是原贵州省煤炭厅高级工程师,本居住在上海。1937年,日军攻陷上海后,父亲带着他们一家逃难来到贵阳。

  高言中说,日军占领上海后,因为父亲会讲日语、英语,日军便派汉奸天天去家中威逼利诱,要父亲为他们工作。后来,父亲托人找关系,带着年幼的他从上海坐船到香港又转往越南,走水路到广西,半个月后才从广西与贵州交接处,坐了两天的车进入贵阳。

  高言中回忆,当时的贵阳汽车站位于如今大西门八中的位置,周边到处都是修补轮胎的破烂铺面及一些小客栈。来往的人群中,河南话、湖南话、上海话、江苏话混杂在一起。进入城中,仅有的几条路全用黄泥巴铺成,坐车只有黄包车。

  贵州省政府参事室退休干部、89岁的陈树清说,对高言中一家这样的外来人,当时贵阳人给他们取了一个名字:下江人,意思是沿长江从各地逃难到贵阳来的外地人。当时在大南门外有一座连接贵阳和龙里的三四米宽的南明桥。这座桥,便是许多外地人进入贵阳的通道。

  1940年,贵州政府仿效西湖岳王庙前塑立的卖国贼秦桧夫妇跪像,在大南门城门外一个小屋里,建起两个跪着的泥塑,一个是卖国贼汪精卫,一个是汪的老婆陈璧君。陈树清说,许多从南明桥进城的外地人路过这里都要专门进屋,对着泥像吐几口口水方才解恨。

  B 点煤油灯摆摊 贵阳出现夜市

  记者在贵州省社科院研究所查询资料发现,抗战前贵阳城的人口总数不过几万人。然而在上世纪30年代末期,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让贵阳城的人口总数猛增至30万人左右。

  今年80岁的李祥泰,是贵阳永丰工贸公司退休职工。李祥泰回忆,1939年,他的父母在铜像台(今喷水池),利用自家的四合院开了一家“国利商行”的客栈,全国逃难而来的“下江人”很多都是一家五六口,挤在一间间不到4平方米的客房里。

  每天,李祥泰都能听见柜台前的外地人说着自己的方言,围着父亲说个不停,可彼此又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父亲只能拿起算盘、备好纸笔,连比带划地沟通,才勉强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李祥泰说,外地人经常去南明河里摸鱼、钓虾来吃。有的外地人进贵阳后,开始了解本地的习俗,弄清楚贵阳赶场是以十二生肖作顺序后,他们白天就挑着装满针线、手帕的箩筐前往周边农村赶场;晚上则点着煤油灯,在民众教育馆(现中华路人民剧场)一带摆地摊做生意,这也成为贵阳最早的夜市。

  让李祥泰印象最深的,是客栈里一个浙江人带来老家的一种凉性蜜饯卖。这个浙江人都会带着口音,用刚学来的贵阳话大声叫卖“梨膏糖、凉松糕”,那绵长的音律让李祥泰至今难忘,不少娃娃听到都会吵着要父母买来吃。

  李祥泰说,抗战胜利后,贵阳一些拍卖行的老板看见不少外地人要回故乡,就从江苏、浙江等地方找来工人,按照长江中下游地区那边流行的款式,为急于回家的他们定制衣服、皮鞋。贵阳一些有钱人看见那些定制的衣物款式洋气,也纷纷要求给自己也定制一套。

  系列报道之六·战时后方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C 国内知名学府

  迁到贵州办学

  抗战期间进入贵州避难的除了普通百姓,一些国内的知名高等学府和科学家,也来到贵州谋求新的发展。

  从今天的青岩古镇南门进入,行走不到500米便抵达迎祥寺。从寺庙内部上到二楼平台,一处布满青苔的洞穴出现在眼前。1939年,正是在这个山洞里,躲避战乱的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创立了两个惊人的研究理论,奠定了他在全球数学界的地位。

  浙大贵州校友会副会长薛正华说,抗战期间浙大西迁,将大学预科班设在青岩,大部队迁往湄潭。苏步青也跟新生留在青岩,住在迎祥寺内。

  在薛正华的描述中,苏步青与学子们每天一起步行上课。放学后,苏步青回到庙中,与家人吃过晚饭,便带着学生前往寺庙后面的山洞里,挑着油灯进行大量繁复的演算。昏暗的光线下,一张张写满数字的白纸和一个个低头演算的人影被倒影在石壁上。在山洞里,苏步青创立了微分几何与射影曲线概论,取得世界同行公认的成就。在如今的核物理、建筑学中,这两个理论仍被广泛运用。

  值得一提的是,与浙大一同来到贵州的还有两件宝物,一件是当时国民政府耗费巨资买下的现代物理实验设备,这套仪器被带往湄潭。另一件是《四库全书》,被保卫人员隐藏在贵阳的地母洞内,如今这套古籍被收藏在台湾故宫。

  贵州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安尊华说,那时与苏步青一同在贵州的,还有竺可桢、茅以升、李四光、茅盾、巴金等科学界、文学界的名人。一时间,贵州成为了国内的文化中心,开启了继清末教育改革后的又一个办学高潮。

  D 外来民众涌入

  促进战时发展

  坐落在如今大十字广场位置的阿麻相馆,是贵阳当时知名的相馆。76岁的原贵州画报社高级记者彭匡说,他的父亲彭晓波便是阿麻相馆的主人,拍照技术是从外国人手上学来。本来相馆是开在广州,后来因战乱父亲逃难至贵阳,在这又重新建起了相馆。

  阿麻相馆在广州就已是一流相馆,进入贵阳后,许多人都听闻名声前来拍照。彭匡说,不少贵阳年轻人找到他的父亲来相馆当学徒。

  贵州省档案馆、贵州省黔学研究院研究员韩义义认为,抗战期间,外地的民众大量进入贵阳后,贵阳人口从原来的几万人猛增到近三十万人,随之而来的是物资供应困难、住房紧张等问题。但同胞们从当时中国的发达地区来到贵阳,也促进了当时的社会发展。

  当时,沿海许多高等院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沿海工厂迁到贵州,则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部分设备,促进贵州的工业发展。贵州省农业改进所成立后,引进美国烟叶和许多蔬菜品种,为其后的贵州烟草经济支柱奠定了基础。

  同时,很多外地人进入贵阳并安家下来,成了新贵阳人的一份子。他们有的进入位于马王庙的汽车修理厂做工,为抗战期间的来往汽车进行修理;有的成为教师,教会学生更多反日抗战的理念和必胜的信心……和亿万同胞一样,他们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抗战的胜利献上了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09-25 11:48:5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贵州省众志成城筑抗日战争大后方坚强屏障

下一篇:抗战期间贵州的贡献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