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滇西抗战中的腾冲民族精神
2017-11-10 14:18:03  来源:论文网 作者:寸波艳  点击:  复制链接

  摘 要 1942年5月滇西沦陷,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腾冲民众誓死不做亡国奴,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为滇西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滇西抗战 腾冲民众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三省。1937年,又制造“卢沟桥事变”,大规模侵略中国,从此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1942年初,日军突破中缅防线,向滇西进犯,同年5月10日,腾冲沦陷。在两年多时间里,腾冲民众奋起反击,不愿做亡国奴,到1944年9月14日,腾冲光复,并首创全歼日军之壮举,腾冲成为了中国远征军收复的第一座县城,在滇西抗战及全国抗日战争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1 腾冲人的爱国情结

  腾冲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与缅甸接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自明朝以来,大量军民到腾冲屯田戍边,固守疆土,同时,也带来了先进中原文化、南诏文化及西洋文化等,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腾越文化,其中,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腾越文化的精髓之一。腾冲人一直高扬着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引领着腾冲人的精神世界。

  1.1 血脉中流淌的爱国精神

  绝大部分腾冲人的祖先都是在明朝期间的几次重大戍边事件中从军队来的,为了巩固边疆稳定,把生命和青春献给了腾越大地,边地安宁后,许多军人留在了这里,安营扎寨,戍边屯田,繁衍生息,同时也把爱国、爱乡、守土卫国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于子孙儿女。在近现代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人士,如:抗英人杰左孝臣、李珍国;被孙中山誉为“华侨领袖、民族光辉”的寸海亭;反帝爱国的辛亥腾越起义领导人张文光;爱国爱乡的民国元老李根源;抗日县长张问德;抗日将领寸性奇等。

  1.2 守土卫国的戍边情结

  从明代开始,戍边的腾冲人,就与腾冲这块土地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保卫它、捍卫它,特别是在内忧外患,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腾冲人就会奋起反击,舍家为国。1875年,英国人马嘉里由昆明到腾冲,一路藐视中国官员,到腾冲后任意绘制地图,侵犯我国主权,被腾冲绅民发现后,对其进行了驱逐,并当马嘉理在曼允山寨向当地群众开枪逞凶时,对其及部下进行了全歼,打响了边地腾冲抗击英帝国主义的第一枪,粉碎了英帝国主义妄图叩开我国西南大门的企图;1900年,英军一千余人,以察界为名,窥进边境,欲侵扰腾冲,守备把总左孝臣即率600余人到甘拜地痛击侵略者,再次打击了英军的嚣张气焰。守土卫国,代代相传,特别是到了腾冲抗战时期更把腾冲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向了高潮。

  1.3 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怀

  腾冲历来重视教育,是文明礼仪之邦,仁人志士众多,虽然偏安一隅,却时刻心系祖国兴亡。一是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武昌起义后,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腾冲即起兵响应,于1911年10月27日发动腾越起义,腾越起义是云南之首义,比昆明重九起义还早三天,打响了辛亥革命在云南第一枪,建立了云南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政权――滇西都督府,在云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侵占华北大片领土,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内陆腹地,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腾冲人虽然远在西南边陲,但时刻关注民族的生死存亡,通过《旅缅腾侨月刊》、《和顺崇新会刊》、《和顺乡》、《腾越日报》、《无线电刊》等刊物,揭露日军残暴罪行,呼唤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抗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边地腾冲抗日热情高涨,师生纷纷上街宣传抗日,青年妇女组成“腾冲妇女宣传队”与学校师生一道走上街头,大声疾呼,发表演说,动员群众,募捐钱物,支援前线。整座县城群情激愤,高呼抗日。士农工商各界,纷纷上街游行,宣传抗日,抵制日货,焚烧日货,慷慨解囊,捐钱捐物支持前线抗战。无数进步青年纷纷报名参军,加入到抗日救亡阵营的最前线。三是旅缅华侨配合国内抗战成立了“全缅华侨救国总会”及其各地分会,广泛动员组织抗日活动,他们编印多种刊物,发表大量抗日文章,极大地动员爱国侨胞投入抗日活动。腾冲旅外华侨纷纷捐献钱财,募捐医药,推销救国公债,购买汽车抢运抗战物资,为声援和支援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整个腾冲城及腾冲人所在的侨居地缅甸,都呈现在一派支援抗战的热浪之中。

  2 不愿做亡国奴的腾冲人

  1942年,日本侵略者突破中缅防线,向滇西进犯,在日军攻占龙陵等地后,时任腾龙监督的龙绳武置腾龙民众生死存亡于不顾,临阵借故逃往昆明,随后,县长邱天培等人也实行不抵抗政策,弃城而逃,在内忧外患之际,腾冲人没有选择屈服,甘当“良民”而是选择与日军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

  2.1 山河破碎,意志不屈

  面对当局者的无能和日军压境国破家亡的时刻,腾冲各族民众发出了最强劲的呐喊。一是腾冲的有志之士和各地乡绅纷纷集会,商讨抗日事宜,及时向上请示,请求设防抵抗;二是在危难时刻,民众奔走相告凝聚民心,益群中学校长寸树声忧心如焚,在学校声泪俱下地上了最后一课,影响了一代的年轻人;三是在没有组织抵抗力量的情况下,腾冲民众撤离了县城,把一座空城死市留给了日军,宁愿舍弃家园,也不愿做亡国奴;四是面对日军诱降,张问德大义凛然,决然拒绝,给予坚决抵抗,一封《答田岛书》先后在当时的《中央日报》、《扫荡报》、《重庆大公报》等刊载,代表了腾冲民众的铮铮铁骨和誓死抵抗的决心,是腾冲读书人民族气节的体现。

  2.2 众志成城,不做亡国奴

  1942年5月10日,日军侵占腾冲城,腾冲县城百姓自愿全部疏散到四乡八练,留给日军已做空城,并利用各种方式与日军进行抗争。一是在归化寺、香柏嘴等地对日军进行了阻击,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二是先后成立了“临时县务委员会”和“腾冲抗日县政府”,组织民众武装抗争和抢运抗战物资等,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三是腾冲民众自觉的参与到抗日战争的各项工作中来,捐资财物、送情报、做向导、运送粮食弹药等。   2.3戮力同心,奋起反抗

  在抗日县政府的主导之下,腾冲举全县之力,投入到了抗日活动中。一是在腾冲抗战初期,开办战时工作干部训练班,召集乡保长及有为青年一百二十五人,教以谍报、破坏作业和游击战术等军事课程,及编练保甲、户口调查等知识。训练一个月后,即分任各乡保长,号召和组织民众抗战。二是组织抢运物资。腾冲沦陷前夕,县城堆积的钞布、食品、药品为数在七、八万担,及时组织民众将囤积县城的物资大部份抢运出,运往内地支援国内抗战。三是举办救济事业。成立了难民救济委员会,积极筹备物资,对难民给予救助,并组织巡回医疗队,在腾北各乡镇巡回医疗,免费发给药物;四是设立各种服务队,积极配合预备二师,198师在腾冲开展游击战。各乡镇抽青壮年成立便衣队、担架队、运输队,在部队能到达地区,对作战中的伤病员就地收容,掩护藏匿,化妆疏散,让伤员及时获救和保障安全。五是设置递步哨及情报网。遇到紧急情况,由各乡镇组织的递步哨接力尽快传递,让部队及时了解敌情和收到情报。六是在腾冲反攻时组织军民合作站,为了消除军民之间的纠纷,在腾北重要乡镇设立军民合作战,统一指挥原有的担架队、运输队和递步哨。军队需要向导和运力、借用器物、购买物品时,都由合作社经办。

  3 腾冲人的同仇敌忾

  日军占领腾冲后,中国远征军预备二师进驻腾冲开展游击战,腾冲命中与远征军将士在腾冲沦陷的两年零四个月又四天的日子里,同日军不息的抗争,毁家纾难、舍生取义,谱写了一段悲壮的抗战诗篇。

  3.1 全民皆兵,协同抗日

  一是百姓争当向导、哨兵、民夫。远征军反攻腾冲,民众欢欣鼓舞,有的担任向导袭敌后路,有的侦察情报后密报远征军,有的担任夫役运送粮弹、救护伤兵,各地民众虽有伤亡,但仍奋勇迈进,前仆后继。二是百姓宁饿也让将士们吃饱。当各部队越过高黎贡山后,因交通不便军粮运输难以接济,各乡人民都自动节省粮食供应部队,或将做好的菜饭送达阵地,或邀请部队到乡保公所和绅民之家就食。三是老少“上阵”,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收复腾冲的战役中,由于当时民间壮丁都走上战场,家里只剩老弱妇孺,突接命令户帕运粮六十万斤的重任,几乎都落在老弱妇孺的肩上,在大雨滂沱中,三千腾冲老弱妇孺往来于高黎贡山三百里路程的崎岖山路间,终将六十万斤军粮运送到腾冲,户帕运粮的壮举无不是腾冲全民抗战的缩影写照。在仰攻来凤山时,白发苍苍之老先生,西装革履的少爷公子们,以及男女学生,都来为作战军人加油助威,和顺女子啦啦队更是流芳千古。

  3.2 武装力量,牵制日军

  在腾冲的收复战役之中,腾冲抗日政府组织武装力量,配合二十集团军打好各个战役。其中,还组织地方的民众游击队,遍布腾冲的各个地方,如腾北游击队、腾南游击队、龙江游击队、古永游击队级各乡镇公所属下的壮丁自卫队等,主要任务是在战斗中牵制日军,或伏击小股日军,使日军和汉奸不敢轻举妄动,肆意妄为,有力地牵制了日军的攻击。

  3.3 不要古城,也要歼敌

  腾冲城曾经十分繁华,充满生机,作为西南丝绸之路国内最后一个战略要地,已有近500年的腾冲古城,被日军占领后,利用城墙、民房构筑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阻碍中国军队的进攻。为加快收复腾冲的进程和减少伤亡,腾冲人民亦然放弃了曾经繁华的古城。在美军重型轰炸机翻来覆去地轰炸,在重创日军的同时,腾冲城已是一片焦土,满目疮痍,9月14日,经过45天浴血拼杀,中国军民全歼守城日军,腾冲抗战被誉为了“焦土抗战”。

  腾冲抗战胜利后,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在视察收复后的腾冲城时说:“反攻腾冲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半是将士用命,力摧强寇,半是腾冲民众大力支援之功”,对腾冲全民抗战给予了高度评价。

  4 腾冲是一座感恩的城市

  中华民族是一个指导“感恩”的民族,腾冲人也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在腾冲抗战中充分体现出了腾冲民众的“感恩”之心和艰难付出。一是腾冲人倾全县之力修建烈士陵园――国殇墓园,就是为了感恩中国远征军在滇西战场上为民族、为国家、为正义、为人类的安宁而不惜抛头颅撒热血的抗日将士的丰功伟绩,让子孙后代铭记中国远征军功盖天地,气壮山河的历史。二是积极救济难民,在缅甸沦陷后,大批华侨难民涌入国内,腾冲民众纷纷自发组织起来,捐衣捐物,收容救济,让难民有回家之感,体现了边地同胞荣辱、患难与共的鱼水情深。三是抛弃前嫌,救助英军。大量的腾冲侨民在缅甸谋生饱受殖民地之苦,特别是经历了马嘉里事件和甘拜地之战后更对英军有敌意,但在1943年,一股英军从缅甸撤退时,遭到了日军的伏击,面对同是反法西斯战线上的英军,腾冲人在顾全大局的情况下,抛弃前嫌,对英军进行了救援并安全送达,腾冲人梁正中还受到英国皇家的表彰。四是在滇西战争中,许多远征军人受伤后被当地的群众进行了救治,特别是一大部分不愿参加国内战争的将士漂流无居,腾冲人接纳了他们,让他们做儿子、当女婿,这就是对活着的将士的一种回报,使他们在腾越大地上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据有关统计,在腾冲收复战中,腾冲民众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参战民工共计46000余人,死亡6546人,供应军粮415万公斤,马料105万公斤,房屋损失10675间,公私财产损失近500亿国币。这场战争给腾冲人留下了太多的耻辱和伤痕,但也完整的体现了腾冲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同时,在腾冲民众的大力支持下,腾冲成为了中国远征军收复的第一座县城。腾冲抗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徐康明.中缅印战场抗日战争史[M].解放军出版社,2007.

  [2] 中共保山市委党史地方志工作委员会编著.滇西抗日战争史[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3] 张问德著.偏安腾北抗战集 秋生草堂诗文录[M].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

  [4] 中共腾冲县委宣传部编.极边第一城的血色记忆――腾冲抗战见证录(上、下)[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1-10 14:18:4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论滇西抗战精神

下一篇:姚安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