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重庆抗战往事:陪都无可再退
2023-08-21 11:31:04  来源:南方周末  点击:  复制链接

  移驻重庆宣言(复制件)

  迁 都

  重庆市人民广场看不到几棵树,阳光下,一排长长的台阶通往高坡上的三峡博物馆——那里曾是国民政府所在地、八年全面抗战的总指挥部——今天已片瓦无存。

  1937年,这里是重庆市高级工业中学的校址,学校得到指令,用3天时间完成了搬迁,随后,工人们用一周将其改建为中华民国政府的新办公地。

  最先来到重庆的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1937年11月17日,年近70的林森带领上千名国民政府文武官员,在南京的晓雾中登上主席专轮“永绥舰”,溯江西航。

  船抵武汉时,国民政府公开发表《移驻重庆宣言》:

  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抱必死之决心,以期热血与土地凝结为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离……

  1938年10月24日晚7时,武汉陷落前夕,蒋介石乘机撤离,不料中途迷失方向,又转回汉口,此时日军枪炮声已清晰可闻。次日晨紧急飞离后,日军随即占领汉口。

  就在蒋介石在武汉遭遇险情的当天,四川民生轮船公司董事长卢作孚在湖北宜昌开始了他的英雄事业:40天的时间里,24艘轮船和1200条木船冒着日本飞机的轰炸扫射,先后将数以万计的伤兵、纱厂女工、难民和近20万吨的战略物资送往大后方。

  对当时的国民政府而言,西迁计划早已有之,早在1935年,蒋介石视察西南时,一方面力促四川地方实力派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对四川的地理环境进行认真考察。他构想,日本在华北发动进攻后,四川应作“根据地”。

  襟带双江,控驭南北,素有天险之称的山城重庆显然是个好地方。乾隆年间渝州简志曾这样评价:“全蜀四塞之险,甲于天下。故渝城能守,坐安合会……”

  “到重庆去!”

  国都南京失陷后,这句话传遍了大江南北。1300多家内地企业和40多所大学先后迁入,一时间党魁派首、文化名流、金融商贾、社会贤达云集,这座30多万人口的普通城市迅速膨胀到100多万人口。

  事实上,从九一八开始,国民政府丢东北、丢华北、丢华东、丢首都,一路溃败,退到了重庆,已经没有地方可退了。

  抵 抗

  蒋介石被认为对日本抱有极大戒心,可以追溯到1928年5月3日,日军制造济南惨案。当时他正率领国民革命军北伐,日军的残暴行径令蒋深受震动,他在日记中写道:“余自定日课,以后每日6时起床,必作国耻纪念一次。勿间断,必至国耻洗雪为止。”

  然而,1932年,蒋介石面对外侮却在庐山会议中抛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将最精锐的部队派去“根除赤祸”,后又将张、杨的东北、西北军调到陕西,准备彻底消灭长征中的红军。

  1933年,日军进犯山海关、热河,华北危急,“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但蒋仍在9月调集100万兵力,200架飞机,对中共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

  蒋经常用明朝末期的中国比喻当时的环境,他认为明朝的灭亡就在于崇祯皇帝注重防清,忽视了平乱,因此,要使中国不灭亡,就必须吸取明亡教训,即“攘外必先安内”。

  1935年,蒋介石已考虑到中日必有一战。但他在日记中认为,中国积弱已久,如贸然开战,国力“不具长期之坚持,非惟于国无益,而且反速其亡”……

  蒋介石对前来拜访的英国人李滋罗斯公开说要找退路:“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

  中日战争猝然来临,北平天津轻易失陷,蒋介石开始恐慌:“敌人如果由河北打到山西,渡过黄河,由陕西南下四川,进而进攻云贵,再由西向东席卷……到那时,纵使我们有沿海各省,敌人可用海军封锁海口,形成数面包围夹攻,我们还有生路吗?”

  迁都重庆因此成为现实。

  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一方面指挥抗战,一方面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独裁地位。

  1938年4月,蒋介石在武汉召开了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就任国民党总裁。蒋介石通过各种手腕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被拥戴为“最高领袖”。

  身为国民党的总裁,蒋介石实际上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可以操纵行政院,挟制立法院,绕过司法院,三个亲信陈立夫、何应钦和孔祥熙分别主管党务、军事和政府事务。

  进入权力巅峰的蒋介石变得更专断、更难于接近,一般政府官员要见他得等几个星期,需要越过重重障碍,最后还要看蒋夫人宋美龄是否在兴头上。

  蒋介石对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越来越不放心。1938年12月31日的日记:“共党乘机扩张势力,实为内在之殷忧。”他开始把关心的重点从对日作战转向防共反共方面。很快,国民党在各地制造的磨擦活动也明显增多起来。

  1939年1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一方面表示要“继续抗战”,另一方面又制定了一个消极抗战,静观事变,企图依靠外力解决中日问题的消极方针,并把军政重点转移到反共方面。会议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的方针。

  1939年11月12日至20日,国民党召开五届六中全会,确定了要以军事反共来代替政治溶共的方针,并制定《处理异党问题实施方案》。随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并在1941年1月6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经济上的封锁甚至更为严重。中央政府给边区预算的补助于1939年中断。边区与中国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几乎陷于停顿,陕甘宁边区进入最艰苦的时期。

  另外,中国以小农经济国家对抗世界工业国家七强之一的日本,战争之残酷,完全超出政府之预料。

  淞沪战役中,第三战区司令官冯玉祥说,“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3个小时就死了一半。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

  中国人正是靠自己的血肉,使日本人吞下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日军攻占南京后,又攻陷武汉,原以为中国将屈膝求和,等到的却是中国人民顽强抵抗,日寇速战速决的美梦告终。

  长 啸

  1941年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前后,中国抗战进入最为艰难的时期。

  当时,刚刚从美国陆军航空兵战术学校受训回重庆的蒋纬国,前往黄山官邸看望父亲,无意中听到蒋在浴室中长啸,“声音凄厉,有时叫爹,有时叫妈”。1995年,暮年的蒋纬国接受台湾电视制片人陈君天的访问,模仿蒋介石当时的狂叫,令陈君天深感“恐怖”。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重庆

  时局危急。日军步步进逼,战线苦苦支撑,西南和西北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政府貌合神离,加上政府官员精神涣散、贪污腐败和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重庆陪都不堪重负。

  国民政府迁渝后,日本人摧毁重庆人民抗战决心的努力从未停止。1938年2月18日,重庆市郊广阳坝、江北县上空传来了飞机的马达声,9架日机出现在上空,持续5年半的重庆大轰炸开始了。

  日机先后对重庆实施“地毯式轰炸”、“疲劳轰炸”,百姓死伤近3万,数万房屋被炸塌。

  日军当时要求“特别要捕捉、消灭敌最高统帅”。1941年8月的一天,日军根据可靠情报低飞轰炸蒋介石黄山官邸,差点一举消灭正在召开重要军事会议的蒋介石和各战区长官、参谋长。

  1939年5月4日是重庆轰炸中最为血腥的一天,日军猛烈空袭重庆,炸死3300多名市民,同时向海外造谣称蒋介石已趋避成都,国民党中央也将迁离重庆。

  但轰炸结束当晚,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迅速现身轰炸现场,使敌人的谣言不攻自灭。

  重庆市民面对从未有过的劫难,却迸发出新的精神。经历了大轰炸的老舍在《五四之夜》的文章中写道:

  没有哭啼,没有叫骂,火光在后,大家静静奔向公园……火光中,避难的男女静静地走,救火车飞也似的奔驰,救护队服务队摇着白旗疾走……

  针对汪精卫叛变投敌引起的悲观失败情绪,重庆发动了国民精神总动员,号召全国人民坚定抗战意志。“加紧工作,克服困难,在血光与火光中,锻炼我们的精神武器,建设我们的物质武器。”

  1940年9月,抗战最艰难的时刻,国民政府颁令“明定重庆为陪都”。

  但重庆市民的抗战热情并未鼓舞政府官僚,国民党内部派系纷争不止。

  一些国民党军官也乘战争之机搜刮民财。1942年,管辖河南战区的蒋介石爱将汤恩伯,借战争之名向农民征收“特别税”,把农民的最后一点存粮也强行夺走,加上连年天灾,造成两年河南大饥荒,当时有口头禅:

  河南两大害,黄河汤恩伯。

  悲 喜

  1941年12月7日凌晨,正在黄山官邸沉睡的蒋介石被电话吵醒:“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损失惨重。”美国对日宣战,蒋介石喜不自胜,在日记中写道:“抗战政略之成就,本日达于极点,物极必反,能不戒惧?!”

  卢沟桥事变以来,蒋介石一直寄望于英美等国出面“主持公道”。没想到英国不仅容忍了日本的侵略,而且取消了卖给中国的飞机军火,美国则“信守中立”,隔岸观火。蒋的种种声明、呼吁如石沉大海,渺无回音。

  最大的教训发生在淞沪抗战,国军苦撑到11月初,蒋介石将撤退时间一再推迟,希望正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九国公约会议能够制止日本侵略,不料仅获得口头“同情”。

  推迟撤退使前线一片混乱,部队遭受极大伤亡,尤其因未能后撤至二线布防,直接导致南京失陷。

  宋美龄的顾问端纳曾对此叹息:“(中国)对条约与国际等依赖过深,卒造成重大的牺牲。”

  珍珠港事件后,蒋介石终于获得了将中国战争和世界战争一起解决的机会。依靠千百万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中国在逐渐恢复自己的国际尊严。

  1942年元旦,美、苏、英、中领衔的26国共同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正式成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在签名序列中排第四,罗斯福向外交部长宋子文表示:欢迎中国成为“四强”之一。

  中国战时外交最重要的一幕在重庆上演:盟军在重庆成立中国战区,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中国开始以大国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走上联合国发起国之路。

  由于“大国领袖”的地位更多来自于美国的支持,蒋介石始终无法挺直腰板。他派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和罗斯福任命的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在防守还是进攻上产生矛盾,最后只好让步。

  远征军孤军深入,仁安羌大捷拯救7000英军突围后,为掩护英军撤退,最后被英军以假情报耍弄而无情抛弃,近十万精锐折损过半。

  经过艰苦谈判,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订新约,废除美英在中国的特权,百年来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全部废除。

  1943年11月,他应罗斯福的邀请,远赴埃及开罗参加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在镁光灯的闪烁中与罗斯福、丘吉尔并排而坐,成为世界四巨头之一。

  蒋介石的强国梦想,迎来的却是斯大林的嘲笑。因为他的参加,斯大林拒绝前往开罗,不久后,在中国政府缺席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和罗斯福达成了《雅尔塔协定》,以外蒙古独立、大连租借苏联等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东北。

  胜 败

  1944年,日军发动打通中国陆上通道的“一号作战”,8个月时间,中国军队望风而逃,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丧失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大部和贵州一部,丢失大小城市146座及美军空军基地7个、飞机场36个,陪都重庆直接暴露在日军的威胁之下。

  其时,国统区经济低迷,持续通货膨胀,底层市民在饥饿线上挣扎,军队士气和战斗力大幅下降,在接近抗战胜利的时刻,出现了不应该有的大溃败。

  这场战役迅速改变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力量对比,也使美国对国民政府的印象处于空前败坏的境地。

  1944年6月18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到达重庆,蒋介石为了给华莱士一个好印象,把重庆的乞丐全部关进了收容所,但华莱士对重庆政府的印象仍然很糟,他的评价是:“一个由地主、军阀和银行家支援的落后无知的政府。”

  这时罗斯福又接到史迪威的来信,说蒋介石准备抽调缅甸远征军回国,意在坐等美国打败日本的胜利成果。罗斯福十分愤怒,在发给蒋介石的一封电报中,用对部下发布命令的方式说:

  “请立即把指挥权交给史迪威,一刻也不要再犹豫。”

  9月19日,蒋介石正在重庆郊外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史迪威与赫尔利把电报译文交给蒋介石,说:“阁下自己看吧。”蒋介石看了电文后,沉默片刻说:“知道了,立即散会。”

  其他人离开会场后,房间里只留下蒋介石和宋子文,这时58岁的蒋介石,竟像幼儿一样抱头嚎啕痛哭。罗斯福在电报中的口吻极大损伤了蒋介石的自尊心。他在当天日记中写道:“实为余平生最大之耻辱也。”

  抗战胜利之后,1946年4月30日,国民政府颁布“还都令”,定于5月还都南京。

  今天,无论是他曾经居住过多年的黄山官邸,还是国民政府旧址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旧址,都已经湮灭多年,300多处国民政府遗址今天大多已不复存在。

  1947年修建的抗战胜利纪功碑,也在1951年更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

责任编辑:陈亦可 最后更新:2023-08-21 11:52:2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炮火声中扛起抗日民主职教三面旗帜

下一篇:抗战时期重庆具有哪些优势,被选定为战时首都?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