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日军为何攻不下潼关天险
2024-08-07 09:48:04  来源:团结报 文/ 黄正林  点击:  复制链接

  【精彩提要】

  抗日战争时期,自日本侵略者打到黄河岸上,黄河南岸、西岸便成为抗战前线,与日军隔一条黄河,与山西沦陷区遥遥相对。黄河沿岸各渡口成为阻止日军企图渡过黄河进入关中乃至西北的屏障,同时也成为西北大后方与抗日前线连接的主要据点,士兵、粮食等都是通过陇海铁路、黄河各渡口输送到华北、中原抗日战场。因此,黄河天险既是阻击日军侵略西北地区的天然防线,也是抗战西北大后方与前线的重要交通要道。能否守住黄河防线,对于保障大后方与前线的联系和西北地区的安全至关重要。

  潼关的战略地位与日军进逼潼关

  潼关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是中原到西北的门户,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战时期,潼关地位尤为重要。

  1937年11月初,太原沦陷后,日军开始大举南侵。次年2月上旬,日军“以七万之众……企图一举破我晋南守军,渡过黄河,切断陇海铁路,威胁豫皖,以配合其津浦路方面攻势作战”。2月14日至15日,敌军主力先后沿同蒲路、汾河西岸南侵,日军第109师团、第104师团、第20师团与我军展开激战。3月初,日军第20师团及第109师团,攻陷侯马、运城,进至黄河北岸的风陵渡,与我军隔河对峙,威胁陇海铁路运输安全。为解河防之危和保证陇海畅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制定了“扫荡晋东南三角地带作战计划”。为执行该计划,决定调陕军第117师第530旅“由永济东渡,协力第四十七军扫荡运城、风陵渡之敌”。

  日军第20师团逼近黄河北岸,直接威胁到陕西潼关和陇海铁路,“自同蒲路各据点为敌占据,晋南、晋西沦为战区后,天险的潼关,已成为国人注目的一个焦点”,也成为日军侵略“大西北的第一个目标”。日军的战略目标是想切断陇海铁路,“进窥陕西,以图阻绝中苏之间陆路交通,以阻中国军火之来源”。3月9日日军占领风陵渡,下午四时,日军第一次炮击潼关和陇海路交通线,此后不断炮轰潼关车站、陇海铁路及军事设施。据日军广播报道:“‘我’军自占领山西省极南端之风陵渡后,更以猛烈之炮火,轰击潼关车站,该站之给水装置及其附近之军事建筑物,均被毁坏,予敌以莫大之损害”。日军若突破潼关河防,便可长驱直入关中。潼关及河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国守军与日军在潼关及黄河防线展开了殊死较量。

  日军大轰炸与国民政府的防范

  黄河沿岸渡口众多,在日军占领晋南初期,就一直窥视黄河沿岸地区,不断派飞机侦察和轰炸。据《立报》报道,1938年6月,日机4架由山西入陕西潼关、朝邑、华阴、渭南等地“上空窥视”,并在三河口低空飞行和用机枪扫射。又综合《新闻报》报道,8月5日上午,日机38架分批侵入陕境,在朝邑、韩城、合阳、平民等县上空窥视,在大庆关、三河口两地“各投弹数枚”,随后飞抵大荔、华阴、华县、渭南、临潼、高陵、咸阳等县上空,并对西安进行狂轰滥炸。11月24日晨,日机“分批在潼关、朝邑、三河口一带滥施轰炸,八时三十分日机七架,在潼关城内及东南关一带,投弹三十余枚,死伤平民十余人,毁民房数间。八时三十五分,朝邑上空发现日机六架,在五家坊、郭家庄等投弹二十余枚,死伤数人。八时五十分,三河口一带上空有日机两架,投弹二十余枚,死伤各一人,炸毁民房十余间,空木船九只。午十二时三十分,日机八架,二次窜扰潼关,在南原一带投弹二十余枚”。

  国内外媒体把日机此次对黄河沿岸各县的轰炸看作是日军进攻西安及西北的预演,有各种各样的猜测,一是“谣传日方拟用十师团攻击西安,八师团侵入宁夏”;二是说日军先夺取郑州与洛阳,“然后始对中国西北诸省开始大规模之侵犯”;三是说日军“一路将取道武宁进窥宁夏与兰州,而另一路日军则向襄阳与樊城推进,以夹攻西安”。中国方面也在积极准备,一方面为“预先布置未来之西北大战,已将西安居民疏散十万人”,特别是高校等机构迁入汉中;另一方面加强了黄河沿线的防守,“于河南新安至韩城一带构成水泥堡垒二百七十余座,分兵扼守,又于洛河西岸及临潼、高陵、三原之线,构筑中间地带,再于秦岭及山口隘路,构筑强固工事。”1940年底,日军“再作其越渡黄河之企图”,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命令驻守在黄河南岸的中国军队加强防务,命令“在南岸各地密布炮队,加强军力外,并续遣大军,北渡入晋,准备对日军大举进攻”。

  1937年12月,国民政府任命第46军军长樊崧甫兼任新(安)潼(关)韩(城)警备司令,负责黄河南岸国防工事。3月,“黄河南岸国防工事粗成”。此时日军进攻晋南并占领风陵渡后,驻守华阴的国民党第46军部第17、28、49、140各师隔河迎战。为了加强潼关与河防守备力量,针对日军隔岸对潼关进行炮火攻击,第十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请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炮兵部队防守潼关。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批准,炮兵10团(团长彭孟缉)第三营调到潼关参加保卫河防战斗。该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械化重炮团,下设3个营,每营两个连,每连配备“三十二倍十五榴”重炮4门,该炮为德国制造,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大炮。炮营的加入对保卫潼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39年11月,国民党陆军第一师接防潼关,师长李正先,该师属胡宗南第十七军团,美式装备,有较强的战斗力。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任该师营长、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的儿子朱国勋在该师任排长。防御工事也得到加强,逐步构成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河埝铁丝网;第二道,每30米建一重机枪工事,形成交叉火力;第三道,以潼关城墙为依托,建有钢筋水泥碉堡和大炮阵地。

  国民政府还利用基层政府动员民众防范河防。陕西省政府沿黄各县颁布了《河防要略》,规定:“一、每路口择定扼要处,昼间派壮丁四人至十人,夜间派十人至廿人,各持枪矛,分班轮流守望休息。二、每见上流船只则截回,下流船只则严加盘诘。倘实难接近,则转报前途防守地盘,报告就近督办人员。三、挖壕……以资掩护。四、下瞰路隘处,栽杆挂灯以防夜袭。五、有陡崖临路者,上堆砖石以备擂击。六、路系夹漕者,路口置碌碡以备冲碾。七、昼插旗帜,夜燃火十数处,以张风威……八、倘逢急远报不及,则鸣枪警报”。可以看出,黄河防线是保卫西北一道重要的屏障,防范也比较严密。

  1938年至1940年的潼关保卫战

  潼关河防最吃紧的是在1938年至1940年,日军一直试图突破潼关略关中乃至西北,双方在潼关与风陵渡隔河对峙。1938年3月18日,守卫潼关的28师曾渡过黄河袭击日本据点。10月,武汉会战后日军对潼关进攻更加疯狂,不仅用大炮轰击,而且以空军轰炸。敌军的大炮不断地由风陵渡向南岸发放,惨炸了许多的平民。据调查结果,以前敌人仅用小口径的山炮向南岸射击,但自武汉撤退后,第三次占领了风陵渡口,即用七五口径的山炮和十五、六口径的重炮,每隔一分钟向南岸开炮一发。双方在潼关炮战尤以1938年12月间为最烈,计13日至23日仅十天,日军向潼关县城及其周边发炮4340发,毁民房152间。还有飞机轰炸,许多地方夷为废墟。总计自1938年8月间至1939年2月,日机轰炸潼关不下十余次,尤以1939年1月24日,连炸二次,“城内车站及南原都变成了荒土废墟”。潼关守军也对风陵渡及黄河北岸的日军进行了还击,双方展开炮战。据当时报刊报道,驻守潼关的炮兵10团3营也予以猛烈还击,“凡为中国炮兵观测所发现伪军炮位,当即予以猛击,毁日军炮四门”。

  日军为了实现向黄河南岸推进和侵略关中的战略目标,1939年试图多次突破我军潼关防线。1939年2月,中日双方在晋南三角地带继续展开争夺,“晋中一带之日军现陆续南开,同时晋东、豫北之日军亦向黄河岸推进,是以河道防务已显紧张,目下战事重心,仍在中条山一带,唯华军颇占优势,日军现继续以其全力围攻该山之华军,图占有该山,以免后顾之忧。但因兵力衰疲,必难达目的。昨日(2月4日——引者注)永济风陵渡等处日军,又向南岸华军炮轰,华军亦还击,双方鏖战至薄暮始止。据悉,现在晋南三角地带作战之日军共有四师团,另有一师团则在晋东一带进攻第八路军。因旬日来迭攻迭败,伤亡惨重,拟再由冀察两省抽调三师团来晋,以图一逞”。此次炮战“日军渡河犯陕企图,迄未得逞”,于是继续向“永济风陵渡等处增援,足见黄河沿岸形势,日渐紧张”,敌我双方在黄河两岸继续展开炮战。驻守潼关的炮兵“连日向赵村风陵渡一带射击,日军死伤甚重”。6月初,潼关炮兵配合空军轰炸风陵渡日军炮兵阵地,炸毁日军大炮10余门。15日,驻风陵渡日军自风陵渡渡过黄河,但均被我驻军击退。渡河日军遭到潼关守军的沉重打击,渡河失败。9月1日,日军200余人在拂晓驾小船20余只偷渡黄河,被南岸中国守军发现予以炮击,日军偷渡失败。1940年2月29日下午,日军炮击潼关,潼关炮兵猛烈还击,据《新闻报》记载,“日炮火为华军制,华炮兵复大显神威,将正在涧口村(风陵渡东)构筑工事日军轰伤甚多,日军纷纷逃窜”。

  日军多次试图从风陵渡渡过黄河的计划始终未能实现。一方面,潼关中国守军英勇作战,将日军阻隔在黄河北岸。另一方面,在晋南作战的中国军队牵制了日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潼关河防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曾策划进攻西安的作战计划。1942年1月,日军驻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司令官岩松义雄负责对阎锡山展开军事与政治压力,提出了“陕西省进攻作战计划”,其构想是“进入西安附近,击破中国中央军之后,完成对山西军的包围态势”。该项计划的目的是歼灭胡宗南部,占领西安,即可进攻重庆,又可北上攻占延安。日军一度把攻占西安列入“1942年度肃正建设计划”之中。计划在“大约在6月或9月间就可以向西安发动进攻,击破国民党第八战区(胡宗南军),继而摧毁延安的中共军根据地”。

  随后,日军又提出了比较详细的进攻西安的作战方案,并将该计划取代号为“50号作战”。该方案的战略意图是迫使中国屈服,计划“于今秋进行西安及宝鸡方面之作战,以摧毁敌之西北根据地,尽力切断西北的通道,同时加强向重庆压迫之态势”。实施方案是:“甲、作战目的。歼灭西北正面之敌,攻占西安及宝鸡附近之要冲,并力争切断西北通道,同时加强对重庆压迫之态势,以支持政谋两略的推进。乙、作战要领概要:以在黄河奇袭渡河开始作战,突破河岸敌第一线阵地,同时以主力在渭水北岸地区,以一部在渭水南岸地区作战,歼灭西安平原之敌,攻占西安及宝鸡附近要地。丙、作战时间:大致于本年9月以后。丁、使用兵力:预定约五个师团,其大部由中国派遣军调配,不足部分,根据需要由中央研究增派。戊、作战结束后的态势:以约4个师团确保西安及宝鸡附近要地,对汉中及四川平原加强压迫态势,同时尽可能切断西北通道”。这是日军最初提出“西安作战”计划。

  6月26日,日军大本营第一作战部决定到1943年春夏连续实施对西安、四川作战,即“51号作战”(8月30日修改代号为“五号作战”)7月9日通过该方案。该计划的核心是分兵两路由华北和华中进攻四川的作战,一路溯长江而上,一路先占领西安翻越秦岭从汉中方向进攻重庆。日军要实现该计划,在北方的重点是突破中国军队的黄河防线。故日军在第一期作战计划中首先攻占关中地区。日军第五方面军向山西南部集中,以第五方面军一部占领潼关附近,“消灭西安方面之敌,一举占领西安、宝鸡;以第七军确保西安附近平原,继以第一军占领汉中平川,并进入广元准备以后作战”。日军计划第三飞行队以山西南部、西安附近及武汉方面为基地,配合地面作战。9月3日,日本天皇批准了该计划。9日,日本中国派遣军下达执行“五号作战”准备工作的命令。

  尽管日军有进攻西安的详细计划,但最终还是破产了。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河防守军英勇作战,日军要突破黄河防线极为困难。二是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欧洲战场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展开了对日军的反击。日军大本营不得不取消“五号作战”计划。

  盟军对潼关河防的关注

  潼关河防也受到盟军的关注。1942年11月25日,在中国驻英大使馆大使顾维钧的陪同下,英国议会代表团访问中国期间访问西安,主要有艾尔文勋爵、泰弗亚勋爵、卫德波上尉、劳森以及英国驻华大使馆武官洛维特·弗雷泽上校等。26日,该代表团在访问西安期间,在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陕西省政府主席熊斌的陪同下到河防前线参观。代表团参观了潼关城的防御工事和战斗演习。随后又到达赤水,观看了78师的“实弹射击演习,白刃战表演等”。参观中国军队的河防工事和演习后,英国代表团成员分别题词,高度赞扬了中国军队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洛维特·弗雷泽的题词是:“参观某某两师演习之后,深悉艰苦作战已达五年之中国军队,必能胜任一切艰巨,与盟军站在一起,歼灭日本军阀。中国军队此种坚决精神,已引起全世界之同情与钦敬……中国万岁!”艾尔文的题词是:“今日上下午之参观军事演习与河防前线,最使我念念不忘者,为军队纪律严明,军官年轻英俊,一切演习进行非常迅速。我觉得十分荣幸,恍如重上战场”。劳森的题词是:“论前线军队之动作,已臻极端敏捷与谨慎之境地。河防工事之部署,机枪阵地之分布,尤能见到中国军队平素攻击技术之高超。予愿回国之后,将此情形报告英人”。这些题词虽然对河防部队有些溢美,但也能反映出英国议会代表对河防部队给予了一定程度上的肯定。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数年,中国军队与日军在潼关隔河对峙。对于日军进攻潼关,《新闻报》曾做出这样的评论:“盖晋省日军共四师团一混合旅,及伪军一部,总数约十五六万人。以此数目,维持其所占领之交通线与若干据点,已捉襟见肘,且时虑华军之袭击包围,日方为掩饰其弱点计,不得不机动战略,虚张声势,藉以牵制华方军力。然华方当局,对河防早有雄厚之配备,决不受愚。而日军自顾绝不敢冒险轻进,故在晋日军,在无大军增援之前,可判定无渡河之意。目前无非威胁作用。现全晋日军,并无积极动作,各地所有之小接触,华军获胜者居多,此种胜利,平时不为人所注意,但先积小胜,即为大胜。统计近二月来,晋省日军死伤甚多者,吾人时见报纸所载,晋省日军续有增加,实际所增人数,仅足补充伤亡而已,实力并无增强。华军此种不断消耗日军方法,已使日军伤尽脑筋,屡有所谓扫荡计划,结果华军未被扫荡,反使日军疲于奔命,华军依然活跃于日军之左右,及日军之后方”。受山西境内中国军队的牵制和潼关河防部队的坚强抵抗,日军难以突破潼关黄河防线。总之,从1938年3月到抗日战争结束,日军未曾突破黄河防线,才使陕西与西北不受日军的蹂躏。

图片

《团结报》2024年7月11日第8版  作者:黄正林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4-08-07 09:52:5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初期渭北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和抗日民众团体的建立

下一篇:抗战时期鲜为人知的西北青年劳动营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