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鲜为人知的西北青年劳动营
2024-08-18 09:43:22  来源:《文史天地》 文/ 龚顺森   点击:  复制链接

  在1940年代的陕西,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劳动营——西北青年劳动营(以下简称“劳动营”)。它以“青年”和“劳动”两个充满美好的词汇命名,但却与一切美好的事物无关,甚至让人感到置身于人间地狱的恐惧。那么,这个劳动营究竟是一个什么机构?它又为何让人感觉身处地狱?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从国民党创办的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四团(以下简称“战干四团”)说起。

  一、劳动营的成立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将青年知识分子集合到党的战线下进行抗战工作,在陕甘宁边区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以下简称“抗大”)、陕北公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吸收各地进步青年到边区求学。与此同时,国民党为了和共产党争夺青年学生,于1938年9月在西安成立了“战干四团”,由蒋介石兼任团长,蒋介石嫡系将领胡宗南任教育长,蒋坚忍任教育处处长。

  由于战干四团的吸引力不及共产党的学校,不少青年依然涌向延安,这便引起国民党的担心。于是,胡宗南在西安至延安的多个地方设立招待所,诱导出入延安的青年和进步人士前往投宿,以便将他们拦截,送往战干四团与其他学生混合在一起受训。为了掩人耳目,战干四团将这些青年统称为学生。当学生数量达到四五百人时,胡宗南便计划成立一个单独的教育机构——特训总队,专门训练出入陕北、是共产党或有共产党嫌疑的青年和社会进步人士,并采用强制手段对青年进行思想训练,进而迫使其思想发生转向。  由于特训总队的性质与战干四团这样的军事院校不同,加之出入陕北的青年络绎不绝,到1939年冬特训总队已有约1500名学生。于是,胡宗南、蒋坚忍等人决定扩大特训总队,他们电请蒋介石成立一个单独的机构来负责此事。随后,蒋介石同意成立西北青年劳动营,并任胡宗南为主任,天水行营军务处处长肖作霖为教育长。1939年11月,战干四团特训总队改名为西北青年劳动营,但性质不变。

  劳动营从成立到撤销,所关押的青年学生最多时有3000余人,这些学生除了从各地招待所送去的以外,还有两种主要来源:一是国民党派人用管吃管住、介绍工作等花言巧语,把出入陕北的青年骗进劳动营;二是特务机关将发表过倾向共产党言论的师生密捕进劳动营。

图片

▲1940年代的胡宗南(前)

  劳动营成立后不久,胡宗南与肖作霖很快在教育方式上出现分歧。肖作霖的教育方式侧重军事训练,胡宗南则认为劳动营应该制定一个侧重政治训练的新教育计划;同时肖对营内的人事任免也引起胡的不满,于是两人的关系由合作走向决裂。在这种情况下,肖作霖只好向胡宗南提出辞职。胡接受肖的辞职后,转而推荐自己的下属蒋坚忍接替了教育长一职。蒋坚忍履职后,有一天傍晚,他从棉花打包厂返回自己住处的途中,有人潜伏在麦地里用石头袭击他,但并未击中他。此事之后,蒋坚忍便认为咸阳非常危险,决定将劳动营迁离咸阳。1940年2月,劳动营从咸阳迁至西安西关外原驻陕东北军练兵的营房。

  二、劳动营的训练和日常生活

  在特训总队时期,每当有新的学生进入,负责考查学生思想、政治情况的政治队附就会和学生单独谈话,并填写“学生入队详细调查表”,以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是否加入共产党,是否在抗大读书等,并以此作为考查依据。如果已经明确该学生与共产党存在关系,还会填写“同党线索表”进一步考查。肖作霖辞职后,劳动营还增加了让这些学生登报脱离共产党党籍和学籍的环节。登报脱党实际是劳动营试图通过宣传手段,营造学生自觉转变思想的舆论氛围而自编自演的一场戏。一是因为劳动营内并没有这么多拥有共产党党籍、学籍的学生。据关押在劳动营的董万禄回忆,他初进劳动营接受政治审查时,了解到130多人里面只有4人是共产党员,20多人曾在抗大和陕北公学学习(董万禄:《我在西北青年劳动营》,《河南文史资料》第1辑,1993,第61页);二是因为脱党宣言是劳动营的党团事务科事先写好的,学生们并没有看过宣言的内容。

  蒋坚忍担任教育长后,政治训练成为劳动营教育的重点内容。政治教育内容包括三民主义、总理遗教、领袖言行等。此外,劳动营还随时举行“精神讲话”,以此来改造学生的政治思想。在经过一系列训练后,如果劳动营认为有学生思想发生了转变,便会给他们安排一些营内职务,如学生班长、政治教员,或在营内各部门从事工作。他们的行动会相对自由,但仍然会受到劳动营的监视。而这样的学生只是极少数,大多数学生都在劳动营内过着如“无期徒刑”一般的生活。

图片

▲1941年4月13日,《新中华报》刊登的《人间地狱——西北青年劳动营》一文影印版

  这些看似平淡的训练背后,却充满着学生的苦痛。劳动营采取胡宗南所主张的“以毒攻毒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共产党报纸将劳动营的法则概括为“请你死”(春江:《人间地狱——西北青年劳动营》,《新中华报》1941年4月20日,第四版)。首先是“饿死”。学生每天在吃不饱饭、忍受饥饿的情况下接受长达十多个小时的训练。按规定,学生们享受上等兵的待遇,每人每天可领二十六两(民国称)面粉(范雅南:《我所知道的西北青年劳动营》,《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25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42页)。但是,劳动营每天仅给学生供应两顿饭,每顿饭每个人只有一个馍,每个班只配半瓦盆青菜和菜水。一些身体虚弱的学生最终被饿死。学生们编的歌谣“两个杠子馍,一碗白开水,坐下喊开动,只许三分钟”(曲云章:《国民党军委会西北青年劳动营的真象》,《文史资料选辑》第36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63年,第126页)便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其次是“咬死”。劳动营卫生条件差,跳蚤很多,学生经常被咬。而且劳动营不允许学生洗澡,导致学生身上经常长有疥疮。最后是“跑死”和“冻死”。夏天,劳动营让学生在烈日下跑步。冬天,则让学生们赤足穿着草鞋站在冷风中听教官们训话。此外,劳动营的教官们还经常对学生施加暴力,以及学生没有假期,有病得不到医治等遭遇,都印证了人间地狱这一恶名。

  三、学生的反抗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自劳动营开张那天起,针对这种野蛮做法的反抗便无处不在。而最直接的反抗就是逃跑,这也是最令劳动营管理者头痛的地方。1941年,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展开了对陕西国民党反共特务工作的调查,在《陕西省委组织部关于陕西国民党反共特务工作调查材料》中详细列举了劳动营学生的逃跑办法,例如晚上跳墙逃跑,外出避飞机时逃跑,请假上街买东西时逃跑,借采买证逃跑,化装成伙夫混出门等等(《陕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一九四一年,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1994年,第536页)。

  劳动营迁至西安后,蒋坚忍为防止学生翻墙逃跑,特意加固了营房的围墙,有的地方还架设了铁丝,却依然无法阻止逃跑事件的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毛泽东堂弟毛泽润的逃跑事件。1939年9月,毛泽润从抗大毕业,被分配到宝鸡担任地委书记。为隐藏自己的身份,他以毛纺站成员身份进行党的工作。1940年夏开始,毛泽润在陕西的活动被国民党特务掌握。这年冬天,他被国民党特务逮捕。1941年春,他被送往劳动营的特训队(劳动营教导处下属的一个支队,用以训练思想“最危险”的学生)。毛泽润认为必须寻找机会逃出去,继续完成党的工作。1944年夏,他和6个难友秘密商量逃跑计划。在一个雨夜,他们抢夺了卫兵的枪,并朝卫兵开了一枪,打中了卫兵的腿部。毛泽润等人趁机冲出劳动营,成功逃出,但一名殿后的学生不幸身亡。这件事直接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该劳动营的猛烈抨击。为了消除影响,劳动营在舆论压力下撤销了毛泽润先前所在的特训队。

  由于外界对劳动营的关注度不断提升,1944年,中外记者团计划前往劳动营参观报道。为了掩人耳目,劳动营提前很久就开始准备接待的各种事宜。为了不让学生向记者们透露劳动营的真实情况,劳动营事先告诉学生如何回答记者提问,甚至以学生性命相威胁,强迫学生按照标准答案回答。对一些可能会捣乱的学生,劳动营提前将他们关在别处,避免他们与记者接触。尽管劳动营布置得“天衣无缝”,但细心的记者还是会有所察觉。美国记者爱泼斯坦感觉到劳动营学生的回答是经过授意的(《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著,沈苏儒等译,新星出版社,2015年,第207页)。路透社记者武道评价说:“这里管得太严了,比重庆更缺乏自由空气!”(《一张文集》卷2,张林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第50页)

图片

▲1944年6月,八路军总部在王家坪桃园设宴招待中外记者团

  这个缺乏自由、毫无人道主义的劳动营,一直受到外界的谴责。共产党和中外记者团的外国记者将劳动营称为法西斯集中营、黑暗的监狱。1940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中斥责劳动营对青年“施以精神与肉体之奴役,形同囚犯,惨不忍闻”,并要求国民党撤销劳动营。但直到1945年签订《双十协定》后,国民党才根据协定内容将其撤销。劳动营被关押学生一部分获得释放,一部分移交西安晋绥公署继续关押。这座旨在残害进步青年的劳动营,最终结束了它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生命。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2年第12期,作者:龚顺森,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4-08-18 09:47:5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日军为何攻不下潼关天险

下一篇:最后一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