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 岳逢春 兰州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
防空洞内的宽敞通道。
青砖砌就逃生井深达20多米。
警卫用的机枪掩体
防空洞效果图
解放前的电码 本文/图本报首席记者 王文元
水泥梁柱、弧形通道、字迹清晰的标识、残存的值班表……一切都显示,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它就是我们在兰州五泉山麓腹中看到的抗战防空洞。
藏在五泉山腹中的防空洞,建筑面积860平方米,可使用面积500多平方米,仅进出口就有6个。诸多的廊、道、洞、室在山腹中纵横交错、错落有致,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下世界”,令人难辨深浅,扑朔迷离。
五泉山是兰州人所熟知的游览胜地。民间传说,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开疆拓土,途经此地,无水可汲,遂以鞭杵地,五眼清泉汩汩涌出,因而得名。此山居高临下,俯瞰守望着古城兰州。自古以来,五泉山和皋兰山就是兰州天然的战略制高点,兵家必争之要地。
1937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战全面爆发。民族危亡迫在眉睫,国民政府将甘肃、宁夏、青海以及绥远等省区统归入第八战区管辖,征用了五泉山地域,设立甘肃全省防空司令部前线指挥总部。
岳逢春的岳父金运明是当时的无线电报员,老人家生前断断续续讲述过被抽调到第八战区从事电讯工作的往事。
又一个7月7日来临,让我们聆听这段难忘的故事,以纪念在日寇大举进犯的民族危亡关头,挥洒热血奋起抗战的人们。
十几米深处,机枪掩体,空气过滤器,排水设施一样不缺
我的故事要从防空洞说起。几十年前我就听说五泉山有国民党修的防空洞,但究竟是个啥样子,却从来没进去过。今年五月,我应邀为“抗战纪念馆”撰写规划方案,机会来了。防空洞在五泉山武侯祠下,主入口在“武侯祠”院内,入口依山就势而建,工程设计非常巧妙,从外表看是两个只容一人进出的小门,有点像柴草房。
进门台阶向下延伸,走数十个台阶后,就深入地下十多米处。向左拐,就看见一个用途不明的四方形金属构件,由两层钢板组成,上面分布十多个茶杯大小的圆孔,外层钢板可开可合。我推测这可能是警卫的机枪掩体。然后左拐右行,过密闭防护门就进入防空洞内部。洞壁用水泥混合构筑,青砖箍顶,每隔一段有水泥砌就的支柱拱梁,洞顶敷电线有照明,地下设暗沟排水。通道可供两人并排行走,边上则有供人坐的砖台。
洞子里很凉,在洞外穿T恤还冒汗,洞内却有些寒冷。顺着洞壁上贴着的指路标识前行,即可抵达指挥所、电讯室、档案室、厨房餐厅、休息室等洞室。此外,还有逃生井、通风井、防毒空气过滤系统、储藏室、排水系统等附属设施。这是一个基于实战要求而建设的地下军事指挥机构的设施。
顺着通道往里走,有个青砖砌的“逃生井”,约1米见方,深20多米,粗壮的铁梯已经锈迹斑斑了。逃生井直通到五泉山“企桥”对面的山腹内一个40多平方米的巨大洞室中,如今还保存着水池、留有电机等设备的残痕,当年给防空洞提供过水源和动力,也可以储备物资。
沿着洞子前行,洞壁有一处贴着“通指挥部”的墨迹标识,指挥部是四个窑洞式的洞室,三大一小,最大的就是“总指挥室”。屋顶还铺设着竹坯天花防潮板,为了保密用特殊装置消除了回声。指挥室隔壁就是“电讯室”,洞室的墙壁上有当年残留的24小时“值班表”。从值班时间分析,白天三小时一班,晚上两小时一班。这种“值班方式”多用在电讯部门,以确保电讯人员精力充足、头脑清醒。
这座设备齐全、实战性极强的防空洞究竟是何人所建?人们认为,这里只能是抗战时期的第八战区司令长官部主持修建。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省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伏晓春等学者考察之后也赞同这个判断。
第八战区于1937年11月在兰州成立,第一任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任,副司令长官为朱绍良,主要负责甘肃、绥远、宁夏及青海的对日作战任务,后又将新疆、陕西划入。五泉山曾是第八战区首脑机关所在地,也是指挥甘、宁、青、绥远地区对日作战、防空的核心。抗战期间,第八战区组织部分部队参加了绥西抗战,支援陕北榆林地区军民积极备战,组织指挥了兰州空战。
看着电讯室墙上的“值班表”,忽然就想起我岳父曾讲过在第八战区服务的情形。
残缺记忆,五泉山的洞子深得很哪!
我岳父是榆中金崖人,生于1919年。他的祖父是清朝正四品的“诰授昭武都尉”,同治年间来兰州,后因时事变化遂在金崖落户,镇上的人称呼他“金家老爷”。因为家境好,岳父十几岁就被送到兰州城学本事,追着潮流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后来进入省邮电总局工作。他早年与同乡张一悟关系很密切,还秘密加入了地下党。
抗战爆发,为及时获得并传递日寇空袭情报,国民政府在各地建立电话和无线电警报网。掌握收发报技术的青年就有了更重要的用武之地,岳父到第八战区“甘肃全省防空司令部第二科(即情报电讯科)防空总台”担任“报务员”。
岳父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曾经被朱绍良点名调遣去伺候“长官们的酒席”,还特意为他置办了乳白色、咖啡色的“毛料子西装”。岳父留下一本他曾用过的电码本,是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的印刷品,专供民国电信局人员使用。64开本,封面是黑白呼应的变形“电”字,纸张已经发黄,但字迹仍然非常清晰。常见字用黑体编排,生僻字则用宋体,一目了然,可以节省译电时间。
我陪他聊天时,许多历史细节他就无意识地说了出来,然而却都是些断断续续的只言片语。他说“第八战区”这个概念时,兰州方言的语音“咬”得很重,流露出某种自豪感。老人的记忆虽然不是很清晰了,但他说到“1939年狗日的日本飞机……”“苏联大鼻子喝的格瓦斯”“萨耶夫埋到桃树坪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对“萨耶夫”一直弄不明白,以为那个“萨”是兰州方言“什么”的意思。当我研究苏联抗日援华航空队的相关材料时才搞懂了。他的记忆很准确,“萨耶夫”就是安葬在桃树坪中苏空军烈士墓地的苏联援华航空队飞行员“伊萨耶夫”烈士,兰州方言发音省略“伊”这个发音。
有一年,我们陪他游览五泉山,岳父说:“五泉山的洞子深得很哪!”这次进到防空洞,我才真正明白了他说的“深得很”是啥意思。
尘封往事,63位中苏空军勇士,血洒蓝天
从抗战全局地位来看,兰州无疑是中国抗战极端重要的战略要地。毛泽东在1938年5月发表的《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广州、武汉、兰州”是日军企图占领的三个重要战略支点。
在兰州,国民政府驻扎了空军第四路司令部,苏联设立外交代表处、军事代表处和空军招待所,驻扎着空军志愿队的数批驱逐机、轰炸机中队。此外,1938年冬天,中国空军教导总队也从四川梁山迁到兰州西固城,负责整训空军的各支战斗机队。兰州就成为当时中国空军指挥作战的中心司令部之一。
这些年,我接触到不少有关兰州空战的材料,仔细阅读研究之后发现,我们对“兰州大空战”的了解和研究存在诸多问题。诸如:统计数据五花八门不尽一致,表述事件的时间错乱先后颠倒,过分夸大日军战斗力和战果,还有违背战斗常识和逻辑“热情渲染”,比如描写一位中国空军勇士“死死盯住了三架日军飞机开炮射击”,这在空战中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解决。
目前,关于兰州空战准确的历史资料应该是1944年11月空军第四军新任军长罗机署名撰写的《空军第四军烈士墓记》,其中明确叙述了1937年到1942年间,中苏空军“在此境与倭寇空战百余次,阵亡及殉难诸烈士,共有六十三名”。遗憾的是,不少人都没有读懂这篇碑文。我们至今也不大清楚这63位中苏空军勇士的牺牲细节。这些无疑都成了尘封之谜。
如今五泉山除了“防空洞”,还有实物见证。公园管委会办公的四合院就是当年指挥所驻地,院子西北角有一座四面开窗的二层小楼,就是警戒瞭望哨。山上的“泰和铁钟”、“铜接引佛”都曾见证了当年的兰州大空战。
又逢七月七日,我的题为《历史沉淀、记忆探索——抗日兰州大空战》的15万字专著也已经杀青,它全面系统研究叙述了抗击日寇的这场战争。
我想,不论存在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应该把五泉山的防空洞修复利用起来,建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兰州大空战纪念馆》,以此缅怀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先辈,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9-18 14:24:0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