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卢沟桥发动侵华战争,先后占领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等大城市,中国的半壁河山,遭到日本法西斯的蹂躏。在这些大城市发展起来的中国摄影事业遭到破坏,各种摄影组织随之停止了活动,有不少摄影工作者奔赴大后方。兰州是大西北的后方,既不同于沦陷区,也不同于被敌人包围封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当时,沿海及华北、华东一些大城市的工商业陆续内迁,兰州人口骤增,商业空前繁荣。由于兰州东接西安、西通新疆,南往成渝,北连蒙绥,流动人口川流不息,特别是苏联在兰州设立外交代表处和军事代表处,苏联志愿航空队100多人进驻兰州,并有50多架各种飞机在兰州训练飞行,一时间兰州成为大西北后方的重要城镇。这一时期,从沿海及华北、华东大城市迁来的照相馆逐年增加,到1942年,达到22家之多,处于饱和状态。在内迁来兰的银行家、企业家、知识分子及一些官员中,不乏摄影爱好者。他们对大西北的山川、风光及民族风情很有兴趣,拍摄了许多具有纪实性和艺术性的照片。苏联外交代表处和军事代表处的人员带来了许多小型照像机,使小型照相机在兰州崭露头角。第二年10月,中苏文化协会兰州分会正式成立,《苏联生活影展》第一次在甘肃省科学教育馆展出。这次摄影图片展览,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和观念陈旧的兰州人民震动很大。这一时期,全国文化界进步人士张仲实、肖军、顾颉刚、塞克及"新安旅行团"、"平津流亡学生演剧队"等相继到达兰州,他们运用摄影图片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同时拍摄各类照片,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使摄影活动很快被普通老百姓所接受。
1926年参加了我国成立最早的业余摄影团体--北京光社的程知耻,来到兰州后积极参与摄影活动,揭开了甘肃艺术摄影的帏幕。这一时期沿海各大城市的知识分子中,为反帝抗日而内迁西南与西北,落户于兰州的知识分子中,有的是当时全国知名的摄影家,有的是摄髟爱好者,他们掌握了摄影技术不是为了开照相馆做生意,而是为了"摄之以登于书报,传众同观。"是为了"中国摄影的色彩,发扬中国艺术的特点".程知耻等人遵循"革新文化,抗日救亡"的宗旨,联络与团结兰州等地的摄影爱好者,传播信息,交流技艺,摄影活动空前活跃。
1939至1944年期间,日本帝国主义者多次出动轰炸机到兰州进行疯狂轰炸,当时驻在兰州的苏联志愿航空队和我国空军曾在兰州上空进行迎战,多次击落敌人飞机。苏联友人曾拍下实战照片和被击落的敌机残骸照片,并在中苏文化协会兰州分会展出。遗憾的是没有给甘肃留下这一有历史意义的资料。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英、苏结为联盟,1942年美军援华军事人员来到兰州,带来了大批盟军活动照片和先进的摄影器材及信息,对甘肃摄影以新的启迪,对甘肃摄影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1944年6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抵兰州访问,他不仅带来了92种牧草籽及美国甜瓜种籽,随从人员还和国民党第八战区的官员谈定由美国援华系统给甘肃地方报纸提供新闻照片铜版的协议。当时,兰州的几家报社既无完整的制版设备,又无专业摄影人员,报纸刊用的新闻图片,则依赖从美国寄来的铜版。虽然如此,却开创了报纸运用新闻图片进行宣传的途径,为甘肃的摄影事业拓宽了照片使用的新门路。
这一时期摄影机具的改进和感光材料的提高,沿海大城市照相馆的内迁,特别是有经验,有技术,会管理的摄影师的增多,给甘肃各地照相业带来了生机。当时,青岛摄影社、鸿雪摄影社、葆真摄影室、云光摄影社、万岁照相馆等,有的是沿海城市迁来的,有的聘用沿海城市技术较高明的摄影师,他们主要从事人物肖像摄影,也拍生活照片,其中包括婚丧嫁娶、别离欢聚、升学卒业、就业升迁以及生活娱乐等等。多年以前曾在照相馆当学徒的一些人,经过几午含辛茹苦的实践,掌握了从拍摄、冲洗、修版及印放全套技术,另立门户,到县城去开设照相馆。他们在县城并不完全坐堂待客,有的担起货郎担走村串户,招揽顾客,有的兼营镶牙、修表等业务,增加收入,使摄影术逐渐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1940年至1945年期间,由沿海及大城市内迁的人员中,有些是当年京津沪穗等地从事"拉洋片"的,西迁到兰州后,走街串巷,向群众唱说演出,大多使用的外国风景画片,天长时久,中国风景照片代替了外国片,很受人们的欢迎。他们之中的个别人还配有照相机,到县城集镇既"拉洋片",又为群众照相,这就拓展了照片的使用途径,把摄影术在某些人心目中的"神秘"感逐渐消除。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兰州成为西去新疆,东去京沪的交通要道,苏联军队中的摄影爱好者和美军中的摄影爱好者陆续为兰州流通市场提供了一些美苏照相机和照相材料。开设在中央广场的"恒大"照相商店,大量经销美国柯达公司的照相器材,给甘肃的照相业提供了比较先进的器材,使小型照相机比以往有了明显的增加,甘肃摄影界的活动比以前显得更为活跃。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9-18 14:35:3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军机三次迫降临洮境内的往事
下一篇:抗战时期兰州的社会风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