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兰州的社会风习
2017-09-18 14:37:01  来源: 每日甘肃网 兰州日报   作者:李文杰  点击:  复制链接

茅盾在兰州与进步人士合影。

  抗战时期,由于兰州是甘、宁、青、新四省的交通枢纽,也是苏联援华通道的中转站,沦陷区的一些机关、团体和学校纷纷避难迁兰。他们的到来,打破了兰州长久以来的沉寂与封闭,打破了兰州人旧有的生活节奏、生活秩序、生活条件及礼仪风俗。

  社会观念逐渐开放。抗战爆发后,随着大量新式学校的迁入和兴办,随着男女同校制的实施,使兰州学子在充分感受到宽松开放的新风气的同时,也有了更自由和更广泛的交往机会。再加上此时许多宣传婚姻自由的书籍、文章的流行。兰州男尊女卑的观念首先受到了激烈冲击。市民们不仅逐渐接受了让女孩子接受教育的观念,而且在行动上纷纷响应。据《甘肃省志妇女志》统计,兰州女子中学从1940年创办起招收学生140人,到1945年增至394人,五年间增加了近3倍。知识界、职业界的一批青年男女,他们抛弃了传统的门第观念,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标准,不顾家庭社会的反对,大胆追求志同道合的伴侣。《甘肃民国日报》有这样的退婚启事:“龙懿霖、闫玉兰退婚启事:我俩前蒙王君介绍,有订婚之言约。因原来取玉兰,本人同意此项婚姻,同原介绍人王君秀并萧君新民将原送订婚财物完全退回,双方情愿退婚,特此声明。”可见,当时在兰州,婚嫁自由了很多。

  生活方式逐渐新潮化。抗战时期的内迁人口,多数来自东部和南部等较发达的地区。首先吸引兰州人的,便是他们新潮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的示范之下,兰州人的生活方式不再是宣侠父笔下的:“这批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穿着土布的长袍马褂,鼻上架着铜圈的古老眼镜,我们虽然不一定以服装漂亮来做思想进步的标准,但是他们这种古色古香的前代衣冠,多少可以表示出他们保守的精神,未免使我们望而却步。”

  抗战时期兰州饮食习俗最大的变化,就是各地风味不断涌入,打破了战前单一的饮食习惯。西餐馆、咖啡厅也大举进入兰州,许多上流社会人士常到这里会客休闲,吃西餐逐渐成为一种时髦之举。对外来风味的吸收乃至西式糕点、餐饮的喜爱,也已成为抗战时期兰州饮食习惯的一个特色。

  抗战时期兰州的建筑也有变化。20世纪40年代的兰州盖起了西式建筑,比较时尚的建筑有西北大厦、水利大楼、贸易公司大楼、女中美龄堂、省银行大楼等。而且出现了招待所,环境、服务都不错。与旧时的客栈相比,这种新式旅馆不仅在规模和建筑上突破了小本经营和土木结构的传统,更重要的是在内部设施上注重了卫生条件和现代附属设备。

  抗战时期的理发也有很大的革新。战前兰州的理发店古老而简单,理发的主要工具是剃头刀,而且服务对象几乎没有女性。战时的疏散,使兰州出现了很多新式理发店。这些理发店光线充足,工具考究,顾客坐的椅子舒服,理发工具要消毒,理发师也要戴上口罩。理完发后,还要给顾客洗头,用吹风机把头发吹干。此外,一些理发店还有烫发设备,一些爱美的女士纷纷前往尝试。

  抗战时期,兰州的一些传统礼仪习惯也得以革新。比如一些青年人受欧化风气的影响,放弃举行传统的结婚仪式,而采用新式婚礼。婚礼基本上废除了传统婚礼遵循的“六礼”,男女双方自由恋爱或经别人介绍认识,彼此情投意合后便举行婚礼。当时的《甘肃民国日报》就有这样的订婚启事,如周志龙、白秀莲订婚启事:我俩承蒙熊汶德、吴老太太两位介绍,并经双方同意,谨择于十一月二十日在兰订婚,特此敬告诸亲友。举行婚礼时,请一二位年高有望者为证婚人,立于中间,另请介绍人、男女主婚人立于证婚人左右,新夫妇盛饰对立,向来宾行新式的三鞠躬礼,证婚人训辞,介绍人致辞,来宾致辞,主婚人答辞,新夫妇——鞠躬答谢,婚礼遂告完毕。夫妇摆几桌宴席,宴请宾客,尽欢后散。

  社会心态渐趋宽容平和。抗战时期,大量的外来人口,不仅为兰州带来了先进的科技文化,促进了兰州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他们与兰州人朝夕相处的岁月中,大家互相学习,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一种宽容、平和的移民社会心态。兰州人对外来事物的态度开始由怀疑、否定转为吸收、认同,心态日趋开放。与此同时,这些外乡人在饱尝了离乱流亡之后,大多以兰州为家,同兰州人民一起工作,一起劳动,一起支援抗战,共同的追求和奋斗,使他们与兰州人民逐渐相互理解和接受。比如,“沿海大城市沦陷后,一些在全国知名的文化人士如顾颉刚、萧军、塞克、丛德慈(原西安《解放日报》总编辑)、矛盾、张仲实、赵丹、王洛宾、王为一、吴渤(白危)等,在兰州除了办报刊,还进行讲学、演讲等活动”,这对兰州的抗日文化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抗战时期兰州社会风习的变化,是在突发的战争环境中形成的,它所展现出来的鲜明特色,不仅反映了兰州城市近代化的曲折、艰难的前进道路,也为兰州社会发展模式留下了可贵的启示,值得我们关注。

  李文杰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9-18 14:37:5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期甘肃的摄影活动

下一篇:抗战时期,西北国际交通线大抢修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