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任富平著名作家书法家
翁文灏
1942年,玉门油矿提前实现年产石油180万加仑的计划目标后,全矿欢腾庆祝
1946年甘肃油矿局留在上海的单据
抗战时期,大批东南沿海人士辗转来到甘肃,他们不仅给甘肃带来东南沿海地区的新技术、新观念、新时尚,也加强了大后方甘肃的抗战潜力。
为满足抗战前线的需要,国民政府投资在大后方兴建一批现代的工矿企业,甘肃是资金和技术人才的重点分配地区之一。当时,在大后方新建的85个厂矿企业中,甘肃有10个,数量位居西北地区之首,其中的玉门油矿、甘肃煤矿局的永登、阿干两矿、华亭电瓷厂等影响至今。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为艰苦的阶段。1941年底,日寇加大对滇缅公路的打击,到1942年夏天时,滇缅公路所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5月初,滇缅公路被日寇彻底切断。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身为主持抗战战时生产的翁文灏,开始了西北之行。1942年4月,他秘密视察甘肃,目标直指玉门油矿。如今尘封多年的往事,终于浮出了岁月的深潭。
今天,就让我们听听我省作家任富平讲述的故事。
一波三折,飞抵兰州
翁文灏在近代学术界,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人物。他身上有太多的第一,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的中国学者……林林总总,有十多个。他既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地理学家,也是我国地质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在翁文灏的学术成果里,至今人们耳熟能详的还有不少。不少人一定听说过“大陆漂移说”和“燕山造山运动”这两个学术名词,而翁文灏就是对著名的大陆漂移说和燕山造山运动的阐述与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为中国的地质事业和地质科学奠定了基础。
这样一个学术成就斐然的人物,如何在抗战后期成为战时生产局局长的呢?这就要从他的出身说起。翁文灏是浙江鄞县人。说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就明白了。浙江人啊!那不是和蒋介石是同乡吗?对了,蒋介石是浙江奉化人。
以前不是有句话,同乡、师生、同窗这些关系,在官场上往往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自然,翁文灏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在当时也是一面旗帜。他长期担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蔡元培先生称赞中国地质调查研究所是中国第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研究机构。
或许也正是由于这种同乡关系,或许有多种原因。1932年,翁文灏步入政坛,从1938年到抗战胜利,翁文灏长期担任经济部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工矿调整处处长,抗战后期又担任战时生产局局长等职务。
1942年4月,滇缅公路形势非常严峻,在东南亚战场上,日军疯狂出击,菲律宾巴丹即将失守,印度洋中英国海军的巡洋舰和航空母舰被日军击沉,中国的西南国际大通道岌岌可危。可以说,这是抗战最为艰苦的阶段。
这样的大背景下,有识之士不得不为中国持久抗战做进一步的打算。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没有汽油,后果不堪设想。中国唯一大规模生产的玉门油矿,就成为抗战的战略支撑点之一。
不过,翁文灏的甘肃之行,却是一波三折。形势紧张,任务繁重,他的行程并不顺利。4月15日,他见蒋介石,商议西北之行的事宜,商议如何让新疆盛世才向苏联提出加大汽油的供应。
按理说,第二天就应该出发了。谁知,乘坐的飞机飞了一阵,结果却半道折了回去。究竟是何缘故,翁文灏的日记中却没有说。人们推测,或许与日军战机的袭扰有关。
甘肃机器厂,机床产量令人想不到
4月16日的行程中断了,17日又是一天的会。18日中午,他才和孙越崎、庄仲文、周大训乘坐欧亚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兰州。
孙越崎是当时玉门油矿的负责人。孙越崎当时被人们称为“煤油大王”,这里说的煤油,不是普通的“煤油”,而是指煤炭和石油。1941年,孙越崎兼任甘肃油矿局总经理。在他的领导下,工人、技术人员在河西走廊的戈壁上,战胜种种困难,玉门油矿发展进入突飞猛进阶段。可以这样说,孙越崎是我国现代能源工业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
18日下午4时,他们飞抵兰州,先走访甘肃的首脑人物,省政府主席谷正伦。从他的日记内容来看,他秘密来甘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协调同新疆的关系。以滇缅公路为主体的西南国际大通道,随时有被日军切断的可能,西北国际大通道就日趋重要;其二,加大玉门油矿的产量。
他在兰州视察时,详细记录了兰州的生产状况。以当时兰州的条件来看,电力、机床的生产也能说得过去,不是今天人们想象的啥都没有。
兰州电厂的发电设备有500KW的新设备和250KW的旧设备两套机组。兰州电力的实际用量在380KW到400KW之间,供应比较充裕。甘肃机器厂,年产牛头刨床12台,6寸元车25部,6寸车床25部,1寸钻床5部,砂轮机4部。同现在相比,这些数据,的确少得可怜。
这些年,许多人往往忽略了抗战时期甘肃工业生产,他的日记中保存的数据,显然是比较可靠,可以纠正人们的一些误读。
增拨6万只油桶,筹谋年产540万加仑汽油,为抗战助力
在兰州忙碌了几天后,4月22日,他离开兰州,一行人分乘一辆小车、两辆卡车,出兰州过永登,往河西走廊而去。
如今兰州到武威,走高速,3个多小时就到了。可是在抗战时期,他们却走了整整一天时间,天黑时方才到。第二天,走到张掖,第三天到酒泉。到酒泉,距离玉门油矿就比较近了。谁知,他们却在嘉峪关遇到了从敦煌考察归来的蒋经国、蒋纬国兄弟。翁文灏日记只是记下此事,却没有提及他们有无交谈。因为当时,蒋经国身负考察甘肃,为一旦重庆失陷,迁都兰州,做前期探路。
从他记下的行程公里来看,西南、西北两条国际大通道到中国重庆的路程都不近。重庆到昆明974公里,到畹町2151公里。从玉门油矿到重庆2543公里。广袤国土,虽然有了迂回的战略纵深,但也使运输成为一个难题。
到4月25日晚,他们才抵达油矿。到油矿的当晚,翁文灏就同总经理孙越崎、矿长严爽、厂长金开英商议加紧生产的条件和办法。
此时,油矿工人们早已加班加点为前线生产油料。工人星期天不休息,1个月只在1日和16日各放假一天,虽然依旧工作8小时,但却实行了三班倒,24小时不停地生产。
翁文灏在油田没有丝毫的耽搁,连日实地走访油田,慰问保护油田的高射炮部队。就在他到的第三天,传来八莫、腊戍两地吃紧的消息。同时,他记下了当日出汽油4000余加仑的产量。
局势紧迫,他对油田的发展做了统筹。29日,他就请拨油桶6万只以解决油矿的急需。统计当时可供应前线油料5万加仑。也就在这天腊戍失守(国民政府通知中在28日失守),滇缅公路岌岌可危。5月3日,他们抵达敦煌千佛洞时,传来消息畹町失守。随后20多天,东南亚局势迅速恶化,坏消息不断,最后传来保山失守的消息。
翁文灏他们在油矿上。计划1943年生产汽油540万加仑。可见,此时玉门油矿的重要性。
玉门油矿是抗战时期,中国唯一能大规模生产原油并进行加工的企业。同时,也是战时,中国投资最大的厂矿和最大的企业。1942年,全国进口汽油不到3万加仑,而当年玉门油矿生产的汽油已达到189.57万加仑。整个抗战时期,玉门油矿生产各种油料2000万加仑,占大后方生产油料的55%以上,这是甘肃对抗战的最大贡献。
如今打开尘封的日记,从点点滴滴中,我们能感受到抗战时期甘肃的诸多细节。(文/图兰州晨报首席记者王文元)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9-18 16:22:0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武威人的抗战
下一篇:玉门油矿:国共抗战合作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