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论抗战时期甘肃的农业改良与推广(1)
2017-10-11 14:32: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史学月刊》2014年第12期 作者:黄正林  点击:  复制链接

  【内容提要】抗战时期是民国以来甘肃农业改良与推广最好的时期。各种农业改良与推广机构普遍建立起来,形成了以省农业改进所为中心,农林部和中央农产促进委员会督导、省农业推广委员会领导和县农业推广所(中心)具体负责,由农会和合作社与农家相联系,比较缜密的农业改良与推广系统。农业改良与推广的内容繁杂,主要在小麦、棉花的试验与推广,砂田的改良,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和肥料的试验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农业改良时间短、经费投入不足、农民农业技术知识不足是造成农业改良与推广绩效存在不足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甘肃;农业改良与推广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把西北建设成为坚持持久抗战的基地,开始重视和加强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发放农贷,推动甘肃农田水利、农业生产和农村副业的发展。尤其是1941年国民政府农贷以原来“救济农村”为中心转变为以“国民经济建设”为中心后,增加粮食生产是复兴农村经济的主要方面内容,而农业改良与推广是增加农业生产的途径之一①。从1941年开始,在中央政府和国家银行的帮助下,甘肃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农业改良与推广工作。

  自清末新政后,农业技术改良一直是历届政府所主张和推广的,其绩效如何?学术界对不同时期的技术改良和推广有不同的评价,如对晚清时期与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技术改良普遍评价不高,认为其在推动中国农业近代化和维护农民利益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②。关于抗战时期的农业改良问题,学术界的研究有了许多肯定,如庄维民对近代山东农业科技的推广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农业改良和推广使得传统农业具备了某些近代化的色彩,但却未能使传统农业实现近代化③。但对其绩效评价并不高,如徐凯希认为尽管战时国民政府在湖北进行的农业技术改良,并没有改变农村经济的困境,认为是“农村封建剥削关系依然存在,以及战事不断,天灾频仍,农民生活异常的痛苦”阻碍了国统区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④。大后方是抗战时期农业改良的重点,有学者研究认为,一方面大后方的农业改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使农业经济获得了重要的发展,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农业改良和农业发展并未给农民带来多少利益⑤。但目前尚无研究抗战时期甘肃农业改良与推广的专文。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抗战时期甘肃农业技术改良与推广的资料进行挖掘与梳理,对抗战时期甘肃农业改良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请学界朋友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黄正林,历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一、农业改良与推广机关及其经费来源

  抗战时期,甘肃省政府在农业改良与推广系统建立方面,整合了原来的机构,增设了新的机构,尤其是中央机关在甘肃设立了相关部门,使农业改良与推广系统更加完整。

  1938年秋,甘肃省政府将原经济部西北种畜场、甘肃省第一农事试验场和兰州小西湖苗圃等机构合并改组,成立了甘肃省农业改进所(简称农改所),由建设厅厅长陈体诚兼任所长,杨著诚任副所长,该所内部组织分为5股,即农业股、植物病虫害股、森林股、畜牧兽医股、农政股,“专从事有关农业之研究”⑥。1940年,该所在陇南、陇东、天水、河西成立了4个农林试验场,试验内容包括区域试验、栽培管理试验、纯系育种试验、国内外园艺作物引种、作物病虫害试验等⑦。同年11月,甘肃省农业推广处成立,中心工作是推广小麦及杂粮良种,防治谷类黑穗病,改良薯窖,利用休闲地,开垦荒地,种植麦类、豆类,减少非必要作物,改种食粮,推广肥料等⑧。1942年4月,甘肃农业推广所建立了雁滩农业推广实验区,“以此为根据地,一切农林良种良法的推广,和农村社会农民生活的改进”,都是先从雁滩试验区做起⑨。该实验区在农业改良和基层社会改进中具有示范意义。

  1942年,甘肃省政府对基层农业改良与推广机构进行了调整,将榆中推广试验县办事处(由省农改所与中央农业推进委员会合办)改为普通推广所,试验县改为天水县;天水、临洮两推广所改为中心推广所;张掖、平凉为本省农业重点地区,各增设中心推广所1处;徽县、靖远为本省植棉重要地区,各增设普通推广所1处。中心推广所的职责是:“(1)健全本身组织,努力充实业务;(2)派员办理附近县份推广工作;(3)巡回辅导辖区各县推广所;(4)繁殖优良种苗,供辖区各县推广材料。”在人事配备上,中心推广所设主任、技佐、技术员、练习生各1人,助理技术员3人;普通推广所设主任、技术员、练习生各1人,助理技术员2人⑩。县农业推广所的职责是:粮食作物及园艺作物的增产,优良种子、树苗、种畜、鱼苗、农具、肥料的繁殖或改良示范与推广,植物虫害及兽疫防治的推进,水土保持、旱灾防治及其他农业改进方法的推进,造林保林及公共造产的推进,农村金融及农业副业的指导,农会组织和农村合作社的倡导,农业仓库及农产运销、调剂的提倡,农场经营小型农田水利、作物与耕畜保险的提倡等(11)。

  为了加强农业推广力度,甘肃省还确立了督导制度,将全省划分为3个督导区,8个视导区。1942年春季,甘肃省派督导人员赴陇南建立县农业推广和辅导植棉,派员赴洮岷区督导增粮;8月,派员赴陇东、陇南及洮岷等区“巡回督导各增粮县份及推广所”(12)。督导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农业改良与推广工作的进行。

  为了加强农业改良与推广,国民政府农林部在各省设立推广繁殖站,目的在于“集中农林部驻省各附属机关之人力、财力,协助省农业改进机关由分区供应推广材料入手,借以普遍策动增产事业”。在此背景下,1942年5月,农林部甘肃推广繁殖站在兰州成立,中心工作是“小麦育种与良种繁殖,马铃薯育种与栽培试验及良种繁殖,果苗良种繁殖与推广,甜菜良种繁殖及作物重要害虫之研究与防治示范等”。据1944年统计,该站有技术人员16人,事务人员9人;场地5000亩,其中自有3000亩,租用2000亩;经费102万元(13)。农林部甘肃繁殖站成为指导和参与本省农业改良与推广的重要机关。

  194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林垦组改组为林垦设计委员会,对黄河上游区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甘肃、陕西进行了考察,计划将黄河上游划分为6个水土保持试验区,其中甘肃有5个区,包括兰山区,以兰州为中心,范围是兰州附近黄河支流域,进行园艺及水利改进试验;陇南区,以天水为中心,范围是甘肃境内渭河干支流域,进行水土保持、改善河道及农场管理的改进试验;陇东区,以平凉为中心,范围是泾河干支流域,进行土壤冲刷的防治与水利改进试验;洮西区,以岷县为中心,范围是洮河及大夏河流域,进行天然林的合法管理与畜牧事业改进试验;河西区,以永登为中心,范围是庄浪河及大通河流域,进行水利改善与森林的保护管理试验。在上述区域“分期成立水土保持试验区,除由黄河水利委员会之林垦与工程人员负责技术工作外,更联合各当地之行政、建设、教育、金融及人民团体等,本建教合一原则,在保持水土之共同目标下合作推动之”(14)。为此,1942年8月,国民政府中央农林试验所与甘肃农业改进所洽商,设立天水水土保持试验区,面积约3328亩,主要进行水土保持试验。试验区还向天水县政府租借河北苗圃,用作牧草试验与苗木繁殖;向甘肃农业推进所借河南岸旱地30亩,专司牧草繁殖。1943年进行的工作主要是保持水土、采集植物种子及苗木,选购应用农具,定购试验材料,举办水土保持训练班,组织附近3个村庄的农民,成立保土会。1944年的工作“举凡迳流小区试验,梯田沟洫,沟冲控制,柳篱掛淤,河滩造林,气象观测,地形测绘,以及保土植物之育种与繁殖”。1945年,“工作范围逐渐扩大,复承各农林机关予以经费补助,或技术合作,三年以来稍具成果”。在农业推广方面,该试验区做出了较大的贡献,1944年至1945年,试验区搜集各农事试验场的优良品种,“冀求得适于天水山田之优良品种,以便普遍推广,增加产量”(15)。1944年,试验区设立了兰山工作站,主要进行三项试验工作:(1)保土试验与繁殖;(2)农田水利;(3)农作保土试验(16)。到1945年,试验区已经初具规模(17)。

  农业改良与推广最基层的组织是农会与合作社。农会是国民政府从事乡村建设的基本单位,即“一切发展农村经济,推行农业建设的计划,都可以通过农会来切实施行”(18)。如灵台县农会“办农事试验场,兼派场长,以资提倡”(19)。张掖农会“以图农业改良为宗旨”(20)。1942年4月,天水划为农业推广试验县后,农推员与县农会接洽“合作办理乡农会事业的办法”,农推所与县农会签订了《合作推行乡农会事业暂行办法》,内容是“由县党部、县农会授权推广人员执行训练农会之任务”(21)。合作社是银行和政府建立的以农贷为职志的基层组织。甘肃省合作社始建于1935年,到1938年已经普及到全省(22)。合作社不仅是乡村的农贷机关,也是农业改良与推广的基层组织。如张掖在举办农业推广时,“由合作主管机关及有关机关,力行调整,使所有合作社逐渐健全起来,以做推广之基层机构”(23)。皋兰等县砂田改良,以农民组织的信用合作社为对象,共有土地合作社288所,参加社员9820人(24)。合作社在进行砂田改良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农业改良与推广经费主要来源于农贷与政府的补助款。1941年后,农贷是国民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政策。四联总处规定农贷包括农业生产贷款、农业供销贷款、农产储押贷款、农田水利贷款、农村运输工具贷款、佃农购置耕地贷款、农村副业贷款、农业推广贷款8种(25)。从农贷政策来看,农业改良与推广是农贷需要支持的的主要对象之一。据统计,1941年,甘肃省政府联合中、中、交、农与省银行“组成增粮贷款团,共同投资于农村增粮事业”,共计3000万元(法币,下同)(26),主要用于农业改良。1942年,金融机关向甘肃省发放农贷4600万元,其中农业推广100万元(27)。1943年,四联总处给甘肃的农贷定额为8468万元,其中农业推广贷款700万元(28)。1942年冬季,农民银行开始举办土地改良铺砂放款,历年发放的数量是:1942年114 750元,1943年10 317 468元,1944年39 426 834元,1945年76 913 551元(29)。除农贷外,国民政府农产促进委员会(30)(简称农促会)也给予一定数量的补助。1942年,在中央农产促进会的协助下,核定了甘肃省级、县级农业推广机关、植棉、小麦棉花病虫害防治、县农业推广试验等经费78 000元;此外请准留用上年结余1.5万元,成县棉业试验场及手纺训练经费1.5万元。甘肃省通过农促会获得补助费居全国第四位(31)。可见,在甘肃农业推广系统建立过程中,国民政府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天水水土保持协会的经费来源由3部分构成:一是中央机关协款,二是省政府协款,三是银行贷款——以所兴办工程获得的公有土地、公共财产及公营事业的收入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贷款(32)。在各种经费来源中,银行农贷是农业技术改良资金的主要来源。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0-11 14:33:3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甘肃省抗战时期

下一篇:论抗战时期甘肃的农业改良与推广(2)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