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巴金:其实我并不理解他——抗日战争中的茅盾
2023-07-18 10:55:40  来源:搜狐网 现代出版社  点击:  复制链接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玄珠、方壁、郎损等,1896年7月4日诞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义乌镇。茅盾一生创作了《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清明前后》等多部杰出文学作品。在现代出版社出版的《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汪兆骞 著)一书中,凭借翔实的史实与依据,刻画了这些民国大文人、大知识分子在大环境中呈现出来的多种文化品格。今天是茅盾诞辰122周年纪念日,谨以其中《巴金说,“其实我并不理解他”——抗日战争中的茅盾》一文以纪之。

  1

  1940年5月,茅盾逃离新疆,乘苏联驻华使馆飞机到兰州,又经西安,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并肩到了延安。

  茅盾是1938年岁尾,应新疆学院院长杜重远的邀请,远赴新疆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杜重远很有诚意相邀,亲自到香港迎接。茅盾从香港乘轮船到越南海防,改坐火车,经由河内到河口,再乘滇越线火车抵昆明。在冰心家吃了顿饭,小住几天后,又乘飞机经成都、西安到甘肃兰州。然后,杜重远等人乘机飞迪化(今乌鲁木齐),茅盾一家人在兰州逗留一段时间后,才与张仲实乘飞机到哈密,再改坐汽车,劳师远征地一路颠簸,到达迪化。

  新疆王盛世才出城二十里,迎接茅盾一行。不过,迎客人的形式别出心裁,盛世才带了扛着机关枪的一个连的军队,列队迎接文弱书生,让有丰富社会经验的茅盾心生狐疑,他对同行的张仲实小声说:“事情有点不妙啊!”

  后来的经历,证明茅盾的判断是准确无误的。

  盛世才是个投机家,既专制毒辣、阴险残暴,又优柔寡断。但他这个督办,以伪装的进步面貌出现,很有迷惑性。请茅盾到新疆工作的杜重远,政治经验不足,被其表面迷惑,上当受骗,他还为这个暴君写过《盛世才与新疆》这样的赞扬文章。

  茅盾到新疆的工作,有两个内容。一是做新疆文化协会会长。要管的事还很多,诸如编教科书、管理戏剧电影活动、管理各民族学校,甚至连各民族的宗教纠纷都要他管。后来,赵丹、徐韬等影星带着一个进步的剧团到迪化,也接受茅盾的管辖,从此新疆有了话剧。二是在新疆学院教课。新疆学院原为军阀杨增新所办,后落入盛世才手中。张仲实任教于该院政治经济系。

  工作之余,茅盾还写除小说之外的文章,发表在《新疆日报》,该报是中共办的,社长系茅盾的老友萨空了。其文章政治态度鲜明,又让盛世才找不到破绽。

  到1939年年底,盛世才把正在筹建新疆大学的杜重远监禁起来。1942年,新疆学院改组,杜重远想回内地或去苏联,盛世才不允。张仲实也险些遭捕,每到茅盾家谈及这些事,茅盾虽不说话,却非常忧愤。茅盾与张仲实决心脱身出走,以避不测之祸。

  4月20日,茅盾收到叔父自上海发来的电报:“大嫂已于17日在乌镇病故……”丧母的噩耗让茅盾痛不欲生,其妻孔德沚忧伤如焚。

  茅盾向盛世才请假回家奔丧,盛才勉强应允,但告之没有飞机。茅盾到苏联领事馆询问,领事馆同意他乘他们的专机到哈密,张仲实也同机离开。但盛世才突然反悔,打电话到哈密,借口茅盾尚未完成工作,将其扣留。幸运的是,茅盾乘坐的赴西安的飞机,刚刚升空,茅盾幸运地逃离虎口。

  2

  茅盾到了西安,找到八路军办事处,见到熟稔的周恩来和仰慕已久的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相谈甚欢。正巧,朱德因事要回延安,茅盾便与张仲实等人一同踏上回延安之路。

  到延安后,茅盾即到杨家岭去看望老朋友毛泽东。自打1926年在广州匆匆分手,两人已有十四年不曾谋面。在去往杨家岭的路上,茅盾想起与毛泽东相交的情景。

  二人于1923年夏第一次谋面。那时,茅盾是中央上海地方兼区(江浙)委员会执行委员、国民运动委员会委员长。是年8月5日,在上海地方兼区执委会第六次会议上,茅盾见到了年轻伟岸、仪表堂堂的中共中央委员毛泽东。茅盾上前握住毛泽东的手说:“毛泽东同志,久仰,久仰!”毛泽东笑道,你好,沈雁冰同志!我是《小说月报》的老读者,对你的大名我也是久仰呀!

  这次会议通过四项决议,其中之一是密令当时在杭州当营长的中共党员金佛庄“相机做反战宣传,如果他带的一营要上阵,打仗时应设法保存实力”。后来,茅盾在回忆此事说:

  这是根据毛泽东的提议而做出的决议。由此可见毛泽东早年就注意共产党掌握枪杆子的问题了。

  会前,邵力子、沈玄庐、陈望道三位中共党员,因不满总书记陈独秀的领导作风,同时对一些党员的品格有意见,提出要退党。会后,毛泽东对茅盾说,雁冰同志,会议分工由你去找他们三人做工作,有困难吗?茅盾表示,有困难也尽力去工作。经努力,邵力子同意继续留在党内。他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鼓励道,能完成三分之一,就很好嘛!

  到了1926年1月19日,国共两党合作时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闭幕。组织决定让茅盾和恽代英留在广州工作。茅盾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担任秘书。汪精卫兼部长,因他太忙,由毛泽东代理部长。毛泽东见到茅盾,热情地伸出一双大手说,老朋友,欢迎你!当时,毛泽东正在筹备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不能天天到宣传部上班,由他主编、杨开慧当助手的《政治周报》也决定交由茅盾主编。后毛泽东要秘密前往湘粤边界的韶关视察农民运动,宣传部的部务也交由茅盾处理。

  后因“中山舰事件”发生,上海党组织让茅盾回沪。茅盾向毛泽东报告了,毛泽东表示,看来,汪精卫就要下台了,我这个代部长也不用再代理了。亲密相处三个月的两位战友,依依惜别时,毛泽东对茅盾嘱咐道:

  《民国日报》早为右派所把持,这里的国民党中央在上海没有喉舌,你到上海后赶紧设法办个党报,有了眉目就给我来信。(武在平《巨人的情怀——毛泽东与中国作家》)

  茅盾于1928年去了日本,毛泽东交办的事情,也就未能实现,每每想到此事,他总是心怀愧疚……

  3

  眼前,杨家岭一排掩映在绿柳和山丹丹花中整齐的窑洞,映入茅盾的眼帘,隔断了回忆中的峥嵘岁月。

  老友重逢,分外高兴。在窑洞前的小院里,枣树下有石桌石凳,二人相对而坐,“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开怀叙旧,米茶当酒。毛泽东虽已成中共领袖,依然平易近人,谈笑风生,让茅盾备感亲切温暖。

  6月初,一个上午,茅盾正在窑洞里读《中国文化》杂志,毛泽东来到他的住处。

  毛泽东进屋就说,实在太忙,一直没看过你和夫人、孩子。说着,又拿出一本自己写的,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新民主主义论》,送给茅盾:“刚刚出版。你是大作家、评论家,请你看后多多批评啊!”

  两个老朋友兴致勃勃地从《新民主主义论》谈到古典文学。毛泽东对《红楼梦》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谈到鲁迅,也有独特的见识,让茅盾惊叹不已,自愧弗如。

  中午,茅盾留毛泽东吃便饭。当时战局残酷,边区虽搞大生产运动,但生活还是很艰苦,两三盘普通小菜而已,知毛泽东爱吃辣椒,另加一盘辣味菜。饭桌上,毛泽东问茅盾来延安的打算。茅盾说,想多读点书,再到抗日前线和后方走走,体验体验生活,然后继续搞创作。

  毛泽东听罢,点点头说:“你这个想法,很好!我建议你搬到鲁艺去住。鲁艺,需要一面旗帜,你去当这面旗帜吧。”(武在平《巨人的情怀——毛泽东与中国作家》)

  茅盾刚到延安,曾有不少朋友希望茅盾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以下简称文抗)安家,文学界的作家像丁玲等,都住在那里。茅盾听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搬到鲁艺去住,他对毛泽东说,旗帜我不够资格,我是搞文学的,到鲁艺可以教书。

  7月,毛泽东又把茅盾请到杨家岭,作了一次长谈。主要是谈20世纪30年代上海文坛的情况,毛泽东询问了关于“文学革命”引发的太阳社、创造社与鲁迅的大论战,以及抗战以来围绕两个口号的鲁迅与周扬的论争。

  9月下旬,张闻天来到茅盾桥儿沟的窑洞,交给他一封周恩来从重庆发来的电报,电文的大意是郭沫若已离开第三厅,去主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另外组建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为了加强国统区文化战线的力量,希望茅盾立刻到重庆,协助郭沫若工作,担任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常务委员。

  茅盾决定把两个孩子留在延安,接受党交给自己的工作。临行,茅盾到杨家岭向毛泽东辞行。毛泽东以他独特的幽默对茅盾说:

  很好嘛!你现在把两个包袱扔在这里,可以轻装上阵了。(武在平《巨人的情怀——毛泽东与中国作家》)

  10月10日,是国民政府的国庆,茅盾告别了毛泽东,带着妻子随董必武的车队离开生活了五个月的延安。他坐在车上,一直看着宝塔山渐渐消失在视线里。

  4

  茅盾在延安生活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抗日民主根据地人民高昂的革命斗志和欣欣向荣的生活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把对这段生活的感受和怀念写在了散文《风景谈》和《白杨礼赞》里。

  抗日战争期间,茅盾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东奔西走,生活漂泊不定,但他一直坚持文学创作。

  1938年,上海沦陷之后,茅盾到了香港。那年春天,茅盾为生活书店编辑的《文艺阵地》创刊。《文艺阵地》出现,改变了当时抗战文艺虽轰轰烈烈,却缺乏深度和艺术魅力,理论指导也滞后的现象。故邹韬奋认为《文艺阵地》是一面战斗的旗帜。该刊创刊号上,发表了张天翼的《华威先生》,触动了某些人的痛处,引起了一场争论。茅盾自己写了《论加强批评工作》和《八月的感想》,颇有影响。

  除了开展文艺批评工作,他还创作了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曾以“你往哪里跑”为名,在香港《立报》副刊《言林》连载。到1945年出单行本时,改名为“第一阶段的故事”。

  小说以上海八一三抗战为背景,多角度描写抗战爆发到上海沦陷这四个月里,人民生活思想发生的剧烈、复杂的变化,表现了各阶层民众对淞沪抗战的不同态度,同时也揭露了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各种黑暗现象。力图揭示上海沦陷的原因,并全面勾勒淞沪抗战时的社会面貌。但小说落笔匆促,人物形象苍白,情节结构粗粝简单,缺乏艺术魅力,读来有粗制滥造、急就章之感。

  抗战期间,茅盾艺术成就最高、最具影响力的长篇小说是《腐蚀》。该小说是茅盾在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到香港写的一部日记体长篇小说。《腐蚀》以茅盾熟悉的“陪都”重庆为背景,批判锋芒直指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小说内容,是赵惠明的一部日记。这种体裁便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可充分、细腻地刻画主人公赵惠明复杂的性格。赵惠明是一个国民党的特务,因利己主义和贪图虚荣,加上特务头子的威逼利诱,堕入特务组织,成为反动派的走卒。在派系林立的内斗中,赵惠明又是一个被侮辱和玩弄的受害者,她的尚未完全腐蚀的灵魂中,还残存着一点“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的东西。小说能吸引并打动读者,正是因为细腻、真实地表现了赵惠明失足又不甘于堕落所产生的矛盾、痛苦,以及在自新过程所经历的灵魂搏斗、挣扎的艰难。小说通过人物思想性格的感情活动,折射出广阔的社会生活。

  《腐蚀》开头,极为别致,几乎以假乱真,勾起读者兴趣。现摘一部分,与读者共飨:

  这一束断续不全的日记,发现于陪都(重庆——引者)某公共防空洞;日记的主人不知为谁氏,存亡亦未卜。该防空洞最深处岩壁上,有一纵深尺许的小洞,日记即藏在这里。

  ……

  这些日记的主人如果尚在人世,请恕我的冒昧,如果不幸而已亡故,那么我祝福她的灵魂得到安息,整抄既毕,将付手民,因题“腐蚀”二字,聊以概括日记主人之遭遇云尔。三十年(1941年)之孟夏,茅盾记于香港。

  小说还写了汪蒋合流反共媚日和皖南事变,政治意图过于明显,与赵惠明等人物性格未能胶结在一起,削弱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另外,《腐蚀》中的人物似还停留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蚀》的精神世界里,没有脱出“知识分子的病态和迷惘”的窠臼。

  5

  继《腐蚀》之后,于1942年在桂林,茅盾又写了《霜叶红似二月花》。此为茅盾自己计划写的反映五四到大革命时期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的第一部。第一章至第九章最初连载于《文艺阵地》,第十章至第十四章以“秋潦”为题,连载于次年的《时事新报·青光》上,1943年由桂林华华书店出版单行本。

  《霜叶红似二月花》围绕惠利轮船在雨季中航行时,河水溢出两岸,严重损害了农田,遭到当地农民和地主反对这一事件展开,在真实地描绘五四前夕地主、资本家的生活风习、世态人情的背景上,呈现了轮船公司经理王伯申、地主赵守义和有改良主义色彩的年轻地主钱良材三种势力间复杂的矛盾、纠葛。结局却是恶势力相互妥协,改良派受阻碰壁,而农民却无辜受害。

  小说吸收融合了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以细腻多彩的笔墨渲染气氛,描绘生活场景,特别注意刻画人物,凸显人物丰满性格。如写钱良材,“头脑清楚,急功好义”,活灵活现;赵守义“煽弄农民,借题以报私怨”,也写得形象鲜活。

  关于《霜叶红似二月花》之书名,可以一提。

  茅盾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下个春天”,到了桂林。租了一间“一榻之外,仅容一方桌”的小屋。写了几个月,茅盾偶到一处,“看见半林红叶,忽然想起了杜牧的题为‘山行’那首七绝来,便反复讽(这应是‘诵’——引者)咏这诗的最后一句;于是灵机一动”,“借作了我的书名”。只不过将“于”字改成了“似”字。“似”并非真,比喻假古派,霜叶要落,喻其得势的日子不会太长。(《茅盾全集》六卷,247页)

  茅盾晚年,曾经多次计划续写此书,确也写了一些章节,但与《虹》一样,终未完成。诚如贾平凹说的,“一个作家所熟悉的、擅长的毕竟有限”,况茅盾一生太过忙碌。

  6

  20世纪40年代,桂林、重庆、昆明等城市,因多所大学和艺术团体迁到当地,教育事业、文学创作、戏剧运动开展得异常活跃。郭沫若的话剧《棠棣之花》《孔雀胆》的演出,轰动山城。

  茅盾在重庆期间,推出了自己的五幕剧《清明前后》。此剧是根据发生在重庆的“黄金案”事件而写的。那年,重庆报刊报道,黄金提价的消息走漏,造成社会混乱。国民党为保护相关的“大人物”,只查办了几个“小人物”,被民众讽为“纵容老虎,专打苍蝇”。茅盾的话剧,写的“就是这一事件中几位‘可敬的人’,以及二三可怜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控诉了“到处全是血腥气”的社会。茅盾初涉剧本创作,艺术缺陷明显,剧情沉闷,对话冗长,人物苍白。但因反映的是民众关心的社会重大问题,还是在观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茅盾创作的中篇小说《走上岗位》,于1943年连载于重庆的《文艺先锋》上。小说通过描写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时,几个家庭成员在拆迁工厂、救护伤员、支援前线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以及他们各自复杂的社会关系,力求深刻、真实地反映抗战初期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动向、人心向背。从结构上看,颇为宏大,人物也众多,似是长篇的框架。茅盾却处理得井然有序,人物性格也血肉丰满。小说具有其厚实沉甸、耐人咀嚼的艺术特点。

  1945年1月,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前不久,周恩来由延安飞抵重庆,代表共产党与国民党再度谈判。周恩来找到茅盾,交给他一封毛泽东的亲笔信:

雁冰兄:

  别去忽又好几年了,听说近来多病,不知好一些否?回想在延时,畅谈时间不多,未能多获教益,时以为憾。很想和你见面,不知有此机会否?敬祝

  健康!

  毛泽东上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捧着此信,茅盾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7

  过了几个月,茅盾又接到光未然(张光年)发自昆明的信。告诉他,昆明的朋友们共庆他的五十寿辰,朱自清、闻一多、李公朴、田汉、闻家驷、吕剑、光未然等人在文艺沙龙愉快聚会,“吃了您的寿面,吃得很有味”。信中再次提1942年1月在曼德勒为他举行追悼会并朗诵悼诗之事。

  那是1942年1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旅缅作家忽闻茅盾在新加坡被日寇杀害的噩耗。正在关注《腐蚀》中的赵惠明命运的作家们信以为真,惊愕之余,发出一片悲恸之声。他们在缅甸旧京曼德勒云南会馆礼堂里,举行了庄严肃穆的茅盾追悼会,当地许多华侨也都参加了。光未然还在会上含泪朗诵了《我的哀辞》:“我的导师,我的同志……”这七十来行的《哀辞》后来收入《光未然诗歌选》。

  茅盾的心当是再度澎湃。

  茅盾立于中国文坛长达六十年,以丰硕的创作成果和深湛的理论建树,为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或许是性格原因,他似乎不像鲁迅、胡适、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巨匠那样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人格魅力。茅盾走后,巴金在《悼念茅盾同志》一文中,留下了这样一句深邃的话:

  这两年我脑子里一直有一个孤寂老人的形象,其实我并不理解他。

  我们更是雾里看花,一直难以参透他那被裹得很严实的灵魂。

  《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

责任编辑:吕堃怡 最后更新:2023-07-18 11:01:4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中的新疆

下一篇:“一切为了抗日的胜利”——新疆各族民众对抗战胜利的贡献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