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你所不知道的新疆各族人民的抗日“档案”(1)
2017-11-11 15:14:10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点击:  复制链接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面旗帜下,新疆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的十分活跃。各抗日团体发动群众支援抗战,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肺腑的事迹。故事,每人都听过、看过;档案,也已不再陌生。但是说到档案中的故事,听过、看过的人可能就不多了。通过从档案中了解到的故事,让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表现出同患难、共甘苦、心连心、共命运的优秀品质。

  穿越昆仑的抗日运输驮队

  1942年,因为海岸运输线和滇缅公路先后被日寇截断,国际援华物资难以运抵进来,致使军队的武器弹药、医疗器械等补给困难,数百辆汽车也趴在地上不能动弹。在此情况下,美国只好改由海路将援华物资运抵印度,再使用“驼峰”航线空运至昆明。可是这条航线要穿越喜马拉雅雪峰,地形复杂,且气候恶劣,坠机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如此,日本还经常出动飞机拦截,致使航行耗资巨大,难以正常使用,大量的援华物资只好滞留印度卡拉奇港口。1943年初,美、英两国建议将长期积压在印度的一批军援物资经过伊朗运入苏联,再借土西铁路和苏新公路送往抗日前线。此建议得到中方同意,国民政府交通部经过多方筛选,最终将这个重任交给了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精通法语和英语、又有抗日热情的青年学子陆振轩。陆振轩很快就在印度和伊朗建立了物资转运机构,但战争的残酷打乱了一切,由于苏联面向伊朗的口岸不开放,借道西亚运输物资的计划最终没能实现。许多援华物资从印度启运后,再度滞留在了伊朗。

  不甘就此空手而归的陆振轩在一本资料中看到了这样的记载:从印度到新疆有两条路,北道由伊朗经哈萨克斯坦进入新疆,南道是一条驮马古道,由卡拉奇经斯林那加,到拉达克首府列城,再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就能到达新疆叶城。陆振轩马上向大使馆问讯并随即向交通部报告,请求由他亲自带队先试运踏勘出一条“驮运”通道。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交通部马上批准了陆振轩的这一“冒险”计划。随后,陆振轩物色并组织了一个有共同专业技术、有爱国热情、家乡都在沦陷区的青年学子踏探队伍,踏勘出了一条史无前例的艰险之路。1944年夏,这条线路投入试运。

  运输计划由英国军队和新疆当局组织实施。驻印度的英军两个汽车队首先把援华物资由伊朗的扎黑丹运到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而后又在当地征集马队,历时半月,行程385公里,把这批物资运送到列城。中方则另组织马队和马夫,从列城将物资运回。

  1944年9月,陆振轩受命国民政府在喀什、莎车、疏附、英吉沙、叶城等地招募人员,组成一支以维吾尔族为主,由驮马800匹,马夫170余人组成的庞大驮队。这支驮队经过艰难跋涉,克服险阻,翻越生命禁区,最后胜利抵达印度列城。略事休整后,驮队每匹马捆绑携军用汽车轮胎两套,共装载军用轮胎1000套,艰难踏上归途。由于列城方面限制带运食品、草料出城,他们去的时候就得把返回时所需的草料、柴火、粮食全带上,然后找个适合地方埋藏起来,等返回时再挖出使用。整个路途气候恶劣、高山反应强烈,经常可以看到死人和死马。途中有一名维吾尔族马夫木沙终因体力不支,倒下牺牲。驮工们把木沙埋在一个山凹处离路边很近的地方,没有举行仪式,忍着悲痛,继续前行。驮工中有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汉族,面对国家危难,他们团结携手,不计代价,不怕牺牲,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历时26天,行程675公里,于11月10日回到叶城。这次运输除牺牲一名驮工外,另有70-80匹驮马倒毙,幸存下来的马匹也无不伤痕累累。

  11月19日,西北公路局和新疆省公路局派出两支车队共45辆汽车,分别由兰州和迪化赶往叶城,装运这批轮胎。由于两支车队拉不完从印度转来的轮胎,喀什区又组织人力和畜力,用骆驼、马匹和马车把剩余部分转运到了迪化。至此,印度---叶城---兰州国际驿运交通线试运工作首运告成。

  在这条驿运国际交通线上,中国马队去而复返,历尽艰辛,直至抗战胜利,其他海陆国际运输线恢复开通才结束其历史使命。通过这条国际驿路运输线接收和转入内地的援华物资有:军用汽车轮胎4444套,军用布匹782包,军用装油袋588件以及一批汽车配件、医疗器械和通讯器材等。

  为了运送抗日物资,喀什各族人民动用了数以千计的人力和畜力。投入运输援华抗日物资的马匹计5000余匹,死亡近十分之一,而当时喀什和莎车两区有马约9000匹。许多人经年累月、舍生忘死地奔波在风雪驿道,付出了艰辛劳动和沉重代价。尼亚孜、达吾提等维吾尔族驮工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至今长眠在喀喇昆仑山上。

  康巴尔汗与抗日募捐义演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新疆省督办兼主席盛世才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话剧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带入新疆的,是宣传抗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形式。著名艺术家康巴尔汗等人还组织了抗战募捐义演活动,表现了新疆少数民族群众高涨的爱国热情。

  康巴尔汗·艾买提(1922-1994),被誉为“新疆第一舞人”。生于素有“歌舞海洋”之称的新疆喀什。20世纪30年代末,她到莫斯科音乐舞蹈学院深造,有幸与乌兰诺娃等大师同台演出。1942年,由国外学习回来的康巴尔汗正赶上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爱国的心在跳动,爱国的热情像泉涌,虽不能亲赴前线与敌人搏斗,但她依然能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为抗战奔走,街头巷尾成了她进行抗日宣传的战场。她排演了许多与抗战有关的优秀节目,自发组织抗日募捐义演。

  “新兵营”为我军培养大批特种人才

  抗日战争时期,应盛世才要求,中共派来大批优秀党员,分布在财税、教育、文化、行政、军事等各个方面。为推行“六大政策”、组织群众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过程中,不但培养、教育和锻炼了大批党的干部和当地各族青年,还利用新疆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地理环境,培养了一批我军急需的特种技术人才。

  1937年5月,红军西路军左支队(对外称“新兵营”)到达迪化,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就地组织文化学习。时任中共驻新首任党代表的陈云了解到,迪化有苏联供给的各种机械化武器,包括汽车、坦克、大炮、装甲车、飞机,而且盛世才又请了苏联教官,开办了军官学校和各种技术训练班。经请示党中央同意,他让驻迪化“新兵营”的干部战士学习机械化技术。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从1938年初开始,“新兵营”的同志就投入了紧张的学习之中。一二大队学习汽车驾驶,三大队学习装甲车和坦克驾驶,四大队学炮,后来又从中挑选了25人学习航空。

  经过近两年的学习,1939年底进行技术考核时,“新兵营”学员在驾驶、修理、战术、射击等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绩,苏联教官对此表示满意。1940年初,“新兵营”除航空队和抽调到地方工作的人员外,其余人员都返回了延安,奔赴新的抗日战场。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1-11 15:16:3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中新疆各族民众团结一心共同抗日

下一篇:你所不知道的新疆各族人民的抗日“档案”(2)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