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内地连年战乱,人民流离失所,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几省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生活困难的农民和战争难民不计其数,难民们扶老携幼,经过陕甘宁等省区拥入新疆。为了更好地安置这些难民,新疆人民踊跃制作大衣为难民送温暖,当时的新疆省政府为难民们划拨土地,发经费,贷给种子和耕牛,建造房屋,安排工作等,为迁移来的难民们带来冬日里的一把火。
新疆是一个多元文化汇集的地方,除了多民族之间的交流外,在新疆,来自河南、四川、江苏、甘肃、山东等地移民也非常多,在新疆这片神奇土地上相互交融。
各省向新疆移民的开端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国内战火纷纷,许多难民流离失所,当时国民政府就与新疆政府商议,运送内地难民到新疆。
1942年-1944年间,新疆人民共安置了来自河南、河北、山东等省的难民和难童万余人,在新疆东起巴里坤西至玛纳斯一带为他们划拨土地、建造房屋等。除了有组织迁移而来的难民,许多自发从四川、甘肃等地来疆投奔亲友、躲避灾祸的难民们也在新疆得到安置。
战火连天,西北成为避难所
1942年-1944年间,因战乱和天灾等原因来到新疆的难民总人数,由于资料的缺乏很难得到准确的数字,有专家查找新疆史、区域开发史等史料,推断抗战期间安置在新疆的难民人数在1.2万人左右。但也有历史学教授引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873号内容,指出截至1944年底,迁移到新疆的难民灾民共计1.13万户,近10万人。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全面侵华。国土沦陷,人民流离失所,河南、河北、山东等几省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逃亡的、饿死的农民达百万,难民们扶老携幼,大批向陕甘宁等省区涌入。
新疆地广人稀,作为大后方可以让灾民们养精蓄锐,1942年7月,时任新疆督办的盛世才与国民党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联名向蒋介石提出了新疆今后政治、军事,移民等方面的一系列行动方案。
那一年,国民政府发出了“开发大西北”的号召,提倡内地知识青年和难民到新疆去。
当时大量难民急需寻找生活出路,他们愿意为此冒一定的风险,于是许多人纷纷加入新疆移民大潮中。
1944年内地记者采访的一则报道,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现象:“这一批难民共有28户,每户平均约有4人,有年迈的母亲,还有不曾离手的娃儿,是以家庭为单位前往新疆。”
“想去?娶了老婆来,才能去。”有一个河南垦民曾说,他看到3个单身汉去报名,都被办事员拒绝了,后来办事处的人还告诉他们,必须有家室才能去。
新疆人民为难民送温暖
1942年春,国民政府农林部长沈鸿烈到新疆与盛世才协商移民问题时表示,可以利用前苏联向中国战场运送物资的运输车队返程时的空车,运送内地难民到新疆。
随着战争的爆发,前苏联也面临着战争的侵袭,对华援助也有所减少,因此运送移民的主要任务是由西北公路局组织车队完成的。
内地前往到新疆的路线中多为无人居住的戈壁滩,为了运输途中保证难民生活,在沿途建立了近80个驿站,难民们在路途中的吃住,全由这些驿站来供给。
虽然驿站较多,但难民们数量庞大,所带的行李和御寒的棉衣根本不够,许多难民半途中死亡。新疆人民为了能让难民们顺利来到新疆,短短半月间,制造了数百件皮大衣,准备为每个难民发一件。虽然这对难民们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是也为难民们送去了温暖。
难民安置地水草丰美
九死一生,长途跋涉,许多难民们终于来到新疆。
其实早在难民们到来之前,当时新疆省政府就要求各县专门划拨出安置移民的土地,地主要集中在奇台、木垒、吉木萨尔、阜康、昌吉、呼图壁、吐鲁番和哈密等地。这些地方水资源非常丰富,灌溉条件较好、可垦地亩较多,还专门给每县市制定了人口分布计划,以便难民可以得到妥善安置。
难民们来到并安置后,新疆政府为他们专门划拨土地。
当时新疆省政府民政厅做出明确的规划:“垦民耕地由安插县分选官荒,有水灌溉及土壤膏腴可资垦殖为原则,民间私有地亩一概不准指拨安垦。”
1943年,新疆省民政厅为安置新来的7000位难民,特别建议将阜康六运湖和迪化地窝堡两个农场划为第一垦殖区与第二垦殖区,并设垦区管理局,管理难民们开垦土地的事宜。
据了解,那时的六运湖垦区,引博格达湖的山水和地下水,最低可开辟耕地10万亩,能容纳垦民1.5万人;地窝堡垦区水库储水量,最低可开辟耕地6.4万亩,可容纳垦民一万人。
布置周全,嘘寒问暖
除了开辟垦区外,新疆省民政厅还根据土地的肥瘠而定,授予各户耕地。一家超过三口的,每口就给地三亩至五亩,给的土地不额外收钱,作为垦民永久管业,垦民自己在垦区开垦的荒地,自开垦年份起免征田赋三年。
难民们最大愿望就是安居乐业,当时新疆省政府积极制定了关于贷款建房屋的措施:“房屋建造亦由银行贷给,分3年归还完竣”,建筑房屋的木材由垦民持许可证自行砍伐,免收林木税。
此外,来到新疆的难民们都收到了政府贷给的耕牛和种子。对于冬季到来的移民,因当年的耕期已过,许多人没有领到土地开始耕种之前,当地政府就按口发给每人白面、棉花、棉布等过冬。
除了政府外,当地百姓们也对这些难民们无微不至地照顾。百姓们虽说家里也不富裕,但也都慷慨解囊,为难民们捐赠冬衣、食油、蔬菜等,甚至还为刚到来的男性垦民安排了有收人的临时工作。
他们嘘寒问暖,有钱的捐钱,有力的出力,帮助这些长途跋涉而来的难民们重新找到家的温暖。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3-21 11:12:3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支援抗战新疆各族人民竭尽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