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的大学内迁
2022-10-29 11:48:20  来源:文摘报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战八年中,中国许多高校纷纷内迁到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将中国学术、教育和未来保存到抗战的“大后方”。

  对于是否内迁,开始各方是存在严重分歧的。1937年秋天,任教清华的闻一多给妻子写信说:“七七事变意味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必须爆发,那种苟延的耻辱局面从此结束,是生还是死?已经不容再回避。”在他看来,要积极抗战,也要继续教学。也有人主张停办教育,让学生全部应征服役,实际是反对内迁。

  最后政府还是决定将高校内迁,认为“抗战既属长期,各方面人才直接间接均为战时需要。为自力更生抗战建国之计,原有教育必须得维持,否则后果将更不堪,就兵源而言,以我国人口之众,尚无立即征调此类大学生之必要,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其主旨”。

  从1937年7、8月起,各高校师生开始带着大量书籍、实验仪器长途跋涉,风餐露宿,迢迢千里从华北、华东迁到内地。这条“文军西征”之路并不平坦。记录了这段中国大学内迁历史的《中国抗战内迁实录》一书主要作者之一的苏智良说,内迁上路时,“整个家都要搬走,因为不知道一去多久。很多东西半路上带不动了,只好沿途抛弃,许多仪器、物资等就丢失在路上了。”而且,师生一路过去,很多时候只能徒步,还要面对日军飞机的轰炸。“像金陵大学农学院迁到华西坝的,还要携带大批良种畜禽,更困难。”于是就有了学生们“牵牛牵羊”的奇怪景象,“艰辛而感人”。

  当时内地政府和地方民众生活已经很艰难,但仍然尽最大努力接纳迁移过去的学校。而最终落下脚的高校师生们,也体谅战时的条件,咬紧牙关度日。数学家苏步青归国后任教浙江大学,后跟随学校内迁。“家里有八个孩子,十口人到了要吃树皮草根的地步,校长竺可桢到他家里看了才知道,艰难成那个样子。可是他从来没提过,这让竺可桢很感动。”苏智良说。

  据相关资料显示,从“七七事变”到1938年8月底,几乎所有高校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毁坏。学生减少了50%。在内迁中,很多高校都是联合招生。除了昆明的西南联大,还有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燕京大学等学校迁到华西坝联大,复旦大学、大夏大学组成的第一、第二联合大学,还有西北联大、东南联大等。

  学校合并后,管理上难免产生问题。但苏智良介绍,那个时候反而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不同的党派、不同的主义并存,自由氛围是主基调。

  对内迁高校,当时是以培养人才为最高目标,苏智良以李政道为例说,当时李政道考入浙江大学,浙大的老师束星北觉得他是天才,但恐浙大当时的条件限制了他的发展,于是推荐他去了西南联大。

  从国民政府作出大学内迁的决定,可以看出当时对教育是相当重视的。但在1940年代初,抗日战争打到了最为艰难的时期,国民政府不得不号召学生从军。据统计,仅西南联大每100人中就有14人投笔从戎,校长梅贻琦的一儿一女也分别参加了抗日远征军和空军。

  “那个年代我们的兵源都是农民,不识字,中国军队打起仗来那么辛苦,跟知识素养很有关系。而日本明治维新后,入学率大大提高,兵源的质量很高。”苏智良认为,拥有知识的高校学生主动参军,无疑对中国抗战走向胜利提供了巨大助益,比如后来成为著名翻译家的许渊冲就曾帮助翻译日军情报,粉碎了日军一次空袭昆明的计划。

责任编辑:刘钇汎 最后更新:2022-10-29 14:52:3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北平高校的抗日救亡活动

下一篇:抗日军政大学对党校办学的启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