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诬是东北军所为,进而炮轰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使东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也使昔日鼎盛一时的东北大学再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危急时刻,东北大学3300余名师生在北宁铁路局的帮助下,安全撤离了学校。此后,他们中的许多人纷纷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成为抗日志士。
日军炮弹打破校园的宁静
九一八事变后,沦为日军兵营的东北大学校园一隅。
1931年9月18日,本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入秋的关外,少了夏日的闷热烦躁,习习秋风拂过东北大学校园,让人感到清爽惬意。创建于1923年的东北大学,是20世纪初东北乃至全国的知名学府。1928年张学良子承父业主政东北并亲自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后,更是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1930年12月,张学良大胆起用年轻有为且有留学背景的宁恩承为东北大学秘书长并代理校长职务。宁恩承上任后,引进西方大学的管理方法,广纳贤士加强师资,制订学校5年计划,大力拓展机械工程等专业教学,一时间声誉鹊起。
9月18日下午,东北大学邀请美国的木德博士来校为学生们演讲。傍晚,又为学生们放映了电影《金狐》《银狐》。时值南方夏季水灾,学生们观影后纷纷捐款赈灾。为感谢木德博士,校长宁恩承特意在市内临近大帅府的奉天基督教青年会西餐部设晚宴招待。20点30分,宁恩承在送走木德博士,乘车返回学校的路上,遇到日本巡捕沿街检查,当时他以为发生了抢劫案,并没有多想。
22点,学校集体熄灯,一直保持和学生们一样作息规律的宁恩承刚刚就寝,就被一阵巨响惊醒。他立即起身,一开始他以为是学校锅炉爆炸,后来经过电话询问,得知学校各部门均平安无事,然而此时巨响声却愈来愈大。宁恩承立刻来到操场上,看到连续打向北大营方向的炮弹,由西向东划过校园夜空,如流星般飞去,北大营方向火光冲天。他顿时感到事态严重,便立刻回到办公室给辽宁省政府主席臧士毅打电话,却得到“日本人攻打北大营,学生不要闹事”的答复。
九一八事变后,被日军侵占的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地处沈阳北部,邻近北大营,战事一开,后果不堪设想。情急之下,宁恩承一边找来校医集合人手准备救护受伤人员,一边安排宿舍管理员带领200多名女学生躲进体育场更衣室,以免发生意外。多年后,宁恩承在他的回忆录《百年回首》中这样写道:“到了半夜12点的时候,我已经给大帅府、省政府、教育厅不停地打了许多电话,但是已经没人接电话了,我发现学校孤立无援了。”
数千名东大师生安全疏散
经过一夜无眠,天亮后,宁恩承发现此时的沈阳已全部落入敌手。9月19日清晨6时,宁恩承紧急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在通报了日军攻打北大营的消息后,又为大家分析,日军以3000人兵力虽暂时不会派兵占领校园,但在不远的将来学校难免会陷入危险。当时只有30岁的宁恩承很清楚,对于已经孤立无援的东北大学来说,他就是3300余名师生的主心骨。他对师生们说,“英国人有一传统,一艘船将沉没的时候,船上的妇女小孩先下船,先上救生艇,其次是男乘客,再次是船上的水手,最后是船长。如果船沉得太快,船长来不及逃生,这船长就随船沉入海底。今天我是东北大学的船长……如果遇上危险,逃生的次序一定按我所说次序实行:妇孺先离船,其次是教授、学生,再次是职工,我将永守舵位,尽力让大家先逃生。我们中国向有国家养士的传统。古人说‘士报国恩’,今天国难当头,我们全是一国的善士,应有‘士报国恩’的准备”。
随后,宁恩承开始把伙食费分发给个人,将数千名学生遣散,对于暂时无处投靠的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则计划将她们集体带到奉天医科专门学校避难。奉天医科专门学校由英国人开设,相对安全,但其在沈阳南部小河沿附近,从东北大学到该校途经的大部分市区都已被日军占领。为安全起见,宁恩承找来德籍体育教练布希,先行打探出安全路线,再护送女生们离校。19日早上8点,宁恩承安排女生们两三个人一组,乔装成乡下人,背着包离开东北大学校园,并再三叮嘱布希骑车跟在后面,随时保护学生们的安全。在他的精心安排下,两个多小时后,学生们平安到达了目的地。
在随后的半个月时间里,东北大学的学生纷纷各自逃生。9月24日,在宁恩承的积极协调和安排下,北宁铁路局专门为东北大学特批了几节车厢,让所有愿意离开东北的师生坐上火车,安全入关进京。9月25日下午,宁恩承目送东北大学最后一批教授乘车离开了沈阳。至此,东北大学3300余名师生在日军的炮火下,全部安全疏散。
爱国学子誓死不当亡国奴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东北大学的广大师生们想方设法安全转移的同时,部分爱国学子积极行动起来,护校救国。9月19日,为防止日本浪人趁机闯入学校捣乱,张金辉和宋黎等学生组织成立了“学生护校团”,手持棍棒守卫学校。然而,覆巢之下无完卵。很快,南满中学堂校长中岛来到东北大学,声称奉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之命,希望东北大学照常上课,并且承诺将会提供更多的办学经费。校长宁恩承早已看出日本人的诡计,凛然拒绝道:“虽然我们是教育界中人,我仍然站在中国的立场。在现在环境之下,我不能接受日本的任何援助。”几天后,沈阳城内的形势更加紧张,苗可秀、张金辉、宋黎等进步学生随校友赶往北平。
9月21日,撤到北平的东北大学学生与在北平各校学习的其他东北籍学生共3500余人成立了“东北学生抗日会”,组织敢死队,与敌人拼争,他们逐步从校园走向战场,成为抗日救国的有生力量。在这些人当中,苗可秀于1932年潜回辽东抗战,先在邓铁梅的麾下,后组织“少年铁血军”取得了“汤沟之战”等战役的胜利,最后在战斗中受伤被俘,牺牲时年仅30岁;在苗可秀活跃于辽东抗日战场时,宋黎等东北大学学子在辽西一带也举起抗日义旗,组织“中华青年抗日铁血团”开展反日斗争,并成为辽西抗日义勇军总指挥;张金辉、张希尧参加“东北民主抗日救国会”,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佟彦博毕业后加入国民党空军,1938年5月驾机远赴日本本土,投下100多万张反战传单……
抗日战争期间,东北大学的热血青年们坚持抗战报国,毁家纾难,置生死于度外,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请愿……在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和斗争意志,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所示照片由辽宁省档案馆提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9月13日 总第3425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3-06-21 11:00: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多灾多难的西北联大
下一篇:追寻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早期教学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