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炮声隆隆,一面却是书声琅琅。
抗日战争爆发,日军铁蹄践踏杭城,正值学龄的青少年不得不四处流亡。就在这样动荡而艰难的岁月里,战时的杭州教育机关不甘沦为日军奴化教育工具,纷纷迁往浙东和省外相对安全地区。难能可贵的是,迁徙中设置战区临时学校,收容失学失业青少年,为他们在烽火岁月中摆下一张“宁静的书桌”,为战时杭州教育保留了火种。
弦歌不辍的杭州战时中等教育,更被周恩来总理称为“难能可贵的伟大奇迹”。
浙江现代教育得风气先
抗战爆发学校纷纷外迁
《浙江教育史略》中曾写道:“逊清末叶,诏议兴学,吾浙得风气先。”夸赞的就是浙江的教育。当时得风气先的浙江现代教育体系建设成效卓越,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已经涵盖从高等教育到幼稚园,从公立学校到私立教育、从中国学校到洋人学堂各个层面。而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教育尤其发达。
据统计,1936年时杭州市有公立小学81所、私立小学134所、中学33所、专科以上学校包括国立浙江大学、之江文理学院、省立医药专科学校等多家,更有各类民众教育机关16所。
然而,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杭州危在旦夕,11月浙江省政府决定迁校、迁医院。例如,国立浙江大学初迁建德,后迁江西吉安、泰和,再迁广西宜山。1940年辗转贵州遵义、青岩、湄潭、永兴。再如省立杭州高级中学1937年11月迁往金华,再迁丽水,1938年与杭州初中、女中等联合成立省立联合中学。
战时临时学校
成为杭州青年爱国大舞台
除了外迁保留教育火种,杭州教育机关还在浙西地区,设置战区临时学校,收容失学失业青少年。比如当时在於潜、孝丰、昌化分别设立了浙西第一、第二、第三临时中学,后来在余杭又增设了浙西第四临时中学,收容流亡学生,为他们在烽火岁月中摆下一张“宁静的书桌”。
1939年2月,浙西行署以浙西第一区联合战时初中补习学校为基础,收留各地逃难而来的中学师生,组成了“浙西第一临时中学”。
据杭州师范大学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周东华教授介绍,1939年3月24日,周恩来应邀出席浙西临时中学开学典礼,向全体教职员、学生等1500人发表演讲。他说:“这个开学典礼和平常举行的不同,因为这里是最前线,浙中就设立在这前线,这里的学生都是从沦陷区出来的青年,这是一个不平凡学校,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开学典礼!……今天这一开学典礼,充满着战斗的意义,是一个战斗的开学典礼!也就是我们参加这神圣战斗的誓师典礼了。” 4月2日,周恩来在谈到该校时更盛赞:“在此日寇铁蹄蹂躏遍地、炮火连天中,浙西临中乃有如此规模,为国家民族育英才,诚教育界前途之好现象。”
再如,蕙兰中学在1937年日军进犯杭州时,同样辗转迁徙。“遵令迁往场口,后因富阳沦陷,场口地方危在旦夕,复迁往上海,与杭州之江大学附中,弘道女中、嘉兴秀州中学等校联合办理华东联合中学,继续开课。至1941年12月8日,上海陷于日军之手,属校以贯彻初衷,不甘受敌伪组织管辖,毅然于12月9日停办”。
周东华教授称这些在上海“孤岛”继续办学的学校成为战时杭州青年展示“爱国的热情和活动的能力”的大舞台,“光射于敌伪环视的孤岛中,引照了无数纯洁的青年,为国家保留了一部分的元素”。
周恩来评价战时杭州教育:
难能可贵的伟大奇迹
周东华教授认为现代教育的一个特质是民族主义教育。早在1909年,一位之江大学毕业生从美国来信,称:“爱国主义是我人生旅途的目标,如果必要,我愿意为我们亲爱而伟大的古老国家牺牲自我。”在弘道女中20周年纪念刊上,类似的爱国宣言亦不少,有一位同学撰文称:“我辈青年是负有多大的责任呵!同学们!快快起来为我们的前途而奋斗,为我们的民族而挣扎吧!”
对于战时杭州的教育,周恩来在浙西临时中学的演讲中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评价,他说:“浙江为东南文物之邦,今天浙西中学的开学典礼,就给了我们一个事实上的证明:在最前线的天目山竟能集中整千青年受教育训练,这不但东南各省少有,就是全国各省都是难能可贵的伟大奇迹。我们更知道浙江各县的小学不但比战前没有减少,而且比战前还要加多,不但是在前方的炮火声中弦歌之声不绝,而且还在敌人的后方普遍地设立了流动学校和流动文化站。再就书报刊物来说,也能够分布很平均,并不像以前一样,文化的读物只集中在城市,形成偏倚的毛病,这便使得浙江的教育愈普及,文化愈加向上。”
责任编辑:雷攀 最后更新:2016-01-26 17:27:4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抗战时期主要大学迁移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