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事件概述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为了迎接即将爆发的抗日战争,1936年5月20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1940年11月,抗大到达冀西太行山腹地的邢西县(现邢台县)浆水镇一带。抗大总校在浆水驻防了两年零三个月,创办了六、七、八三期。在此期间,抗大举行了校史上最隆重的五周年校庆活动,培养了8000多名学员,也是抗大的发展壮大阶段。
邢台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培养干部遍布全国
抗大总校从陕北迁到前南峪
记者:抗大是在什么条件下迁到前南峪的?
李树堂: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1937年1月1日红大随党中央迁往延安。1939年,全国抗日战争形势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由于日寇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封锁,一方面造成了边区的财政困难,另一方面使广大国统区和沦陷区的革命青年难以通过封锁线投奔延安入校学习。
为了吸收和培养更多的抗日军政干部,进一步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造与巩固抗日根据地。为了继续发展国防教育事业,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9年6月20日决定将抗大等迁往晋东南。
记者:为什么最后选择前南峪作为抗大总校的校址?
李树堂:最初的校址并不在前南峪,是在晋东南。由于那里是日伪军扫荡的重点地区,频繁的扫荡使抗大总校无法正常办学。于是抗大1940年11月辗转到达冀西太行山腹地的邢西县浆水镇一带。总行程3000余华里,历时一年零四个月。
抗大总校在到达浆水之前,派出了当时的校代理秘书长李挺到浆水一带进行实地勘察。浆水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里靠近十八集团军总部和北方局驻地,又是一二九师开辟最早的太行根据地之一,抗日政权在这里建立得较早,当时又是邢西县的政府所在地,所以最后把校址定在浆水。
记者:为什么说在前南峪期间是抗大的大发展时期?
李树堂:当时,抗大校部设在前南峪村,抗大总校在浆水驻防了两年零三个月,创办了六、七、八三期,培养了8000多名学员。据统计,第七期共编印出版军事、政治、文化等教材41种,发行量达18036册,创下了抗大创办以来之最。同时,抗大坚持以教育为中心,贯彻“少而精”、“学为战”等教学原则,开设图书馆、文工团等机构,坚持敌后正规化办学。抗大的各个部门就是在非常简陋和艰苦的环境中办公,同时抗大培养出来的学员的素质和军政水平又是一流的。可以说,抗大总校在浆水期间是它的大发展时期。
前南峪铭记抗大历史
记者:抗大在浆水期间,取得大的发展,但也经历了艰难曲折。有哪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事件?
李树堂:抗大在浆水期间,需要记述的事件很多,其中有两件意义深远、影响重大的事件:一是1941年6月1日抗大举行了隆重的五周年校庆活动,二是1942年5月取得反扫荡、反蚕食胜利。
1941年6月1日,是抗大建校五周年纪念日。为了宣传抗大创办5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绩,扩大抗大在国内外的政治影响,学校决定举行热烈而隆重的庆祝活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左权、罗瑞卿以及中共中央北方局、第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都为大会题了词。
会场布置庄严肃穆,矗立在东山上的“太行之光”和西山上的“抗大万岁”八个大字,气势雄伟,遥遥相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会场门口鲜艳的抗大校旗冉冉升起。门口两侧耸立着抗大校徽的标志——— 骑马跃进的战士图像。门柱两旁分别写着“艰苦奋斗,英勇牺牲”八个大字,这是抗大的精神。
当日早上7点钟,庆祝大会在总校校部驻地前南峪举行,首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从6月2日开始,举行了为时五六天的大型体育运动会和抗大成就展览会。运动会在白天举行,进行球赛、田径赛和全副武装竞走等体育比赛。晚上举行文艺晚会,进行歌咏比赛,由抗大文工团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
记者:抗大在前南峪期间,除了生活条件艰苦以外,还要时刻面对着日军的扫荡,抗大的学员们是怎么应对的?
李树堂:抗大第七期开学,特别是五周年校庆之后,抗大在敌后的目标和影响越来越大。华北日军司令冈村宁次曾扬言,“消灭了抗大,就等于消灭了晋察冀边区的一半”,“宁肯牺牲2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牺牲5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
1942年5月,日寇发动五六万兵力对华北的冀中、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大扫荡,这是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活动。抗大总校成为日寇扫荡的重要目标,5月26日,7000日军和大批伪军兵分四路,合击抗大总校。
根据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指示,抗大校首长提出:不仅要保存实力,取得反扫荡的胜利,还要使学员从中学到反扫荡的战略战术,反扫荡不仅是为了战争,而且是为了学习,培养人才,这就充分体现了军事学校的特点。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校首长为了避免同敌人主力相遇,决定各大队分散行动,利用有利地形与敌人周旋,并且专门组织了“反击围剿”、“突围转移”的指挥机构,针对敌人队形密集的特点,全校分几个独立单位,多路转进分别进行穿插。抗大在两个多月的转战中,边战斗边学习,华北军民歼灭日伪军17000多人。
记者:在反扫荡的过程中,有没有非常让人感动的事?
李树堂:反扫荡时候,抗大总校校部指导员程克怀孕即将临产,在跟着抗大医院转移时,她和六个男同志编一班。为躲避日伪军的搜索,他们藏身在一个山洞里。在这危急时刻,程克却马上就要分娩,山洞外传来敌人的叫喊声,一旦孩子出世哭出声来,她和同志们就会非常危险,为了不暴露目标,当孩子出生还未发出啼哭声的时候,不得不忍痛放弃孩子生命。
1942年5月24日,一部分抗大师生在寨上、安庄一带同日寇遭遇。当地群众为了掩护抗大师生,被日寇逼上大寨山,但日寇无论怎样威逼利诱,他们都没有说出抗大师生的下落,最后60多名村民从大寨山上毅然跳下,37人当场牺牲。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大寨山惨案,60多名村民谱写了一首和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的壮歌。
抗大精神永流传
记者:抗大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抗大精神在老区源远流长,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李树堂:抗大的贡献是十分伟大的。据查实,仅在桨水时期,抗大就培养了三期近万名军政干部。其中第六期4900人,第七期2551人,第八期2156人。
美国名作家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这个大学(指抗大),大约是世界上唯一的,我看不为言过其实。”事实正是如此,抗大在缺吃、少穿,没有住房,又有敌人封锁、围剿,经常打仗,随时转移,流动性非常大的情况下,为我党培养了那么多德才兼备的军政骨干,分布到全国各个角落。不仅八路军、新四军有抗大学员,所有根据地,一切革命烈火燃烧的地方,都有抗大学员的足迹。可以说,抗大的革命“火种”撒遍了全中国。
抗大在浆水的战斗历程,铭刻着党和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巨大功绩,抗大的光辉业绩将作为历史的里程碑,永远载入史册,抗大与浆水人民结成的战斗友谊和鱼水深情将万古长青。更重要的是,抗大“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精神留在了前南峪,留在了浆水。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7-06 09:47:1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不绝的薪火:抗战时期的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