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全面实施战时国民教育
2016-01-26 17:16:24  来源:宜宾日报  点击:  复制链接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四川省政府先后颁发了《四川省抗战期间中心工作》、《四川省中学校训育大纲》,实施战时教育。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转饬各县,令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抗日救国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减少普通科目,酌授战时特殊学科,改善各学科教学内容及教学实施方法,一切以抗战需要为中心。

   多种教育唤起学生爱国热情

   语文学科选读古今民族英雄言行、事迹,作文采用有关抗敌救国材料为题材;自然学科注重增授军用理化知识及防毒、抗战自卫工程等知识;算学增授军事测量、枪弹射击计算等方法;体育则注重爬山、长跑、游泳、拳术、劈刺、障碍赛跑等训练……学校还开展多种活动,如举办时事报告会、抗敌游艺、画展、音乐演唱、为国难死难同胞默哀、抗日集会、火炬游行等,唤起学生民族意识,激发抗战精神。

   同年12月,四川省政府颁发《四川省初中以上学生寒假在校战时训练实施办法》。遵照命令,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即着令各县中学成立战时训练团,由各县县长担任训练团团长,学校校长为副团长。专员冷薰南则亲任宜宾县战训团团长。各县初中以上男生按人数多少编成营、连、排,训练科目为“学科”、“术科”两种。“学科”课目为军事学、政治学。“术科”课目为持枪、射击、战斗、防空、夜间演习、土工作业等,训练时间4周。女校及女生班学生接受“看护”、“军事常识”训练2周。

   根据“省实施办法”精神,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制发的《各县教职员、各级学生寒假参加抗敌工作办法》规定:“学校于战训团结束后,全体师生务必返回乡里进行抗敌宣传。校长如有敷衍塞责、阳奉阴违者,处罚校长;教职员违令不参加工作者,令该校停聘;学生则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为使各校校长、教职员于抗战期中献身教育,牺牲小我,成就国家、民族大我,1938年3月8日,宜宾专员冷薰南手订《抗战期中各校教职员应行注意事项》十六条,“望各校教职员以此悬诸座右,时时触目惊心,互相策励”。

   确保经费发展小学

   1943年,第六行政督察区依据时年四川省政府发布的《四川省各县市所属乡镇保国民教育促进会组织法》,转饬各县分别组织乡(镇)、保国民教育促进会。乡(镇)教育促进会由乡镇长、副乡镇长,中心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学生家长代表3至5人,热心教育的地方士绅3至5人组成。保国民教育促进会由保长、国民学校校长、学生家长3至5人、热心地方教育的人士3至5人组成。乡、镇保教育促进会主要负责劝募改善教职员待遇之经费、实物,在不妨碍学校行政原则下,参与对学校的发展、校舍的修建及设备的充实进行建议、设计、协助工作。

   1944年3月,国民政府公布《国民学校法》,第六行政督察区各县遵照其中国民学校经费规定:“国民学校及中心国民学校之日常经费,由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拨给;学校之开办设备等费,除由主管教育行政机关筹给外,亦得由乡、镇保筹给之。”

   国民教育实施的结果,使宜宾小学的发展在1943--1945年间达到了民国时的高峰。1938年,第六行政督察区(宜宾)仅有小学约1,200所、小学生数不足10万,到1943年即发展至2,274所,在校小学生20余万人。

   中学整顿初见成果

   1939年,重新将全省划为10个中学区(西康、重庆未计人)。江安区辖县:江安、泸县、宜宾、南溪、纳溪、叙永、古宋、古蔺、兴文、长宁、珙县、高县、筠连、庆符、屏山、雷波。指定示范中学:省立江安中学。同年,四川省政府研究确定,各行政督察区设省立高中1所,各市、县至少设县立初中1所。1937—1945年,宜宾成为了大后方的文化基地之一,大批外省知识分子流入宜宾,促进了宜宾中学教育的迅速发展,第六行政督察区(宜宾)各县共新办中学21所;屏山县于1945年开办了屏山县立初级中学校1所;古宋县开办了公、私立中学校3所;原叙州联合县立中学于1940由省改办为省立宜宾中学校;1945年,由省政府拨款33,500元(法币)、县筹款700多万元、高县闵次元捐闵氏宗祠租谷100石,船业公会、盐商、绅士等捐资、捐材修建校舍开办了四川省川南高级中学。1945年5月,省教育厅改划四川中学区为20学区,宜宾为宜宾区,改省立宜宾中学校为示范中学。

   1945年,第六行政督察区中学总数达到32所,比战前增加了约2倍。中等职业学校、简易师范的学校数也比抗战前增长了近1倍。省立宜宾师范学校时年秋迁校至南溪县李庄镇东岳庙,更名为“四川省立李庄师范学校”,学生增至415人。

   保证学龄儿童有书可读

   1940年3月,四川省实行新县制。按《县各级组织纲要》及《国民教育实施纲要》之规定,发布了四川省《普设乡(镇)中心学校及保国民学校实施办法》,开始施行国民教育。国民教育分义务教育及失学民众教育两部分。教育对象为6足岁至12足岁之学龄儿童,15足岁至45岁之失学成人,免收学杂费。计划自1940年8月至1945年7月止为实施国民教育第一期,达到每个乡(镇)设有中心学校、每个保设有国民学校、实现90%以上的学龄儿童入学的目标。

   同年秋季,第六行政督察区转饬所属各县将原有乡(镇)中心小学、完全小学改为中心学校。在未设有完全小学而仅有初级小学的乡(镇),即就初级小学改为乡(镇)中心小学校。将其余的初级小学、短期小学、简易小学等一律改为保国民学校。因经费关系不能设置学校的地方,私立小学为代用中心学校或国民学校。并饬令各县举办短期国民教育师资训练班。其中,宜宾县训调学员148人分发各校服务。

   为保证国民教育的顺利施行,1940年9月,四川省制定了《实施国民教育强迫入学施行细则))(十三条),其中规定:“各县市政府在实施强迫入学以前,应责令所属各乡(镇)公所,于编查户口时将学龄儿童数、失学成人数及失学儿童数分别调查清楚。列册呈报县市政府备查……查清楚后,即按照名册,分别通知,限期入学。”如不依限入学,即分别情况给予“劝告”、“警告”。仍不入学者,则由乡(镇)公所报请县市政府依照行政执行法规定办理。其后,国民政府于1944年颁布《强迫入学条例》(十六条),其中规定:各县为办理强迫入学事宜,应设置“县强迫入学委员会”,由县长、教育科长、督学、各乡镇长、县公民代表组成,以县长为主任委员,教育科长为副主任委员。各乡镇也设立乡镇强迫入学委员会,由乡镇保长、乡镇公所文化股主任,各乡镇、保中心学校、国民学校校长,乡镇内公民代表组成,以乡镇长为主任委员。对应入学而未入学之学龄儿童,经劝告、榜示警告仍无效者,由乡镇强迫入学委员会议决处10元以下罚款。“凡已入学或已届入学期限之儿童如随同父母或监护人迁移时,应由保长报告乡镇强迫入学委员会,通知该儿童所迁往地点之强迫入学委员会,执行强迫入学或转学事宜”。

责任编辑:雷攀 最后更新:2016-01-26 17:18:1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的国防教育:一切以战时需要为中心

下一篇:战时保育生:多数投笔从戎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