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由于当日寇的侵略,中国全国上下难觅一间平静的教室,大中学校或迁移或新办于重庆、昆明等大后方,在极度困难的战争岁月里坚持传道育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的难童学校——育才学校,成为抗战时期教育的缩影。
重庆市合川区草街镇凤凰山脚下,林木掩映中有一座古庙名叫古圣寺,寺旁边一间平房里住着89岁高龄的义务护校人杨兴莲。75年前,杨兴莲老人进入古圣寺里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读书。后来,他义务守护这所学校数十年。
如今,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圣寺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的学生前来参观。走进古圣寺,只见雕梁画栋,大树成荫。几座配殿是教室,中轴线上的大雄殿是陶行知为全校师生讲课的礼堂,两侧厢房则是师生宿舍。当年的课桌、钢琴都保存较好,似乎在向游人诉说70多年前动荡岁月中学子们的求学故事。
1938年9月,陶行知与邓颖超在香港会合,宣传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在去香港的轮船上,他看见一个4岁的法国小女孩随着乐曲跳舞。陶行知不禁联想到灾难深重的祖国,日军侵华造成大量的儿童失去父母、流浪街头,于是他决定创办一所难童学校。1939年7月20日,陶行知创办的难童学校在重庆北温泉小学举行开学典礼,取名“育才学校”。8月初学校迁入合川草街古圣寺。
杨兴莲老人1939年进入育才学校读书,在这里共上了4年学。尽管年事已高,但当年在育才学校读书时的情景,老人依然记忆犹新。
杨兴莲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出生于当地一户地主家庭。那时即使家境较好,女孩子也是不准读书的。1939年学校搬来的时候,14岁的杨兴莲家离这里不远,常常到这里来看热闹。一天,一位老师让她进学校学识字,父亲后来知道后非常生气,不许她再去。
“当时,农村人都很愚昧,看到陶行知先生跟外国人说话,就说他是外国人,大人们都不让我们进学校。后来陶先生就挨家挨户做工作,告诉大人们学习识字的重要性,让娃娃们过来读书。那个时候,女人要缠脚,陶先生就向村里妇女讲述缠脚的害处,后来很多妇女不缠脚了。我当时也缠脚,正是因为陶先生,我脚上的布才被取掉。”杨兴莲老人说。
经过陶行知的一番劝说,杨兴莲1939年进入育才学校学习。“学校当时分为普修课和特修课,普修课是基础文化课,特修课我学的是舞蹈。”
陶行知1891年出生于安徽,早年参加辛亥革命,留学美国,回国后与蔡元培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探索教育改革。抗战全面爆发后,陶行知主张战时全面教育,倡导教育救国。育才学校不同于当时的普通学校,陶行知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把他们分为社会、文学、音乐、戏剧、自然、绘画、舞蹈7组,教导学生团结起来做追求真理的小学生、自觉觉人的小先生、手脑双挥的小工人、反抗侵略的小战士。
“当时我们的老师是后来担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的戴爱莲女士。我们什么舞都学,西式舞蹈也学。在寺庙门口的空地上,我们还跳秧歌呢。”杨兴莲老人回忆说,古圣寺地处偏僻,树林遮蔽,虽然躲过了日机轰炸,但生活十分不便。“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很多老师还要从北碚县城走十几里路过来上课。”
抗战中后期,育才中学办学经费捉襟见肘。陶行知一方面力求外援,争取民主人士帮助,一方面自力更生,师生种地生产。为支持陶行知办学,周恩来、邓颖超两次前往古圣寺慰问师生,送来物资和捐款。
尽管当时条件艰苦、办学经费极度紧缺,但育才学校可谓“名师荟萃”。音乐家贺绿汀、电影艺术教育家章泯、舞蹈家戴爱莲、诗人艾青、画家陈烟桥等著名学者担任各组主任,翦伯赞、何其芳、丰子恺、田汉、姚雪垠等众多名人在学校兼课。此外,学校还有2万余册图书、3架钢琴、5架风琴和小提琴和1千多件实验仪器。
杨兴莲老人自豪地说,育才学校每天都会组织演讲,下午还有朗诵、唱歌、舞蹈等文艺表演。在陶行知以及诸位名师的培养下,育才学校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显著提升,经常赴重庆市区宣传演出。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冯玉祥等多次出席观看育才师生表演节目。育才学生还长期主持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向苏联、美国等国家的少年儿童播发的广播节目。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曾两次在育才学校讲学。他在《记古圣寺》一文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十几岁的孩子,能够在座谈会上侃谈时局,从国内到国际,从政治到军事,明如指掌,能够写出文学的创作,能够自编剧本,自己导演,能够自己作曲、作歌,能够写生、速写,能够画出星宿的图谱”,“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奇迹,就发生在在这所古老的寺院之中,使人的奇迹代替了神的奇迹”。
开办之初,育才学校学生当中有革命烈士遗孤12人,难童140人。育才学校在古圣寺7年,共招收了600名儿童。全校600多名师生中有300多人参加地下党,有43人参加了华蓥山游击队,有21名师生是革命烈士,育才学校因此被誉为革命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很多育才学生成为党的领导干部、著名艺术家、学者。
1946年,陶行知号召:“制止内战,反对独裁,建立人民的新中国。”为了民主,李公朴、闻一多相继遇害,有人通知陶行知,陶行知却坦然地说:“我等着第三枪!”在生命最后的一百多天里,陶行知开展了一百多场演讲。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在上海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5岁。
7月16日,陶行知预感时日无多,在《给育才学校师生最后的一封信》中提出五项修养,“一为博爱而学习,二为独立而学习,三为民主而学习,四为和平而学习,五为科学创造而学习。这些也希望大家共勉并指教。”
一提到陶行知,杨兴莲老人就尊称“陶先生”。“陶先生每次给我们讲课,总是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人只有读书才能成才,国家只有重视教育才有未来!”杨兴莲老人说。
责任编辑:雷攀 最后更新:2016-01-26 17:25: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战时保育生:多数投笔从戎
下一篇:追忆那些年,抗战中的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