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八年离乱 抗战中东吴大学的流亡与坚持
2016-08-29 14:45:28  来源:苏州大学微信公众号  点击:  复制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日益进逼的战火,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前身),这所1900年创立于苏州的教会大学,被迫举校外迁,到1945年重回已是荒芜一片的校园筹备复课,颠沛流离中,东吴学子的足迹遍及上海、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东、重庆……但凡寻得安身立命之处,便有朗朗书声响起——

中国之大,放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这便是八年全面抗战战火中的中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日益进逼的战火,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前身),这所1900年创立于苏州的教会大学,被迫举校外迁。自此八年间,东吴大学师生一路颠沛流离,足迹遍及上海、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东、重庆……很难寻得一个能够静心向学的地方。然而,但凡寻得安身立命之处,便有朗朗书声响起。

1945年,抗战胜利,待师生们终于回到校园时,这里只剩下几栋空落落的建筑。日本人占领期间,学校成了被铁丝网圈起的日军医院,体育馆的地板居然被马啃出了大洞……

失去了校园 也失了家园

上海也没能成为“世外桃源”

回想当年,今年85岁的顾镕芬直摇头:“他们把我们都赶出去了,全部都赶出去了。”

顾镕芬生于1930年,父亲顾瑞伯是东吴大学的历史和语文老师,兼任附中部主任室秘书。当时的东吴大学附中是东吴大学的一个学部,两者共用一个校园,不少老师在中学部与大学部两头兼课。顾镕芬从小就随家人住在东吴大学教职工宿舍内。日军占领,让顾镕芬失去了校园,也失去了家园。

据1946年出版的《东吴年刊》中记载,1937年,为了避免战火的威胁,更为了不愿面见颜在敌寇控制下生活,东吴大学在苏州的文理学院师生们,在校长杨永清和教务长徐景韩、总务长冯家声以及慎斐文等教授的带领下,毅然离开了有数十年历史渊源的苏州,向浙江迁徙,在东吴大学设在湖州的附属中学继续上课。

然而,在湖州的片刻宁静很快被打破。日寇在金山卫登陆,湖州一带同样难保安全。东吴大学的师生们又从湖州向杭州、泗安两地撤退。泗安的师生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向长沙进发,一部分回到上海。在杭州的师生则转往安徽黟县办学。虽然东吴师生四散流离,但他们的心依然拧成了一根绳,抗日、办学,是共同的目标。

1938年,教师们陆续从各地到上海。当时的上海租界,日军还没有涉足,而东吴大学法学院本来就设在那里。于是,校长杨永清会同在上海的东吴大学法学院师生一起筹备复课,教室借用的是上海西藏路上的慕尔堂(今沐恩堂)和南京路上的慈淑大楼。当时,顾镕芬的父亲顾瑞伯也来到了上海,在东吴师生们的努力下,东吴文理法三学院和附中都在上海招生复课。

1941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租界再也挡不住侵略军的铁蹄。日伪教育机关召集在沪的各教会大学主持人开会,强令各校根据他们的指令办学,开展奴化教育。面对无理要求,东吴大学的师生们断然拒绝。无论是政治施压,还是经费利诱,他们始终没向日伪教育机关登记。满腔的爱国情怀和无上气节,都写在了东吴大学校歌里:“中西文艺,并蓄兼输,国运待昭苏。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更勉以同符。”

拒绝日伪的“示好”,就无法继续公开办学。不能登报招生,他们就凭着人们相互转告将招生消息传递出去。让东吴老师们欣慰的是,报考的青年竟然非常多。这是在战火纷飞、家国不保的年代里,最让他们高兴的事了。只是,面对刺刀,这样的坚持到了第二年就无法继续下去了。

君子不忘其旧坚信终能回归

临时校舍也叫“林堂”“葛堂”

抗战期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始终在战火中屹立不倒,成为全国文人心目中神话一般的存在。逃离上海,南撤福建邵武的东吴大学也曾与同样在颠沛流离中的协和、之江两所大学携手成立联合大学,并在金华成美中学设点联络。

但这次联合办学并没有坚持多久。“抗战爆发后,(复校)开始坚持了一段时间,东吴还曾和之江、协和联合办学。一路往内地,但很快就散掉了,主要问题是没有经费,教会没有经费。”原东吴大学校友、原苏州大学副校长、现任东吴大学校友会会长的沈雷洪告诉记者,不同于西南联大的国立性质,东吴大学是教会学校,当时已经没有经费拨给学校,学校全靠师生筹款,很难维持。

不久,邵武的东吴师生又向广东撤离,一边撤,一边寻找合适的地方教学。幸运的是,他们在广东曲江仙女庙弄到了一片地面,从前只拿过纸笔的学生老师化身木匠、水泥匠,搭了几间简陋的房子,这便是东吴大学的临时校舍。

“东吴人就像是大家庭,不管遇到什么事,不管在哪里,师生始终是凝聚在一起的。”沈雷洪动情地说,这也是东吴大学的传统。

和曾经明净优美的苏州校舍不能相比,但有一方屋瓦栖身、展开教学,已经十分可贵了。现在苏州大学内的钟楼,在东吴大学时期名叫林堂,曾经的化学物理系的教学楼叫葛堂。而在曲江的东吴大学临时校舍内,心系苏州的东吴师生们,也命名了一个“林堂”、一个“葛堂”,以此表示“君子不忘其旧”,更相信终有一日,定能回归苏州的校园。

操场上野草齐腰高体育馆地板被马啃

回归时校园满目疮痍

终于回来了。1945年,抗战胜利。东吴大学的师生也结束了八年的流离失所,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校园。然而,此时的东吴园是怎样一副模样呢?

据《东吴大学法学院年刊》记载,收回的校舍只是几幢空房,别无长物,不要说仪器设备同教室里的桌椅荡然无存,就是连门窗、墙壁、地板也残毁不堪。而旧健身房及螺丝浜的住宅更是只留下一堆瓦砾、几株枯草。依照当时的物价估计,修理费要法币六万万元,合美金30万元。

这样的情景,顾镕芬还依稀有印象。1946年,东吴教职工都回到苏州东吴大学准备复课。

时年16岁的顾镕芬跟着父亲一起回到东吴大学,并进入东吴大学附中读书。“学校边上还有日本人留下的铁丝网,后来才知道战时被日本人用作军人医院了。我入学后还能在教室里看到低矮的日式家具,像榻榻米那种;体育馆,我们当时叫健身房,里面的地板也被马啃成一个一个大坑,修好之后也还是看得出来的。”虽然学校经过了修复,但日本侵略者在东吴师生心中留下的创伤难以抹平。

晚一年进入东吴大学附中读书的沈雷洪,对当时的情景也仿佛历历在目。今年83岁的沈老坐在藤椅里,双目有神,谈起东吴大学的往事,记忆特别清楚:“日本人占领的时候,校园荒芜了,东吴大学在接管的时候,校园里全部都是野草。当时听年长的校友说,操场上的野草齐腰高,草丛里面都是野狗,住宿的学生晚上都不敢出来,后来是体育老师用气枪打死了那些野狗。”说到齐腰高的野草时,沈老一边比划,一边颇是气愤。

“当时我进校的时候,还能看到水龙头上贴着的‘消毒’那种日文字。破坏最严重的就是健身房,现在是苏大的博物馆。地板好像是烧焦的,也有被马啃的,后来是把坏木头切掉后重新补的地板,当时到底在健身房做了什么,我们不知道。”沈雷洪说。

 

责任编辑:王笛 最后更新:2016-08-29 14:47:3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中的山东省立第八联合中学

下一篇:抗战中的教育故事:大新中学,抗日民主的堡垒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