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这首慷慨激昂、充满抗日救国情怀与担当的歌曲,就是抗战时期抗日军政大学的校歌。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1936年12月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面对全面抗战即将到来的新形势,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1937年春,中央军委决定把抗日红军大学正式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除继续培养红军干部外,还把培养革命知识青年作为抗大的一项重要任务。校部也由保安县(今志丹县)迁到党中央所在地延安。林彪任校长,罗瑞卿任副校长。
当时,抗大的学习生活非常艰苦。学员们以窑洞为教室,以石头砖块为桌椅,以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白天苦练杀敌技能,晚上伏案苦读。
为激励抗大学员,毛泽东指示当时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凯丰为抗大谱写一首新校歌。歌词写好后,送给在抗大从事音乐工作的吕骥谱曲。看到激动人心的歌词,吕骥心潮澎湃,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创作任务。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首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校歌一经问世,立刻突破了校园的界限,在群众中广为传唱,并迅速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一个号召令。
从国民党统治区、沦陷区到海外,大批有志青年和革命仁人志士就是唱着这首歌,冒着生命危险,历尽千辛万苦赶赴延安找寻民族的光明与前途——他们中有母女相约、夫妻相约、姐妹相约、兄弟相约、亲友相约、师生相约、长官与部属相约,成群结队地来到了抗大。更多的热血青年,高唱着抗大的校歌开往前线奋勇杀敌。
新中国成立后,抗大培养的大批革命干部被分配到新的岗位,成了建设新中国的中坚力量。1955年,在被共和国授予军衔的军人中,有7名元帅、8名大将、26名上将、47名中将和129名少将是曾在抗大工作、学习的干部和学员。而今,抗大这个曾经的“窑洞大学”,也早已发展成为中国赫赫有名的高等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7-01-05 15:49:5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竺可桢的抗战年代
下一篇:西南联大千名学子戎马沙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