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金陵女子大学西迁选定沪汉蓉三个城市 校长吴贻芳率师生迁校当天遭遇日军7次轰炸
2017-11-30 14:13:59  来源:江南时报   点击:  复制链接

  1937年,在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肆虐下,为了给岌岌可危的中华民族保存文化血脉,大量的教育机构从全国各地陆续迁往西部地区,位于南京的金陵女子大学(简称金女大)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所高等院校。

  金陵女子大学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本科层次的女子大学,这所大学在当时的校长吴贻芳的带领下,在日军攻占南京前分路撤离南京。南京办学中心的师生,更是冒着日军的炮火,在南京破城前的最后时刻,才安全撤离。

  被国际誉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

  今天的南师大随园校区,是位于南京市鼓楼区随家仓的一个美丽校园,走进校园到处可见绿意盎然的树木和古典味道浓郁的中国建筑。外面的繁华在这里看不到,世俗的喧嚣被葱茏的绿色阻隔在外,这里就是曾经的金陵女子大学所在地。

  金女大是中国第一所本科层次的女子大学。1913年由美国联合教会筹建,1915年正式成立并招生,曾经在南京城南的绣花巷有过临时校舍。1923年,迁入南京的随园校址办学,当时的金女大,就以其独具一格的优美建筑誉满世界,被国际人士誉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而这个称呼,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金女大第一任校长为美国传教士德本康夫人,1928年,从美国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的吴贻芳学成归来,成为了金女大历史上的首位华人校长。作为一所教会大学,金女大的创办宗旨便是培养为基督服务的妇女领袖。但是到了吴贻芳这里,她更加注重为中国培养服务社会的女性人才,在她看来,“金女大开办的目的是应光复后时势的需要,造就女界领袖,为社会之用。现在办学,就是培养人才,从事于中国的各种工作……”

  从上任之日起,吴贻芳便着手调整校务。吴贻芳更提倡全人格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作为办学的使命。为此,吴贻芳一方面坚持女大传统,一方面进行教育内容的丰富,使学生们的大学生活充实、完整、富于意义。同时重视体育教育,重视情感培养,在办学过程中还坚持服务社会,如为农民孩子义务办学,给妇女儿童建立诊所,礼拜日定期到邻居家上门服务等等。

  在吴贻芳主政期间,她不拘一格选拔优秀生源,又不断扩充科系,新创办了20多个专业。经过数年的努力,金女大有了很大的发展,到1937年,学生已增加到259人,教职员工增加到48人,中国教师人数已占总数的70%。

  在日军空袭中选定三个迁校城市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举世震惊的卢沟桥事件。此后不久,蒋介石邀请国内知名人士上庐山共商国是,作为大学校长的吴贻芳也在受邀之列。

  在大会上,吴贻芳和其他与会的爱国人士一道,强烈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要求政府积极抗战,并号召全国军民精诚团结,同仇敌忾。7月17日,蒋介石代表中国政府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抗战。

  对于这段历史,南京师范大学吴贻芳研究所所长钱焕琦教授做过不少研究,她介绍说,由于当时的战事发生在北方,师生们一度感觉战争离南京很远。因此,当年夏天金女大的师生们分散到各地度暑假时,都还抱着9月能够顺利开学的期待。唯有吴贻芳,这个暑假是在忐忑中度过的,她隐隐有种担忧,那就是战争的扩大可能会影响到南京的学校正常开课。

  果不其然,8月13日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开始了。从8月15日起,日军的飞机开始轰炸南京。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都,自然会成为日军的重要攻击目标,很多重要的机关、工厂、学校纷纷准备内迁。金女大不少教职员工和学生也在此时陆续离开南京。整个南京城被战争的阴云笼罩。

  当时师生们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敌机的空袭,而国民政府教育部早在8月12日就下令要求南京市的所有学校延期至9月20日上课。但随后教育部再次下达指示,要求进一步推迟开学时间,并要求学校把所有的学生送走。

  面对严峻的局势,吴贻芳牵头,金女大成立了一个五人紧急委员会,讨论保护学校的应急措施。当时紧急委员会重点讨论了两个议题,一是校园资产的保全,二是学校的迁移方案。针对校园资产的保全,学校制订了一系列方案,包括留守一批人员看守学校,将贵重仪器和设备包装好,储藏在学院大楼的地下室内等,同时学校决定购买一批灭火器材,以备战火烧到学校的时候使用。为了保全档案,学校提前把所有的档案材料转移到了上海……

  而对于学校的迁移方案,紧急委员会经过周密的协商,选定了三个城市作为迁移目的地,以作临时办学点过渡用,这三个城市就是武昌、上海和成都。

  靠外国军舰庇护躲过七次轰炸

  对于为何选定武昌、上海和成都三个临时办学校址,吴贻芳后来在《金女大四十年》中曾撰文讲述。她说,“我与各方商议后,决定迁校。当时选择了三个师生比较集中而又便于与其他教会大学联系的地点,作为办学中心:一个是武昌,是华中大学所在地;一个是上海,师生人数最多,又有圣约翰大学和沪江大学可以合作;第三个是成都,是华西大学所在地,当时师生最少。”

  吴贻芳还在金女大向教育部呈报的《二十六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计划》中作了如下描述:

  “本院地处首都,又系女校,学生来源计有十余省市,今在此种形势下,各家长多数不愿送学生返京肄业;且集处此间,不但防空设备难求安全,即课业亦难静心学习……故拟暂用分区教授办法,体可各得便利……查本院学生,现在聚集及最易集之地点,经统计结果,以上海、武昌二处为最。至于安全,莫如成都。”

  安排好了具体的迁移方案,已是1937年的12月3日。11月20日国民政府已宣布移驻重庆,政府军队为保卫南京与日军展开了多场激烈战斗,南京城内随处都能听到城外隆隆的炮火声。

  钱焕琦教授向记者讲述了当时迁校的紧张场面。吴贻芳在办公室整理好自己的随身行李后,就立刻带领师生离校。由于不少学生前期已经分散到了武昌、上海等地,所以这一批随同吴贻芳西迁的师生中,只有教职员工13人,学生25人。

  在吴贻芳等人去码头的路上,空袭警报不断响起,金女大的师生队伍走走躲躲,躲躲走走,好不容易才来到下关码头。他们计划登上英商怡和公司的轮船,和南京博物院的文物一道去往尚未沦陷的汉口。但师生们刚刚登上英商怡和公司的轮船,防空警报就再次响起,几架日机飞临长江上空。

  为了躲避空袭,这艘轮船赶紧启动,驶向一艘停靠在江中的英国军舰,才得以免遭轰炸。而当时,岸上无数中国同胞正在炮火下四处奔逃,到处火光冲天,血肉横飞。

  吴贻芳和师生们眼看着岸上的同胞惨遭屠杀却无能为力,内心又气又恨,心如刀绞,很多人忍不住失声痛哭。警报解除后,轮船又返回下关码头,继续装运文物,准备运往汉口。

  这一天,在装完文物之前,警报一共响了七次,吴贻芳他们乘坐的轮船也只好在码头与军舰之间往返了七次,直到装完才离开南京。

  到达武昌不到一个月再次西迁

  吴贻芳晚年回忆起12月3日的西迁经历时,曾经无比悲愤地说过一段话:“每一次听警报,这只船就靠到停在江中的英国军舰旁边去。我目睹英帝国主义的私商船和军舰在我国的江河中畅行无阻,英帝国主义的军舰成了躲避日本帝国主义的凶焰的庇护所;而中国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却缺乏防空设备,江边连掩体都没有,江岸上成百成千无法上船的中国人处于毫无保障的情况下,人丛中还堆着许多箱弹药,随时都可能遭到日机轰炸,令人触目惊心。这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经历……”

  在吴贻芳率领众多师生撤出南京后也就是12月13日,日军侵占了南京,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1937年年底前后,吴贻芳带领师生在日军的空袭中到达了西迁的第一站城市汉口,吴贻芳研判局势后敏锐察觉到,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早晚会成为日军的重要攻击目标,原定的办学城市武昌并非可以久留的地方。吴贻芳当机立断,果断地决定结束金女大在武昌的一切校务,于1938年1月带领师生再次迁移,迁往成都。

  由于早在1937年9月,金女大就已经在武昌创办了办学中心,并有大约35个学生在此处就读,吴贻芳此次决定取消武昌办学中心,金女大在武昌的办学中心实际只存活了3个多月。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这段经历依然让人难以忘怀。

  据钱焕琦教授讲述,当时武昌办学中心的办学条件极其艰苦,由于学生数量太少,采用的上课方式也非常特殊,即教师去华中大学任教,学生在华中大学选课。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身在武昌的金女大学子就是用这种办法,来坚持读书学习的。

  上海办学中心历时仅半年

  金女大在战火中办学,由于最先采用的是设立几个办学中心的方式,因此学校的西迁也是分散进行的。在上海办学中心的西迁是从1938年3月开始的。

  金女大于1937年10月初,在上海建立了临时总部,并于10月18日开学。开学时共有从南京迁出的48名学生注册入学,教师7人。当时金女大上海中心借用的是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的几间房子办学,除金女大的教师给学生授课外,学生还在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以及后来迁来的杭州之江大学、苏州东吴大学等几所教会大学选课学习。

  当时办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图书资料和实验条件的缺乏,金女大都想法克服了。 但由于分区办学,人力和财力上都很不经济,加之考虑到当时已有几所教会大学集中于上海,经过一番考虑之后,金女大决定放弃在上海的办学。

  对此,吴贻芳在《金女大四十年》中曾作了如下陈述:“金女大考虑到已有几所教会大学集中于上海,足够这一地区的需要,决定由我于1938年3月28日来上海办理结束事宜,让上海的学生在下列方式中任选一种:随学校去成都,继续在上海借读,转学到上海其他学校。”

  最终上海的这批学生,有5名学生随6位教师去了成都;31人仍作为金女大的学生在上海其他学校借读,直到毕业;其余的学生则转学就读。从1937年10月开办,到1938年3月宣告结束,金女大在上海的办学只历时半年。

  1938年3月初,金女大校务委员会在成都召开,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国际国内形势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好转。因此,吴贻芳决定将金女大学生全部集中于成都办学,除上海留体育系之外,全部迁到成都。到这一年的5月,除了留在南京的人员外,金女大的全体师生和部分教学设备都迁到了成都。在这段时间,吴贻芳到处奔波,含辛茹苦,终于使得学校平安地渡过了最危难最艰苦的时期。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1-30 14:16:2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借用华西大学校舍艰难恢复办学 在校学生人数超越战前堪称奇迹

下一篇:国民政府情报控制训练机构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