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的教会大学基本上都做了调整,以适应在中国新形势下的发展。他们与整个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同仇敌忾,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民族运动中去,并在民族救亡运动中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抗日战争 基督教 教会大学
一、抗战前的教会大学
20世纪初。经过革命洗礼的中国人民族民主思想空前高涨,在教育领域,人们强烈要求收回教育主权。1924年7月,“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作出收回教育权的议案,要求政府制定注册条例。当时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在1925年12月公布了《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其中三条为:1、学校之校长须为中国人;2、学校设董事会者,中国人应占董事会名额之半数;3、学校不得以传教为宗旨。
为此,多数教会大学根据新的形势作出了必要的调整,开始向中国当局注册。例如岭南大学等高校。随着立案工作的完成,各教会大学自身也进行了课程设置方面的进一步调整。它们正逐步的适应中国的形势与发展的需要,为着中国的需要而进行自身的转变,日益与中国的社会融为一体。
同时教会大学还注重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在此方面做的最出色的当数燕京大学。
二、抗战中的教会大学
抗日战争期间,整个中华民族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惨遭蹂躏,饱受灾难。在此国难深重之际,教会学校也难逃战火蹂躏的厄运。
(一)抗战中的辗转流离。战争开始后,日军迅速占领了华北的大片土地,并迅速的向南中国推进。首都、工厂、企业和学校也不得不内迁到重庆、成都、昆明等地。
在上海地区,圣约翰大学和沪江大学都搬到了南京路的租界继续开办。东吴大学、之江大学也分别于1937年11月和1938年2月,迁到了上海租界。但是,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这四所大学不得不又开始了动荡不定的向广东、成都、和重庆等几个地方的迁移。
1937年底南京失陷,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大学仓促撤离。大部分师生长途跋涉来到成都,避难于华西协和大学校园内。珍珠港事件后,齐鲁大学也全部前来成都。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燕京大学校园也被占领,故也决定在成都重开校园。
随着各大学的内迁,战时中国的大后方形成了三大教育中心:成都、重庆和昆明。而随着教会大学的到来,由5所教会大学组成的成都中心,可以说是三大中心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心。
(二)抗战中教育的继续。战争也同样对教会大学造成的严重冲击,教会大学战前约有8000余名大学生,到1938年学生不足4000人。因为日本占领区的大学悉遭破坏或被迫内迁,仅有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等少数的教会大学,由于其英美背景的强硬的后台撑腰,得以不受太多的干扰,才得以一时之发展。圣约翰大学是所有教会大学中受损失最少的学校,也是在敌占区“惟一能正常开办的基督教大学”,这主要要归功于校长卜舫济。
虽然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教学水平普遍的比战前战后要低,但是考虑到这是战争的特殊时期,仅就其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成绩来看,也不失为可观的成就。
(三)致力于抗战救国事业
抗战期间学校对爱国学生和进步事业还是暗地里进行保护和支持的。尽管学校一再宣称他们只是教书授学不问政治,又一再约束学生的行为,但是一旦学生因为爱国行动有所困难,还是不遗余力的救助。也正如司徒雷登在回忆录里所说:“学生们在美国人的校园里受到保护……我不得不多次提醒其中一些爱国分子说,他们或离开学校去干他们想干的事,或者完全停止活动。……他们通常是……从校车里被抓走。但……费不了多少周折就能把被捕的学生弄出来。”同时司徒雷登和燕京大学教职工还掩护了一些流亡学生南下,“学生们出于爱国或者别的什么原因,不断乘火车逃往非沦陷区。我们……给他们安排很适当的出逃路线。……还有一条专门为女孩子安排的、更安全也是更漫长的路线……”
此外,还加大对外宣传中国抗日的正义性,争取外援。设在美国的中国基督教大学校董联合会,曾为中国抗日的正义性作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使海外更多的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日的正义性和艰苦,同时为中国的抗日募捐了大笔的款项。
抗战中的教会大学,作为教育组织,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办学,继续承担了自己的教书育人的责任,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了需要的人才;而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它们又承担了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它支持抗战的正义事业,学生也积极的投身于拯救国家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去。它在抗战中与国家、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证明了自己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3-16 10:35: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国民政府情报控制训练机构
下一篇:金以林:抗战时期的中国大学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