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中国西部两个“联合大学”的历史性贡献
2018-03-17 10:20:41  来源:云南网 云南理论网 作者:余斌  点击:  复制链接

余斌

  核心阅读: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平、天津相继陷落,我国的一些著名大学遭到了空前的浩劫,为了保留中国教育的骨架和精髓,让中国教育文脉得以延续;为了坚持民族教育,使无校可归的学生不致失学,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等102人联合发表声明,揭露日本侵略军破坏我国高等学校的罪行,提出了“教育为民族复兴之本”的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将一些高校迁往内地办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就是这一号召的结果。西南联大在我国教育史上的贡献远远大于西北联大。虽说西北联大的路途较为曲折,挂牌办学不足两年,但由西北联大进行资源整合,重新组建而成的“西北五校”,实际是西北联大存在的延续,为大西北的教育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年的西北五校,就是今天的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医科大学(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和甘肃的西北师范大学。这是西北联大除扎根西北、服务西北,为大西北留下的一份极为丰厚的实体遗产。

抗战时期中国西部两个“联合大学”的历史性贡献

  抗战时,中国西部有两所“联合大学”,一是西南联大,在云南;一是西北联大,在陕西。这两个在抗战烽烟中成立的联合大学,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文化史上极重要的文化篇章。其中的西北联大,虽然从表面看,挂牌办学不足两年,但由西北联大进行资源整合,重新组建而成的“西北五校”,实际是西北联大存在的延续,应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存在来研究,特别是与西南联大进行比较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教育是国家最重要的文化命脉,它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延续、繁殖和传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转移和保护国家的教育资源,在战争条件下如何发挥它精神及物质的作用,就不得不构成战略决策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月底,北平、天津相继沦陷,一些著名的大学遭到了空前的浩劫。至1938年8月的一年内,全国108所高校中有94所遭日军破坏,其中25所因损失惨重被迫停办,继续维持的仅有83所。在国破家亡的生死关头,为了保留中国教育的骨架和精髓,让中国教育文脉得以延续;为了坚持民族教育,使无校可归的学生不致失学,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等102人联合发表声明,揭露日本侵略军破坏我国高等学校的罪行,提出了“教育为民族复兴之本”的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将一些高校迁往内地办学,并制定了东部高校内迁的实施计划。

  东部高校内迁的主要目的地是西部地区。东部高校内迁的基本格局是,北平、天津地区高校分别迁入云南和陕西,南京、上海一带的高校绝大多数迁入四川。

  据史料,内迁西部的高等学校为56所,去四川的最多,约42所,如迁重庆的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迁成都的燕京、金陵、齐鲁等几所教会大学,以及零散分布在乐山的武汉大学,三台的东北大学。迁昆明的主要是北大、清华、南开,迁大理的华中大学、昆明的中法大学,以及先昆明后四川李庄的同济大学、先昆明后重庆的国立艺专和先澄江,1940迁回广东,校部设韶关的中山大学。内迁贵州的主要是 遵义的浙江大学、贵阳的大夏大学和湘雅医学院。在内迁西部的高校中,论贡献和影响最大的当首推西南联大。

  第一点,西南联大的部分师生从长沙步行到昆明,历时三月,足跨三省(纯步行1300公里),如此长时间、长距离的文人长征,实为旷古未有之壮举。

  第二点,西南联大1100多名学生先后从军(占联大历届入学学生总数的七分之一),大学生如此规模的投笔从戎,史无前例。其中一些随中国远征军历经九死一生,经缅甸北部原始森林到达印度,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第三点:正如蔡元培先生讲过的,“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西南联大以“刚毅坚卓”的精神和学术自由,短短八九年,就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据校史,西南联大师生中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l72人,其中联大学生90人,联大教师82人。据统计,2000年以来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9位科学家中,有3位是联大学生。在两弹一星的23位功臣中,有8位出自西南联大,其中有6位是联大学生。一个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有如此卓越的贡献,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奇迹。

  除以上三点外,西南联大对云南的贡献和影响,也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具体而言,西南联大为云南办了许多实事,贡献很大,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将西南联大的师范学院留在昆明,即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近七十年来,云南师大为云南培养了教师和各类人才10万余人。没有西南联大当年为云南所作的这项战略性贡献,这是不可能的。同时,西南联大对云南大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贡献。云大此一时期的辉煌,和云大与西南联大之间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

  西北联大的路途较西南联大曲折,先是设立西安临时大学,后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最后发展为“西北五校”。为开发西北,建设西北,特别是为发展西北高等教育,打造了基本的骨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两月,教育部决定: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天津的北洋工学院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随后,三院校奉命迁往西安,组建“西安临时大学”,其目的,一是收容北方学生,二是为建立西北高等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北平大学是在1928年合并了北平、天津、河北等地的七所大学而组建的。该校拥有工、农、医、法和女子文理五个学院,实力和规模均为全国一流。由北平大学、北师大和北洋工学院合组而成的西安临时大学,云集了全国大批著名的学者、教授。他们中有: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文学家许寿裳、罗根泽,翻译家曹靖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以及早期共产党人、政治经济学家和翻译家罗章龙,等等。初期教职工约320人,学生近1600人。

  太原沦陷之后,日寇于1938年3月兵临风陵渡,陕西门户潼关,形势告急,西安又不断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和扫射。于是,西安临时大学不得不迁往陕南的汉中。广大师生先乘火车到宝鸡,随后,学生和年轻的教职员工一千余人徒步前往。师生们历尽艰难困苦,行军300多公里(步行130公里),历经半月,到达汉中。

  西安临大师生从西安南迁汉中,时间与空间距离均较西南联大从长沙迁昆明为短,但人数超过千人,规模要大得多,他们的“长征”也很了不起。由于路途劳顿,身体虚弱的农学院教授周明群,在到达汉中后不幸病逝;一名学生,也因为体弱劳累,病逝于行军途中。汉中期间,校舍又多次被日机轰炸毁坏,损失惨重;教务长兼耳鼻喉科教授杨其昌和两个学生遭日机炸死,十分惨烈。

  学校师生南迁汉中后刚刚安顿下来,教育部(1938年4月3日)即通知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并称,为发展西北高等教育,提高边省文化起见,西北联大各校院应逐渐向陕甘一带转移布署。

  据史料,当时对西北联大的这种安排,是早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几年,就已经在酝酿、研究之中。1930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就制定了《西北建设计划》。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危难日甚一日,朝野上下,纷纷要求国民政府积极备战,把开发西北与备战抗日联系起来进行布署。受各界舆论的影响,国民政府的一批政要人物也发表言论,宣传开发西北的重要性。1934年,《开发西北》杂志创刊。全面抗战开始后,蒋介石在视察西南、西北之后,更明确地提出了 “西南是抗战的根据地,西北是建国的根据地”的主张,使开发西北的重要性,在舆论上更加引人注目。很明显,对西北联大的这种政策性布署,与对迁往西南各省的高校,包括西南联大,是有很大不同的。

  陕西地方当局对此也十分重视,开发西北,教育先行。早在1924年,陕西就建立过一所西北大学,未料l931年却被改为一所高级中学。1936年初,新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的邵力子致函行政院,建议将北平大学和天津的北洋工学院一并迁陕,重新组建“西北大学”,以为西北高等教育奠定基础。

  邵力子视野开阔,目光远大。他不是陕西人(籍贯浙江绍兴),但对西北、对教育均有深度认识。教育部、行政院接到邵力子请求将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迁入陕西,重建西北大学的报告后,估计会认真对待。但将平、津两大学校内迁陕西,可谓兹事体大,未能立即付诸实施。未料七七事变突发,平津高校内迁势在必行,教育部顺势将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三校迁往西安,陕西省主席邵力子的请求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实处。

  接着,西北联大在汉中挂牌不久即着手改组。1938年7月,教育部指令西北联大改组为五所各自独立的高校,且一律以“国立西北”某校冠名,即国立西北大学设西安,国立西北工学院设宝鸡(后迁咸阳),国立西北农学院设武功,国立西北医学院设甘肃省平凉(后因故改设西安),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设甘肃省兰州。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6年间,西北联大及其后身西北五校,共培养学生9257人,其毕业人数之多,为抗战期间大后方数十所高校之冠。

  西北联大从一开始成立,就担负着“发展整个西北教育之责任”。西北联大改组为国立西北五校后,仍秉持这一办学宗旨,力求做到 “学成致用,各尽所长,经营西北,固我边疆”。

  l945年8月l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伟大胜利。此后,内迁西部的东部高校,先后都回到自己的故园。这正如西南联大校歌所唱的,八年前,师生们“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八年之后,师生们终于迎来了“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的伟大胜利。

  西北联大呢?虽然西北联大挂牌办学不到两年,但改组而成的西北五校,从1939年分开办学,到抗战胜利的l945年,西北五校各自独立建校办学已经整整六个年头,他们已经在西北,在陕甘,扎下了深深的根子。1946年复员的时候,当年的北平大学已不复存在,作为北平大学主体的四所高校:北平工学院、北平农学院、北平医学院和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原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基本上是整体性的留在了西北。另两个学校:北师大和北洋工学院,基本上复员回了北平、天津,但两校也都有一部分教师留在西北五校继续服务,与原北平四所大学的同行们、同事们一起,共同谱写西北高等教育的新篇章。当年的西北五校,就是今天的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医科大学(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和甘肃的西北师范大学。这是西北联大除扎根西北、服务西北,为大西北留下的一份极为丰厚的实体遗产。

  今天,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作为一个晚辈的教育工作者,我对当年那些在烽烟滚滚、风雨兼程中,饱经忧患、艰辛备战的前辈们,表示深深的仰慕,对他们那种爱国的精神和报国的书生情怀,表示崇高的敬意。无论是西南联大还是西北联大,他们都在那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烽火岁月中,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永远的、灿烂的、历史性的卓越贡献。

  我们铭记于心,永志不忘!

  供稿:云南省文史馆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3-17 10:21:4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学生参加空军纪实

下一篇:李约瑟与抗战时期的清华大学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