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天津日报》2015年5月18日第10版,作者:崔鹤同,原题为:《淡泊名利皎皎素心》
吴组缃: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情势所迫
1929年,吴组缃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次年转入中文系。毕业后,在清华研究院继续学习。读研究生期间,他曾选了国学大师刘文典的六朝文学课,在学期作业中,他骂六朝文学是娼妓文学,刘教授非常生气,就给了他一个不及格。但刘教授同时也托人带口信给他,只要他改变观点,就可以过关。当时,吴组缃已经结婚生子,全家要靠他的奖学金生活。一门课不及格,就意味着拿不到奖学金,而拿不到奖学金,全家人的生活就没有着落,也就意味着他不能再继续学业。但吴组缃硬是没有收回自己的观点,结果不得不中断学业,经人介绍到南京的中央研究院供职。
1940年代,吴组缃曾应聘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教授,当时是在学期中间,校方希望他开半学期的课,但要支付给他整学期的薪水。吴组缃当即表示:“这样怎么行?我明明只上了半学期的课,怎么能拿你们一学期的薪水?”
“文革”期间,吴组缃自己被打成了牛鬼蛇神,夫人被折磨得精神失常,但他在军宣队召集的一次征求意见的座谈会上,仍然坦率直言:“想起这场革命,我就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当时许多人很为他着急,怕他挨批,因此劝他承认这个说法不妥,以便了事。但吴组缃执意说这就是他的原始感觉,最终也没有改口。
率真、正直、刚毅的吴组缃,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情势所迫,正如子曰:“吾道一以贯之。”
陈垣:傲骨撑天地奇文泣鬼神
陈垣担任辅仁大学校长,北平沦陷期间,被日伪接管的北平其他高校都被强迫实行奴化教育,把日语作为必修课,改用日文课本,校门悬挂日本国旗。唯有辅仁大学,陈垣和担任校务长的德国籍天主教司铎出面,与日伪政府周旋,提出不挂日本国旗,不用日文课本,日语不作为必修课,从而使辅仁大学成为沦陷区唯一不悬挂日伪旗帜的大学。
鉴于陈垣的声望,日本占领军曾派研究中国文化的日本学者前往游说,劝陈垣与日本人合作,并问他:“你总不依命令,难道不怕死吗?”陈垣见对方自称懂汉学,于是从容地引用《孟子》作答:“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还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沦陷区提倡所谓“读经”,陈垣得此机会,常用儒家经典中的话对人晓以大义。辅仁大学每届毕业生都会出版一份“年刊”,陈校长必引经书题词。1940年的“年刊”,他题词:“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敬笃,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敬笃,虽州里,行乎哉!”
陈垣以“蛮貊之地”喻沦陷区,告诫辅仁的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正直的人,即使是生活在日伪控制下,也决不能卖身求荣、助纣为虐。
1945年12月底,光复后的北平举行元旦团拜会,国民党要员陈诚批评说,北京这地方没有一点儿民族意识。在场的陈垣听了大为不满,当即站起来反驳道:“陈部长,你过去来过这里没有?我们在日本人统治下进行斗争,你知道吗?可惜你来得太迟了!”遂愤然离席而去。
人称陈垣的这一时期为“学术抗日”,并赞叹他是“傲骨撑天地,奇文泣鬼神”。
陈序经:忠诚教育与人优容
陈序经秉持父志,决不做官,因而他拒绝加入国民党,拒绝做教育局长、驻外大使、教育部次长等官职。1947年,陈序经任南开大学教务长和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当南开校长张伯苓答应岭南大学“出借”陈序经(两年),陈序经便去了岭南,而这一“借”就是16年。
从1948年8月1日出任岭大校长,到1952年夏岭南大学被取消,两三年的时间,岭南大学从广东最好的学校成为国内最完善的大学。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原则下,陈序经邀请到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史学家陈寅恪、数学家姜立夫,语言学家王力、古文字学家容庚、给排水工程与环境工程学家陶葆楷,测绘学家陈永龄,医学专家谢志光、陈国祯、陈辉真、毛文书,以及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教育学家汪得亮、经济学家王正宪、法学博士端木正、生物学家廖翔华,外国文学专家杨秀珍等,群英荟萃。他一手抓人,一手抓财,在南洋和东南亚华侨中的声望使他募到大量的私人捐款,学校得以顺利渡过财政难关;建立了不设副校长,而成立一个由五名教授组成的决策小组的管理班子,使学校得以高效运转,而“教授治校”则保证了岭大的学术风气和发展。
陈序经在担任西南联大法商学院院长时,法律系主任燕树棠因家中人口多,生活困难,只得亲自当街摆卖家私杂物,引起轰动。陈序经得知后,设法给燕树棠送去钱,还打躬作揖地恳求:“以后不要再当街摆卖了,没有钱可以告诉我一声。”
当晚年的陈寅恪双目失明,对现实政治深感隔阂、处于隐居生活时,陈序经无论多忙都抽出时间无微不至地关怀他、帮助他,使他终于得以完成唐史著作。当物理学家冯秉铨从美国学成归来,又是陈序经聘请他到大学任教。以后的历次运动,冯先生屡遭挫折,陈序经在自己境遇也不佳的情形下,依然不改他对冯先生的深厚情谊,令冯先生终身感念不已。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心如枯井,波澜不生,富贵亦不睹,饥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计,此为素心者也。”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忠诚教育,无怨无悔,这正是三位大师皎皎素心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3-07 08:48: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的国立中央大学
下一篇:抗战时期,蒋介石出任大学校长轶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