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育院在新津的建立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少儿童在战争中失掉父母,成了孤儿;有的父母上前线抗敌,儿女无人照管。为了有利抗战,拯救儿童,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于1938年3月,由宋庆龄、宋美龄、邓颖超、李德全、史良、沈兹九、曹孟君、吴贻芳等妇女界名流,自筹资金,接受国际支援、国内募捐,在汉口组织“中国妇女战时儿童保育总会”,由宋庆龄任名誉会长,宋美龄任会长,李德全等人任副会长。其主要任务是接受战区儿童到后方教养。同年,成都各界妇女为响应全国保育总会号召,成立了中国妇女战时儿童保育会成都分会。分会下设乐山、郫县、简阳、新津四个保育院。
第四保育院设在新津,原因是成都分会组织委员范寓梅是新津县太平乡人,对新津情况比较熟悉;在新津设保育院既可收容战区儿童,又可收本地抗日军人子弟入院,使抗日将士安心在前线杀敌,对桑梓有利。范寓梅与成都慈惠堂负责人陈益廷、钟体乾等人多次商谈,借得新津县纯阳观内忠孝堂作为保育院院址,为在新津设保育院创造了条件。
二、保育院的性质及管理
第四保育院于1939年5月开始筹建,接收战区儿童和本地抗日军人子弟,9月1日正式开学。保育院属国立性质,由保育总会拨款,隶属战时儿童保育会成都分会领导。保育院成立董事会,设董事92人,由成都分会指派3人,聘请本地各界热心教育人士89人组成。县长赵宗炜任董事长,院长为常务理事。首任院长钟昭华,1939年12月调重庆后,由金陵女子大学毕业的陈肖松接任院长。该院有教职员17人,工友10人。下设总务、教导、保育3股。总务股设会计、文书、庶务、保管;教导股设团指导5人,任课教员4人;保育股设生活管理员1人,护士1人。10名工人分别担任炊事员、保育员、门卫、摇铃、扫地等工作。另设义务医师1名,专为病童治病,如有重病即转送成都“三大学联合医院”治疗。每学期检查体格一次,注意儿童营养,矫正儿童身体上的缺陷。
三、保育院的教养
该院建院初期,共接收儿童250名,其中男童197人、女童53名;这些儿童中有学龄儿童222人(男180人,女42人)、幼儿28人(男17人,女11人),本县抗日军人子女及贫苦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1/10。1942年,由乐山第一保育院合并73名儿童到新津保育院。每个儿童每月拨给两市斗食米;每月拨给8元,以6元做伙食,2元作日用品及文具费。
儿童共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胜利、建国6个团(即6个班),忠孝团是小学五、六年级,仁爱团是小学三、四年级,信义团是小学二年级,和平团是小学一年级,建国团和胜利团是幼儿园的大班和小班。
学习的课程与全日制小学一样。但读到高年级时,每周增设有360分钟的职业训练课(暑假每周增至480分钟)。职业训练的选修课分农事、工艺、商业、家事4个组。农事组内学习园艺、畜养、编工、木工;工艺组学习简易机械工艺、简易化学工艺;商业组学习簿记、会计;家事组学习缝纫、纺织、烹饪。由于在高年级增设了职业训练课,全院搬运柴米及儿童的衣服、草鞋、草帽和理发均由高年级儿童所做。保育院没有寒暑假,儿童一年学三学期课程,虽然加了职业选修课,学习时间仍是足够的。暑假中,成都的大学还派人来院义务讲课。
保育院儿童小学毕业后,可通过考试,录取到全公费待遇的荣昌县国立15中学、永川县国立16中学及其他国立中学深造。
保育院女教师占多数,大多是外地人(河南、安徽人居多),教师由成都分会推荐聘用。总务负责人是蓝东阳(女),成都人。教导负责人也是女的,河南人。
1941年(一说是1940年),冯玉祥将军的夫人李德全来新津保育院看望儿童,作了题为“自强不息”的讲话。院长、教员们都称她是冯夫人,儿童们亲切叫她冯妈妈。李德全在讲话时对儿童说:“我虽然嫁给冯副委员长,但是,我有我的姓名,我叫李德全。”
该院教师对儿童管理严格,规定每天早晨起床要练跑步,除到县开会接受检阅外,一年四季不戴帽子,洗脸一律用冷水。有年三八妇女节,教导主任出题为“妇女是否应该解放?”要女同学准备发言,男同学们准备反驳。辩论结果,女同学获胜。
由于教学质量高,体育锻炼好,每年全县4月4日儿童节举办讲演比赛及踢毽比赛时,该院均名列前茅。
抗日战争胜利后,该院奉命迁回南京。本县儿童并入新津县儿童救济院学习,直至解放。
附录
战时儿童保育院院歌
我们离开了爸爸!我们离开了妈妈!我们失掉了土地!我们失掉了老家!我们的大敌人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它的军阀。我们要打倒它,要打倒它!打倒它才可以回到老家!打倒它才可以看见爸爸妈妈!打倒它才可以建立新中华!
我们不依赖爸爸!我们不依赖妈妈!我们自己求新学问!我们自己创新的家!我们的好朋友来自日本军阀炮火的轰炸下。我们要帮助他,要帮助他!帮助他一齐来打回老家!帮助他一齐来去看望爸爸妈妈,帮助他一齐来建立新中华!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8-09 10:42:0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我印象中的“桐梓保育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