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武汉沦陷,我们举家沿长江向西逃难。途中,父母所携钱财被盗,到达重庆后,生活陷入困境。不久,父亲病故,由于举目无亲,我的小弟弟送了人,家里靠哥哥打工、卖报维持生活。再后来,我和姐姐被送进了战时儿童保育会直属第三保育院,后来转入保育总会直属歌乐山第一保育院。
在保育院的日子里,我们不仅生活有了保障,而且在妈妈们的爱护下,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们的言传身教,无私奉献,给我们树立了人生的榜样。
来到新华日报社
歌乐山第一保育院,在当时被称为“模范保育院”,是保育事业对外宣传的“窗口”。有一天,老师叫我们一群小姐妹化好妆,到“霭龄堂”前表演节目,我表演的是舞蹈家戴爱莲曾经表演并传授的西藏土风舞。这次表演被拍成电影纪录片,送到美国放映,并在募捐中得到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和支援。
我和姐姐学习很努力,成绩等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1947年初的一天,刘妈妈(刘力生,男性老师,也被孩子们称呼为“刘妈妈”——编者注)带我和姐姐前往化龙桥虎头岩,去参加新华日报社举办的活动。在下山路上,刘妈妈用沉重的语气低声对我们说:“新华日报社受到国民党的迫害,很快就要撤回延安。撤离前,开个招待会,我就是带你们去参加这个会。”我们秘密地沿着歌乐山后一条小路步行。途中,刘妈妈指着山下一处房舍对我们说:“那是渣滓洞监狱,里边关着我们的革命同志和民主进步人士。”听了他的话,我们的心情十分难受。
新华日报社在一所很大的房子里,我们先是看了一场活报剧表演。舞台上,几个衣衫褴褛的报童悲愤地呼喊:“卖报啊!又要打仗了!”随后,他们遭到便衣特务的毒打,却无处哭诉。演出结束后,紧接着有人上台发表演讲,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迫害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连办报纸都不容许的丑恶行径。随后,我们又看了展览。大厅一侧陈列着很多照片和实物,有延安人民开荒种地、读书学习和唱歌跳舞等照片,还有纺线、纺车等实物,表现出解放区人民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对革命胜利的乐观精神。这一切,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国统区形成极大反差,现场的人无不深受触动。大厅的另一侧还摆着一些书籍、小册子和《新华日报》。有的报纸头版是一片空白,人们说那是“开天窗”,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进行的无声抗议。有一张报纸非常显眼,上面刊载了一首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周恩来为皖南事变真相亲笔题写的。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读到这首著名的诗篇,就会想起那次刘妈妈带我和姐姐去参加招待会的情景,想起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令人尊敬的妈妈们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即将结束保育院的生活去上中学。我考取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那是当时重庆最好的女子学府。得知消息后,保育院的妈妈们非常高兴。
在附中,我学习特别努力,成绩名列前茅,除了食宿学费全部免除外,还得了奖金4元。我把钱全部捐给保育院图书馆买书,想让姐妹们也多读书,增长知识。保育院的傅淑华妈妈特意回信表扬我说:“你是保育院的苦孩子,也是穷孩子,你得了奖金,还惦记着穷苦的保育生同伴们,你的这份心意是何等珍贵啊!我一定按照你的愿望买最好的书,让保育院的孩子们好好学习,教她们向你学习。”她亲切地教导我:“除了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多看报刊杂志,锻炼身体。”她同时提醒道:“谦虚谨慎,才能不断进步。”她的话牢牢记在我心里,一辈子也忘不了。
暑假到了,附中不再提供伙食,傅妈妈让我回保育院。一天,她悄悄地递给我一本书,书的封面包着牛皮纸,那是一本油印的《新民主主义论》,作者毛泽东。她把我安排在一间僻静的房间里,便于我安静地阅读。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篇《中国向何处去》,其余几篇,我似懂非懂 。 一个上午过去了,傅妈妈来了,她问我 :“都读完了吗 ?”我点点头。她又问:“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想?长大后想干什么呀?”我毫不迟疑地回答:“为人民服务!”她满意地点点头,两 眼 慈 祥 地 看 着我,又问:“你知不知道一个叫汪盛荣的人?”我回答:“知道,她是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她接着说:“一个女孩子,带领那么多大学生闹学潮,特务们开汽车来抓她,特务把她抓到车上,同学们硬是把她拉下来,特务们再把她架上去,同学们再把她保护下来。你看,她呼喊着口号跟特务们斗,汪盛荣是多么坚强啊!她是多么受学生们爱戴啊!”在傅妈妈的关怀和特意安排下,我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暑假。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当时我正在北碚读初二。这一年的寒假,附中的老师派我到重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南寒假干部培训班学习。主持工作的是一位姓王的南下女干部。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我被吸收入团。学习结束后,同班同学大多被分配工作,西南寒假干部培训班的领导指定我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并且参加组建附中的第一个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的工作。当时的初中和高中是一个支部,书记是一位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的高中生,我被选为支部委员,分管宣传工作。期间,我们多次上街宣传,以扭秧歌等形式参加庆祝新中国建立和重庆解放的活动。
不久,姐姐参军,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我初中毕业后,从女师回到家乡沙市,继续读高中。再后来,我去北京读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北京从事园林工作,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前几年,我读到当年第三保育院赵君陶院长写的文章《战时儿童保育会直属第三保育院工作资料》,陶院长提及了我的名字,并得到她的夸奖。作为院长,她还记得千万个难童中的我,给予我如此亲切的关注,不禁让我心怀感恩。除此之外,我还要感谢令人尊敬的刘力生妈妈、傅淑华妈妈、徐篆妈妈、班主任白桦老师……他们有的虽早已辞世,但我始终铭记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人格魅力。
(作者 杨忠英)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8-10 09:38: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歌乐山 我梦中的乐园
下一篇:我记忆中的保育院妈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