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妈妈行动 · 战时儿童保育院
2017-08-15 09:46:00  来源:知心燕郊的新浪博客  点击:  复制链接

  1938年5月1日,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常务理事及部分负责人在汉口合影,中有宋美龄、李德全(冯玉祥夫人)、邓颖超(后排右一)、史良、孟庆树(王明夫人)、郭秀仪、曹孟君、唐国桢、陈逸云、刘清扬、黄卓群等23人

  1938年3月10日,为了拯救在日寇铁蹄下亲人被害、无家可归的受难儿童, 为保护中华民族未来人才,“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创立。

  “保育会”是国共两党真诚合作的产物,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的杰出成果。它首创了中国历史上没有先例的战时教育事业,由于保育会的负责人和教员大多是妇女,这一工作也被称为“妈妈行动”。

  保育会理事长是宋美龄,副理事长是李德全(冯玉祥夫人),常务理事有邓颖超、孟庆树(王明夫人)、史良、曹孟君、沈兹九、安娥、张蔼真、陈纪彝、郭秀仪、唐国桢、陈逸云、刘清扬、黄卓群等人。

  抗战8年间,保育会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 先后成立了20多个分会,60多个保育院, 拯救、培养、教育了近3万名难童,为抗战建国做出巨大贡献。

  战时儿童保育会总会之下设有:四川、成都、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浙江、贵州、福建、陕西、山西、陕甘宁边区、香港等13个分会,各分会下又辖有数目不等的保育院收容难童。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院负责人合影,前排右二为邓颖超

战时儿童保育院的儿童生活照

武汉沦陷前夕,武汉战时儿童保育院师生在赴四川的江轮上

战时儿童保育院的儿童在操场运动

朱德与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的孩子在一起

  1940年5月23日,林风发表在《阵中日报·军人魂》上的通讯报道《战时儿童保育院》,生动具体地讲述了中条山区某战地服务团所办的战时儿童保育院的情景。

林风发表在1940年5月20日《阵中日报·军人魂》上的《战时儿童保育会》

  当你一走进保育院所在的某某村,便可以看见一群一群的儿童在作着各种活动。这些打从各地来的孩子,他们是有着同一个不幸遭遇的。他们有的来自敌区,有的家乡正处于火线,大半都在临近于战场的地方,也有的是来自敌寇占领过的城镇。他们差不多都经历了敌人炮火的洗礼,受了残酷的践踏。现在他们回到了祖国这一片安静的土地上,虽然一大半人都没有家了,而且父兄家人都被屠杀,但在这里得到了国家的养育,便安心的、记下深深的仇恨,用最大的努力成长起来。

  保育院的编制近于一所小学,但完全是一个适应战争环境的编制。儿童完全过着一种集体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上,寓有教育的意义,把教育和实际生活紧紧的配合在一起。教育方式注重启发儿童,尽力去避免注入式的讲课,并且很好的实行了小先生制,发扬自我学习的精神,儿童自觉自助的阅读课本,讨论问题,年纪大的帮助年纪幼小的,能力强的领导能力弱的,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团结互助的习惯。

  目前课本供给困难,为了彻底实行战时教育,在教材上,部分使用编的材料,尽量引用与抗战切肤相关的实际问题,并特别注意在儿童中间树立了坚强的抗战意志。在与儿童本身有关系的晋南的以及山西的抗战形势,他们都格外注视。在一般年纪较高的儿童中间,对时事问题非常关心,认真地去了解抗战时局的发展。在中条山,因为交通困难,村中只设有一个邮政代办所,后方报纸寄来的非常迟缓。全院只订有一份洛阳版的《阵中日报》和西安出版的几份报纸。重要的消息除了教师及时向儿童报告,还用红笔圈出来,张挂出来,让年纪的的儿童自己阅读。

  全院儿童按文化程度的高低,共分九个班,教师实行分班指导制,分别负责指导每一班学生的生活学习。儿童年龄最幼者五六岁,最大者十五六岁,比较年纪大的占多数,这是因为年纪到达十六岁上下的儿童,特别为敌人注目,危险性最大的缘故。

  儿童中间成立有自治会,负责管理关于自身的事情。并且包括了儿童教师全体,另行组织了一个战时工作队,内分宣传服务生……等许多支队,儿童自任队长,由教师作指导,儿童参加某队皆系自己选择,而后经过公开讨论来决定,队长也是从儿童中间公意选举出来的。这是一个面非常大且严密的组织,一切工作都在工作队的决定之下迅速执行,工作完了还要召开工作检讨会,检查执行的程度与是否确实。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举行互相批评和自我批评,去发现人的错误而加以改正。并经常的举行讨论会,演讲和辩论的竞赛,歌咏话剧的公演,定期出版墙报,稿子都由儿童自由投来,编辑人员便是工作队中的墙报编辑委员会轮流担任,墙报内分社评、时事问题讨论等栏,还有文艺和漫画。一个六岁的女孩子投来了一张漫画,画了一只狗吃日本人投来的骨头,狗身上注明是汪精卫,骨头上注明是四千万元。

  服务团除了帮助年幼儿童,担任院中劳动外,还经常替民众帮忙,把工作区域扩展到十里地的村庄以外,四月四日儿童节,保育院扩大举行纪念,开了一个游艺会,几十里远的村民的孩子都坐了牛车,全家大小一齐赶来参加了。保育院这个庄子周围,院中的儿童结识了所有的儿童,而把他们组织了起来。

  在战地一切工作,得不到民众帮助是不容易实行得很好的。而保育院和民众的关系却非常密切,儿童的服务和宣传工作,在民众中间发生了很好的影响,民众也给了保育院很大的帮助。保育院的全部宿舍教室,都是借住民众家里,村中的一所祠堂借给保育院做了办公的地方。保育院在村中设立了一所夜校,给民众上课,还利用“小先生”们在民众中间积极推动识字运动,进行抗战宣传。通过儿童的家庭关系,发动民众组织民众,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办法。在中条山的部队当众也都迅速推广了。

  

  在中条山里,一切物资条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山中房屋的缺少,保育院不得不将全部教室宿舍零星的散布于全村的百姓家中。这些教室在空气和光线上都是很少会合用。又因为木料的缺乏,教室的桌椅都是临时借来拼凑而成,高矮多不能适用。一个宿舍要住几十个人,在铺了少许简单被褥上休息睡眠,几个人才能共有一床棉被。儿童的衣服被褥全系院中供给,冬夏两季,每人可以领到一身棉衣一身单衣。每月很少的伙食费使他们只能吃几根豆芽菜。

  使人感到苦恼的,是疥疮无情的侵扰着这些新中国的主人,而且传染极其迅速,使一少年学生都被送入了间离病室。住宿的拥挤和衣服的少洗少换,使得病菌异常猖獗。院中设有医疗所,仅有的几位医师差不多一整天都留在他的诊所里面。院长的医药费太少,只够购置一些外科药料,内服药不得不用中药替代。医师们把自己的薪金全部捐作药费,他为了儿童疾病的职责,感到十分不安。他希望后方能够帮助他们一部分医药。

  书籍的来源不易,课本便不能每人齐全。文具纸张等,也不能充足够用。为了彻底实施战时教育,他们是非常迫切的需要后方能常常供给一些报刊杂志。一切新刊物,到这里常会被视为珍宝,即使翻到破折,也还小心的保存着。我们用报纸包东西,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无比奢侈的,保育院只订阅了很少几份报纸,重庆的《大公报》要等到半月之后才能看见,他们说,这样几乎是在读历史了。一份报纸在这里会发挥最大的效用,报纸的最高作用也只有在这些地方才更明显地表现出来。报纸组织了很大的读者,还由此组织了许多不识字的听消息的代表,常常有人从几十里外跑来打听这几天的新闻。

  由于某种关系,保育院的教师是由某某院服务团里面的人兼任的,有些人除了怕吃苦,不肯来前方实地工作,所以院中感到教师的不够。在抗战进入最艰苦阶段的今天,这是一个非常不良的现象,希望热心的教师多多到前方来,加强保育儿童的工作。

  通过儿童的关系,保育院在民众中间进行了深入的动员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影响。这对于工作的开展有了无限便利。最初院内儿童尚有想家而私自逃跑的现象发生,现在则根本不会再有相同的事情了。不仅如此,每天还有人从远的地方送儿童回来,私自回家的儿童,都受到了家长的严厉申斥而亲自把他们送了回来。一个白发婆婆把她仅有的一只母鸡拿来送给保育院的主任,要求将来她的孙子留在那里。这一面是保育院实施了战时教育,同时是民众中间有了信仰。

  随着敌人对我沦陷区民众的加紧欺骗,而老乡们却冒着危险通过敌人重重封锁,将儿童送到保育院来,他们常带来很多关于敌人方面的难得材料。敌人正一天天败落下去,我们却是一天天强壮起来,这一批儿童,将是一个无比的力量,会给予敌人以严重打击的。

  在敌区有千百万的儿童还正处于敌人的蹂躏之下,等待我们去援救,如何救他们出险,如何把战地儿童保育院的工作更加推广,如何把儿童保育院的工作深入敌后,是有待我们的更加努力的。在持久抗战的过程之中,只要能好好抢救了下一代新生的力量,便会确切地保证,最后胜利是握在我们手中的。

  抗战胜利后,“战时儿童保育会”完成其历史使命,于1946年9月15日宣布结束。

  几十年来,广大“保育生”受到国家的良好教育,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他们中有工、农、医工作者,诗人、作家、艺术家、理论家……保育生们还相互联系、共同出版好《保育生通讯》、《摇篮》等刊物。

  2008年4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与百余位年逾古稀的“保育生”代表欢聚一堂,共同纪念“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70周年。

  战时儿童保育院院歌

  安娥词 张曙光曲

  我们离开了爸爸,我们离开了妈妈,

  我们失掉了土地,我们失掉了老家。

  我们不依赖爸爸,我们不依赖妈妈,

  我们失掉了土地,我们失掉了老家。

  我们的大敌人,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和他的军阀,

  我们要打倒他,要打倒他。

  打倒他,才可以回到老家,

  打倒他,才可以见到爸爸妈妈。

  打倒他,才可以建立新中华。

  我们的好朋友,来自日本军阀的轰炸下,

  我们要帮助他,要帮助他。

  帮助他,一起来打回老家,

  帮助他,一起去看望爸爸妈妈,

  帮助他,一起来建设新中华。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22-12-21 11:34:4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邓颖超宋美龄共建保育会:抢救抗日战争难童

下一篇:“战时保育院”的珍贵影像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