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儿童保育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战火弥漫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难民众多,其中有无数的儿童流离失所,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下,抢救儿童的工作从救济难民的任务中滋长起来。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产物,是中国妇女界最早成立的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由中国共产党提倡发起。
一、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广东分会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于民国27年(1938)3月10日在武汉汉口组织成立。大会推选出56名理事,其中有中共党员、爱国民主人士和无党派知名人士,也包括个别国民党成员。宋美龄任理事长,李德全为副理事长。
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后,各省以及香港、南洋等地相继成立了20多个分会。战时儿童保育会从敌人的屠刀和炮火中抢救出3万多名儿童,为他们建立了53所保育院。战时儿童保育作为战时主要工作之一,其目的是保育抗日前方将士和参加救亡工作人员子女,使其无后顾之忧,奋勇杀敌。前方阵亡将士子女和战区灾区难童,也可得到保育及合理的教养。
战时儿童保育会广东分会由广东省各妇女团体发起组织,民国27年(1938)4月22日在广州女联会礼堂举行成立典礼。广东分会成立后,先后设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保育院。
战时儿童保育会广东分会成立后,进行扩大宣传工作,使民众明白在抗战时期保育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并为之尽力,同时开展的征募工作,也取得相当的成绩。
民国27年(1938)5月26日,广东分会组织抢救队分别到沿海战区收容抗日将士遗孤、流浪难童和难民无力抚养的子女。工作人员还到广州市难民收容所登记收容了从上海逃难而来和受日机疯狂轰炸无家可归的难童143名。
广州沦陷后,广东保育分会迁到山区兴宁。民国35年(1946)1月,从兴宁迁回广州。3月,第二保育院将部分保育生拨给第一保育院,其余拨给第三保育院,第二保育院宣告结束,第三保育院改为第二保育院。4月,第一、第二保育院分别从驻地经河源、惠州回到广州,在二沙头合并,改称广东保育院,5月迁往穗北番禺县人和镇高增圩。6月5日,分会奉总会指令,宣布结束,保育有家的复员回家,无家无归的保育生以及保育院所有物资,一并移交广东省社会处所属儿童教养院。
二、保育院、教养院
(一) 第一保育院
民国27年(1938)7月1日,在香港九龙新界芙蓉山上的竹林禅院正式成立,首任院长是林苑文女士。同年冬保育院迁往新界粉岭安乐村安乐祠。
广州失陷后,香港保育院安全受到威胁,在港第一保育院奉命于民国28年(1939)4月底,由院长潘锦端及老师护送离港,迁往连县三江香花坳新址。次年1月又迁龙口,3月迁九皇庙。当时收容难童301名。
民国34年(1945)2月,第一保育院从连县三江下英德,经过翁源、连平、龙川,迁往五华河口。
(二) 第二保育院
民国27年(1938)10月上旬,战时儿童保育总会从武汉战区收容210名难童,运送广东分会,10月15日到达广州,暂住潮州中学,拟转送香港第一保育院。由于日军封锁虎门,广九铁路停运,分会办事处决定将这批难童连同在广州临时收容的难童共236名,由分会理事雷砺琼、黄惠芳带领,当即乘船护送到四会县城。为使这班儿童能有专人负责施教保养,经广东分会常务理事会决议后,于10月19日宣布在四会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广东分会第二保育院,雷砺琼兼任院长,黄惠芳为副院长。第二保育院成立十多天,广州即告沦陷,为了儿童安全,11月7日迁离市区,在该县下等乡仅住10天,就迁到广西怀集县,后以因怀集不适宜设立保育院,12月21日又迁往广西宜山县,并设院于宜山县太平乡,开始施教与保育儿童。民国28年2月,第二保育院奉总会命令将其中豫、鄂籍210名难童送往贵州分会保育院。2月27日由陈叔佑、柳汝封和武汉来的四位老师护送,乘车经独山、都匀到贵阳,移交给贵州第二保育院。余下20多名广东籍保育生,广西分会指派梁棣华等6位老师带领,于3月初南下,经河口人越南河内、海防再乘船回广东,4月17日到达香港,由广东第一保育院接收。广东四会第二保育院暂告结束。广东分会亦从香港迁回广东韶关黄田坝,继续组织抢救收容难童工作。
随着战区扩大、难童增多,分会决定在曲江县龙归双头村复办广东第二保育院。民国28年(1939)5月收容从珠江三角洲一带抢救的296名难童。院长是郭剑儿(陈焰代理)。7月由刘绮文接任。
民国28年(1939)12月21日,广东第二保育院从曲江龙归迁往连县星子。
民国33年(1944)9月第二保育院从连县经坪石、韶关迁往南雄黎口午田村。民国34年1月24日,广东临时省会韶关陷于敌手,各院纷纷再东迁。
第二保育院从南雄步行经江西龙南、定南转入广东龙川县,3月到五华县锡坑新院址。
(三) 第三保育院
民国28年(1939)5月1日,在兴宁县成立广东第三保育院,院长是李世鉴女士,收容潮梅一带难童:300多名。由于经费困难,民国39年7月停办,三院将难童分别送往一、二保育院。同年9月,在乐昌坪石复办第三保育院,李粹芳女士任院长。
民国33年(1944)7月第三保育院从乐昌坪石神步迁往江西信丰。
民国34年(1945)3月第三保育院从江西信丰迁回广东和平彭寨村。
民国34年(1945)8月,第三保育院东迁至龙川佗城。
(四) 第四、五、六保育院
民国28年(1939)6月1日,广东第四保育院在高州帅堂成立,溪一带难童240余名,首任院长李朝晖女士。
战火蔓延,海南沦陷,同日在广州湾西营与赤坎之间的屋间村,五保育院,收容从海南逃亡而来以及湛江、合浦一带的难童245名,士。
7月1日,在罗定县城成立广东第六保育院,收容三水、花县、童200余名,院长戴振雄女士。收容茂名、遂成立了广东第院长郑坤廉女清远等战区难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机疯狂轰炸广州湾,第五保育院于民国29年(1940)9月至高州帅堂与第四保育院合并,同时罗定第六保育院改为五院。
民国30年(1941)6月,第四保育院从高州帅堂北迁,经信宜、罗定、梧州、柳州、衡阳到乐昌坪石,并入第三保育院,第四保育院暂告结束。
民国31年(1942)2月,第五保育院北迁,由罗定迁往乐昌南乡,改名为第四保育院。
民国33年(1944)湘北会战,长沙、衡阳相继失守,日军沿粤汉铁路、广从公路北侵,韶关各机关纷纷疏散外县。7月广东保育分会东迁兴宁县;第四保育院从乐昌迁往南雄逵桥。
民国34年(1945)5月,第四保育院向东迁往和平彭寨到五华锡坑,将低年级保育生拨给第二保育院,其余东迁到五华河口与第一保育院合并,第四保育院宣告结束。
(五) 广东儿童教养院
广州沦陷后,战线延长,灾区扩大,因失教失养儿童日益增多,民国28年(1939)春,省新运妇委会工作队会同省赈济会抢救队深入各灾区进行抢救妇孺工作,奉国民党中央创办儿童教养院,收容年满8岁以上16岁以下不分性别的出征抗敌阵亡将士的遗属,出征抗敌在营服役尉官以下军人的子女,沦陷区或战区失养失学的儿童。
广东儿童教养院设有7院,3部,连工艺院、农艺院共9院3部,民国30年(1941)3月收容儿童总数达8000余名。各院分设地点如下:
总办公厅:设在曲江梨市莲塘。第一院:因粤北战事移驻连县星子。第二院:设连县龙咀乡。第三院:设曲江县沙园。第四院:设连县保安墟。第五院:设仁化县江头乡。第六院:设南雄县修仁。第七院:设乐昌。实验小学部:设曲江梨市。实验中学部:设曲江梨市。培德小学部:设乐昌罗家渡。工艺院:曲江近郊,梨市附市及南雄。农艺院:在筹设中。
广东儿童教养院乃战时的产物,负责救济的任务,主办者为赈济委员会与广东省赈济会。一由学校教育进而为儿童公育性质的儿童教养院,不仅是学校,实兼有家庭、学校、农工场、军营4种性质。教养院实施管、教、养、卫合一的教育,课程根据管、教、养、卫的需要,实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4大教育。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8-15 11:01:2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3万难童颠沛流离记
下一篇:安娥和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